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找到文言文的語言生長點,引導學生開展語言訓練,提高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與審美能力,傳承好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記憶。
【關鍵詞】文言文;生長點;司馬光;教學
在小學三到六年級中,統(tǒng)編版教材一共編排了16篇文言文。文言文的長度從短到長,內容由淺入深,情節(jié)由簡到繁,教學目標也體現(xiàn)了不同梯度的要求。做好文言文的起步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掌握文言學習方法,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一、文言文起步教學存在的偏差
作為統(tǒng)編版教材中的“新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的言語實踐時,對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定位不清,認識不足,常常會產(chǎn)生偏差。
(1)不求甚解。文言文是古代書面語言的組成,與當下學生的語用生活存在一定的距離,學生缺乏文言文運用的生活場景,學生對文言文有著陌生感。如《司馬光》一文中的“甕”,學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沒有看過這樣的容器,如果教師不去利用展示圖片、實物等形式進行講解,學生就會理解成“缸”。面對文言文,部分教師離開教學參考,對文言文中字詞句段的含義也理解不清,在課堂上也只關注“正確朗讀、讀好停頓”的目標,不對文言文中重點字詞進行指導。這種脫離對文言文基本意思理解的誦讀,只是一種低效高耗的語言學習形式,使學生無法走進文言文的內容世界,無法在文言文實踐中,獲得言語生長。
(2)浮光掠影。教師如果無法精準落實文言文教學的進階要求,在不同學段的文言文教學中,都基于同一目標的教學,則不同學段的文言文學習不是學習上的提升,只是學習上的重復。《司馬光》一文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需要教師從言語形式上進行指導。如果文言文教學忽視了言語實踐的要素,學生就無法觸摸文言文的溫度,無法從文言文簡短精煉的文字中體會生活經(jīng)驗,訓練思維邏輯,提高思辨能力。
(3)字斟句酌。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文言文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讓文言文變得“支離破碎”,學生無法在完整的語言感知中獲得發(fā)展。事實上,在文言文學習中,對于一些拓展、鏈接、知人論世的寫作背景,有的無需掌握,有的只要簡單了解,無需全部進行解詞析句。
二、文言文起步教學的基本策略
小學階段的文言文,語言簡練,用詞精準,內容生動。文言文教學重視言語實踐,提高學生祖國語言文字的感受與學習能力,在文言文起步教學階段,教師需要關注如下策略。
(一)正確朗讀,讀好停頓
正確朗讀,讀好停頓是文言文起步教學的基礎。正確朗讀,首先是要讀準字音。《司馬光》一文中,“甕”“跌”“皆”“棄”“持”“迸”都是“見面字”,另外還有“司”等七個生字,“足跌沒水中”的“沒”是多音字,在讀準字音之前,就需要解決這些生字新詞。其次是讀好停頓,準確把握文言文的停頓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文言文停頓學習伴隨著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端抉R光》一文中,“眾兒戲于庭”“足跌沒水中”“光持石擊甕破之”等句子,教師需要結合字意、語境,對學生進行停頓的指導。最后是讀出畫面,這是閱讀的高級境界,需要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根據(jù)理解,進行聯(lián)想,建構畫面。
(二)借助注釋,了解故事
在文言文的起始教學中,教師要教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課文的閱讀方法。文言文的注釋一般有文本出處的解釋,字詞意思的解釋、語法運用的解釋、專有名詞的說明等。把字詞還原到課文中,讓學生代入解釋,了解故事,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司馬光》中,第一條注釋“本文選自《宋史·司馬光傳》”交代了文本來源;“庭”“甕”“光”分別指代庭院、陶器、司馬光;“迸”是動詞,表示涌出。通過了解這些注釋,學生能基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根據(jù)想象,還原畫面
精美的藝術往往講究“留白”,文言文也為讀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啟發(fā)學生理解文言文的“留白”,有助于學生的言語實踐。如課文中,“一兒登甕”,一個小孩為什么要“登甕”,作者沒有介紹,編者沒有補充,讀者就有了想象的空間。
師:同學們,愛玩的孩子的天性,這個小孩子為什么要爬上“甕”的邊沿呢?
生1:可能這個小孩子特別淘氣。
生2:也許“甕”里有小金魚,他想去抓一條。
生3:他想利用水面照照“鏡子”,欣賞一下自己。
師:同學們,有了想象,就仿佛有了畫面,我們就仿佛看到了一個淘氣的小男孩,趴在了“甕”的邊沿了。
三、文言文起步教學的應然追求
語文課程的焦點在于聚焦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文言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在起步階段,關注語言生長。
(一)化難為易,開啟語言訓練
對文言文中一些難點字詞,教師通過化難為易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言語實踐。如“擊甕破之”的“之”,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含義,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畫面,讓學生說一說司馬光打碎了什么,使其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白“之”就是“甕”。
(二)以點帶面,豐富語言積累
文言文學習如果僅僅依靠教材中的幾篇,學生很難豐富自己的言語實踐。在文言文閱讀中,教師還可以借助朱文君的《小古文100篇》,讓學生在多讀多說的基礎上,點面結合,從而獲得豐富的語言實踐機會。
(三)多元形式,巧設實踐平臺
文言文起步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搭建演一演、畫一畫、說一說、議一議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在不同的形式中學習文言文。
只要起好頭,邁好步,自然就有了滿園春色。文言文起步教學,只要抓住文言文特征這個語言生長點,優(yōu)化文言文的教學,就能引導學生徜徉在文言文的言語秘奧中,獲得言語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佳佳.對小學文言文起步教學的探微[J].學周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