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民,郭星
(甘肅省白龍江林業(yè)管理局林業(yè)科學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大果青杄(Picean neoveitcllii)是國家二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是我國特有樹種[1],在松科云杉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系統(tǒng)位置,是研究松科系統(tǒng)發(fā)育及裸子植物系統(tǒng)發(fā)育和起源的關鍵類群之一[2]。全國分布很少,僅湖北西部、陜西秦嶺北坡、戶縣南部、甘肅天水及白龍江流域海拔1300~2000m 均有分布,且數(shù)量不多[3]。從已有研究可知[1~4],從采種母樹樹齡和播種育苗海拔為切入點,探索大果青杄播種育苗技術與幼苗生長規(guī)律,以期為日后大果青杄種質資源保存、引種造林提供科學依據(jù)。
1.1.1 種子采集及處理。在對該區(qū)域大果青杄群落調查的基礎上,在插崗梁保護區(qū)茶崗保護站選取3 株優(yōu)良母樹(見表1)采集球果,并在通風向陽的地方進行曝曬,種子干燥脫粒后,首先進行種子初級處理[4]。
為了及早打破種子的休眠狀態(tài),縮短其發(fā)芽時間,將不同樹齡大果青杄母樹上采集的種子用0.5%的K2MnO4水溶液浸種2h,取出后用清水沖洗數(shù)次,保證種子表面不留存K2MnO4水溶液。然后用毛巾包裹種子,防止水分蒸發(fā),并置于陰涼、通風處催芽,定期灑水,以保持種子萌發(fā)所需的水分。
表1 大果青杄采種母樹基本概況表
1.1.2 育苗容器及基質。育苗容器選用加拿大進口的42孔育苗盤,育苗基質由森林腐殖土、泥炭、蛭石配置而成,不同原料體積比為6∶3∶1?;|配好后用0.1%的多菌靈溶液進行消毒,消毒時使用噴霧器,做到均勻,一邊噴灑一邊翻動基質。
1.1.3 播種。選取催芽處理的1、2、3 號母樹種子,分別播在裝有基質的育苗盤上,每個孔播3 粒種子,播種深度為2cm。播種后澆透水。
兩水苗圃地位于拱壩河與白龍江交匯處,甘肅省隴南市兩水鎮(zhèn),地理坐標:E104°47′43″、N33°27′33″,海拔1016 m,全鎮(zhèn)氣候溫和,年最高氣溫36℃,最低氣溫-9℃,無霜期為180~260d,年降雨量400~600mm。
茶崗苗圃地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境內的拱壩河中游,地理坐標:E104°20′36″、N33°24′32,海拔1678 m。區(qū)內年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728.2mm,降水天數(shù)149d,蒸發(fā)量960.7mm,相對濕度75%,全年無霜期228d。
沙灘苗圃地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境內的拱壩河上游,地理坐標:E104°09′43.0″、N33°42′11.3″,海拔2376m。年平均氣溫12.9℃,最高氣溫35.2℃,最低氣溫-10.2℃,年均降水量449.2mm,無霜期230d。
1.3.1 不同樹齡母樹種子對大果青杄育苗的影響。在兩水苗圃地,每個樹齡種子播2 盤,共播6 盤,試驗編號按母樹編號依次為 A1、A2、A3。
1.3.2 海拔對大果青杄育苗的影響。選取催芽處理的1號母樹種子,播在裝有基質的育苗盤上,共播6 盤。然后將6 個育苗盤分別放在兩水苗圃地(海拔1016m)、茶崗苗圃地(海拔1678m)、沙灘苗圃地(海拔2376m)中,每個苗圃地放2 盤。試驗編號按海拔高度分別為B1、B2、B3。
1.3.3 大果青杄幼苗生長規(guī)律。在兩水苗圃地,選取催芽處理的1 號母樹種子,分別播在裝有基質的育苗盤上。試驗編號為C。
表2 不同樹齡母樹種子育苗結果調查表
播種后及時澆水、除草;出苗達15%后,即刻搭遮陽網遮蔭,遮蔭強度為60%,并噴施0.3%K2MnO4水溶液。出苗后每10d 噴施1 次0.3%K2MnO4水溶液,8 月底結束。
1.5.1 出苗情況調查。在兩水苗圃地,待大果青杄種子播種后,每天下午 15:00 按試驗編號 A1、A2、A3進行調查,記錄首株苗出苗日期,統(tǒng)計出苗數(shù),5 月底停止統(tǒng)計,并計算出苗率。
1.5.2 苗高和地徑調查。從C 試驗育苗盤中選擇長勢優(yōu)良的10 株幼苗作為標準木,5 月開始每隔10d 對所選定的標準木測定苗高和地徑,并計算平均苗高和平均地徑,10 月結束觀測。從 A1、A2、A3、B1、B2、B36 種試驗的育苗盤中, 分別選擇長勢優(yōu)良的10 株幼苗作為標準木,測定苗高和地徑。
1.5.3 生物量調查。10 月從 A1、A2、A3、B1、B2、B36 種試驗的育苗盤中,分別選取10 株標準木,采用收獲法測定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含水量。
采用Excel 2007 進行基本的數(shù)據(jù)處理,通過SPSS 13.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生長模型擬合。
2.1.1 不同樹齡母樹種子對出苗率的影響。通過調查統(tǒng)計,A1、A2這2 種試驗方法播種后第5d 最先長出幼苗,A3播種方法在試驗后第10d 才長出幼苗。播種前雖對大果青杄種子進行了催芽,但催芽7d 種子露白數(shù)量很少,避免耽誤育苗時間,直接將催芽處理的種子播于育苗盤上,這也是出苗時間晚的原因,說明大果青杄種子萌發(fā)能力低。
由表2 可以看出,A3試驗方法出苗率最高,達到53.97%,其次是A2試驗方法,為44.44%,A1試驗方法出苗率最低,為25.40%。再次印證了大果青杄種子萌發(fā)力低,而從出苗率大小來看,采種母樹年齡增大,種子萌發(fā)能力會有所提高。
2.1.2 不同樹齡母樹種子對苗高和地徑的影響。苗高和地徑是評價苗木質量重要的形態(tài)指標,通過對3 個不同母樹年齡容器育苗的苗高和地徑統(tǒng)計,結果見表4。從結果可知,3 個不同年齡的種子,其苗高差異顯著,母樹年齡150 年的種子,其苗高最高,達到了3.42cm。而3個不同年齡種子的地徑差異不顯著。
表3 不同樹齡種子育苗的苗高和地徑
2.1.3 不同樹齡母樹種子對生物量的影響。由表3 可知,A1試驗方法幼苗的地上部分平均鮮重、平均干重、平均含水量最高,A3試驗方法次之,A2試驗方法最小;地下部分的反映與地上部分一致。
2.2.1 海拔對苗高和地徑的影響。通過統(tǒng)計不同海拔容器育苗的苗高和地徑,結果如表4。從結果可知,不同海拔種子育苗,其苗高差異顯著,在海拔1678m 苗高最高,達到了3.24cm,這與茶崗保護站屬大果青杄適生區(qū)有關。3 個不同海拔育苗的地徑差異不顯著。
表4 不同海拔種子育苗的苗高和地徑
2.2.2 海拔對生物量的影響。由表3 可知,B2試驗方法幼苗的地上部分平均鮮重、平均干重、平均含水量最高,B3試驗方法次之,B1試驗方法最?。坏叵虏糠值姆磻c地上部分一致。
表5 不同海拔育苗結果調查表
采用SPSS 13.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的非線性回歸分析方法,選擇冪函數(shù)模型,對數(shù)模型、S 形模型、邏輯斯蒂模型對大果青扦幼苗苗高(H)和地徑(D)生長規(guī)律進行擬合,擬合結果見表6、表7。
表6 地徑生長模型擬合檢驗分析
表7 苗高生長模型擬合檢驗分析
由表6 可看出,4 種擬合模型中S 形模型自變量與因變量相互之間關系達極顯著水平(Sig=0.000),且R2分別為0.907、0.962,故大果青扦幼苗苗高和地徑生長均可用S 形模型擬合,擬合結果為:
H=e(1.216-0.231/t),D=e(-0.227-0.195/t)
圖1 大果青杄幼苗生長趨勢圖
通過苗圃育苗試驗,發(fā)現(xiàn)大果青杄播種育苗整體出苗率低,在50%以內,表明大果青扦種子自身萌發(fā)能力低。通過3 種不同樹齡母樹的發(fā)芽試驗,從出苗率高低看,采種母樹樹齡越小相應苗率越低,采種母樹年齡增大,種子萌發(fā)能力會有所提高。這可能是由于大果青扦樹齡40a 開始結實,試驗中150a 樹齡的大果青扦母樹屬于中樹齡,采集的種子生命力強、發(fā)芽率高。
通過對不同海拔容器育苗的生物量統(tǒng)計,可以得出,隨著海拔的升高,苗高和地徑先增大后減小,在海拔1678m 時,苗高和地徑及平均鮮重、平均干重、平均含水量達到最高。這可能與茶崗保護站屬大果青扦的適生區(qū)有一定關系。
圃地應選擇低海拔、陽坡或半陽坡有排灌條件的輪作地。海拔1678m 茶崗苗圃地,大果青杄播種育苗當年生幼苗苗高和生物量均大于其它苗圃地,表明該區(qū)域自然環(huán)境條件有利于大果青杄幼苗高生長和營養(yǎng)物質積累,這與茶崗保護站是大果青杄適生區(qū)有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