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殷勤
摘要:魯迅曾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長期以來,我國小學教學模式一直被人們所詬病,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刻板與枯燥,關鍵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始終是以成人教師的角度來進行教學。不可否認,學習知識要有嚴謹的分析推理,特別是對數學的學習,清晰的思路與合理的過程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但對于剛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上面的要求未免有些苛刻,這個階段的學生還處在最為純真且對眼前的事物充滿好奇的時期。這就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童真的視角下進行教學,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诖?,本文將從學生童真的視角出發(fā),對如何打造小學數學課堂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童真;趣味課堂
引言:“一切教育都是從理解兒童的天性開始”,兒童的天性是“玩”,進一步講就是一切能夠讓他們“樂在其中”玩具。但是幾乎所有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在“學習”和“玩”之間清晰的劃分一條“楚河漢界”。誠然,學生的職責就是學習,但是“學習”不一定非要把“玩”拒之門外。通過建立好玩有趣的數學課堂,不但可以保留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實現他們“玩”的愿望,同時還能夠讓他們在“玩”中來學習,進而在數學學習中尋找樂趣。
一、乘法口訣,“倒背如流”
九九乘法口訣表,是每個剛入學的小學生都要學習的,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內容。熟練的掌握乘法口訣,可以加快學生的口算速度。“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三八二十四....四九三十六....七七四十九....九九八十一”,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發(fā)現這樣一個問題,當被問:“五乘七得多少?”,學生馬上就能回答:“三十五”,可是如果反過來問:“七乘五得多少?”,學生會先把七乘五調換過來,變成自己習慣的形式,然后才能回答出來。這樣就增加的學生的反應時間,降低了回答速度。這就相當于,同樣的問題,換一種方式問,就反應不過來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乘法口訣表的每組數字,前后調換,讓學生背誦,如:七五三十五,四三一十二,六四二十四,九三二十七等等。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以這種方式做“接龍游戲”,看誰的反應速度快,回答的準確。這樣便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乘法口訣的記憶,鍛煉了學生的反應速度,增強了學生數學口算能力。
二、趣味教學,拓展思維
小學數學的學習,主要是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數學打下基礎。所以,針對大部分小學生,重點不是難度,而是熟練度。正所謂熟能生巧,任何數學技巧,都是在熟練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巧妙的教學設計,不但可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火柴棍”拼阿拉伯數字:
對于數字的學習,學生往往傾向于記住每個數字的寫法,0-9十個數字通過組合,可以得到無數種新的數字。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只是讓學生很機械的記0-9這十個數字,忽略了它們之間更深一層的聯(lián)系。下面是用火柴棍拼出的數字:
思考:如何通過“增加”或“減少”火柴棍數量,使一個數字變成另外一個數字呢?
例如在數字4的基礎上,增加兩根就變成9,增加三根會變成8;再例如數字8,減少一個會變成0或者6或者9。這種是比較簡單的,下面我們增加點難度。
思考:在某個數字的基礎上,如何通過“改變”一根火柴棍的位置,使一個數字變成另外一個數字呢?
例如數字6如何變成9;數字2和5如何變成3。通過不斷的嘗試,找到數字與數字通過“改變”火柴棍的位置而產生的聯(lián)系。
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原來火柴棍還有這樣的用途,在“玩”中學習了數字的變化,在“學習”中找到了樂趣。但小學數學教學,還是要以培養(yǎng)學生邏輯運算能力為主要目的。接下來我們利用火柴棍讓學生學習加法運算。
如圖所示:移動一根火柴棍,使上面的等式成立。
按照正常的思路,6加9,顯然不等于5。那么怎樣通過移動火柴棍讓等式成立呢?之前我們已經學習到,通過“改變”火柴棍的位置,可以得到新的數字。現在我們就以此為基點展開思考:數字9都能變成哪些數字,3?6?0?;數字5都能變成哪些數字,6?3?2?;數字0能變成什么,8?等等。使學生掌握通過增加或減少火柴棍的數量讓一個數字變成另外一個數字的技巧,然后在從具體問題出發(fā),找到答案使等式成立。
通過趣味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靈活思考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綜上所述,打造童真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要以學生為立足點,了解小學生(特別是針對低年級)的特點和天性,并加以利用。同時也不能忘記小數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先從興趣出發(fā),然后回歸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數學,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能力,使整體數學能力得到提升?!傲_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需要教師不斷地努力、探索、嘗試、總結,在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解題習慣的同時,通過不斷的練習,積極地尋找解題方法,豐富解題思路,拓展數學思維,掌握解決各類問題的有效手段,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闞鋒錦.打造童真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9(20):58-59.
[2]黃晉耀.小學“情智數學”的實踐與思考[J].名師在線,202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