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市黨報是我國新聞宣傳的主要平臺,能夠完善我國的新聞體系,促進新聞行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本文對地市黨報記者如何增強“四力”進行分析,從其重要性展開,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旨在提升我國地市黨報記者的能力,推動新聞媒體的現代化發(fā)展,并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市黨報;增強“四力”;新聞宣傳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6-0151-02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信息化水平逐漸提升,媒體的宣傳方式及手段也逐漸發(fā)生了轉變,新的時代環(huán)境對媒體行業(yè)的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提升地市黨報記者的修養(yǎng),增強記者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提升新聞行業(yè)的整體質量,成為了當下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增強地市黨報記者的“四力”進行探討,使其更符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
二、增強“四力”的重要性
地市黨報記者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保證新聞的真實性與內容的規(guī)范性,從而實現我國新聞行業(yè)的現代化的發(fā)展?!八牧Α笔侵赣浾咝枰邆涞幕舅仞B(yǎng),即腳力、眼力、腦力與筆力,增強“四力”有利于從業(yè)人員增強對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能為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加專業(yè)的人才,這對提升黨報記者的綜合實力,促進我國新聞行業(yè)的現代化發(fā)展有重要作用。
新形勢發(fā)展的背景下,黨政新聞工作以黨政工作為核心,主要目的是為了團結人民、鼓舞士氣,增強人民的凝聚力。對“四力”進行培養(yǎng)時,需要轉變人才培養(yǎng)的方式,關注黨報記者的現代化發(fā)展。目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時期,新聞工作者素質的提升能夠保證我國新聞輿論工作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更好地實現新聞建設的使命。
信息化發(fā)展趨勢新聞媒體的傳播方式發(fā)生了轉變,推動了黨政新聞媒體的轉型發(fā)展,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數量繁多,影響了新聞信息的發(fā)展。因此,面對信息化發(fā)展趨勢,黨報記者要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以擺脫其負面影響,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發(fā)展。進行“四力”培育時,需要以時代的發(fā)展為基礎,轉變新聞生產及宣傳的方式,提升地市黨報記者的綜合素養(yǎng),實現黨政工作的現代化建設。人才是地市黨報的主要影響因素,能夠促進黨報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進而形成一個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團隊,有利于我國黨政工作效率的提升,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三、地市黨報記者增強“四力”的措施
(一)增強腳力,深入基層
地市黨政工作的提升與完善需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提升黨政工作的現代化建設,進而實現新聞宣傳質量的提升。其中,黨報記者的腳力是新聞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相關人員要深入基層,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實現黨政工作的現代化發(fā)展。同時,黨政工作的建設要與時代相結合,做到真正符合時代發(fā)展理念、與群眾結合?;鶎邮屈h政工作的基礎,只有保障黨政工作與群眾的統(tǒng)一,才能實現其新聞內容與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增強人民群眾的心理認同感。
新聞記者要想提升黨政新聞的內容與質量,就要在符合群眾心理及時代特點的基礎上,將基層作為工作的實踐課堂,將人民群眾作為新聞工作的老師,增強人民的心理認同感,從根本上走進人民的生活,了解基層人民的內心,進而使新聞報道切實做到為人民做事、為人民做實事。
黨報工作者需要使新聞報道的實際內容融合時代發(fā)展的內涵,進而提升新聞工作的與時俱進性,提升黨政工作的政策現代化建設。例如,地市黨報記者可以經常深入基層進行走訪,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及合理性,使其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此外,腳力的增強有利于轉變新聞采集的方式,增加記者與人民群眾的聯(lián)系,增加新聞的活力,增強新聞受眾的心理認同感,進一步增強新聞工作的時效性[1]。新聞記者腳力的增強能夠促進工作人員與現場的聯(lián)通,提高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現場的參與度,有利于其獲取一手資料,進而提升報道的真實性。另外,記者深入現場進行采訪,更容易形成對新聞事件的直觀感受,激發(fā)記者的心理共鳴,由此形成更加寫實且具有真情實感的報道。
(二)增強眼力,開闊視野
黨報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較高的政治水平和素養(yǎng),這樣才能提升黨政工作的內容及質量。其中,黨報工作者眼力的增強需要結合新聞事件,進一步開拓黨報工作者的眼界,綜合提升工作者的整體素養(yǎng)。增強眼力要通過增強工作人員的素養(yǎng)及觀察事物的能力來實現,進而培養(yǎng)其判斷力與洞察力,促進新聞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融合,增強受眾的心理認同感。黨報工作者進行新聞內容編輯時,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觀察力,對細節(jié)進行捕捉,由此實現對新聞事件以及內容的整體規(guī)劃,緊盯新聞事件的過程,使新聞內容與時代發(fā)展價值觀相符,提升黨政新聞媒體工作的效率[2]。此外,黨報記者在進行新聞編寫時,需要做到“咬文嚼字”,要逐字逐句地對新聞語言進行分析,使新聞內容更加通俗易懂,便于人們閱讀。同時,黨報記者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眼光,推動黨政工作建設的現代化發(fā)展,更新新聞媒體宣傳發(fā)展的技術手段,保證新聞報道與實質性內容的融合,提高黨報記者的專業(yè)性。
黨報記者還需要具有準確的眼光,可以精準識別出新聞信息的內容,進而樹立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黨報記者具有宣傳我國黨政信息、弘揚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提升其對于熱點事件的敏感度,保障新聞報道的質量。黨報工作者要根據新聞的內容,捕捉其中符合社會發(fā)展趨勢的關鍵點,進而進行黨政工作建設宣傳。此外,黨報記者的眼界也影響著新聞的質量,黨報記者要拓寬自身眼界,樹立新聞建設發(fā)展的大局意識,由此實現個人能力的提升,進而提升對新聞事件內涵的發(fā)現能力、識別能力及分析預見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升新聞報道的內容和質量,寫出更有深度的報道,促進我國黨政新聞工作的開展。
黨報記者需要增強自身的眼力,在報道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輿論導向,進而形成新聞信息與價值導向兩者的融合,促進黨報工作的進一步建設與發(fā)展。其中,眼力包括從業(yè)人員的洞察力、發(fā)現力及辨別力,眼力的增強對于新聞內容的現代化發(fā)展,促進黨政工程建設有重要意義。此外,進行國際新聞事件采訪及報道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熟悉采訪流程及報道任務,從而做到準確描述新聞事件,提升新聞的內涵;還要在采訪前了解事件的發(fā)生原因及背景,進而幫助其判斷是非與辨別真相,在堅持科學的理念及思想的前提下完成新聞報道工作,以引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增強腦力,勤加思考
新聞工作者需要兼具腦力與腳力,進而實現新聞建設的全面發(fā)展。其中,黨報記者要提升自身的能力,提升對工作的專注性,在此基礎上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及內容,促進黨政工作建設的規(guī)范性發(fā)展。增強腦力需要黨報記者勤加練習,不斷地充實、完善自身,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3]。相關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能夠實現知識體系的完善,通過轉變自身思想促進新聞內容與理念的規(guī)范性發(fā)展。
黨報記者要聚焦社會熱點話題,將新聞的內容和價值導向作為其宣傳的首要因素。要想增強腦力相關工作人員就需要轉變思想,從更高的角度看問題,黨報記者需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將信息化傳播技術和手段相結合,增加傳播的廣度與深度,從而提升黨政工作效率,發(fā)揮新聞輿論內容的導向性作用。
思考能力的增強能夠轉變新聞發(fā)展的方向,相關人員要結合新聞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形成工作人員的固定思維模式,轉變思想基礎。黨報記者要結合新聞內容,賦予其時代性的特征,確保新聞內容的導向性,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例如,在我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宣傳活動中,部分地區(qū)及學校開展了“國旗下誦讀”活動,黨報記者需要抓住這一事件,引導社會輿論,提升人們對該事件的認同感。黨報記者也可以與學校、社區(qū)等進行合作,促進新聞的宣傳,從而提升政治媒體的吸引力,引導輿論導向。
(四)增強筆力,提升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的提升有利于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黨報記者要重視寫作技巧,提升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新聞稿件是思想的主要載體,獨特的選題及充實的內容能夠提升新聞的吸引力,進而促進黨政新聞的廣泛傳播。在此基礎上,黨報記者需要提升自身的能力,真正做到寫好新聞,增加人們的心理認同感。此外,黨報記者還要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對新聞事件進行合理化表達,將新聞發(fā)展的實際與新聞內容相結合,融入自身的真情實感,保證新聞具體可感,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
黨報記者還要結合新媒體的發(fā)展形勢轉變語言形式和風格,實現新聞傳播方式與傳播途徑的變革。此外,黨報記者也要主動學習新知識,促進新舊媒體的融合,擴大黨政工作受眾群體,增加新聞的深度與廣度,進而實現黨政工作建設效率的提升。黨政工作要結合時代發(fā)展背景,在保障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上拓展黨媒的宣傳手段,促進我國黨政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四、結語
地市黨報記者“四力”的增強能夠幫助黨報工作者轉變思想,促進新舊媒體的融合,進一步提升我國黨政工作的效率。其中,“四力”的增強需要結合時代的發(fā)展趨勢,轉變工作人員的觀念和職責,進而完善黨政工作建設。在此基礎上,要將“四力”與正確的價值導向相結合,促進我國現代化社會的建設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胡秋菊.地市黨報編輯記者“四力”素養(yǎng)提升研究[J].中國報業(yè),2020(09):102-103.
[2] 方麗榮.提升“四力” 創(chuàng)出多彩融媒精品——地市級黨報記者融合轉型探討[J].中國地市報人,2020(03):66-68.
[3] 石慧.融媒時代黨報記者提升“四力”思考[J].新聞前哨,2019(09):88.
作者簡介:栗晉波(1974—),女,山西長治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