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閱讀是語文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根基。因此,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點燈人,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思維、性格培養(yǎng)影響很大,對學生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也同樣很大。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探討,以期能夠為各位同仁提供幫助。
一、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
1.傳統教學目標
傳統教學目標拘泥于應試教育,教師傳授知識主要是為了應對考試,趣味性不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不高,不利于教師的教學。21世紀需要的是適用于社會、國家及人類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只專注于考試、分數、學位,身無一技之長的人只會被視作書呆子,百無一用。
例如,魯迅先生的《范進中舉》一文就是在批判舊時的知識分子,這個故事同樣適用于今日,很多知識分子打著“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的旗號,傾盡一生追求功名利祿,盡管頭破血流依然死心不改,深陷金錢、名利的泥淖,紀錄片《紅色通緝》就反映了這種現象。
2.新的教學目標
為了適應新型人才培養(yǎng)計劃,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努力培養(yǎng)知識淵博、全面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梁啟超先生所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就像一個指路人,指引學生走上坦途,就像一位點燈人,點亮學生前進的道路。
二、以新思路教學
1.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
灌輸式教學方式是在課堂上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配合學習為輔。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受到挫敗,縱然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口干舌燥,學生也只是昏昏欲睡,等待下課。由此可見,灌輸式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人格的塑造,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
2.師生角色互換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雖然素質教育屢屢被提起,但在很多經濟和教育相對落后的地區(qū),教師仍然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低下,教師的勞動被浪費,教師的成就感遭到了挫敗。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當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例如,對于學生比較生疏的課內知識,教師應該以引導代替講解,引導學生接觸不同的知識,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刨根問底的好習慣,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又如,教師可以合理利用課堂時間安排學生閱讀,讓學生做閱讀的主體,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推薦不同類型的課外書,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讀書交流會。
三、教師如何進行學生課內閱讀教學
1.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第一,認知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要求學生會認、會讀、會寫生僻字詞,能夠理解重點語句和語段的意思,并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語段。
第二,理解階段。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默讀、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合理分段,寫出段意。不同學生對同一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分段時也就不一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理解,進行點撥、指導。
第三,探索階段。教師在學生理解文章意思和內涵的基礎上,應該引導學生深挖文章內容,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價值取向,以及作者的寫作手法、表達技巧等。
第四,評價階段。學習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結構安排、寫作手法等,還可以對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時代意義,以及作者的價值取向、感情和態(tài)度進行評價,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
第五,創(chuàng)造及創(chuàng)新階段。學生學習文章內容和相關知識點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模仿。例如,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看見爬山虎,便可以聯系到《爬山虎的腳》,準確認識爬山虎;游戲時看到陀螺,可以聯系《陀螺》一文,這樣就更容易理解陀螺了。
2.重課內指導,拓寬學生閱讀面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課內指導和課外延伸相結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例如,在講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學生學習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拓寬閱讀面,讓學生閱讀、分析魯迅先生的其他文章,進一步了解魯迅先生,為學生更深層次地閱讀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習慣養(yǎng)成、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點燈人,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經典之作,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qū)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