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雯
摘 要:張藝謀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中最與時俱進的一位,他憑借自己攝影出身的專業(yè)知識、出眾的直覺以及藝術(shù)天賦,在早期的作品中向世界展示了一個不同以往的中國氣象,因為其獨特的視角和人生態(tài)度,其電影中的女性形象獨具特點,本文選擇了張藝謀最成熟、最具個人特色、最巔峰的一部代表作——《大紅燈籠高高掛》,從電影本體角度分析電影中的女性塑造,進而研究張藝謀電影中悲劇女性形象塑造。
關(guān)鍵詞:大紅燈籠高高掛;女性形象;悲劇;封建社會
一、選題背景
中國的文學和影視作品中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比重很大,因為在中國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下或是以前封建時期的階段中,女性比男性的地位低得多,受到的壓迫和歧視也更多,所以很多電影導演選擇以女性作為塑造對象,比如張藝謀早期的電影作品就成功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從他的電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鮮明的中國特色文化底蘊伴隨著濃重的女性意識,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
《大紅燈籠高高掛》于1991年12月20日在中國上映,根據(jù)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由張藝謀導演、倪震編劇,主演為鞏俐、何賽飛、曹翠芬。影片的故事發(fā)生場景為一個冰冷封閉的大宅院,攝影出身的張藝謀以極度對稱的拍攝手法表現(xiàn)出了五個不同的女性在封建社會的男權(quán)統(tǒng)治下壓抑地生存,以及“一夫多妻制”的殘酷導致家庭內(nèi)部畸形扭曲的矛盾。
二、《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視聽語言分析和觀點
張藝謀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大量具有深意的鏡頭和手法。影片以頌蓮的臉部特寫開始,面部特寫的長鏡頭,表現(xiàn)出了頌蓮在父親死后被繼母逼迫的絕望和心死。緊接著是黑幕和一段嗩吶聲的切入,花轎迎親的遠景與獨自一人提著箱子的頌蓮往相反的方向移動,隨著頌蓮的走近,景別不斷從遠景切換到人物近景,也暗喻了頌蓮在一步步走向絕望和地獄。從來到陳家之后,幾乎所有的鏡頭轉(zhuǎn)變成為極度對稱的構(gòu)圖方式,每個場景都以定點拍攝,鏡頭切換在人物移動的轉(zhuǎn)移點,中間沒有過渡和疊化,這樣直白的切換也側(cè)面烘托出陳家大院的森然和冰冷。
然后出現(xiàn)了片中第二個女性角色——雁兒,二人之間第一次的對話就充滿火藥味,接連的幾個反打鏡頭奠定了二人之間斗爭的前奏,命令雁兒給自己提箱子進屋這一舉動,是頌蓮從新思想的接收者到壓迫下人的封建太太的第一次轉(zhuǎn)變。下面就是第一次點燈的情節(jié)——點燈、掛燈,幾個特寫鏡頭將紅燈籠在這個大院的地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重復蒙太奇結(jié)合燈籠與墻壁撞擊的混響回音深意滿滿,就算畫面是下人給頌蓮洗腳,掛燈籠的背景音也一直沒有消失。頌蓮也“享受”了在大院第一次的錘腳體驗,全景和近景的切換,連接了下人跪著給坐著的頌蓮錘腳以及頌蓮的面部表情,這與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錘腳時頌蓮的表現(xiàn)有了一個對比,如何從疑惑和拘束到后來的享受和欲望。下面是影片中出現(xiàn)的第一個大院的遠景俯拍鏡頭,在對稱構(gòu)圖的基礎(chǔ)上,通過色彩的對比突出意象,冰冷的建筑和紅彤彤的燈籠,既是陰暗與希望。這是頌蓮來到陳府的第一個晚上,也是陳老爺?shù)牡谝淮纬鰣?,在房間里的鏡頭在兩人的全景和頌蓮的近景之間切換,這表現(xiàn)出的是徹底的男性視角,雖然沒有老爺?shù)恼槼霈F(xiàn),但是也能夠感受到他的絕對權(quán)威和壓制。掛滿紅燈籠的室內(nèi)和大院空鏡頭交替切換,不僅是重復蒙太奇的手法,也是暗喻屋內(nèi)的溫暖光線其實都是假象,大院的冰冷才是最真實的樣子。這時候的頌蓮不再是剛開始的辮子,而是盤起了中國女人傳統(tǒng)的發(fā)髻,這也是她從一個少女向一個女人的轉(zhuǎn)變。在老爺被三太太喊走之后,頌蓮端著紅燈籠照著鏡子,這是在審視自己,流下眼淚是看到自己毫無希望可言的未來。
嫁入陳府的第二天,管家?guī)е炆徥煜ご笤海@段的鏡頭多是遠景和全景,頌蓮站在大院的高墻下,畫面壓抑、沉重,暗喻了頌蓮在大院的渺小和脆弱。大太太是第三個出現(xiàn)的大院悲劇女性人物,在面見大太太的情節(jié)中,畫面的構(gòu)圖、光線的分割,能夠看出都是導演有意安排的,為的是表現(xiàn)出大太太生命的悲劇,人老珠黃被老爺忽視,終日獨自一人在大院里了無希望地生活、禮佛。第四個出現(xiàn)的女性形象是二太太卓云,對待頌蓮十分熱情的她其實是個笑面虎,在屋內(nèi)二人交談的正反打鏡頭能夠看出這時二人的平等以及頌蓮與她相處時的放松,這里為后面二太太背后捅她刀子埋下伏筆。在三太太出場之前,是一段滅燈的鏡頭,頌蓮在三太太院子里與丫鬟對話時,前景是滅燈的下人,后景才是頌蓮,這里也突出了紅燈籠在這個大院里地位的絕對性,人都是圍著紅燈籠在斗爭。頌蓮向其他三個太太第一次請安時穿的本應該鮮艷喜慶的新婚服裝卻是灰白的上衣和黑色的裙子,暗喻了這是一場沒有愛情的婚姻,這種強迫式的婚姻給頌蓮帶來的的只有無奈和冷漠。
三太太梅姍第一次出場時候身穿的是一件鮮紅色的旗袍,頭上點綴著粉紅色的花朵,鮮艷的著裝在陰暗的大院里格外醒目,這些都表現(xiàn)出她敢愛敢恨的性格,同時也能夠說明三太太在陳家是有一定地位的。三太太在影片中的衣服顏色多數(shù)都是鮮艷的紅色系,也象征著她對愛情和自由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即時身在壓抑、冰冷的陳家大院,她也始終沒有放棄過內(nèi)心的追求。
四個太太和老爺同時出現(xiàn)的第一個場景是在吃飯時,這時的鏡頭構(gòu)圖是“畫框中的畫框”,不僅起到強調(diào)平衡構(gòu)圖的作用,而且吸引了觀眾注意力,并且豐富了影片的造型風格。
在管家告訴頌蓮要去院門口聽招呼的時候,鏡頭又是一個俯拍大院的全景,頌蓮位于畫面中央,但占據(jù)畫面的比例很小,再一次暗喻女性地位的低下。
頌蓮逐漸意識到要想在大院中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斗爭,她假懷孕爭寵,這時的背景音樂是一連串的嗩吶聲,和影片開頭呼應,沒有愛情的婚姻和假裝存在的孩子,這兩個暗喻都很諷刺。切到頌蓮的特寫鏡頭時,她的表情已然不同剛?cè)敫畷r候的樣子,而是享受和得意。頌蓮換上了大紅色的衣服,借助紅色表現(xiàn)自己出即將為人母的喜悅和驕傲,同時掩飾她害怕謊言被揭穿內(nèi)心的不安,另一方面,頌蓮覺得自己再次得到了老爺?shù)膶檺?,用高調(diào)醒目的紅色提醒看不起她的人自己重新獲寵,沒人能夠再將她踩在腳下。
假懷孕被發(fā)現(xiàn)后,頌蓮被封了燈,一身大紅色的她站在一院子的黑色里,色彩的強烈對比顯示出了她內(nèi)心的落差。景別從遠景切到全景再切到近景,頌蓮的憤怒一步步變得清晰,為了報復雁兒的告密,頌蓮一怒之下公開了雁兒自己偷偷點燈的事情,這時的她從當初抗拒規(guī)矩的少女變成了以規(guī)矩懲罰別人的四太太。后來她的服裝換成了深藍色,這里時用冷色調(diào)表現(xiàn)出頌蓮內(nèi)心欲望的消退和覺醒。
在全片中,頌蓮五次登上大院的屋頂,原因不同,但基本構(gòu)圖都是相似的,遠景與中景切換,大院的屋頂在鏡頭中看不到盡頭,重重疊疊的灰色墻瓦作為背景,一片蕭索和凄涼。
結(jié)語
頌蓮是封建時期背景下的新時代女性,在嫁入陳家成為四太太之前,是受過一年大學教育的知識女性,可能也正是這點才吸引了陳老爺,她年輕但不懵懂,在繼母的壓力之下選擇做個有錢人的小妾,但她勇敢且獨立,不愿被花轎抬進陳家而選擇自己一個人拎著一個皮箱就走去了。就算在當時那樣一個絕對的男權(quán)至上的環(huán)境中,她也不愿意討好老爺或是屈服于任何人之下,但一步步淪陷在陳家大院的勾心斗角之中,最終精神崩潰。但是盡管最后結(jié)局悲慘辛酸,頌蓮在一開始也勇敢地追求過生活,也嘗試過以一己之力掙脫封建傳統(tǒng)禮教的枷鎖,頌蓮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不是封建時代大多數(shù)女性那樣低頭于傳統(tǒng)生活,而是敢于追求心中向往生活的勇氣,這一點打破了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定性認識。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一部有著強烈的象征意味的電影,在陳家大院這個封閉壓抑的空間里,張藝謀以別具深意的構(gòu)圖方式和色彩運用以及鏡頭選擇深層次地展示了活在那個時期女性的悲涼和無奈,塑造了鮮活又殘忍的悲劇女性形象。
參考文獻:
[1]趙玲,《個體的迷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頌蓮心理轉(zhuǎn)化過程探究》[J],《影視評論》,2012-8.
[2]王一川著,《張藝謀神話的終結(jié)——審美與文化視野中的張藝謀電影》[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3]吳素萍,《性別與敘事:張藝謀電影中的女性形象》[J],《電影評介》,1994-2010.
[4]吳艷茹,《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掛中女性的社會認同與人性追求》[J],《電影文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