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佩 劉雅 苑士龍
【摘? 要】目的:探討為支氣管哮喘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8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應用雙色球分組法平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水平。結果:護理后,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漢密爾頓焦慮評價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支氣管哮喘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水平,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130-01
前言: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以氣道慢性炎癥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臨床方面多采用藥物治療方法為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治療干預,但患者在長期用藥治療影響下易出現不同程度的藥物不良反應表現及負面情緒,進而不利于其睡眠質量及心理狀態(tài),同時可對患者的后續(xù)臨床治療及生活質量水平均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2]。因此,在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為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為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討了為支氣管哮喘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其生活質量水平的影響,現將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支氣管哮喘患者中選取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雙色球分組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有男21例,女18例,年齡為21~76歲,平均年齡為(46.3±3.5)歲。觀察組中,有男20例,女19例,年齡為23~78歲,平均年齡為(46.6±3.4)歲。兩組的基礎資料相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1)病情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相關診斷標準[3];(2)具有基本認知能力及溝通能力;(3)可主動配合開展研究內容。排除標準:(1)合并患有嚴重的臟器功能障礙性疾病;(2)合并存在精神障礙相關癥狀表現;(3)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基礎護理、用藥指導、飲食干預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內容如下:(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在患者入院后對其病情現狀及既往臨床資料進行有效評估,并依據評估結果為其采用適合的對話方式進行護理宣教。此外,護理人員應通過示范說明的方式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吸入治療方法,并向其說明吸氧治療的目的及重要性。對于病情較穩(wěn)定且身體狀態(tài)較好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鼓勵其進行適當的運動鍛煉,并向其說明正確的運動方法,從而有效改善其身體素質,運動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運動量及運動時長的合理調整,以達到最佳的運動干預效果。同時,應叮囑患者及其家屬注意日常飲食,避免進食刺激或高脂肪類食物,以免加重病情。(2)心理護理:患者在自身病情影響下,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為此,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個性特征為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在與患者對話期間可適量應用安撫性詞語,并告知患者幫助肌肉放松的具體方法,進而可有效改善護患關系,同時可有助于在發(fā)病期間改善患者的緊張狀態(tài),從而避免出現平滑肌痙攣情況。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水平。應用哮喘生命質量問卷(AQLQ)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進行評價,量表共包括5個評價維度,單個評價維度滿分為7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水平越高;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評價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量表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負面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
文中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據差別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對比
護理后,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HAMD和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水平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環(huán)境及空氣質量的不斷惡化,臨床上支氣管哮喘患者的發(fā)病數量亦顯著提升,患者在病情影響下可出現嚴重的呼吸障礙、氣促等癥狀表現,臨床治療干預雖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癥現狀,但受長期治療及病情反復情況影響,部分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狀態(tài),進而易影響整體臨床療效及治療配合度,因此在治療干預基礎上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是十分必要的[4]。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作為臨床護理干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通過為患者實施心理干預、用藥指導、病情監(jiān)控等護理措施,進而顯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及治療配合情況,從而可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質量[5]。
根據研究結果可得知,護理后,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的HAMA及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護理后,觀察組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進而說明,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可有助于緩解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可明顯提升其生活質量水平。
綜上所述,為支氣管哮喘患者開展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并可顯著緩解其負面心理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英,何小靜.延續(xù)性護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7,23(2):334-336.
[2]? 姜永芬,趙思佳,康君琴,等.心理護理在支氣管哮喘患兒中的應用及對治療效果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1):1011-1013.
[3]? 朱小紅,李建宏.心理干預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8,22(7):1419 -1423.
[4]? 王莉莉.基于健商理念指導下的健康教育對支氣管哮喘患者疾病認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9,36(6):1245-1247.
[5]? 韓小宏,李小娟.老年支氣管擴張合并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護理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2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