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少輝
摘要:閱讀是連接學生字詞學習、課文理解、作文寫作的重要語文活動,除了學習中的應用,閱讀也是學生生活中了解世界的途徑,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與重點教學。但是小學教材中的文章閱讀畢竟有限,如果只依靠教學資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起效較慢。近兩年,隨著新課改的號召,語文教師開始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轉向課外閱讀上面,本文以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展開研究,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希望為小學語文教師相關教學提供一些探討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閱讀分為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小學階段是學生各項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此時學生的各項能力萌芽,需要教師培養(yǎng)指導進行積極的發(fā)展,閱讀能力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變得更有效、有序,為學生接下來的課程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更新學生的閱讀觀念
小學階段的學生求知欲望比較強,本身就喜歡閱讀故事書、童話書、漫畫這一類書籍,但是學生在進行這些書籍閱讀的過程中,只是抱著玩樂的心態(tài),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自身成長進步并沒有多大的效益,為了改善這一狀況,讓學生正視課外閱讀,教師要更新學生的閱讀觀念,讓學生真正了解課外閱讀的過程與結果,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外閱讀,從閱讀中學到知識,積累經(jīng)驗,讓課外閱讀變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教師要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等多重資源,一起致力于學生良好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外在條件,保障學生課外閱讀的順利進行,有助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為了讓學生更新自身的閱讀觀念,教師要強化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克服各種困難為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閱讀條件。學校和相關部門也要重視小學圖書館的建設,給予充分的關注和監(jiān)督[1]。教師要積極開展各種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提高學生閱讀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讓學生切身體驗到課外閱讀給自己帶來的改變和進步,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動性,主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教師在閱讀課的時候,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閱讀體驗,分享各自的閱讀成果,引導學生學習借鑒同學的閱讀經(jīng)驗,教師也要針對每個學生的閱讀情況給予適當?shù)狞c評和鼓勵,讓學生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只有學生的閱讀成果獲得大家的肯定和贊揚,才能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閱讀的好處與作用,提高自身的自信心,進而更加端正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
學校要整合課外閱讀的資源。擴大校內圖書館的建設規(guī)模與藏書規(guī)模,科學合理的增加圖書館的開放時間,通過社會捐贈圖書、學生自愿提供等多種渠道為學校圖書館注入源源不斷的書籍資源,豐富書籍的數(shù)量和種類,讓學生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性,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學校要做好相關的規(guī)劃設置,精挑細選學生的課外讀物,每次采購書籍前都要進行相關調查,參考師生建議,依據(jù)課程推薦書目做好書籍規(guī)劃,構建科學化、合理化的校園圖書資源體系。
二、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應該具有引導性、感染性的特點,教師可以借助這種特點激發(fā)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應積極為學生營造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提高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關注度。教師可以采用榜樣模仿制度,邀請一個閱讀數(shù)量較多、閱讀經(jīng)驗豐富、閱讀效果較好的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以及自己通過課外閱讀收獲了什么,教師要對此學生大力表揚并提倡其他學生向其學習[2]。小學生在心理上存在一種從眾的現(xiàn)象,當很多人都去做一件事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的去做這一件事。當身邊的同學都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學生自身的積極性也會被調動,并且會迫切的想要和自己的伙伴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每當閱讀完一個故事或一本書籍,就制作一份讀書報告,不僅可以積累自己的閱讀量,還可以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學生在定期舉行的閱讀交流會上通過分享自己的成果贏得同學的贊賞和崇拜,得到教師的肯定,提升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他學生也因此受到了激勵,想著自己也要好好閱讀,超過同學,在班級內部形成良性競爭。與此同時,經(jīng)過閱讀交流會的有效開展,學生對課外閱讀形成正確、積極的認識,從內心認同課外閱讀這一自主學習活動,更新對課外閱讀的觀念。通過瀏覽同學的讀書報告,學生可以借鑒同學的閱讀思路、閱讀方式、閱讀經(jīng)驗,潛心關注課外閱讀,培養(yǎng)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
三、有針對性的推薦課外讀物
小學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畢竟有限,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推薦課外讀物,既保證書籍的趣味性,又確保書籍的知識性,讓學生對書籍產(chǎn)生深度認同,對課外閱讀保持持續(xù)性的興趣,不斷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思考。與此同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寫讀后感,總結歸納閱讀內容,思考內容結構,將閱讀知識內化,啟發(fā)自身創(chuàng)作靈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任何學習活動都是需要技巧與方式的,閱讀也是,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幾種常見的閱讀方式和手段,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提高學生對閱讀的把控能力。教師要向學生傳授精讀、范讀、略讀等閱讀方式,明確各種閱讀方式的具體應用,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詩歌類書籍適合什么閱讀方式?工具類書籍適合什么閱讀方式?等等。
優(yōu)秀、適宜的課外讀物可以讓學生感略文學世界的美好和無限魅力,能夠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在學生課外讀物推薦的時候要理性選擇,深度解析書籍對學生的實際幫助和長遠影響,可以選擇優(yōu)雅、高尚、能夠陶冶學生情操的讀物,可以選擇通俗易懂、接近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讀物。現(xiàn)代社會的形成經(jīng)過數(shù)千年的歷史進化,中間產(chǎn)生了無數(shù)的優(yōu)秀書籍和經(jīng)典名著,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取舍,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擁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有深度、有內涵的書籍,以書籍內容作為選擇的主要標準。教師可以傳授學生關聯(lián)讀法,當讀到一本好書的時候,繼續(xù)閱讀同一作者的書籍或統(tǒng)一主題、類型的書籍,讓學生對書籍內容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
四、督促學生制定科學閱讀計劃
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有助于明確閱讀的目標、跟進閱讀的進度、檢驗閱讀的效果。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計劃,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行為與閱讀習慣。學生要對自己的閱讀量、內容、時間具有良好的把控能力,提高課外閱讀的規(guī)范性和針對性,有利于閱讀效果的良好展現(xiàn)。除此之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閱讀時間,等車的時候、下課期間、睡前時間,讓學生養(yǎng)成隨時隨地進行閱讀的習慣,轉換自己的思維。為了提高閱讀計劃的高效性,教師要及時跟進學生的閱讀情況,檢驗學生是否按照既定的閱讀計劃進行閱讀,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督促。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的使用工具書,掌握工具書的應用技巧,遇到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就去查。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指導,就要更新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觀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適宜的課外讀物,教授學生有效閱讀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并實行獎懲制度,以此激勵、督促學生進行閱讀,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兵. 小學中年級課外閱讀指導研究[D].青島大學,2019.
[2]劉洪超. 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