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偉
摘要: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要具備最基本的對文本解讀的能力,它能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入的情感理解,提高對閱讀文本內容的審美能力,并且能促進初中生對語文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就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很多教師在文本解讀的教學方式上存在一定問題,阻礙了學生對文本解讀能力的提高。本篇論文分別對初中語文文本解讀教學的漏洞和對問題的解決策略進行相關論述,幫助教師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提高學生對語文文本的解讀能力。
關鍵詞:初中教學;語文文本解讀;誤區(qū);解決對策
隨著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和深化,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逐漸的多樣化。但是在調查結果的顯示下,由于大部分語文教師沒有正確的認知理念,不能應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對語文文本的解讀,嚴重影響了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為了規(guī)范教師們的教學方法,筆者對初中語文文本解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如下分析,并給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幫助教育者更好的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一、在初中語文文本的解讀上出現(xiàn)的問題
從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結果來看,在對語文文本解讀的教學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首先,在文本內容的解讀形式上過于僵硬、死板,更多的是教師把考試內容作為參考對象進行題目的講解,出現(xiàn)了很多關于“借景抒情”等講解思路,對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有所限制,從而出現(xiàn)了對文本的誤讀現(xiàn)象。其次,教師不能對初中生的文本解讀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忽略了對學生積極性的帶動。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缺少關心,不能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果設置的文本內容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范圍,就不易達到很好的閱讀效果,在這種教學狀態(tài)下,正確的文本解讀對初中語文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對完善初中文本解讀所做策略
(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想讓學生做到對文本的正確解讀,教師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對所學文本知識做好課前的閱讀預習,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對文本內容進行詳細的品味和鉆研,做出更深程度的探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保證初中語文閱讀的學習質量。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10課《再塑生命的人》中,教師在帶領學生進入閱讀學習的時候,除了對整體內容進行梳理和認識,教師還要給學生布置相關的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里對此篇文章進行通篇閱讀和理解,可以讓學生概括出文章中主人公的人生經(jīng)歷,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將文章進行層次閱讀,并向學生提問,如“海倫為什么會憤怒、苦惱呢?”、“有誰能猜透她的心事呢?”等,由淺入深的對文章進行分析,學生就會從文章簡單的事例中了解到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安妮也是一個雙目失明的孩子,海倫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學生,并在她身上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在安妮的關懷下,海倫取得了成功。通過對文字內容的鉆研和更深層次的挖掘,會讓學生懂得生命的意義,引發(fā)對生命的思考,即使生命在微弱,當有一束光照進來的時候,都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預習,讓學生有充分的閱讀時間進行思維上的探究,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閱讀文本理解的效率。
(二)導入有效的閱讀情景進行教學
在對學生進行文本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jù)教材內容導入相關的閱讀情景,增加學生對文本解讀的興趣,在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還打開了精彩教學的大門,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強化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濟南的冬天》一課中,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學習時導入情景教學,老舍在《濟南的秋天》里說:“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秋和冬全給了濟南?!庇绕涫潜眹暮X海中浮現(xiàn)的多是朔風怒號、冰封雪飄、天寒地凍的畫面。通過老師的情景描述會讓學生展開對濟南冬天絕美景致的遐想,老師可以通過提問“文章開頭,作者采用什么方法來突出濟南冬天溫情的特點?”引出所講課文。通過閱讀課文,文中把濟南和北平、熱帶地方進行了對比,把北平的寒冷、濟南的溫暖;倫敦的暗,濟南的明凸顯的淋漓盡致,抒發(fā)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教師采取合適的閱讀情景進行課前導入,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從而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知道了本文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fā)自身對祖國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1]。
(三)將文本內容進行合理拓展
教師應在學生進行文本解讀時,適當?shù)膶ξ谋緝热葸M行有效的拓展,擴大學生語文學習的知識范圍。教師在進行文本內容的拓展訓練時,可以圍繞課本的核心知識,從最基本的知識內容展開,逐漸的拓寬知識層面,進行全面、有效的解讀,幫助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形成思維延展性的能力,掌握語文閱讀的技巧,領悟文本更深層面的內涵。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觀滄?!芬还?jié)詩歌中,曹操將悲秋寫的陳雄健爽、氣象壯闊,這種情懷與曹操本人的氣質和品格是分不開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曹操進行簡單的人物介紹,學生在對曹操進行資料查找的時候就會加深對人物性格的了解,知道他作為一代梟雄的豐功偉績,認識到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豪放悲愴的,學生帶著對他的了解再進行詩歌朗誦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豪情壯志的情感。老師也可以通過對曹操的《龜雖壽》等相關詩篇進行介紹,讓同學們進行對比,通過這種文本拓展的方式,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層面的知識,對所學的文本內容有更好的理解和感悟[2]。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正視文本解讀出現(xiàn)的問題,把教材內容和文本閱讀的策略方法相結合進行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文本閱讀機會,營造輕松的閱讀學習氛圍,在教師的帶領下,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能夠科學、合理的設置教學情景,帶動學生的學習情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深入對文本閱讀的探究,加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理解,使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皮志清.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創(chuàng)造性意識[J].基礎教育參考,2017(02).
[2]薛奎武.倡導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J].啟迪與智慧,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