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生來
摘要:我國的科學技術隨著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發(fā)展逐步發(fā)展起來,并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因此在小學的課程中融入STEM教育一項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因為新教育體制下的主要教育目標是對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希望從小學階段就讓學生意識到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也就將STEM教育這一新的教學方式引入到小學科學的課堂之中,來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STEM教育;小學科學課堂;課堂融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0)-25-278
引言
科學教學想要有效的發(fā)展就需要改變科學教學的方式與內(nèi)容,而STEM教育正是一項新的科學教學教育方式,但是目前對于STEM教育的人才還是較為緊缺,因此在引進STEM教育的前提是先培養(yǎng)一批可以獨立進行STEM教育的人才,這樣才能在小學科學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更加明確的教學。STEM教育是將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的一項教育方式,并且STEM教育主要是由科學、技術以及數(shù)學等這幾項項目組成的,其作用就是讓學生的思維模式變得更加靈活,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引入STEM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一、我國小學科學引入STEM教育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小學科學教育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逐漸發(fā)生變化,并且在教育課程相關規(guī)定上也明確了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目標。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科學一直處于探索的階段,并不了解科學學習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中融入STEM教育可以有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zhì),對學生內(nèi)心深處對科學的好奇進行啟蒙,激發(fā)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但是目前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并沒有將STEM教育融入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國小學中的科學探索資源較為匱乏,并且對于科學教學的方式較為落后不能很好的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學習環(huán)境。我國小學的科學教師也并不了解STEM教育應該如何運用,從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STEM教育與小學科學課堂的融合。
二、STEM教育和小學科學有效融合的教學策略
(一)加強教學的實踐性
小學科學課堂與STEM教育進行有效融合的方式可以通過進行實踐來進行,在STEM教育中主要是科學技術以及數(shù)學組成的,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就代表STEM教育有些難以理解,如果僅僅只是利用乏味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那么會導致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困難。所以教師可以在小學科學課堂中進行實驗,例如,在科學課堂中的有斜面這一課程,教師在進行該課程講解時,可以先向?qū)W生們提問,什么是斜面,斜面的作用什么,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散思維來回答該項問題,回答完畢后,教師再帶領學生進行與斜面有關的實驗,例如準備一個小的橫切斜面,再準備一個小的平面,將物體放在兩個切面上,讓學生觀察那個速度快,并在實驗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述生活中與之有關案例來幫助學生們進行更好的理解,讓學生們自己從實驗與案例中找出所需答案,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STEM的教育目標。
(二)設計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引入STEM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將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出來,讓學生有興趣去探索有科學有關的內(nèi)容與知識,這樣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小學科學教師需要對科學課堂進行趣味性設計,吸引學生們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例如??梢酝ㄟ^游戲的方式來為學生進行舉例,在科學課堂中有《日食和月食》這一內(nèi)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邀請三位學生來扮演月亮、太陽與地球,并讓扮演月亮的學生圍繞扮演地球的學生進行旋轉,當太陽、月亮與地球在同一直線上時,教師可以詢問扮演地球的學生是否能看見扮演太陽的學生,同時也要讓坐在下面的學生進行回答,通過這一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向?qū)W生們展示月食這一知識。利用游戲的方式來講述知識不但可以讓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教學
在進行小學科學教學時需要教師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因為每個學生都存在不同的性格特點因此在進行科學學習時也就具有一定的認知差異。STEM教育的教學目標中也包括尊重學生個人差異這一項,因此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時,不能一味的按照自身的想法對科學課程進行講授,要在講課的過程中觀察每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然后按照其不同的認知差異為其安排不同的科學課堂作業(yè),這樣不僅能夠更好的降低學生的壓力,還能讓學生更好的接受STEM科學教學的方式。在STEM科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能力進行分類,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自主完成所安排的課堂任務,而成績較差的學生就需要教師來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其完成課堂任務,這樣就能夠讓每位學生都能對該項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
(四)設計豐富的STEM活動
結合其他學科設計STME活動STEM教育和小學科學的有效融合,還體現(xiàn)在STEM活動的設計上。結合其他學科設計STME活動是最常見的STEM活動形式。小學科學課雖然是一門獨立開設的課程,但是其知識卻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其他學科,讓學生基于已有知識,對新知識進行自主探索與深入分析。STEM活動結合科技比賽設計STEM活動是STEM活動的另一常見形式,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拓寬課堂內(nèi)容,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與科學研究興趣。近年來,各地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各類科技比賽越來越多,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和帶領學生們參與這樣的比賽,尤其要多參加一些團隊比賽,并借機來設計一些STEM活動,讓學生們一邊發(fā)揮團隊力量,通過合作交流完成比賽任務,一邊在活動過程中鍛煉動手能力、培養(yǎng)科學探索精神。
結束語
綜上所述,STEM教育是一種跨學科教育模式,其將科學、技術、工程以及數(shù)學四位一體,是培養(yǎng)STEM領域人才的重要途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通過STEM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效率,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當從加強教學的實踐性、設計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教學以及設計豐富的STEM活動等方面入手,將STEM教育充分融入小學科學教學當中,發(fā)揮出STEM教育的特色,體現(xiàn)出STEM教育的先進性。
參考文獻
[1]蔣小麗,夏友奎,陳世聯(lián).解析STEM教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條件[J].河南教育(幼教),2020(09):53-56.
[2]李澤良,左工.應用型高校實驗室STEM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20(25):13-14.
[3]陳曉玲.STEM理念下多元方式促進幼兒的科學探究[J].新課程,2020(39):1.
[4]曾雪芬.STEM教育理念下的綜合實踐課程教學案例——齒輪里的秘密[J].新課程,2020(35):98-99.
[5]戎世芬.STEM教育理念在小學科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0(3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