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燕
摘 要:在互聯(lián)網時代,輿情危機是影響高校穩(wěn)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來,各類高校輿情事件頻發(fā),對高校帶來巨大挑戰(zhàn),本文在對高校校園輿情進行分析后提出建立“三層機制三項功能”的輿情危機引導及處理體系,同時打造高校自己的輿情引導平臺,提高學生網絡道德素質等,從源頭上控制高校輿情危機的措施。
關鍵詞:輿情危機;互聯(lián)網時代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5-00-02
一、引言
隨著互聯(lián)網在生活中的普及,大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傳播和分享的途徑越來越便捷,對輿情的發(fā)表、評論和轉發(fā)都呈現(xiàn)出實時化、隨意化的特點。與此同時,高校學生所具有的情緒化、從眾化等特點極易出現(xiàn)由于輿情而引發(fā)過激言論和行為,因此,高校建立切實可行的校園輿情危機引導體制不但有助于推進建設和諧校園,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更有利于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社會的長遠發(fā)展。
二、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輿情的特點
(一)客觀性
社會是建立在各種關系基礎之上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不單指人際關系的矛盾,還包括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的矛盾。高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同樣是在矛盾中尋求平衡,這些矛盾有的是高校向前發(fā)展的推動力,有些則會讓院校的發(fā)展停滯不前,高校校園輿情是客觀存在,無法避免的。
(二)突發(fā)性
高校輿情的發(fā)展過程主要有起始、擴散和整合三個階段。在不同階段,輿情的狀態(tài)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高校輿情的爆發(fā)具有速度快、波及面廣的特點,雖然可能會有一定的先兆,但絕大多數(shù)的高校輿情爆發(fā)的時間、地點和影響都無法準確預計,因此很難對輿情危機有準確的預測和判斷。
(三)全時空性
通過互聯(lián)網來實現(xiàn)信息的傳播,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發(fā)生時事輿情,在瞬間就能覆蓋整個網絡傳播區(qū)域,并且這種覆蓋是不辨真?zhèn)蔚乃枷肱鲎?,可能會造成極大危害。
三、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輿情危機管理現(xiàn)狀
(一)學生網絡化表達訴求渠道多樣、校園官方平臺處于被動地位
高校學生個性鮮明,會熟練運用各種網絡交流平臺如QQ、微博、貼吧等,遇到問題通常會采取匿名方式自主選擇表達平臺。但是他們卻不喜歡在有老師參與的官方平臺上反映問題,導致校園官方平臺在師生交流上處于被動、甚至是無人問津的地位。
學生在非官方渠道上匿名發(fā)表的言論的時間和內容都較為隨意,大多缺乏全面性和客觀性。且因為其自身對真?zhèn)蔚谋鎰e力較差、自制力不高,當對某一問題的跟風學生達到一定數(shù)量后,信息內容容易隨著學生猜測或臆想的方向發(fā)展,就容易發(fā)生輿情危機,極易導致個人事件演變成群體事件,甚至被惡意引導成具有政治目的的工具。
(二)學校輿情危機引導機制不夠專業(yè),應對處理方式處于被動地位
筆者所在的高校對于近幾年發(fā)生的幾次輿情危機都能做到妥善處理,但基本都是“著火滅火”式,對輿情的處理較為被動,目前沒有專門的輿情研究機構或專職人員對輿情進行具體分析研究。實際工作中各類高校的情況基本是相同的,往往第一時間接觸到校園輿情的都是一線的學生管理者,由于輿情敏感度不夠,沒有預感到相關信息發(fā)展成為輿情的可能性,甚至直接忽視了輿情信息已經造成的影響,因而沒有進行及時處理而錯過了治理輿情危機的最佳階段。
(三)學生網絡輿情道德教育重視不夠,學生網絡行為缺乏規(guī)范
高校是網絡化的思想陣地,學院雖然已經開始利用網絡手段強化思政教育效果,但是對于網絡本身所包括的道德教育重視不夠。網絡是一個虛擬化的社會,高校學生喜歡在這個“社會”里暢游,在網絡上的言行不需要考慮到自己的學生身份和社會責任,對網絡言行沒有道德上的約束,有時會發(fā)表片面或者失真甚至任意捏造熱點信息,導致校園輿情的發(fā)生。
四、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輿情危機引導及處理體系
筆者所在學校近幾年來校園輿情危機時有發(fā)生,在每次事件發(fā)生之后,學院面對輿情危機都能迅速做出反應,找出輿情危機產生的根源,上下聯(lián)動快速處理并合理善后,將輿情危機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但反思總結后發(fā)現(xiàn),高校目前對于輿情危機的處理都是“著火滅火”式的處理,而在當前的信息傳播水平下對于輿情的日常監(jiān)督應當是一個長期而全面的系統(tǒng)化工作。根據(jù)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輿情的特點以及近年來我校對于輿情處理的經驗,提出建立高職院校輿情危機引導及處理體系的“三層機制三項功能”體系。
(一)高校輿情危機引導及處理三層機制
整個管理體系分為三層:第一層是由黨委負責對全局的把控;第二層是各二級學院和學工部為系統(tǒng)的中樞紐帶;第三層是教師、學生會、班級、寢室作為接觸學生的基層組織。
校園網絡輿情的管理,將這些機構的功能進行融會貫通;明確對于網絡輿情監(jiān)控和及時處理相關職責、權力和范圍;建立通暢的上傳下達得輿情信息傳遞渠道,將其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管理,在輿情發(fā)生時各階層在履行各自職責時減少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間隔時間,保證信息的快速有效溝通。
(二)高校建立輿情危機管理三項功能體系
1.信息監(jiān)控功能
該功能主要實現(xiàn)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饋,實現(xiàn)信息的上傳下達?;鶎訉π畔⒌奶幚硪哂幸欢ǖ暮Y選能力,不能僅僅局限于網絡而要從日常生活中留心收集。二級學院需要對上報的信息進行調查、歸類,根據(jù)不同等級做出相應的處理,再反饋回輿情主體,讓其問題可以得到解決而避免從網上需求解答。學院各層面要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建立的師生溝通平臺廣開言路,積極引導輿情。在網絡媒體迅速發(fā)展的時代,對網絡輿論進行一味地忽視、堵截、甚至封殺都是極端錯誤的,會嚴重影響到校園的穩(wěn)定與和諧,甚至直接導致更大的網絡輿情發(fā)生。因此,監(jiān)控功能的本質和關鍵在于疏導言論。
2.網絡輿情危機快速處理功能
一旦校園輿情危機爆發(fā),以互聯(lián)網手段的傳播速度,各層機構知曉的時間差距并不大,這個時候動員二級學院的力量對輿情爆發(fā)的場所和當事人進行準確定位,直至所在班級和宿舍,基層組織負責對事態(tài)的調查,并進行積極化解,并將信息上報。不論矛盾能否化解,學院各層面都應該及時表達關注度,讓學生感知其被重視程度,并對外公開事情真相,避免事態(tài)的進一步擴大,同時學院最高管理層需要及時對社會媒體公開處理進程,減少社會不良輿論,避免在真實信息公布的間隔期被惡意歪曲。因此,快速處理的功能的本質和關鍵在于各部門都能一致、及時處理。
3.網絡輿情善后功能
很多輿情危機會具有反復性和長遠性的影響,原因在于未進行恰當?shù)纳坪螅诰W絡輿情危機結束后,輿情的管理者特別是基層管理人員要關注事件參與者的動態(tài),因為輿情主體往往有他的輿情危機特質,他周圍引起輿情危機的可能性是多種的,因此必須積極主動的對事件參與者的網絡行為進行引導,終結引發(fā)網絡輿情的根源,并對輿情的處理過程進行總結。對于反復性輿情要保持長期關注的態(tài)度,總結出經常引起校園輿情的話題,例如:大學生情感問題、高效教學質量、網絡空間言論自由等,并對相關信息進行重點關注。所以,輿情善后功能不僅包括對輿情信息本身的善后還包括對輿情主體的善后和跟蹤。見圖1。
(三)進行“網絡輿論領導者”的培養(yǎng),掌握輿論的主動權
在信息傳播者中較活躍者會成為信息傳播方向的引導者,他們也漸漸成為“網絡輿論領導者”。學生工作者一方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中的“網絡輿論領導者”,并與其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通過他們來了解校園輿情的發(fā)展,傳達正確的思想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培養(yǎng)“網絡輿論領導者”,選拔一些思想端正,具有一定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生干部或黨員,讓他們有意識、有目的性地積極參與校園網絡輿論,逐漸成為“網絡輿論領導者”,同時學校的管理層也要幫助這些“網絡輿論領導者”建立自己的輿論主陣地,成為群主、博主、樓主,并有意識的提前透露一些學校的管理政策給“網絡輿論領導者”幫助其樹立在網絡輿論中的權威性,使其陣地成為不同網絡渠道中校園信息的主要議論場所,從而有利于更有效地對校園網絡輿情進行正確地引導和帶動,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網絡輿論環(huán)境。
(四)利用網絡手段,打造自己的輿情引導平臺
校園網絡輿情危機的發(fā)生其中一項重要原因在于高校缺乏讓學生樂于與學校溝通的平臺。因此學校需要打造一些形式多樣,更符合學生需求和喜愛的交流平臺,便于學生將與他們關心的或有密切聯(lián)系的事物所產生的意見、態(tài)度和情緒通過學校正規(guī)網絡手段和渠道表達出來,讓學生有正規(guī)反映問題的網絡途徑,安撫學生情緒,給學生充分的尊重,讓他們能夠切實感受到學院和老師的重視,降低學生通過其他網絡渠道反映問題和發(fā)泄情緒的可能性。
(五)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從源頭控制輿情危機的發(fā)生
網絡是虛擬化的社會,在網絡上的言行不需要考慮到自己的實際身份,沒有道德上的約束,有時會發(fā)表片面甚至失真的信息,這是高效輿情危機發(fā)生的原因之一。學生網絡道德的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的建立對高校輿情危機的防范尤為重要。
五、結語
學生管理者應該讓學生意識到網絡道德行為和實際行為規(guī)范一樣應該被重視、被遵守。此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手段應該是長期的、符合學生各階段發(fā)展需要的系列方法。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也就意味著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得到正確的引導,對待事物的看法會更加客觀公正,對自己的言行也會有一定的自我約束,這就從源頭上降低了校園輿情危機發(fā)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辭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8.
[2]李昌祖.輿情的運行狀態(tài)及其干預機制[J].浙江學刊,2008(2).
[3]朱恒民,李青.面向話題衍生性的微博網絡輿情傳播模型研究[J].現(xiàn)代圖書情報技術,2012(5).
[4]吳寶臣.解決中學生網絡道德問題之我見[J].教育管理與藝術, 2014(3).
[5]謝耘耕,榮婷.微博輿論生成演變機制和輿論引導策略[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5).
[6]王曉光,袁毅,滕思琦.微博社區(qū)交流網絡結構的實證分析[J].情報雜志,2011(02).
[7]平亮,宗利永.基于社會網絡中心性分析的微博信息傳播研究——以Sina微博為例[J].圖書情報知識,2010(06).
[8]李翔,劉宗華,汪秉宏.網絡傳播動力學[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