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語
在夏收農(nóng)忙季節(jié)里待客,常有一道“大蒜燒肉”作為大菜上桌。以大蒜佐菜,從醫(yī)學(xué)方面講,則不患熱傷風(fēng)、肚痛、腹瀉、痢疾等病,所以格外受到歡迎。據(jù)民間講,此菜得益于三國時期的一段故事。
當(dāng)年諸葛亮率蜀軍南征,孟獲把他們誘到深山禿龍洞,妄圖利用這一帶山嶺險峻,行軍不便,常有毒蛇、毒蚊傷人,瘴氣彌漫,使蜀兵染上瘟疫,不戰(zhàn)自潰。
正當(dāng)諸葛亮面臨困境一籌莫展之際,忽有一老者求見,說此去西山不遠,有位高人號萬安隱者,其居處種有一種異草叫“韭葉蕓香”,過往之人口含一葉則瘴氣不染。諸葛亮按照指點前去拜訪。
隱者聽說諸葛大軍征討孟獲,極愿鼎力相助,當(dāng)即獻出家藏“韭葉蕓香”果實數(shù)百斤。諸葛亮一見,認出此果實原來就是大蒜。他一面稱謝,收下蒜頭交軍中分食,一面命糧官速返內(nèi)地采辦大量大蒜以備軍用。士兵食用大蒜后果然疫病不生,精神陡長。但由于大蒜生性嗆人,以致不少士兵喊“比藥難入口”,這怎么辦呢?
諸葛亮又想一計:肉是大家都愛吃的東西,要想吃肉,就必須同時也吃大蒜,于是他令軍廚把大蒜和在肉里一起燒制,士兵十分喜愛這道菜。
后來,諸葛亮又改令將“大蒜燒肉”用于改善軍中伙食。在攻打孟獲之前,士兵們吃的就是“大蒜燒肉”,使一些厭惡蒜臭的士兵也胃口大開,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活捉孟獲,得勝班師。(摘自《飲食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