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越, 李美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100029)
當前,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GVC)分工體系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顯著特征,在以跨國公司為主導的生產模式下,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優(yōu)化資源配置,國際生產分割、全球采購、外包、公司內貿易等新型的生產和貿易模式得以出現(xiàn)[1]。為了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從邊境內措施的貿易自由化,到更為強調邊境后措施的貿易便利化,全球經貿規(guī)則治理體系的演進促進了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日漸深化。2017年2月22日,《貿易便利化協(xié)定》(Trade Facilitation Agreement)在得到超過2/3的成員核準后正式生效,該協(xié)定的生效將在簡化貿易程序、推動全球貿易、促進全球價值鏈分工深化等方面發(fā)揮重大作用。2019年世界銀行發(fā)布的《世界發(fā)展報告》(WorldDevelopmentReport)更進一步指出,通關時間縮短、物流速度提高等便利化措施是促進各經濟體全球價值鏈嵌入的突出因素,這種促進效應對發(fā)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的影響尤為突出。因此,深入研究貿易便利化對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影響效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現(xiàn)有文獻從多個角度對一國參與GVC的決定因素進行了考察?;趯ΜF(xiàn)有文獻的總結,本文發(fā)現(xiàn)其研究視角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基于融資約束的研究[2];第二,基于生產率的研究[3];第三,基于貿易壁壘的研究[4];第四,基于互聯(lián)網的研究[5]。然而,遺憾的是,現(xiàn)有文獻鮮有從貿易便利化視角對一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展開深入研究,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可以突破的空間。
聯(lián)合國貿易和發(fā)展會議(UNCTAD)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指出,貿易便利化是國際貿易程序的協(xié)調和簡化,可以通過降低關稅水平、提高通關效率、改善基礎設施來加速要素的跨境流通。通過世界貿易組織(WTO)等國際組織及其成員方政府的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對各國和地區(qū)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歸納起來,現(xiàn)有文獻從以下四個方面就貿易便利化的影響效應開展了豐富的實證研究:一是擴大了企業(yè)的出口貿易規(guī)模[6];二是促進了各國和地區(qū)的經濟增長[7-8];三是提高了進口中間品質量[9];四是促進了出口多樣化[10]。可以看出,貿易便利化的影響效應研究較多,但只有少數文獻[11-12]聚焦于貿易便利化對全球價值鏈的影響。
本文利用2006—2014年42個國家的雙邊貿易數據,測算了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度和貿易便利化指標,研究了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的影響?;诂F(xiàn)有文獻,本文嘗試提供以下兩個可能的邊際貢獻:(1)在貿易便利化水平指標測算上,本文選取了15個指標,涵蓋口岸環(huán)境、監(jiān)管環(huán)境等多個方面,據此構建的貿易便利化得分指標能夠較為全面和綜合地評價各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從而更加扎實、穩(wěn)健地判斷貿易便利化對全球價值鏈嵌入的影響效應;(2)在實證研究中,本文利用可行的工具變量來解決內生性問題,同時通過異質性分析來判斷貿易便利化對全球價值鏈嵌入的促進效應是否在不同個體、不同時間段之間存在差異,從而得以全面分析貿易便利化對價值鏈嵌入的影響效應。
Hummels et al.[13]最早提出了垂直專業(yè)化的測算框架,并將垂直專業(yè)化定義為出口包含的國外附加值。隨后,增加值貿易數據庫和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的推出使數據的可得性得以提升,推動了全球價值鏈的研究,有關全球價值鏈的測度方法也更加完善,其中以Koopman et al.[14]的KWW方法最具代表性,即通過細分一國總出口的方法修正了出口中隱藏的重復計算問題。據此,諸多學者深入研究并改進了KWW方法,如劉維林[15]將出口國外附加值中的產品和服務構成進行了分離;王直等[16]將雙邊貿易流分解為16個部分,并評估了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程度。在更為準確的測算基礎上,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全球價值鏈分工的決定因素,并從以下四個角度得到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
一是考察融資約束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研究:呂越等[2]利用中國與其他41個國家的雙邊貿易數據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融資約束較少時,可以帶動產業(yè)在全球價值鏈中地位的提升;馬述忠等[17]利用中國加工貿易企業(yè)數據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控制其他影響因素的基礎上,較小的融資約束是促進全球價值鏈嵌入的一種比較優(yōu)勢。二是考察生產率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研究:Costinot et al.[3]提出了因素模型,指出GVC與生產率之間有著密切聯(lián)系,生產率水平對一國在GVC中的嵌入程度及地位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Baldwin & Yan[18]發(fā)現(xiàn),企業(yè)參與全球價值鏈可以通過“學習效應”推動技術改進,進一步地,技術改進帶來的生產率提升又會成為企業(yè)參與全球價值鏈的一大優(yōu)勢。三是考察貿易壁壘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研究:王孝松等[4]計算了中國制造業(yè)出口的國外增加值率,并在此基礎上發(fā)現(xiàn),貿易伙伴的反傾銷措施會對我國參與GVC和GVC地位的提升產生負面影響;進一步地,黃永明、潘安琪[19]重點關注了中美雙邊貿易流,并構造動態(tài)面板模型探討了美國的反傾銷措施如何影響我國的全球價值鏈分工,發(fā)現(xiàn)美國對華的反傾銷措施阻礙了中國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四是考察互聯(lián)網發(fā)展與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研究:韓劍等[5]利用OECD附加值貿易數據庫的GVC指數,研究發(fā)現(xiàn)一國在GVC中的參與度得益于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通過整合貿易資源、降低服務成本,能夠增加一國的GVC參與長度,縮短一國在GVC中的最終需求距離。
目前,許多學者對貿易便利化進行了深入研究;大量組織也通過數據采集、指標計算等對貿易便利化的研究做出了貢獻,如WTO、OECD、UNCTAD等?,F(xiàn)有文獻基本是以Wilson et al.[20]的思想為指導來構建測評體系,將抽象的貿易便利化水平數值化,通過分數直觀地進行比較;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根據研究問題的不同,所選取的貿易便利化衡量指標不同。根據貿易便利化影響效應的不同,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考察貿易便利化與貿易規(guī)模的研究:陳勇兵等[6]利用中國微觀企業(yè)數據的研究發(fā)現(xiàn),簡化海關貿易手續(xù)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可以顯著促進出口貿易擴張。二是考察貿易便利化與經濟發(fā)展的研究:楊軍等[7]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國家作為研究對象,利用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貿易便利化的影響效應,發(fā)現(xiàn)通過節(jié)約通關時間能直接影響貿易成本和國內生產總值,即實施貿易便利化措施顯著促進了一國經濟增長;佟家棟、李連慶[8]以政策透明度作為貿易便利化的衡量指標進行了實證分析,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即貿易便利化能顯著提高經濟收益和社會福利。三是考察貿易便利化與進口中間品質量的研究:程凱、楊逢珉[9]利用中國微觀企業(yè)數據的研究發(fā)現(xiàn),貿易便利化會通過降低進口成本和提高企業(yè)競爭力兩條途徑促進企業(yè)進口中間品質量升級。四是考察貿易便利化與出口多樣化的研究:汪戎、李波[10]以通關時間作為貿易便利化的衡量指標,在此基礎上,將研究對象細化為不同國家的不同部門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通關時間的減少能顯著提升出口產品的多樣化水平。
為數不多但日漸增加的文獻開始關注貿易便利化與全球價值鏈的關系問題。如劉斌等[11]從國家異質性和行業(yè)異質性角度具體分析了貿易便利化水平與全球價值鏈參與之間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發(fā)展中國家受貿易便利化的影響較大,且貿易便利化對于資產專用性行業(yè)參與全球價值鏈的促進作用更強。楊繼軍等[12]基于雙受限Tobit模型的研究發(fā)現(xiàn),貿易便利化可以通過技術溢出效應、成本效應和競爭效應等促進企業(yè)出口國內增加值的提升,并且這種促進作用根據企業(yè)類型的不同表現(xiàn)出明顯的異質性。
為了考察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基礎模型。
FVARit=α0+α1Myit+α2Zit+ui+vt+εit
(1)
式(1)中,下標i表示國家,t表示年份;FVAR(foreign value added rate)表示全球價值鏈嵌入度;My表示貿易便利化指數,估計系數α1代表貿易便利化指數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影響;Z表示控制變量,包括經濟實力(PGDP)、金融水平(Fin)、科研水平(Tech)、基礎設施(Inf)、外商直接投資(Fdi);ui表示國家固定效應,vt表示年份固定效應,εit表示隨機誤差。
本文參考Wilson et al.[20]構建的貿易便利化體系框架,將反映貿易便利化的各項指標進行統(tǒng)計和分類,以客觀和全面為篩選原則,最終選用了4個一級指標,并將其細化為15個二級指標。本文的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涉及基礎設施、監(jiān)管環(huán)境、海關環(huán)境和電子商務領域。其中,基礎設施能夠通過公路質量、港口質量等提高運輸服務的效率,進而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的時間成本,是影響貿易發(fā)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一國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對其貿易尤其是對外貿易發(fā)展的影響很大,在糟糕的監(jiān)管環(huán)境下,不論是自身發(fā)展還是引進外資都很難進行[21];海關環(huán)境是通關成本和通關效率的直接影響因素,優(yōu)良的海關環(huán)境能夠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電子商務的普及化則促進了進出口貿易的高效化和便捷化發(fā)展,信息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縮短”了貿易的實際距離,實現(xiàn)了貿易信息的共享和資源的整合。表1是具體指標的選取情況。
考慮到數據的取值范圍不一致,本文首先采用線性變化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公式為:
Yi=Xi/Xmaxi,Yi∈[0,1]
(2)
式(2)中,Xi為第i個指標的原始數值,Xmaxi為第i個指標的最大值;Yi為第i個指標的標準化數據,數值介于0~1。其次,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二級指標權重,并計算出一級指標的權重,即各一級指標下二級指標權重之和與所有二級指標權重總和的比值。最終通過加權計算得出各個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指數。
1. 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全球價值鏈嵌入度
全球價值鏈嵌入度(FVAR),以出口中的國外增加值占總出口的比重來表示。該指標數值介于0~1,數值越大,表明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嵌入度越高;數值越小,表明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度越低。
表1 貿易便利化水平測評指標體系
(2)解釋變量:貿易便利化指數
貿易便利化指數(My),以前文計算得到的各國貿易便利化指數來表示。該指標數值介于0~1,數值越大,表明一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越高;數值越小,表明一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越低。
(3)控制變量
基于已有文獻[5-7],本文選取如下控制變量:經濟實力(PGDP),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來表示,并進行取自然對數處理。具有競爭力的國內經濟水平是推動一國開展對外貿易、深度嵌入全球價值鏈的關鍵助力。金融水平(Fin),以銀行部門提供的國內信貸占GDP的比重來表示??蒲兴?Tech),以各國研發(fā)經費占GDP的比重來表示。科研水平會影響企業(yè)在生產中所處的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決定企業(yè)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而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政府支持,即研發(fā)投入?;A設施(Inf),以每百人中固定寬帶互聯(lián)網用戶人數表示。互聯(lián)網的普及程度將直接影響貿易的開展途徑與開展效率。外商直接投資(Fdi),以各國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占GDP的比重來表示。外商直接投資會直接帶來中間產品的跨國流動,是促進全球價值鏈生成與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穩(wěn)健性檢驗和機制分析中加入如下新的變量:全球價值鏈嵌入度(FVAR2),以出口中的國外增加值與國內間接增加值之和占總出口的比重來表示。與FVAR不同,基于王直等[16]對雙邊貿易流的細分,F(xiàn)VAR2的測算范圍在FVAR的基礎上增加了出口中的國內間接增加值部分。工業(yè)化水平(Ind),以工業(yè)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來表示。兩國距離(Dist),以兩國首都之間的距離來表示。貿易競爭力(Comp),以一國凈出口與其進出口總額之比來表示。在內生性問題處理中加入如下工具變量:班輪運輸相關指數(Banlun),以各個國家的港口設施數據來表示;人口死亡率(Death),以各個國家每千人死亡人數的倒數來表示。在機制分析中加入如下新的變量:對外開放度(Open),以各國服務貿易占其GDP的比例來衡量;國內市場規(guī)模(GDP),采用出口國GDP來衡量其市場規(guī)模,并進行取自然對數處理。
2.數據說明
本文的面板數據來源于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世界銀行數據庫、聯(lián)合國貿發(fā)會議數據庫、《全球競爭力報告》、法國國際經濟研究中心以及國際透明組織發(fā)布的“貪污腐敗印象指數”?;诒唤忉屪兞康目色@得性和全面性,本文測算了世界投入產出數據庫中涵蓋的42個國家的FVAR和FVAR2;基于貿易便利化指數計算中所涉及的15個指標的全面性,本文選用2006—2014年的數據。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如表2所示。在本文選取的樣本期間,F(xiàn)VAR介于0.021~0.875,均值為0.290;FVAR2介于0.049~1.007,均值為0.477??梢?,用兩種方法測算的全球價值鏈嵌入度存在差異,不同國家的全球價值鏈嵌入度也存在差異。貿易便利化指數的最小值為0.210,最大值為0.920,不同國家的貿易便利化水平顯示出明顯的異質性。當然,更深入的研究需要通過實證分析進一步開展。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
表3中,列(1)的估計結果表明,貿易便利化水平在1%的顯著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具有正向的影響效應,即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列(2)將經濟實力(PGDP)納入回歸方程后,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仍然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PGDP的回歸系數為負,且在1%的水平下對被解釋變量具有顯著影響。一般來說,PGDP水平高的國家經濟規(guī)模較大,國內產業(yè)鏈較為完整,在國際生產分工中不會過度依賴中間產品,因此全球價值鏈嵌入度較低[5]。列(3)將科研水平(Tech)納入回歸方程后,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估計系數在1%水平下顯著為正。Tech的系數同樣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科技研發(fā)水平對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具有促進作用。列(4)將金融水平(Fin)納入回歸方程后,貿易便利化水平的估計系數仍然顯著為正,F(xiàn)in同樣在1%的顯著水平下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具有促進作用。列(5)將基礎設施(Inf)納入回歸方程后,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仍然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Inf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即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和普及程度對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互聯(lián)網的使用降低了交流成本和搜尋信息的成本,形成了貿易創(chuàng)造效應[22]。Gereffi[23]實證研究了互聯(lián)網發(fā)展與服務成本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通信設施的完善將會促進服務成本降低,服務成本降低又會促進外包貿易,進而影響全球價值鏈發(fā)展。列(6)表示將所有的控制變量納入方程后的回歸結果,貿易便利化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促進作用仍然存在,并且在1%的水平下通過了穩(wěn)健性檢驗。
表3 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影響的基準回歸結果
針對回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內生性問題以及異方差問題,本文通過工具變量法、改變被解釋變量測算方法、增加控制變量以及修正異方差回歸的方法,進行了多角度的穩(wěn)健性檢驗。
1.內生性問題的處理
上述基準回歸結果表明,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夠促進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但同時,全球價值鏈的深度嵌入可能會帶來進出口貿易量的大幅增加,從而促使一國出臺更多的貿易便利化措施以適應貿易發(fā)展。另外,貿易便利化水平和全球價值鏈嵌入可能存在共同的影響效應,如促進貿易增長、推動經濟發(fā)展等。為解決可能因遺漏此類變量所帶來的內生性問題,本文選取以下工具變量進行處理。其一,借鑒Acemoglu et al.[24]的做法,選取各國人口死亡率(Death)作為貿易便利化的工具變量。社會生活環(huán)境是影響人口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生活環(huán)境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是否安穩(wěn)、法制是否健全,而貿易便利化水平的評估體系與制度環(huán)境密切相關。此外,人口死亡率與全球價值鏈嵌入關系較小,因此該工具變量具有相關性和外生性。其二,自然環(huán)境與地理環(huán)境會影響基礎設施建設,進而影響貿易便利化水平,因此,劉斌等[25]選取了各國年降雨量和平原面積作為貿易便利化的工具變量。本文借鑒其思路,選取能夠體現(xiàn)基礎設施水平的班輪運輸相關指數(Banlun)作為另一個工具變量。該指數越高,表明港口設施質量優(yōu)越。良好的運輸設施能提高運輸便利化程度,且班輪運輸屬于外部硬件設施,外生于全球價值鏈嵌入度,故該工具變量的選取具有合理性。
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表4中,列(1)是以人口死亡率作為工具變量的回歸結果,列(2)是以班輪運輸相關指數作為工具變量的回歸結果,列(3)是同時納入人口死亡率倒數和班輪運輸相關指數兩個工具變量的回歸結果,各工具變量均通過了弱工具變量和工具變量識別不足的檢驗。由表4可以看出,使用工具變量后,本文的核心結論依然成立,即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能顯著促進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提升。
表4 基于工具變量法的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
2. 改變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測算方法
本文參考喬小勇等[26]的做法,基于對雙邊貿易流的細分,以國內間接增加值與國外增加值兩項之和表示的FVAR2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回歸結果見表5的列(1)。從中可以看出,貿易便利化與被解釋變量仍然具有正相關性,并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即貿易便利化對全球價值鏈嵌入的促進作用依然穩(wěn)健。
3.遺漏變量問題的處理
基于韓劍等[5]的做法和引力模型,考慮到回歸模型中可能存在遺漏變量,本文將工業(yè)化水平(Ind)、兩國距離(Dist)和貿易競爭力(Comp)加入回歸方程,回歸結果分別見表5的列(2)、列(3)和列(4)。從中可以看出,核心解釋變量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表明實證結果并沒有因變量設定的變化而改變,結果通過了穩(wěn)健性檢驗。
4.異方差問題的處理
本文的面板數據為“大N小T”型,回歸中可能存在異方差,因此通過Robust方法和Bootstrap方法回歸來修正異方差。由表6可以看出,修正異方差后,核心解釋變量對于價值鏈嵌入度的影響效應未發(fā)生明顯變化,即修正異方差后結果仍然穩(wěn)健。
1.區(qū)分國家類型的分析
考慮到“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當前經濟發(fā)展的重心,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實力、科技水平等基本國情不同,為了考察貿易便利化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影響效應是否具有國別異質性,本文將全樣本的42個國家分為兩類,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兩個子樣本中將所有控制變量直接納入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分別見表7的列(1)和列(2)。結果表明,貿易便利化水平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度具有顯著的促進效應,并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
表5 替換或加入變量的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
表6 基于異方差法的穩(wěn)健性檢驗結果
2.區(qū)分時間維度的分析
考慮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格局有所改變,并且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和金磚國家崛起也改變了全球價值鏈的分工布局,因此本文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為節(jié)點,將時間跨度為9年的總樣本劃分為兩個子樣本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分別列示于表7中的列(3)和列(4)。結果表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提升具有更為積極的促進作用,并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了檢驗;相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促進作用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
表7 區(qū)分樣本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回歸檢驗結果
基于已有文獻[27-28]和上述研究,本文認為貿易便利化對于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影響可能通過以下兩個機制實現(xiàn)。
其一,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促進對外開放,進而通過日益頻繁的進出口貿易提高全球價值鏈嵌入度。首先,貿易便利化措施能夠通過簡化通關程序、提高通關效率來培育進出口貿易新優(yōu)勢,從而打造高質量的對外開放平臺,促進一國全方位的對外開放。進一步地,唐宜紅、張鵬楊[27]指出,對外開放度提升能擴大進出口貿易規(guī)模,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外企業(yè)“走進來”。國外企業(yè)在“走進來”的同時,必然會給東道國帶來大量的中間品貿易,進而提高其垂直分工參與度。因此,通過營造透明、高效的貿易環(huán)境,可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進而助力全球價值鏈嵌入。
為了對上述機制進行檢驗,本文加入對外開放度(Open)后建立如下三步回歸模型:
FVARit=α0+α1Myit+α2Zit+ui+vt+εit
(3)
Openit=α0+α1Myit+α2Zit+ui+vt+εit
(4)
FVARit=α0+α1Myit+α2Zit+α3Openit+
ui+vt+εit
(5)
其中,Openit為i國t年的對外開放度。表8的列(2)和列(3)匯報了對外開放度的機制檢驗結果。列(2)的回歸結果表明,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夠顯著促進對外開放;而從列(3)的結果可以看出,對外開放度的提高又能顯著促進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即上述機制的影響途徑是可行的。
其二,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會促進國內市場朝著更廣闊、更多元的方向快速發(fā)展,堅實且充滿活力的國內市場是促進全球價值鏈嵌入的有力推手。一方面,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能加快本國企業(yè)“走出去”,通過貿易的“學習效應”了解并借鑒他國的市場建設經驗,完善并擴展本國的市場體系,打造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國內市場;另一方面,貿易便利化水平提高也能吸引國外企業(yè)“走進來”,通過外需來拉動國內市場發(fā)展,進而通過國際市場來擴大國內市場規(guī)模。進一步地,廣闊的國內市場是維持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深化專業(yè)分工的堅實基礎[28]。國內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和專業(yè)分工的深化是不斷提升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兩大助力因素。因此,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促進更為廣闊的國內市場的形成,進而促進一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嵌入度的提升。
表8 機制效應回歸結果
同樣地,為了對上述機制進行檢驗,本文加入國內市場規(guī)模(GDP)建立如下模型:
FVARit=α0+α1Myit+α2Zit+ui+vt+εit
(6)
GDPit=α0+α1Myit+α2Zit+ui+vt+εit
(7)
FVARit=α0+α1Myit+α2Zit+α3GDPit+
ui+vt+εit
(8)
其中,GDPit為i國t年的國內市場規(guī)模。表8的列(4)和列(5)匯報了國內市場規(guī)模的機制檢驗結果。表8中,列(4)的回歸結果表明,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夠顯著促進國內市場規(guī)模的擴大;而從列(5)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國內市場規(guī)模的擴大又能顯著提升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由此證實了上述理論機制,即貿易便利化的提高會通過擴大國內市場規(guī)模來促進全球價值鏈的嵌入。
本文采用2006—2014年42個國家的雙邊貿易數據,在測算了各國全球價值鏈嵌入度和貿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礎上,實證研究了貿易便利化水平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首先,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會顯著促進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度提升,這一結論在克服內生性、更換變量測度方法、劃分子樣本的情況下均穩(wěn)健成立。其次,貿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會通過提高對外開放度、擴大國內市場規(guī)模來促進一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但是這種促進作用具有異質性:從區(qū)分“一帶一路”與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看,貿易便利化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球價值鏈嵌入的促進作用更為顯著;從區(qū)分時間段的維度來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貿易便利化對全球價值鏈嵌入具有更顯著的促進效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培育貿易新業(yè)態(tài)和新模式,實行高水平的貿易便利化政策,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全面開放新格局,新在突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上,要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guī)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因此,通過進一步推動貿易便利化,促進規(guī)則等制度型開放建設,或將是促進我國更高水平融入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有效路徑。同時,也應注意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貿易便利化對價值鏈分工的助力效應更為突出,因而應把握住全球經貿治理體系重構的機遇期,推動更高水平的貿易便利化進程,以實現(xiàn)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躍升。此外,伴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從“大寫意”到“工筆畫”階段的轉變,推動更為深入的貿易便利化將惠澤更多的國家和地區(qū),為全球價值鏈實現(xiàn)包容性增長作出有益貢獻。
注 釋:
①本文的研究對象為42個國家,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愛沙尼亞、保加利亞、波蘭、俄羅斯、捷克、克羅地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塞浦路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土耳其、希臘、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亞、中國;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包括愛爾蘭、澳大利亞、奧地利、巴西、比利時、丹麥、德國、芬蘭、法國、韓國、荷蘭、加拿大、盧森堡、馬耳他、墨西哥、美國、挪威、葡萄牙、日本、瑞典、瑞士、西班牙、意大利、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