魏來敏
摘? ?要: 越南套版印刷本《明圣經》,是中國套版印刷術傳入越南的實證。它代表著越南印刷術的進步,對于越南印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睹魇ソ洝繁憩F出的套版印刷術還不成熟,直到二十世紀初葉,越南套版印刷書籍的技術尚處在摸索試驗階段。
關鍵詞: 越南;套版印刷;明圣經
越南與中國山水相連,中國印刷術對越南印刷術的發(fā)展起到重大影響。早在公元七世紀,中國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印刷各種書籍;至宋代,中國的雕版印刷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和相當的規(guī)模,泥活字印刷術出現并比較成熟;至元代,套版印刷術出現,木活字、錫活字出現;至明代,湖州閔、凌兩家將套版印刷術發(fā)揚光大,饾版印刷術出現;至清代中后期,雕版印刷、套版印刷、活字印刷逐漸式微,石印、鉛印等西方印刷術開始出現并風行。印刷術的發(fā)明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巨大貢獻之一,先后傳到東亞、東南亞和歐洲地區(qū),極大促進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和傳播。中國印刷術不斷傳入越南,對越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越南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出現在十三世紀中葉(時在陳朝),經過后黎朝(1428—1789)發(fā)展,至西山朝(1778—1802)阮朝(1802—1945)時越南的雕版印刷術已經較為成熟,可以基本滿足本國的需求,活字印刷術亦得到發(fā)展,套版印刷術亦傳入越南,主要用于印刷彩色年畫。越南歷史上有沒有使用套版印刷術印刷書籍呢?越南套版印刷本《明圣經》以實物的形式,證明越南歷史上曾經使用套版印刷術印制書籍。
一、學界關于越南使用套版印刷術印制書籍的探討
劉玉珺曾經深入越南漢喃研究院和越南國家圖書館研究漢喃文獻,撰寫出了中國第一部越南漢喃文獻研究專著《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其博士論文),參與了《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修訂,她表示:“盡管沒有在越南發(fā)現套色印刷的書籍,但是一些官修史書的書名頁和正文前皇帝所頒敕的諭文以及御制詩文則采用了朱色刻印?!雹偻跣《堋岸啻胃昂觾仍L書,較為全面地研究了越南漢喃古籍的資源情況和總體風貌,同時又深入越南古籍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屬性、文獻特性等內部因素”①,與劉春銀、陳義主編《越南漢喃文獻目錄提要》。他作為劉玉珺的博士生導師,具體指導并審閱劉玉珺的博士論文,可以推測王小盾與劉玉珺師生在國內和越南都沒有見到過越南套版印刷的古籍。
馬達認為:“套版印刷技術自中國傳入越南后,越南人主要用來印刷彩色年畫。至于‘越南套印書籍,按照張秀民先生的說法是‘沒有見過??赡苁沁@類書籍在歷史上雖然曾經存在,但是沒有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并得以留存,導致中國學者‘沒有見到。希望隨著中越文化交流的不斷加深,有朝一日,當越南發(fā)現套版印刷品時,會將這一信息交流到中國?!雹隈R達轉引了張秀民“沒有見過”越南套版印刷的書籍觀點,分析了中國學者沒有見到越南套版印刷的書籍的原因,并大膽推測越南套版印刷的書籍在歷史上可能曾經存在,表達了期盼有朝一日能在越南發(fā)現套版印刷的書籍。王小盾、劉玉珺、馬達等學者雖然沒有見過越南套版印刷的書籍,但都沒有否認越南套版印刷的書籍的存在,只是缺少實物的證實。
二、越南套版印刷本《明圣經》的版本信息
筆者藏有一冊越南“大南帝國歲次庚戌(1910)”朱墨套版印刷的《明圣經》。是書從文字的角度看屬于越南漢文書籍,從內容的角度看屬于越南民間俗信類書籍。開本高27.1厘米,寬15.3厘米,白紙印刷,四眼線裝,內無紙捻裝訂。前后封皮均為刷了一層拌有金箔的橘紅色涂料的黃紙對折而成,前封皮用醬褐色涂料印刷了一條坐龍,口銜一矩形框,框內豎書小篆字體的“明圣經”三字;后封皮用醬褐色涂料印刷一條戲珠的立龍。二龍體形碩大,圖外有版框。書無序,無目錄。收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關圣覺世真經》《關圣帝君救劫真經》《關圣警世寶誥》五篇短文,60葉,統(tǒng)一編排葉碼。第24葉與25葉之間有一葉關圣帝君側坐半身像,單獨編葉碼為“首”。書葉版框與文字為墨色印刷,外圍的花欄為朱色印刷。
朱色印刷的花欄,圖案為纏枝花草紋?;谏舷峦鈾诰€相距22.6厘米,半葉花欄左右外欄線相距13.3厘米;花欄上下內欄線相距20.4厘米,半葉花欄左右內欄線相距11.2厘米,半葉花欄各自圍成一個內邊高20.4厘米、寬11.2厘米的矩形。上下花欄的高度略微寬于左右花欄的寬度。書葉前后兩面(本文把整版書葉的右半葉稱為前面,把整版書葉的左半葉稱為后面)的花欄上下線在書口處相連。半葉版框為高20.3厘米、寬11.1厘米的單墨線矩形,略微小于花欄圍成的矩形。書口上部印有漢字,下部印有葉碼,葉碼下方有細短的黑口,黑口下端大致與版框下線齊平,無魚尾。五篇短文中四篇首葉的前面為牌記(《關圣帝君救劫真經》無牌記)。正文為楷書,行格多為五行十二字,偶有五行十三字,小字行格不定。行與行之間偶有小字注釋,如“帝君曰吾乃大漢良民”中“吾”右側用小字“帝”注釋。正文用小圓圈標識句讀。
第1葉前面為《太上感應篇》牌記,中間豎行大字“太上感應篇”,右側豎行小字“大南帝國歲次庚戌端陽后誕日”,左側豎行小字“關公祠藏板”“沐恩弟子顏峰潘如淳恭鐫”;后面為圣神誕日,列太上老君、文昌帝君、關圣帝君、司命灶君、土地正神的誕日;書口題“圣神誕日”。第2葉內容為告文式,內容為“維某年月日,某省府縣總社沐恩弟子某姓名,敢祈告于福德土地正神、東廚司命灶府神君……”書口題“告文式”。第3葉內容為太上老君寶誥,書口題“感應寶誥”。第4葉至16葉內容為太上感應篇,書口題“感應篇”。
第17葉前面為《文昌帝君陰騭文》牌記,中間豎行大字“文昌帝君陰騭文”,右側和左側豎行小字與格式同《太上感應篇》牌記。第17葉后面與18葉內容為文昌帝君陰騭文寶誥,書口題“陰騭寶誥”。第19葉至24葉內容為文昌帝君陰騭文,第19葉至23葉書口題“陰騭文”,第24葉書口沒有文字、葉碼和黑口。
第25葉前插入一葉,前面為關圣帝君側坐半身像,圖中關羽頭戴綸巾,美髯飄逸,右手捋須;后面為武帝寶璽,印有“漢壽亭侯”“關羽之印”兩方篆書白文印章;書口題“警世真像”,葉碼位置刻一“首”字。第25葉前面為《關圣覺世真經》牌記,中間豎行大字“關圣覺世真經”,右側和左側豎行小字與格式同《太上感應篇》牌記。第25葉后面至27葉前面內容為關圣帝君寶誥,第25葉至26葉書口題“關圣寶誥”。第27葉后面至34葉前面內容為關圣帝君覺世真經,書口題“覺世真經”。第34葉后面至46葉內容為關圣帝君救劫真經,書口題“救劫真經”。
第47葉前面為《關圣警世寶誥》牌記,中間豎行大字“關圣警世寶誥”,右側和左側豎行小字與格式同《太上感應篇》牌記。第47葉后面至60葉內容為關圣帝君警世寶誥,書口題“警世寶誥”。
三、判斷《明圣經》為套版印刷本的依據
越南歷史上曾經采用單版雙色的方法印制雙色文字的書籍。陳正宏指出:“(越南)自己制作雙色文字的書籍,大約晚至十九世紀中葉才開始……甚至直到保大十六年(1941)刊刻的《關帝明圣真經演義》,正文上欄全部紅印,下欄全部墨印,明顯仍是將整塊書版涂上朱墨兩種顏色一次刷印完成……換言之,直到二十世紀中葉,越南也沒有發(fā)展出純文字的套印本書籍,其官方最高水準的評點本,也只能做到試驗性的單版雙色,而其正式刊行之本則仍為單色墨印?!雹坳愓昕疾炝嗽侥系膯伟骐p色印刷的三種五部印本,沒有泛泛地探討越南套版印刷的書籍,而是專門研究了越南“純文字的套印本書籍”,并得出了“直到二十世紀中葉,越南也沒有發(fā)展出純文字的套印本書籍”的結論。那么,這本鐫刻于“大南帝國歲次庚戌(1910)”的《明圣經》是單版雙色還是套版印刷的呢?
通過比對所有61個書葉,完全可以斷定這本《明圣經》使用了套版印刷術。第一,61個書葉的朱色印刷的花欄全部由一塊印版印制而成。通過比對花欄外緣的一處斷版和花欄的纏枝花紋,可以斷定所有書葉的花欄都是使用同一塊印版印刷而成,有些書葉的花欄發(fā)生了180°的旋轉,如果以第一葉花欄的上下方向為正方向,那么有24個書葉的花欄為反方向,占全書的39%。61個書葉的墨色版框與文字各不相同,為61塊印版印刷而成。第二,朱色花欄與墨色版框及書口文字在多數葉面上有印刷重疊現象,可以明顯看出為兩塊印版兩次印刷所致,據此可以推斷此書為套版印刷而成,而不是單版雙色印刷。印刷重疊處墨色版框與書口文字浮在朱色花欄之上,可以判斷套版印刷的順序為先印刷朱色花欄,再印刷墨色版框和文字。
四、結語
作為目前發(fā)現的唯一一本越南套版印刷的書的實物,《明圣經》代表著越南印刷術的進步,對越南印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明圣經》表現出的套版印刷術并不成熟,表明直到二十世紀初葉越南套版印刷書籍的技術尚處在摸索試驗的階段。
從朱色花欄在印刷中存在上下方向顛倒的情況來看,印刷時缺乏相關的技術標準,對于印版的方向沒有嚴格的區(qū)分,表現出了相當大的隨意性;從朱色花欄與墨色版框重疊、黑色版框與文字發(fā)生傾斜的情況來看,越南套版印刷術可能與同時期稍早日本套版印刷術存在相同的技術難題:“當時[明治十二年(1879)]日本的刻書家并不知道,中國早在明代就已發(fā)明套版對位符號——紅印書版不刻版匡,僅在位于墨印版匡左右下角的位置,刻一短橫短豎相連的曲折號?!雹厶装嬗∷⒓夹g的制約是“直到二十世紀中葉,越南也沒有發(fā)展出純文字的套印本書籍”的根本原因;從多數書葉上存在飛墨現象的情況看,印刷工人印刷技術并不熟練;從朱色印刷的僅僅是花欄來看,刻印者可能除追求朱墨雙色印刷的視覺效果外,還有成本控制方面的考慮。朱色印刷的花欄所刻印版雖然只有1塊,卻可以用于61個書葉的印刷,能夠節(jié)省大量刻工費用和刻版時間,同時可以大大縮小墨色印刷所刻書版的尺寸,節(jié)省大量木料,降低材料成本。印版制作節(jié)省的費用可以很好地對沖套版印刷因印刷的工序、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人工費用,既能實現朱墨套版印刷的效果,又能較好地控制印刷成本。
注釋:
①劉玉珺.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7.
②馬達.中國印刷術在越南的傳播及其影響[J].中州大學學報,2008(6).
③陳正宏.套印與評點關系之再檢討[J].文學遺產,2010(6).
參考文獻:
[1]明圣經[M].套版印刷本,大南帝國歲次庚戌.
[2]劉玉珺.越南漢喃古籍的文獻學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7.
[3]張秀民,著,韓琦,增訂.中國印刷史(插圖珍藏增訂版)[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4]陳正宏.域外漢籍及其版本鑒定概說[J].文獻天地,2005(1).
[5]金程宇.近十年中國域外漢籍研究述評[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0(3).
[6]何仟年.中國歷代有關越南古籍考述[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