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葉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一改小學被動式的學習方式,逐漸地形成了自主的學習觀念,同時就學習內容而言,也邁進了一個更高的難度。所以也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都集中精力,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而對初中地理這門學科而言,它所考察的內容往往極為的繁瑣龐雜,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精力,細致地進行梳理,并且能夠真正的熟練的理解地理知識,這樣才能達到一個綜合運用的程度,在面對復雜題型時也能夠迅速地把握住關鍵所在。
關鍵詞:初中地理;高效課堂;集中精力;夯實基礎;課后復習;多媒體技術
而一個高效的課堂,首先離不開學生的精神力的高度集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一個最高限度的課堂參與度,幫助教師營造更濃厚的學習氛圍。其次,這種課堂學習狀態(tài)可以幫助學生夯實地理知識,這樣在面對以后更高階段的學習時才不至于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象。并且教師可以也展開多媒體技術,利用新興的科技幫助學生,來更好地拓展課外知識。最重要的要進行課后的復習,及時的鞏固。本文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初中地理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一番探討,希望能對廣大教師與學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保持學生精力集中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沉沉地聽講,那么根本就把握不住學習的重點。也沒有辦法區(qū)分自己的薄弱部分,這對于地理學習是極為致命的打擊。所以才要求學生能夠盡可能地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課,這樣不僅沒有浪費這一段時間,反而將它利用到最大限度。一旦學生能夠參與到這種學習狀態(tài)中,那么他會獲得一個更加充實的學習體驗。真正的從地理學習中獲得愉悅感。為更加長遠的地理學習,打好一個夯實的基礎,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
例如,在教授“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時,在教授這節(jié)課時,我會要求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并布置相應的任務,以小組或者個人的方式。使他們針對影響氣候主要因素,展開自主學習。并且能夠結合教材和自己搜尋到的例子,給出一個完整性的回答,在課堂上進行隨機提問,這樣能夠給他們一定的壓力,使他們在聽講過程中能精力集中。并且在整節(jié)課的講授過程中,我會針對一些簡單概念和例題隨機提問,使學生能夠更深層次地參與到課堂狀態(tài)中,同時又避免打擊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二、夯實基礎地理知識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地理學習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一個夯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那么構建高樓大廈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虛無縹緲。并且學校教育的課堂往往是極為連續(xù)的,一旦學生的知識出現(xiàn)了斷層現(xiàn)象,那么在之后的學習只會越來越難。所以更加要求教師能夠注重學生地理基礎知識的講授,先幫助他們打好基礎理論知識,這樣才有可能向更高的層次邁進。課堂學習更是如此,如果學生連基本的理論知識都無法掌握,那么面對教師更加深層次的拓展和聯(lián)系思考時,也會覺得不知所措,因此一定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理論。
例如,在教授“季風氣候顯著”時,這節(jié)課的內容涉及到國內的許多氣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十分緊密,這是我會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實踐案例來進行課題的目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對于各個季風氣候的類型使學生加以區(qū)分。并且對于不同地理情況的氣候類型進行演示,分析,能夠使他們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使他們對于這部分知識,能夠達到一個熟練運用的地步。在綜合運用題中也能夠盡可能的分析其中的關鍵所在,而這都離不開最為基礎的知識鞏固。
三、做好課后科學復習
知識的學習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不斷的重復記憶。人的大腦對于所接觸過的知識往往會遺忘,所以及時,科學,規(guī)律的課后復習就成為了鞏固知識最有效的方法。而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梳理知識框架。并且能夠對學習過的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把控,能夠有層次的將時間和精力合理分配。并且找出自己的薄弱點。更重要的是考試前的復習階段,它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迅速的找到關鍵所在,能夠有針對性的展開復習,而這種效率往往是比較高的。
例如,在教授“我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時,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在于對于各地也區(qū)域,能夠加以區(qū)分以及特征進行記憶,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對于學生而言理解起來并不難,但是經過一定的時間,容易就遺忘。所以我會組織他們在剛開始學習時,就把自己這部分有特征的錯題進行記錄,隨后將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一個小結。然后定期的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針對他們錯題本上的習題,隨機抽查并要求解答,對每一章節(jié)的重點知識點的歸納,也是如此,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使他們更好的形成自己的地理知識框架。
四、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
科技的發(fā)展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y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運用也越發(fā)成熟。針對地理這門學科而言,大多數(shù)是內容是單一的文字無法完整表現(xiàn)的,因此通過多媒體技術,能夠使學生觀察到一個更加具有體系性,完整性的地理全貌。并且通過教師細致的素材搜集,也能夠幫助他們尋找有趣,全面的地理素材,這樣學生才能窺見地理知識的全貌,同時又能盡可能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時,對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我會著重幫助學生拓寬他們的地理知識,使他們能夠意識到世界的大千變化。首先我會盡可能的搜集一些豐富,有趣的視頻素材,在課堂上進行播放,使學生能夠有一個更加深刻且直觀的感受。其次而通過這些視頻的引入,并且結合教材內容,使學生自己也針對黃土問題發(fā)表意見。在課后我也會要求學生,自主的尋找一些微課視頻,能夠積極地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地理知識,而這些都有助于幫助他們形成一個更加完整全面的地理知識框架。
總之,對于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而言,一定要保證課堂上的學習效率。首先集中學生的精力,使他們擁有一個更高的參與度,其次注重好夯實基礎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更加細致嚴謹?shù)淖鲱}態(tài)度,避免發(fā)生不必要的錯誤。教師也可以積極的利用快速發(fā)展的多媒體技術,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拓寬學生的地理知識體系,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課后的科學復習,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更加牢固的知識框架。通過這些措施,才能夠幫助學生培養(yǎng)真正的地理思維。
參考文獻:
[1]蔣培松.淺談如何構建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4)
[2]曾佩青.初中地理教學如何構建高效生本課堂[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