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彬彬
【摘要】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fā),對廣州電視課堂“輕扣詩歌的大門”單元教學進行思考與分析,總結了線上教學的寶貴經驗:明示目標,促進有效教學;傳遞詩意,調動學習興趣;以讀促寫,抒發(fā)童真童趣。同時提出了注重實踐,引導合作探究;多元評價,提高教學效果的補學措施,借此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在線學習效果。
【關鍵詞】在線教學;廣州電視課堂;輕叩詩歌的大門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廣州市教育局發(fā)揮統(tǒng)籌作用,市教研院精心設計課程,開展了“廣州電視課堂”各學科線上教育課程錄課工作。傳統(tǒng)課堂教學轉變?yōu)?0分鐘的線上教育,給老師們帶來新的教學方式的挑戰(zhàn)。如何才能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呢?筆者以“廣州電視課堂”四年級“輕扣詩歌的大門”單元教學為例,對線上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共性進行思考與梳理,并對線上教學提出線下的補學建議,以期為線上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總結線上教學經驗
(一)明示目標,促進有效教學
課堂教學起始階段所涉及的學習目標,如果能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成為學生的“學習結果”,就能促進學生的有效性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線上課堂注重學習目標的設計,學習活動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比如,在《短詩三首》的教學中,設定的幾個學習目標分別為:一、認識“漫、濤”2 個生字,會寫“繁、漫”等 8 個字,會寫“繁星、藤蘿、波濤”3 個詞語;二、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背誦課文;三、能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用不同的品讀方法,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學習目標涵蓋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搭支架一步步落實。如教學環(huán)節(jié)“想象畫面,體會情感”“品關鍵詞,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品讀方法,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有效地落實了第二個學習目標。
(二)傳遞詩意,調動學習興趣
人生自有詩意,詩詞浸潤心靈。在全民抗“疫”的時候,詩歌可以為居家學習的孩子提供一份心靈的慰藉。四年級廣州電視課堂“輕扣詩歌的大門”單元為我們呈現(xiàn)了很好地網上教學范本。正如,《綠》這一課的設計取的標題——《在詩歌中擁抱美》,本單元的線上教學真正做到了“情動辭發(fā),披文入情。”現(xiàn)代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直處在邊緣的地位,也是一種意蘊較深的文體,對于四年級的同學來說,理解起來不容易。老師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也帶動學生融入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逐層讀懂詩歌中的情感,并感受現(xiàn)代詩的表達方法。
廣州電視課堂中,《綠》開課便提出了一個問題“古代文人筆下的綠,又是怎樣的呢?”“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等等古詩中的綠意撲面而來,經典古詩與現(xiàn)代詩交融,在課文的學習中,孩子們更能體會到綠之美,春之美,自然之美。
(三)以讀促寫,抒發(fā)童真童趣
兒童心靈豐富,是天生的的詩人。詩可教也不可教,不可教的是一些學生的詩情和天性,而可以教的是帶領學生感受獨特的語言表達。教材在活動提示中建議,學生可以試著當個“小詩人”寫寫詩,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也就是把習作的任務融入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手寫我心,抒發(fā)童真童趣。
廣州電視課堂《在天晴了的時候》一課的設計認為,這首詩歌作為本單元最后一篇詩歌的重要提升點是:讓學生學會運用前面教學的方法,自主地朗讀詩歌、自由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與此同時大膽仿寫詩歌,并且把前面收集的詩歌整理編制成小詩集。為此,教學活動中通過梳理方法,仿寫示例,引導學生進行詩歌仿寫。創(chuàng)作詩歌是本篇課文“略讀提示”中的要求,為學生們搭建了創(chuàng)作詩歌的平臺,符合兒童的天性,讓詩歌創(chuàng)作成為學生們居家學習中的心靈窗口,將心中無限的暢想、無盡的詩意表達出來。
二、提出有效補學措施
在特殊的階段,在線教學充分調動了教學資源,保障了大多數(shù)學生的正常學習。但是,電視課堂也因其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些不足需要班級老師進行引導與補學。為提高教學效果,筆者從本單元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注重實踐,引導合作探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由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痹谶M行本單元補學時,要關注實踐訓練。學生在線上學習中“聽”較多,“說”“讀”“寫”與線下學習相比較少。因此,在補學中要注重“說”“讀”“寫”的實踐訓練。本單元綜合性學習中提出不少需要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開展的活動。在線下的補學中,可以復課后在班級內開展“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一起商量怎樣開好班級詩歌朗誦會”等活動,給學生“說”的時間、場合,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
(二)多元評價,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評價要關注學生參與綜合性學習的興趣和態(tài)度,關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的提高。在評價方式方面,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在進行本單元線下學習的補學中,可設計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機制,學生、教師、家長等都可參與到綜合性學習活動評價中。如,在學生搜集資料的活動過程中,教師可對學生的搜集現(xiàn)狀提出問題,比如沒有寫明作者、出處等。針對學生的朗誦視頻,可以請學生對同伴選擇的篇目,語調、語速、流露的情感作出評價。如,學生小組編寫的小詩集可以以影印版的形式發(fā)布在班級交流群,由全班師生和家長交流共評。在評價過程中,除傳統(tǒng)的教師點評外,還可運用“學生自己介紹”“讀同學的詩”“小組合作交流互評”“家長鑒賞”等多種形式,創(chuàng)新評價手段,關注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程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真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持續(xù)發(fā)展。
疫情的突然爆發(fā)給教學帶來了很大危機,但同時也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總體來說,線上語文課堂的開設,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居家學習的需求。隨著各地中小學積極推進開學復課工作,對“廣州電視課堂”中的課例進行經驗總結,提出有效的補學措施,能讓傳統(tǒng)教學和在線教學互相補充,實現(xiàn)教學的個性化、智能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王麗華,金慧穎.“互聯(lián)網+”時代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基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語文建設,2020(05).
[4]蘇敏,董小玉.復學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語文建設,2020(05).
[5]黃莉莉.同課異構以觀網課質量——以一年級《怎么都快樂》網課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