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曲阜漢碑;魏碑;孔廟
【中圖分類號】J29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0)21-0011-04
【作者簡介】薛婷,北京師范大學(xué)(北京,100875)藝術(shù)與傳媒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
齊魯訪碑第三天,在倪文東教授的帶領(lǐng)下,我們來到了孔子故里——曲阜,開啟了新一程——“三孔”的訪碑之行。
曲阜,古為魯國國都,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故鄉(xiāng)。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被稱為“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xué)的表征,并以其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以及學(xué)術(shù)價值而著稱。此行首站,我們來到“孔府”,感受孔子的治學(xué)之道??赘?,又稱“衍圣公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府第,可見歷代君王推崇孔子的同時,也在澤及孔子后人??赘挥谇烦侵行?,坐北朝南,進入孔府,迎面是一座粉白大照壁,大門正中上方高懸藍底金字“圣府”匾額,門兩旁明柱上有對聯(lián):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對聯(lián)為清代文人紀昀手書。細心的游人會發(fā)現(xiàn),上聯(lián)中的“富”少一點,指“富貴無頭”,下聯(lián)中的“章”字成了破“日”之狀,叫“文章通天”。相傳,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娶親之日,有神仙前來指點,碰到寫“富”字的影壁,把“富”字去了點,并告知孔家“富”字有點不吉。此后,孔府凡書富字皆無點,這叫“寶貴無頂”。又傳說乾隆時,紀昀為孔府書寫門聯(lián),寫到“章”字時數(shù)遍皆不中意,遂棄筆安歇,睡夢中見一老翁在他寫的“章”字上劃了一筆,成了破“日”之狀,醒后揮筆而書,果然氣勢不凡,這叫“文章通天”。進大門,穿過一狹長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門楣高懸“圣人之門”豎匾,由此向后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xí)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筑,前半部為官衙,后半部為內(nèi)宅。
結(jié)束了孔府的游覽,我們從后門走出,隨即看見了漢魏碑刻陳列館。門口有一個崗?fù)ぃ?nèi)僅一位工作人員,出示身份證即可免費參觀。陳列館里匯集了曲阜碑刻的精華部分,歷西漢、東漢、曹魏、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宋、金、元、明、清至民國,貫穿整個中國碑刻史,這些碑刻為我們此次考察提供了第一手的實物資料,僅在書本上看到的碑刻墓志,今得以一見,真可謂是大開眼界。陳列館以四合院的形式建成,門口的門當、飛檐等都讓人感受到傳統(tǒng)建筑之美。沿著路繼續(xù)往前走是四尊石像,這其中一對石獸是東漢孔彪墓前的石儀,一獅一虎,石獸后方是兩個東漢石人,一文一武分列兩側(cè)。穿過門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高一矮的兩座漢代石人雕像,從形態(tài)來看,亦是一文官一武將。石人亭的正北方是從西漢至東漢及魏晉南北朝的碑刻,而其正西方的屋內(nèi)則是唐宋兩代的碑刻陳列,南邊的墻上嵌入了一些明清的墓志銘……了解背景知識后,成員們逐一考察了陳列館里的碑石墓志。參觀途中,倪文東老師就每個碑的歷史背景、書法風(fēng)格等,給考察團的成員們做了細致的講解。走進第一室,從左往右是西漢、東漢至魏晉的一些名碑,這一室內(nèi)的西漢碑刻有6塊、東漢碑18塊、魏碑4塊。這6塊西漢碑分別為《舞雩臺刻石》《王陵塞刻石》《北陛刻石》《上谷府卿墳壇刻石》《祝其卿墳壇刻石》《五鳳刻石》(圖1)。其中,《北陛刻石》與《五鳳刻石》是我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非常稀有的西漢早期刻石?!侗北菘淌肺鳚h景帝中元元年刻,又名“魯靈光殿址刻石”,石長95厘米,寬42厘米,高19.5厘米,石灰?guī)r質(zhì)。該石有兩處刻字,“魯六年九月所造北陛”刻在階石的東端,刻字處高19.5厘米,寬42厘米,“六五乙”刻在階石的向上一面璧紋內(nèi)側(cè),字篆書,但已帶有隸書筆意,以“月”字和“六五乙”中的“六”字最為明顯。同一時期的《五鳳刻石》又名《魯孝王泮池刻石》《魯孝王刻石》,刻于西漢宣帝五鳳二年(即公元前56年)??套治挥谠撌野氩浚`書,刻字處長25厘米,高24.5厘米。文曰:“五鳳二年魯卅四年六月四日成。”五鳳二年為漢宣帝劉詢五鳳二年;魯卅四年,正值魯?shù)谌跣⑼鮿c忌王魯,推算為公元前56年。此刻石字體醇古,結(jié)體渾厚,章法自然,筆畫凝重雄勁,隸中帶篆,對研究漢字書體演變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于此石,歷代的書家學(xué)者們多有著錄,清代阮元在其《山左金石志》中記:“五鳳二年六月立,隸書,后刻金明昌二年高德裔記,行書,在曲阜縣孔廟同文門西側(cè)。山左兩漢石刻此為最古,筆意簡樸,非漢安以后所能及也。石高一尺一寸,廣一尺九寸,厚一尺,字刻右,方周七寸,朱竹垞以為磚者,由未親見其石耳?!蓖蹁摹吨裨祁}跋》中提道:“按德裔題記,以此書為石。朱竹垞《曝書亭集》則云:‘五鳳二年磚一塊,嵌曲阜孔廟前殿東壁,篆文一行’,其書極古質(zhì),今雖模糊,斷然是隸不是篆。竹垞記為磚又曰‘為篆’,皆不可曉。”
隸書成熟于西漢,鼎盛于東漢。藏于此地且碑主皆為魯國宰相的《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被稱為“廟堂三巨制”。《禮器碑》(見下頁圖2),全稱《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東漢永壽二年立,其形制高大,四面皆刻碑文。此碑筆畫瘦勁且有輕重變化,結(jié)體緊密又有開張舒展之勢,捺角粗壯斜行,長波尾部尖挑,風(fēng)格質(zhì)樸淳厚,是東漢隸書的典型代表。明代郭宗昌《金石史》中評:“漢隸當以孔廟《禮器碑》為第一?!笨吹酱吮?,想起岱廟之行所考察到的《張遷碑》,其用筆以方為主,許多筆畫棱角分明,筆畫之間粗細對比并不強烈,而筆筆飽滿,字內(nèi)布白較少,厚重感、體積感較之其他漢碑尤為明顯。《禮器碑》每個字所占用的空間也較為勻稱,復(fù)雜的變化都表現(xiàn)在筆畫內(nèi)部,更具有古樸淳厚,雄強大氣之感。兩碑均屬于漢隸當中古拙一路的代表。
《乙瑛碑》書體方整,結(jié)構(gòu)嚴謹,筆勢剛健,書法雄勁。字取橫勢,粗細相間,起筆藏鋒,收筆回鋒,長筆畫呈彎弧,波尾大挑,折角圓和,波勢蘊柔,中斂旁肆,瀟灑飛逸,氣韻盎然,近人推為東漢綺麗書派的代表,是漢隸成熟的標志碑之一。
《史晨碑》書法含蓄蘊藉,健勁遒逸,結(jié)構(gòu)左顧右盼,上下啟承,疏密勻稱,提按得法,風(fēng)韻自然跌宕,飛彩凝暉,法意俱全,漢隸代表碑之一。萬經(jīng)稱“兩碑字修飾緊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識之師,步武整齊,凜不可犯”(《曲阜縣志·金石》)。王澍認為學(xué)隸應(yīng)從《史晨碑》入手,取其嚴謹,以正其趨,“中之‘乙瑛’,以究其大,根之‘禮器’,以正其變”。啟功先生詩曰:“禮器方嚴體勢堅,史晨端勁有余妍。不祧漢隸宗風(fēng)在,鳥翼雙飛不可偏?!?/p>
繼續(xù)往右是曹魏時期的《孔羨碑》、北魏時期的《賈使君碑》《張猛龍碑》以及東魏時期的《李仲璇修孔子廟碑》。這四座名碑中,《張猛龍碑》(見下頁圖3)則是代表了魏碑書法藝術(shù)的最高水平?!稄埫妄埍罚蔽赫馊辏?22年)刻,全稱“魏魯郡太守張府君清頌之碑”。此碑有額,浮雕蟠龍紋。碑文26行,行46字,記頌魯郡太守張猛龍興學(xué)勸農(nóng)的功績。碑額及正文均為正書。此碑字用方筆,右肩上挑,橫畫主線橫長,豎畫剛勁傾斜,整體呈現(xiàn)向左傾斜的險勁;結(jié)體緊密,險峻而富有變化,隨字賦形,不拘泥于方正,單字大小不一,字雖傾斜但整碑卻平衡和諧,生動活潑。其用筆沉著痛快,以斬釘截鐵般的方折表現(xiàn)筆畫的雄強剛勁。碑陰雖為題名,上部字大,下部字小,但舒展恣肆,意氣縱橫,雅致可愛?!稄埫妄埍窌ㄋ囆g(shù)精湛,歷來被推為魏碑的代表碑之一。楊守敬在《學(xué)習(xí)邇言》中云:“整煉方折,碑陰則流宕奇特”。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將《張猛龍碑》列為精能、精麗一類,稱其為“隸楷之極則”“其筆勢渾厚,意態(tài)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體;分行布白,自妙其致;寓變化于整齊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內(nèi),皆極精彩。作字功夫,斯為第一,可謂人巧極而天工錯矣”。啟功先生《論述絕句百首》一書中曾六次談及了《張猛龍碑》,這六首詩分別是廿六、廿七、廿八、廿九、三十以及卅一,其中第廿九首“江表巍然真逸銘,迢迢魯郡得同聲。浮天鶴響禽魚樂,大化無方四海行”。在這首詩中,啟功先生將南朝的《瘞鶴銘》與北朝的《張猛龍碑》對照來看:此兩碑,一個在鎮(zhèn)江焦山,一個在山東曲阜;從拓本來看,《瘞鶴銘》水激沙礱,鋒穎全禿,而《張猛龍碑》點畫方嚴,比較起來,兩者好像互不相同,但從字體結(jié)構(gòu)來看,兩刻相重的字,如“鶴、禽、浮、天”等字,即或偏旁微有不同,但體勢毫無差異。由此可知,南北書派即使有所不同,也絕不是有鴻溝般的差異。我們單從歷代各書家對《張猛龍碑》的品評當中,皆可看出此碑的重要性。
雖是中午時分,烈日當頭也擋不住成員們對碑石墓志的喜愛,只見隊員們紛紛拍照、探討每一碑石的風(fēng)格特色。走出第一室,進入西邊藏室,此室內(nèi)主要存放著唐宋時期的碑刻,這其中有《米芾書孔圣手植檜贊碑》以及《米芾篆書玄圣文宣王贊碑》等。除此之外,陳列館內(nèi)館藏墓志有唐、元、明、清四個朝代的石刻,都是已定型的墓志,分為志身與志蓋兩部分。如唐代《郤府君墓志蓋刻石》、元代《處士王先生墓志銘》等。這些舉世罕見的碑石是傳達歷史信息最直接、最真實的載體,也是研究歷代政治、思想、文化、漢字書體演變以及孔廟歷史沿革的珍貴資料,更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瑰寶。
孔廟與孔府毗鄰,我們乘坐市內(nèi)公交,不到一刻鐘便來到了孔廟,下車即見一雄偉城墻,上書“萬仞宮墻”四字,這里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門,原名仰圣門,也是孔廟的第一道門。進城可見一座三間四柱式牌坊,陰刻“金聲玉振”四字,明人胡纘宗手跡,這里是孔廟的起點,“金聲玉振”出自《孟子·萬章下》。孟子曰:“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意思是說孔子集圣賢之大成,始終如一。繼而往前接連三座三間四柱式石坊,“欞星門”“太和元氣”坊、“至圣廟”坊,繼行是一深紅色門房——“圣時門”,過了圣時門是一方形院落,其內(nèi)綠草如茵,古木參天,讓人心境豁然開朗,迎面三架拱橋,名“璧水橋”。過橋后迎面是“同文門”,過同文門,一高閣拔地而起,這就是“奎文閣”??拈w后面就是“十三碑亭”,專為保存皇帝御制石碑而建,習(xí)稱“御碑亭”。十三碑亭前面五門并列,將孔廟分為三路,東為承圣門,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為啟圣門,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門,向北望去,前方是一高大亭廊,豎匾正書“杏壇”二字,是紀念孔子講學(xué)的地方。過杏壇就是“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
一路游覽完畢,我們原路返回,回到酒店已是下午五點,休息片刻,簡單吃過晚飯,隨行眾人又跟隨倪老師的腳步來到曲阜師范大學(xué),與曲師大書法專業(yè)的師生們就書法學(xué)習(xí)展開座談,會間同學(xué)們就自己的所學(xué)所想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會后幾位老師趁興作書幾幅,學(xué)習(xí)氛圍甚是濃厚,這也為今日的考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