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莊聰
摘要:本文通過追溯辯證法的起源和歷史演變,發(fā)展到了筆者構想的泛心辯證法。接著,對系統(tǒng)科學的混沌現象進行辯證法的詮釋。通過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矛盾關系,將傳統(tǒng)哲學的物質和信息的關系,具體化為具體場景的具體問題;同時,將可知論的問題,通過信息熵進行詮釋,同樣具體化為特定問題,徹徹底底地把哲學基本問題具體化地進行詮釋了。這樣子,哲學的基本問題不再是形而上學問題了。最后,說明了精神是信息的高級形態(tài),而主體的認識過程也就是信息爭奪的拉據戰(zhàn)了。文末,總結了本文理論的前景展望,本文實現了科學主義和人道主義的匯合,以及科學和哲學的融會貫通。
關鍵詞:泛心辯證法;混沌;確定性;信息;辯證法;科學主義;人道主義
一、辯證法的進化
(一)古希臘時期的辯證法
1赫拉克利特的對立統(tǒng)一
赫拉克利特被公認為是“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他樸素地提出了被現代哲學家認為是辯證法的精髓,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他說,“統(tǒng)一物是由兩個對立面組成的,所以在把它分為兩半時,這兩個對立面就顯露出來了?!彼撌龅?,兩個對立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爭,誠如,饑餓使溫飽充實,暗映襯光的明亮,正是因為非正義,所以正義才顯得如此寶貴。對立的兩面本是同一的事物,前者變化,成為了后者;后者變化了,轉化為前者。這表明了對立的兩面相互轉化的原理。也正是這種辯證法的起源,在悄悄暗示了宇宙萬物只有一個本原,那就是變化,“萬物皆流,無物常住”。(百度百科辯證法)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這也呼應了本文的主旨,世界的辯證本質。本文的立意恰恰是在闡述一種無說之說。而辯證法的這種根本屬性跟東方的禪宗很接近,禪和辯證法都是不可說,一說即錯,而萬物皆禪,萬物皆辯證法。辯證法和禪宗都是一種無說之說。
2芝諾的連續(xù)與間斷
芝諾對于辯證法的理解在于,它認識到辯證法最深處的矛盾在于,無限與有限的矛盾以及間斷與連續(xù)的矛盾!有限常常跟間斷相聯系,人們所能夠認識的大部分都是有限和間斷的事物。而自然界常常表現為,連續(xù)和無限。所謂無限小,數學上指的就是無限精確的數值,即無限不循環(huán)的無理數,而這樣子的數值恰恰對應于宇宙的連續(xù)的現象。所謂無限大,指的是無限延伸的時空和物理量,而無限延伸恰恰也對應著連續(xù)。所以,有限的間斷是人們認識的此岸,無限的連續(xù)是指人們認識的此岸。而前后兩者之間的矛盾構成宇宙萬物的根本矛盾。芝諾在人類早期,已經認識到“飛矢不動”,“阿喀琉斯追龜”,“游行隊伍”等現象,發(fā)現了以上所述的宇宙最深層次的矛盾。在第3部分的信息哲學,本文會完成論述,連續(xù)與間斷在混沌效應當中的意義。
3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
思維的基本單元是概念。不同于赫拉克利特闡明了“萬物皆流,對立統(tǒng)一”的宇宙總體屬性,亦不同于芝諾提出的宇宙根本的矛盾,即運動的連續(xù)無限和靜止的有限間斷之間的矛盾,“蘇格拉底道出了一種方法,即通過語言的思維技巧,得到正確的知識。這種方法就是辯證法的源頭,即精神助產術,恩格斯因此評價蘇格拉底是‘古代世界的黑格爾’?!保ò俣劝倏妻q證法)“這種方法的步驟在于對每件事情都提出‘什么是...?’,并且通過對話和提問來揭示對方思想上的矛盾。他通過‘提問—回答—反詰—修正—再提問……’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使自以為知者知其不知,使自以為不知者知其所知。”(百度百科精神助產術)而這恰恰就是后來黑格爾辯證法的源頭。
4黑格爾的概念辯證法
在康德二律背反概念的基礎上,黑格爾的概念辯證法里面提出了正反合理論。類似于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黑格爾吸收了三段式的思想,認為一切發(fā)展過程都可分為三個有機聯系著的階段:一、發(fā)展的起點,原始的同一(潛藏著它的對立面),即‘正題’;二、對立面的顯現或分化,即‘反題’;三、‘正反’二者的統(tǒng)一,即‘合題’。正題為反題所否定,反題又為合題所否定。但合題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否定之否定或揚棄。合題把正反兩個階段的某些特點或積極因素在新的或更高的基礎上統(tǒng)一起來?!春稀摹稀钦}與反題的綜合,是‘自我與非我’的統(tǒng)一,絕不能寫成‘和‘字?!焙诟駹柕母拍钷q證法跟模糊數學頗有異曲同工之處。模糊數學是基于某一事物對于其對應集合的隸屬程度的數學。我們可以看到概念辯證法和模糊數學都屬于不確定性邏輯。
5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
“黑格爾指出:世界歷史的進程由心靈‘正、反、合‘的’對反、重復、超越‘原則支配,這是辯證法。費爾巴哈則提出‘唯物質才是真實‘的世界觀,這是唯物主義。馬克思結合黑格爾、費爾巴哈的學說而創(chuàng)造出’唯物辯證法’。”馬克思的唯物主義,預設了一個普遍真理體系,跟人們的測量、觀察無關,等待人們去發(fā)現。這種唯物主義,不同于下文考慮的泛心辯證法。泛心辯證法強調了,客觀規(guī)律與測量、觀察有關,客觀規(guī)律的有效性依賴于測量、觀察的可重復性。而觀察、測量的方式、結果都影響著人們眼里客觀規(guī)律的效力。
6本文提出的泛心辯證法
本文在此基礎上,吸收了尼采的多視角世界觀和意志主義,對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法進行改造,提出了泛心辯證法。實際上,信息是有層級的。主體的自我表達能力從低級到高級依次,是能量的反應特性,粒子的反應特性,無機物的反應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性,動物的感覺和心理,人的意識。“精神是一種特殊高級信息活動。”(鄔琨)泛心辯證法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在泛心辯證法規(guī)定的語境中,物質是主體掌握的客觀規(guī)律里面描述的對象,指示著主體掌握的確定性力量,精神則是主體避免,其他客體理解自身進而控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指示了主體在其他個體眼里不可預測的自主性。
對于低級主體而言,這種主觀能動性體現為其作為一個信息源的自主性,而主觀能動性常常被認為是自由意志。關于物質和精神的辯證關系將在第2部分詳細描述。于是,精神和物質的界限也就變成一種私人屬性,這種屬性可以用信息的不確定性定義加以描述,在第3部分也會對此加以詳細描述。
這樣子,筆者就發(fā)揚了辯證法的傳統(tǒng),解決了物質與信息(精神)之間,何為第一性,何為第二性的哲學基本問題。
接著,我們即將解決的是可知論的問題。實際上,根據我們前面的定義,精神和物質的界限由信息熵明確區(qū)分;因此,我們也可以用信息熵去辯證地看待可知和不可知的界限了??芍摵筒豢芍摚裎镔|的問題一樣,不再是一個形而上學的問題,而返璞歸真成為一個實踐問題,一個辯證問題了。
于是,我們將哲學上面的兩大問題都直接回歸到辯證法上面,交由具體場景具體分析。這其中也暗藏著禪宗的深意。
二、宇宙悖論原理
根據混沌動力學和辯證法原理,我們可以找到兩者的對應關系。
(一)蝴蝶效應
混沌是指一個確定性系統(tǒng)表現出來貌似隨機的行為。
混沌動力學的蝴蝶效應指的是一個帶有微小偏差的初始條件的系統(tǒng),在最終狀態(tài)呈現不可預測的情形。蝴蝶效應也稱為混沌效應。這種不可預測的系統(tǒng)表現為一個信息源,我們可以說信息源可以自己在隨機狀態(tài)下做出選擇,而不受到因果決定論的影響。這個時候,就說信息源具有自由意志。而大腦也是一個混沌系統(tǒng),那么大腦也具有自由意志。
而一開始,混沌系統(tǒng)表現出來的能夠被預測的性質;實際上,這個時候,系統(tǒng)具有因果決定性。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無限精度的初始條件,那么整個系統(tǒng)就變成完全可預測的了。實際上,當代的神經網絡的技術也允許我們收集混沌系統(tǒng)的大量歷史數據,通過梯度下降方法,對混沌系統(tǒng)的內在規(guī)律進行擬合,從而達到預測混沌系統(tǒng)的目的。于是,混沌系統(tǒng)在決定論和概率論之間,憑借高精度測量技術或者神經網絡技術進行轉換。從第三人稱的角度,我們稱這種轉換為混沌論的外在表現。“決定論代表著確定性,概率論代表著不確定性。所以,這實際上也是實現了確定性向不確定性的轉化?!保ò俣劝倏朴钪驺U撛恚?/p>
而辯證法則從主體內部去理解混沌效應,正是主體感受到更加細致敏銳,豐富多彩的感官信息,或者測量到更加精確,數目龐大的數據,接著自身憑借其信息處理能力,對外部數據計算擬合,從而實現從不確定轉化到確定的過程,這正是泛心辯證法的混沌效應解釋。從主體第一人稱這個角度,我們看到了混沌論的內在表現。而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從認識對象這個第二人稱的角度,用信息哲學的觀點去理解混沌論和辯證法。
(二)宇宙悖論原理(張無說)
采用辯證法的觀點,在第三人稱的角度下,我們說明,泛心辯證法是一種不矛盾與矛盾之間的自相矛盾關系。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辯證法里面尚未事物構成合題的矛盾狀態(tài),可以理解為數學上面的概率狀態(tài),這里詳細可見于數理辯證法。實際上,傳統(tǒng)辯證法跟概率論,模糊數學,如果不深究它們的深層次關系,可以簡單地歸結于不確定性邏輯。
而以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邏輯學三大定律,排中律,矛盾律,同一律,則屬于確定性邏輯。數學上的混沌方程的符號推導都遵循這一類邏輯。
主體的“思維迭代,認知進化”(混沌大學)讓不確定性認知轉化為確定性認知。因為認識對象不變,變化的是主體的思維和其對認識對象的認識程度,所以這種轉化在主體第一人稱的視角看來,是一種認識對象既確定又不確定的自相矛盾的特性。而宇宙也正是在這種悖論的統(tǒng)攝下運作,所以,我們可以將泛心辯證法,稱之為宇宙悖論原理。
三、信息哲學
到了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人工智能、腦機接口、虛擬現實層出不窮?!白鳛樾畔r代的精神產物,信息哲學應運而生?!毙畔⒄軐W除了顛覆傳統(tǒng)哲學,也囊括了非屬人的人工智能哲學,包括新晉的這些哲學:“‘賽伯哲學’、‘數字哲學’、‘計算機哲學’、‘計算科學哲學’、‘計算哲學’‘人工智能哲學’、‘計算機與哲學’、‘計算與哲學’。“信息哲學把信息作為一種全新的哲學范式。信息哲學把信息作為一種普遍化的存在形式、認識方式、價值尺度、進化原則來予以探討。并相應以元哲學的高度建構出全新的信息本體論、信息認識論、信息生產論、信息社會論、信息價值論、信息方法論、信息進化論等等?!保ㄠw焜,信息哲學:理論體系方法)
采用信息哲學的觀點,我們在第1章知道了,物質和信息的辯證轉化,正是主體意識與認識對象的信息爭奪。主體急切于獲取認識對象的自由意志所暗含的客觀規(guī)律,而認識對象則為了堅守自身自由意志的不可預知性,由此展開了主體和認識對象的信息拉鋸戰(zhàn)。認識對象在主體眼里是一個等待征服的信息源,主體一旦知曉了認識對象的足夠精確,足夠多的信息,那么主體也就能夠完成針對認識對象的科學理論以及技術理論,進而取得生存的主動權。信息的掌握程度也就成為衡量主體行動的自由性。
所謂自由意志,指的是,掌握了足夠多,足夠精確的信息,并且表現為足夠多的行動可能。實際上,世界上不存在兩個完全一樣的信號,只能說,兩個信號在要求精確度下,極其相似。實際上信號嚴格意義上是一個模擬量,只能用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表示。正是客觀世界是模擬的,并且具有混沌效應的,所以,客觀世界里面的認識對象的自由意志可以被其行為的多樣性和敏感性衡量。因為要求的精確度越細致,主體發(fā)出的兩個不同信號的區(qū)分度越有意義,于是,主體的不同行為由于更加具有區(qū)分度,主體行為越具有多樣性。這樣子為了更好地預測第二人稱的認識對象,第一人稱的主體需要精確度達標,數目達標的數據集。
這樣子的數據集也體現了1.1.1部分所講的深層次矛盾,分別表現為宇宙客觀無限多的數據與主體所能收集到的數據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以及宇宙客觀的無限精確的數據與主體采集數據精度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理論上,只要我們收集無限多的無限精確的數據集,我們就可以憑借無限的算力擬合它們,得到對宇宙的無限豐富的知識。
這樣子信息爭奪的過程,就在于認識對象表現出來的敏感多樣的行動主動性,和主體克服認識對象避免被認識的特性,而去收集更多更精確的信息。在這里,認識對象的自由意志的多重可能性和其落實為現實的情形分別構成了哲學的多和一。主體需要吸收信息的多樣性和整理得到的抽象公理則也分別構成了哲學的多和一。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從物質精神的關系作為切入點,從復雜性科學的角度,從辯證法的發(fā)展歷史,從信息科學的觀點,多方位,全視角地論證了同一個命題。
上述的這一切,有效地將哲學問題進行數學化。于是,我們賦予復雜性科學以哲學意義。這頗有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意味;不同的是,這一次,本文認為可以在《自然哲學和人文哲學的復雜性數學原理》大做文章。
而這在哲學領域又整合了黑格爾的理性的體系哲學和尼采開啟的生命哲學,實現了哲學科學主義傳統(tǒng)和人道主義傳統(tǒng)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芝諾
[2]百度百科辯證法
[3]百度百科精神助產術
[4]百度百科黑格爾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