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華新生代作家黎紫書創(chuàng)作對人性和社會思考細致,作品著重思考、重讀馬共歷史、揣摩當代社會人世的心理、嘗試解讀宗教神學。同時,她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以敏銳的筆觸立足于女性世界,創(chuàng)作的主題和敘述的故事也主要表現(xiàn)了明顯或隱晦的女性立場或女性意識,具體體現(xiàn)在黎紫書小說中對典型的女性形象的創(chuàng)造、女性意識的構建以及女性意識的發(fā)展上。
【關鍵詞】黎紫書;女性意識;構建;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8-0011-02
基金項目:2020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東南亞新生代華人作家作品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一、引言
黎紫書是東南亞新生代華人作家,也是現(xiàn)代馬華文學中的一顆璀璨的星星,她所創(chuàng)作的《天國之門》《山瘟》等作品探索人性、尋找其中罪惡因素、書寫馬共歷史,并展現(xiàn)了作者對都市問題的挖掘和對女性意識的思考。事實上,黎紫書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使她在小說中所展現(xiàn)的女性意識充滿了自己的感受。在眾多對黎紫書小說的研究成果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當下學者們頗為重視的課題。女性意識是人性中重要的一部分,對她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女性意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社會人性研究價值和文學意義。
二、黎紫書小說中女性形象的創(chuàng)造
黎紫書創(chuàng)作的小說筆觸敏銳,立足于女性世界,創(chuàng)作的主題和敘述的故事主要表現(xiàn)了明顯或者隱晦的女性立場或女性意識。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思考方向以及所涉及的領域更多的是針對人世間共同的問題。第二人稱以及多變的敘述視角是黎紫書的寫作風格之。不同的敘述視覺可以綜合不同的角度共同體現(xiàn)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在《野菩薩》及《出走的樂園》兩本短篇小說中,以少女形象為主角的就有6篇,分別是《流年》《某個平常的四月天》《盧雅的意志世界》《推開閣樓之窗》《生活的全盤方式》《蛆魔》等,而以少女形象為配角的共有15篇之多??梢娎枳蠒鵁嶂杂趯ε孕蜗筇貏e是少女形象的書寫。這些馬華少女形象則在多敘述角度中展現(xiàn)了在與世界相處的過程中病態(tài)化的性格特質,如《流年》中的女孩紀曉雅是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開篇直接敘述,通過日記摻雜著許多虛設的故事,渲染表現(xiàn)了女孩隨時都會墜落深淵、多愁善感的情緒和心理。這種性格特質主要集孤獨、早熟、敏感、偏執(zhí)為一體,在與自我的相處中表現(xiàn)出逃避外界和用病態(tài)的眼光看待世人的傾向。馬華少女形象的塑造之所以在馬華文學中展現(xiàn)出獨特的社會價值和文學意義,是因為黎紫書在創(chuàng)作中除了展現(xiàn)了馬華少女的不健全人格之外,還深刻體現(xiàn)了在馬華少女背后狹小的生存空間及復雜的家庭、社會和國家歷史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敘事方式和敘事意圖之間的有機和諧的融合是黎紫書成功創(chuàng)作馬華少女形象的重點。通過獨特書寫敘述人稱,與讀者在作品中形成小說文本的對話平臺。除此之外,馬華少女形象的成功樹立,與黎紫書在創(chuàng)作形象的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了作者個人的現(xiàn)實創(chuàng)傷體驗有著不可忽視的聯(lián)系。在藝術重構方面上,為讀者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體驗。黎紫書對女性立場和女性意識的重視,對馬華少女生存困境的關注和思考以及對家庭、社會與少女群體之間的聯(lián)系和影響的反思與呼吁,馬華少女與自己相處的方式的深刻探討等都體現(xiàn)了黎紫書對現(xiàn)代復雜和浮躁的社會關系的深度思考、濃厚的人文情懷、對傳統(tǒng)文學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反思。
三、黎紫書小說中女性意識的構建
在馬華文壇中,女性寫作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面,但由于受華族文化淵源和價值觀念的影響,女性作家清醒認識到馬來西亞并不是她們最終歸屬,中華才是她們的根本,只有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立足于現(xiàn)實,才能將所在國家的主流文化深刻融入自己的價值觀念,以可接受的內容和形式,呈現(xiàn)給讀者,適應本土文化需求。女性作家作為沖破男性文化霸權的代表,所擔負的責任并不僅是簡單的抗衡傳統(tǒng)父權壓制和解構性別秩序,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對女性意識中的思考、喚醒、重塑。女性作家作為文壇中的特殊群體文化,在確定自身存定位的同時,在此基礎上應當表現(xiàn)特有的感知方式,積極重新構建女性的主體意識。
黎紫書在短短的時間內獲得了馬來西亞文學界的各大重要獎項,以獨特的寫作手法和富有濃郁南洋地方色彩的語言、詭異的文字風格構建了奇幻的小說文本世界。她在眾多人物群像與荒誕夢幻的環(huán)境描寫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展現(xiàn)了對女性意識的構建和發(fā)展。在黎紫書的小說文本中,最常出現(xiàn)運用的敘述結構是“父親的缺失”。這一敘事結構在黎紫書的大部分作品中起到了貫穿全文的作用。黎紫書的童年經歷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思考,以自己的經歷和豐富的情感為基礎,獨特展現(xiàn)了自己的女性意識?!案赣H”這一身份代表著家庭倫理,在更深層次中,“父親”這一角色在女性生命的成長歷程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此在一類的男性形象中,成了強勢男性的象征。在黎紫書的小說中,對“父親”缺失的描寫,更多地可以看作是“男性”對女性的缺失。
在黎紫書的前期作品中,對“父親”缺失的定義并不是真正的消失,而是以反復強調“父親”的不存在,展現(xiàn)“父親”對文本眾多的女性角色的生存困境的巨大影響?!案赣H”作為文本中女性角色生命中的重要存在,當他缺失之后,無論是行為上的空間還是精神思想上的空間,女性不斷的自我受限。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再一步一步萎縮,最終把自己退縮到一個封閉的空間里。黎紫書小說文本中所塑造的女性角色精神上大多不健全,患有自閉癥,如《流年》《贅》通過患病的形式分別描寫了暗戀老師的少女形象和一肥胖婦女的生活。這兩角色精神上的不完整和缺失更加合理、生動地展現(xiàn)了女性角色在自我成長中受到外界環(huán)境和人物的巨大影響及不斷縮減的精神空間。這是精神上封閉退縮的體現(xiàn)。而那些沒有患上自閉癥的女性角色,同樣深受影響,他們不斷地折磨自己,難以解脫。在狹小的生存空間中,“父親的缺失”更加折磨女性角色的精神世界,在精神崩潰之后,最終在黑暗的世界中爆發(fā)或者以更加決絕的方式沉寂。暴力的自我解決可以被看作是對父權壓抑的反抗,但更多的是展現(xiàn)了女性角色壓抑中的疲憊、絕望、無知。
在小說中,黎紫書對女性角色在狹小的生存空間中的心理變化、語言描寫等展現(xiàn)的女性角色并沒有真正地淪陷于父權控制下的壓抑。盡管他們采取的解決方式并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她們采取了行動,真實地宣泄了他們在各種境遇下的感受。這種女性意識的重新構建,必定是將原有的意識完全打碎,重新思考,重新發(fā)展。
四、黎紫書小說中女性意識的發(fā)展
黎紫書在她較新發(fā)行的長篇小說《告別的年代》中,同樣運用了“父親的缺失”的敘事結構?!陡鎰e的年代》的書名暗示著作者在小說中所想要呈現(xiàn)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決心。相較于其他的作品不同的內容是在該小說中黎紫書書寫了女性角色的成功,并且以故事里套故事的敘述手法,一層疊一層的刻畫人物形象。例如,在第二層故事中的杜麗安在小說的結尾最終成了一個成功的女老板,而她的弟媳則有了后代。這里的成功之處是因為女性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可以通過生育后代表現(xiàn),而這個后代仍然是一個女性角色?;氐降谝粚庸适碌拈_頭,則是“另一個杜麗安”在閱讀一部名為《告別的年代》的小說。在這篇小說中老板娘杜麗安的成功和延續(xù),最后以杜麗安的后人瑪麗安娜·杜在寫作上的成功為結尾。套娃的寫作結構構建了一個以女性世界為中心的小說文本。
在《告別的年代》中,黎紫書力求刻畫出擺脫男性限制的女性群像,無論是劉蓮、蘇記、娟好等等都是通過自身的不斷成長和升華,支配自己的人生和生活。老板娘杜麗安的婚姻是嫁給一個黑道大哥。在剛剛步入婚姻時,她是一個弱小的女性,但是在婚后,她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成了平樂居茶室的老板娘,在事業(yè)上收獲成功,在物質上成了獨立的個體。在精神上,因為一路的成長更多的是依靠自己,不斷強化自己的精神。在愛情中,杜麗安并不沉痛于丈夫的不忠,同樣愛上了另一男人,而且在與他情感糾葛和肉體糾纏中處于主動地位。杜麗安只是想要與情人有一個自己的女兒,但是并未產生過共同走完終生的想法,這更加清晰地展現(xiàn)了黎紫書小說文本中的女性主體意識的活躍。在第一層敘事結構中的第二敘述人稱的代表是男性,但是一直生活在母親的陰影下無法掙脫母親的精神控制。而在整個故事的最外層,男性評論家作為小說中的第四人,一輩子都只能夠在女性作家韶子所創(chuàng)造的文學世界里構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更加體現(xiàn)了女性意識的發(fā)展和活躍。黎紫書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所體現(xiàn)的女性意識是隨著創(chuàng)作時間不斷發(fā)展的,從最初并不完全的女性主體意識,到后來對男性話語世界的徹底顛覆,體現(xiàn)了作家自身女性意識的發(fā)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黎紫書作為馬華當代文學的著名作家,對青年作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她在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文本中展現(xiàn)地對社會人性的思考有深度及深厚情感、對人性的探討深入讀者內心;她力求展現(xiàn)的女性意識隨著小說作品的不斷創(chuàng)造,展現(xiàn)了不斷遞進的意識爆發(fā)。黎紫書小說創(chuàng)作領域取材廣泛,創(chuàng)作了各式各樣鮮明的女性形象和人物性格。如迷戀書法老師的17歲少女、舊日州府花街中唱戲的傳奇女子、被家庭瑣事困擾的中年主婦以及“缺失父親”的各色女性等等。通過對女性形象的創(chuàng)造及構建、以及后期創(chuàng)作中女性意識的發(fā)展,黎紫書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女性意識,并從女性的視角對人性和命運展開了獨特的感悟和思考。黎紫書創(chuàng)作作品中的復雜性、思考的深度、所涉及領域的廣度以及作為新生代華人作家的女性意識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劉小波,童劍.論黎紫書小說中的身份主題與符號身份[J].小說評論,2015,000(003):202-207.
[2]許維賢.“女人神話”在小說里的演繹——論黎紫書小說集《天國之門》[J].華文文學,2004(2):31-37.
[3]陳祖君,蔣成浩.馬華文學的在地經驗與空間表征——以黎紫書小說創(chuàng)作為例[J].廣西社會科學,2020, 000(002):160-165.
[4]顏敏.想象歷史的起點和終點—— 《告別的年代》與女作家的女人神話[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17,?000(004):59-63.
作者簡介:
龍森祥,男,漢族,廣西北流人,碩士,玉林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國文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