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單
【人物名片】
蘇彥捷: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為發(fā)展心理學、生物心理學。編著作品有《發(fā)展心理學》《女性心理學》《環(huán)境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學與人生》等。
蘇彥捷教授是發(fā)展心理學專家,對青少年成長規(guī)律和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研究。日前,筆者帶著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采訪了她。
家庭教育的三重境界:
代際傳承、按圖索驥、因材施教
筆者:蘇教授,您長年從事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從專業(yè)的角度看,您認為中國家庭實施家庭教育的方法分為哪幾個類型?
蘇彥捷(以下簡稱蘇):大致分為三個類型,也可以理解為中國家庭教育的三重境界,從低到高分別是:第一,代際傳承,即父母怎么教育我,我就怎么教育我的孩子;第二,按圖索驥,即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按書上的內(nèi)容教育自己的孩子;第三,因材施教,即家長用心讀懂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對孩子進行個性化的家庭教育。
筆者:看來,第三個類型是正確的。
蘇:我個人認為,每一個類型都是非常自然的,都有可取之處。
筆者:較低級的教育方法也有可取之處嗎?請您詳細談談。
蘇:我們分別來談。
第一重境界:代際傳承。不管家長的主觀愿望如何,都無法避免代際傳承,說明代際傳承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不信的話,可以觀察家長的具體教育行為,就能發(fā)現(xiàn)上一代的痕跡,甚至是照搬上一代的教育方法,連教育孩子的口氣都很像。我認為這沒什么不好,畢竟代際傳承的內(nèi)容也有可取之處,比如誠信、勤勞、友善、忠孝等。
第二重境界:按圖索驥?,F(xiàn)在很多家長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都覺醒了,自覺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這是非常好的現(xiàn)象。有人說,這樣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太低級,但我認為這樣的擔心過慮了。家長們從書本中學到的教育知識,即使不能完全在家庭教育實踐中落實,也沒有關系,只要有反思的意識就行。比如,與孩子就某事溝通得不理想,家長事后要反思,這樣的溝通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影響?如果造成了負面影響,如何彌補?然后帶著自己的思考再去學習教育理論,就會不斷進步,家庭教育就會越來越高效。
第三重境界:因材施教。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可能都適用某一種教育方法,所以,家長們學習家庭教育知識,不能止于“技”,而要有求“道”的自覺,這是非常關鍵的。換言之,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不是讀幾本專著就能成為行家里手,一定要認真琢磨自家孩子的性格特點,尊重孩子的天性,然后把學到的知識有針對性地用到孩子身上,尋找到最合適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盡量少走彎路。
筆者:家長們普遍反映,青春期的孩子最難教育,您有什么建議嗎?
蘇:心理學界公認,10~25歲是孩子建立自我意識、發(fā)展核心生活技能、掌握處理社會關系方法的關鍵時期,正好與青春期重合。家長們一定都感覺到了,這個時期的孩子有許多明顯的反?,F(xiàn)象,比如突然不聽話了,突然不尊重家長了,等等。對此,家長要有平常心,孩子的反常舉動,是他自我發(fā)展的標志,所以要多理解孩子。
筆者:您能說得詳細點嗎?
蘇:好的。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孩子:
第一,敢于冒險是青少年的本性。當生理和心理的認知能力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時,孩子一定會去探索世界。這種冒險精神是極其可貴的,一旦孩子建立了理智,探索欲望必然減退,創(chuàng)新能力必然隨之減弱。
第二,情緒波動是激素的作用。進入青春期以后,孩子體內(nèi)的激素水平快速變化,使得情緒波動特別大。也就是說,孩子在青春期內(nèi)情緒容易波動,是生理變化的表現(xiàn),本質(zhì)上不是沖家長來的,家長不必感覺被冒犯。
第三,挑戰(zhàn)權(quán)威并非青少年的本意。孩子的行為與其認知水平有緊密的聯(lián)系,他魯莽地挑戰(zhàn)權(quán)威,但不知道推理是需要條件的,更不會像成年人那樣嚴謹,他天真地覺得老師、家長不如他聰明,所以他會挑戰(zhàn)權(quán)威。
第四,追求獨特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孩子大腦的獎賞系統(tǒng)會放大他接受的刺激,所以他會沖動。如果孩子喜歡的偶像是一個追求個性的人,孩子就會覺得追求個性是人生唯一大事。此外,孩子都非常在意自己在群體當中的作用和地位,如果同伴不接受他,他就覺得生活無意義,等等。
父親角色不可缺位,
父母要互相補位,而不是互相拆臺
筆者:許多家長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女孩越來越勇敢,在學校和職場表現(xiàn)得越來越彪悍,而做家務的“暖男”越來越多。您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
蘇:這個現(xiàn)象和性別角色發(fā)展有關系。每個人的性別角色是在社會文化價值觀的環(huán)境中塑造出來的,如果生理上是男孩,別人會用男性角色來要求你、塑造你。在獨生子女時代,男孩、女孩都是往中性發(fā)展的。比如,家有一個男孩,家長會說,不要那么鬧騰,不要那么喜歡冒險,所以男孩子可能會乖一些;家有一個女孩,家長會囑咐,在外面不能受欺負,所以女孩就厲害一點。我覺得,性別角色是自身的選擇,其中,性別認同很重要,哪一種性別角色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只要能夠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當下社會對于個人的要求越來越多元,所以不一定非得拘泥于傳統(tǒng)規(guī)則。比如,大多數(shù)人認為男性要賺錢養(yǎng)家,要成功,要取得社會地位,等等,都是極端男性化的思維。我認為家長可以靈活一些,孩子也別太和自己較勁。男孩喜歡做家務沒什么不好,家長順其自然,讓孩子各得其所,就是最好的教育。
筆者:在孩子的性別發(fā)展過程中,父親發(fā)揮著怎樣的作用?
蘇:在整個家庭教育過程中,爸爸和媽媽所起的作用有時候差別巨大。比如,媽媽跟孩子講道理,磨破嘴皮孩子也聽不進去,可是,爸爸只要發(fā)出指令,孩子就乖乖服從。其中原因,可能與父母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有關,也可能與陪伴孩子的時間長短有關。父母的這種差異,其實就是在對孩子進行性別角色示范。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對于中國家庭來說,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對男孩來說更重要。父親角色的重要性,不僅體現(xiàn)在父親作為男性的榜樣作用上,而且體現(xiàn)在父親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也就是說,孩子與父親的依戀關系會延續(xù)到成年階段,對孩子未來的人格發(fā)展至關重要,因為父親比母親更能代表社會。所以我們經(jīng)常說,父親角色不可缺位,不可替代。
筆者:既然父親角色如此重要,請您給父親們提些建議吧。
蘇:這個其實挺難說的,因為家庭情況不同,父母和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籠統(tǒng)地說,我認為有三點非常重要:第一是父親不能缺位;第二是父母要相互補位,而不是相互拆臺;第三是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發(fā)生沖突,因為孩子很聰明,會鉆空子,有的要求父親不允許,但母親會答應,這樣可能就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問題。
其實,父親不一定要做得多么完美,只要愿意陪伴孩子,愿意對孩子施加正面的影響,家庭教育就差不到哪里去。
尊重孩子的天性,
需要父母具備強大定力
筆者:您剛才數(shù)次提到尊重孩子的天性,家長也愿意這樣做,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大多數(shù)時候家長不得不妥協(xié)。比如,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要上各種興趣班,家長會想,如果我們由著孩子的性子,讓孩子整天玩耍,等到有一天看到同齡人瀟灑地玩著樂器,順利進入令人羨慕的學校時,孩子埋怨我怎么辦?您對此有何看法?
蘇:我一再強調(diào),家庭教育是親子共同成長。尊重孩子的天性需要家長有強大的定力去對抗流行文化,如果家長缺乏這種定力,就要努力培養(yǎng)。我認為,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應該扮演一個守望者的角色,七分觀望三分守護?,F(xiàn)在社會上流行說“成功”這個詞,我卻更喜歡“圓滿”這個詞。家長了解孩子的天性,早早布局,慢慢對孩子施加正確的影響,默默地滋養(yǎng)孩子的天性,從容地引導孩子成為他自己,就是家庭教育的圓滿。
筆者:如何做到圓滿呢?
蘇:我給家長朋友們3點建議:
1.順應孩子的特點。
有很多家長,他們的認識跟孩子的認識在主體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有的方面家長覺得自己做得特棒,但是孩子說你做得不行,或者家長覺得我做得不夠,但孩子說你做得夠了。這提示我們,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特點調(diào)整教育方式。
2.教孩子學會管理壓力。
在管理壓力方面,辦法有很多,既適用于孩子,也適用于家長。比如參加體育鍛煉,運動使人快樂,是因為有氧運動可以釋放讓人快樂的化學物質(zhì),可以緩解焦慮、抑郁情緒等。
3.教孩子學會放松。
家長一定要學會自我放松的方法,然后把這種方法傳授給孩子。比如肌肉放松法:從頭到腳或者從腳到頭,先緊張、再放松,然后再緊張、再放松,按部就班地走一遍,大致需要15分鐘。做完之后,就會有明顯放松的狀態(tài)。
筆者:謝謝您接受我的采訪。祝您健康、快樂!
蘇:祝貴刊越辦越好!祝家長朋友們心想事成!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