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胭胭
“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大概沒有一個地方能和內(nèi)蒙古大草原一樣,把羊養(yǎng)得詩情畫意。廣袤的草原造就美景,更孕育出豐盛佳肴。在內(nèi)蒙古大草原吃羊肉,就好比在西湖邊喝茶、在秦淮河畔聽曲,都是應(yīng)情應(yīng)景的一大樂事。
天地流轉(zhuǎn):尋美大草原
許慎《說文解字》云:“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給主膳也?!边@里把“美”寓意為羊的“大”。由此可見,“羊”無論是在中國文化界還是中國飲食界,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從南到北,羊肉都是挑大梁的重要角色。然而許多人卻因為羊肉的膻味而對之望而卻步。好的羊肉,應(yīng)該只有羊肉味,而沒有膻味。許多南方人初到北方一定會疑惑,這里的羊肉為什么這么好吃?這個答案,草原知道。
南方的羊大多為湖羊,大棚集中飼養(yǎng),膻味很重。而北方的羊養(yǎng)殖方式比較正宗,大多在天然草原上放養(yǎng)。放養(yǎng)的方式與大草原上清爽干燥的風(fēng)相遇,使得羊體內(nèi)分泌的臊氣隨著汗液排出揮發(fā),所以不膻,反而帶著草原的清香。
想看大草原,必選內(nèi)蒙古。適逢鄂托克前旗羊肉區(qū)域公用品牌項目調(diào)研,我們來到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以下簡稱“鄂前旗”),在大草原實地感受,尋找美味的奧妙。鄂爾多斯高原,氣候干旱,牧草種類多樣,其中不乏各色中草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旗草場自然生長著180多種中草藥,例如甘草、苦馬豆等。加之晝夜溫差大,紫花苜蓿等牧草蛋白質(zhì)積累更高,能帶給羊群更豐富的營養(yǎng)。
鄂前旗的空氣、土壤、水潔凈度高,羊群吃完中草藥,還能喝純凈的地下水解解渴。在牧場,只見牧民把水抽上來以后直接對口喝,以解暑熱。用牧民的話說,鄂前旗的羊“吃中草藥、喝礦泉水”,品質(zhì)自然好。
風(fēng)味流轉(zhuǎn):尋味鄂前旗
鄂前旗擁有國家認證的560萬畝有機草場,我們本想一飽眼福,但由于團隊抵達的時間是5月下旬,加上今年干旱,大草原還是黃禿禿的,迫切等待一場大雨。雖然草原的草還是黃的,但是草原的羊正肥著。正值休牧期,羊群也都乖乖待在圈里,我們決定挨個兒去牧民家里看看小肥羊。
鄂前旗地廣人稀,幾公里開外才見一戶人家,牧民的自建房都非常漂亮,這也映射出羊肉產(chǎn)業(yè)的確做到了致富一方。牧民的家,通常是一套房子帶著一個棚子,一家人跟一群羊生活在一起,和樂安寧。孩子們都很懂事,會幫家長一起搭把手做些農(nóng)活,時不時也玩玩沙子、逗逗小狗,自由自在地享受童年。
還未湊近羊群,我們就已聽到此起彼伏的咩咩聲。小羊羔的叫聲急促、清脆,老山羊的叫聲低沉、悠長。在這遼闊天地里,原本有些聒噪的羊叫聲就如江南鳥鳴般和諧、動聽,它們是藍天白云的協(xié)奏曲。
牧民告訴我們,鄂托克前旗的羊多為“雜交”品種。起初為了提高產(chǎn)量,將蒙古羊與小尾寒羊進行雜交,雜交的羊稱為“二元雜交羊”,它一年四季發(fā)情,一胎雙羔,但肉質(zhì)一般。為了提高肉質(zhì),再以二元雜交羊為母本、國外的純種肉羊(杜泊、薩??耍楦副荆s交的后代為“三元雜交羊”。
如今,“鄂托克前旗羊肉”主要以三元雜交羊為主,絨山羊、蒙古羊為輔,共同命名為“鄂托克前旗羊肉”。它雖然沒有單一傳承的純正血統(tǒng),卻是這片大草原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只有鄂前旗的水土,才能孕育出獨屬它的羊肉風(fēng)味。
羊肉好不好,吃了才知道。我們有幸來到牧民家里,一嘗最地道的羊肉。最上等的羊肉要盡量保持原本的味道,往往只需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在草原上架一口大鐵鍋,撒一把鹽,澆上清水,不添加任何調(diào)料。燉煮兩三個小時后,經(jīng)過高溫的洗禮,羊脂滲透到每一絲纖維,香氣撲鼻而來。沒有腥氣和膻味,反而有股淡淡的奶香,讓人聞了直流口水。
香噴噴的羊肉怎么吃?來到草原,自然要用草原人的方式。每個人都拿一把小刀,把羊肉一片片剔下來吃,骨頭上的肉要剔干凈,這是草原人吃羊肉的習(xí)慣。
除清燉羊肉外,智慧的牧民還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種羊肉的吃法。胡辣羊蹄,味道鮮美、辣味悠長;風(fēng)干羊肉腸,肥瘦相間、唇齒留香;秘制烤羊排,外焦里嫩、嚼勁十足;爆炒羔羊肉,色澤紅亮、爽滑勁道;此外還有各式羊味早點:羊肉湯、羊肉包子、羊肉餃子......為了幫助消化,還可以搭配酸奶一起食用。
時光流轉(zhuǎn):尋根紅色情
草原的美食美景令人向往,為了滿足游客需求,當(dāng)?shù)匮苌觥澳良覙贰边@一特色產(chǎn)業(yè)。游客在蒙古包中品嘗地道蒙餐,既有豐盛美食下肚,又有美酒歌聲相伴,非常值得一試。
今年受疫情影響,牧家樂的蒙古包顯得有些孤單。以往,從銀川機場出發(fā)自駕一小時便能到達此地,交通便利,常有三五好友做客于此。主人笑著說,幾杯美酒下肚,原本堅持用筷子的南方客人也開始直接上手吃菜,身上多了幾分大草原的豪爽之氣。
除自駕前往的游客以外,鄂前旗的“牧家樂”還有另一重身份——紅色文化研學(xué)基地。主人與客人“同吃、同住、同勞動”,學(xué)習(xí)紅色精神。
鄂前旗的紅色文化十分深厚,延安民族學(xué)院就在旗內(nèi)的城川鎮(zhèn)辦學(xué)。在那個紅色的年代,無數(shù)熱血志士投身于此,用雙手建立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這些志士跨越民族,更跨越大洲大洋。陽早、寒春這對美國夫婦就是典型。他們放棄在美國優(yōu)渥的物質(zhì)生活、崇高的社會地位,毅然來到鄂前旗三邊牧場放羊、放牛,他們帶來了先進的養(yǎng)殖技術(shù),更帶來了樂觀美好的生活態(tài)度,深受鄂前旗人民尊敬。
為此,當(dāng)?shù)貙iT建立了陽早寒春紀(jì)念館,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參觀紀(jì)念館的過程中,有一幅畫面深深觸動了我們,寒春生日的時候,陽早用泥土做了一個蛋糕送給她,即使生活條件有限,卻始終飽含對生活的熱愛。
如今,陽早、寒春夫婦已經(jīng)過世,后人把他們的骨灰葬在城川城址,也就是唐代宥州城址腳下,與大地共存。他們身后的長城,經(jīng)歷歷史變遷風(fēng)化得很厲害,但仍能見其筋骨,長臥草原之上。我們登上長城俯瞰,草原仍是一望無際、雄渾蒼茫。
天地草場的遼闊、百草礦水的水土、蒙元文化的性格、紅色文化的印記,多重元素造就了神奇的鄂托克前旗,更孕育出極致的鄂托克前旗羊肉。人與羊的故事,在這里不斷上演。鄂托克前旗羊肉,將成為大草原上一道新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