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蔚
明尤求《白描羅漢圖》卷,紙本,縱32、橫1271.5厘米,四川博物院藏。這件白描圖卷長達十余米,所繪人物眾多,場景富于變化,或水波洶涌,云氣涌動,或山林幽壑、松柏古茂,或怪石巖岫,奇峰聳峙,或飛瀑流泉,小橋橫空……題材多樣率皆刻畫細膩,生動有致;佛陀、羅漢、天神、護法、鬼、龍、鳳、虎、羊、鹿……題材多樣,姿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筆法清秀工整,內容異常豐富。卷尾有作者題識:“此畫乃唐李龍眠筆畫于內府者。時嘉靖丙午年四月四日到平湖,有五臺陸氏家素蓄古今詩畫,邀余觀畫,得見此卷筆法精妙,且細入豪發(fā),儼若夢中西方游一遍也。爽目快心,不忍釋手,因遂借其圖臨之,以至癸丑年始完此卷。余仿之不過得其一二耳,覽者幸勿哂焉?!雹倏钍稹伴L洲尤求識?!扁j白文印“尤氏子求”,朱文印“翠筠軒”“蘭竹幽窗”“鳳”“丘”。卷首鈐有白文印“衍慶堂”“相思不我會,明月幾盈虛”②。
圖1 ~圖4左:尤求 白描羅漢圖卷(局部) 右:文徵明 猗蘭室卷(局部)⑨
尤求,萬歷間人,生卒不詳,有學者考證大約生于1516~1522年間③。字子求,號鳳丘④,長洲(今蘇州)人,后居太倉。擅山水,工白描人物,尤精仕女。為明代后期人物畫代表畫家,傳世作品有《品古圖》軸、《紅拂圖》軸、《昭君出塞圖》等。其畫法近師沈周、文徵明、仇英、張靈、唐寅、吳偉、杜堇等人,遠師李公麟、錢選等宋元名家,兼采各家之長。
明末清初姜紹書《無聲詩史》:
尤求,字子求,吳郡人。吳郡自仇十洲以人物名世,而子求繼之,凡畫道釋仕女,種種臻妙,兼長白描,乃院體之能品。⑤
有文章言尤求為仇英之侄⑥,誤;或言二人為甥舅關系,亦乏證據(jù)⑦。某些文獻記載其為仇英女婿,如《蘇州府志》:
尤求,字鳳邱,長洲人,仇英婿也。以寫人物擅一時,嘗畫揭缽圖,天人、帝釋、群鬼、阿難各極變態(tài),見者或起栗,女適周牧,夫婦皆工繪事。⑧
圖5 尤求 白描羅漢圖卷(局部)
圖6 錢谷 溪山深秀圖(局部)⑩
尤求的畫風得仇英影響最多,風格細秀。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白描《渡海羅漢圖卷》后徐邦達題:
尤子求白描渡海羅漢,衣紋飄舉,眉目高朗,如何無忌。酷似其舅十洲衣盋(缽),舍此屬誰?
仇英曾向周臣學習,周臣最初的授業(yè)恩師陳暹是吳門畫派的先驅;而尤求與文徵明的弟子錢谷、陸治相善,也受到一些影響,可知其受吳門畫派浸濡之深。其山水配景受文派細筆山水影響,時亦雜沈周渾厚的韻致,此卷的樹石畫法,則以細筆為主,可以看到唐寅、文徵明等人的影響(圖1~圖8)。
在吳門四家中,仇英是工匠出身的職業(yè)畫家,其文學素養(yǎng)無法與沈、文、唐相比,書法詩文非其所長,故題款往往只署名字。尤求這一點與之相似,也是拙于詩文的職業(yè)畫家,在與文壇巨子王世貞等人的雅集中,他往往由人代作詩 ,題款也通常只有創(chuàng)作時間、籍貫與名字,這幅圖的題款已經(jīng)算是他現(xiàn)存作品中字數(shù)非常多的了。
據(jù)題跋,該圖的繪制緣起是尤求在五臺陸氏家看到李龍眠的真跡,深受感染,便借回家摹寫,從嘉靖丙午(1546),到癸丑(1553),歷時7年方完成此巨制,尚自嫌不足。李龍眠即北宋畫家李公麟,字伯時,元符三年(1100)病痹告老,居龍眠山,號龍眠居士。他多才多藝,與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交好,所有才藝中,繪畫成就最高,雖被列為文人畫家,但與后世許多文人畫家僅能畫山水、花卉不同,他更長于畫道釋、人物和鞍馬。其人物、道釋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流暢飛動、形神兼?zhèn)?;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青綠山水得李思訓心法;畫馬過韓干。能集諸家之大成,同時師法自然,大膽創(chuàng)新,自成一家,尤以白描畫為世所稱。《宣和畫譜》卷七評道:
(龍眠)尤工人物,能分別狀貌,使人望而知其為廊廟、館閣、山林、草野、閭閻、臧獲、臺輿、皂隸。至于動作態(tài)度、顰伸俯仰、小大美惡,與夫東西南北之人,才分點畫、尊卑貴賤咸有區(qū)別。
線描是國畫的基礎,但它不僅是入門的技法,而是發(fā)展成為了純用線條和濃淡墨色描繪實物的白描畫,以其不施鉛華、淡毫輕墨、高雅出俗而為人稱道。李公麟在線描上極具功力,把過去僅作為粉本的白描畫稿,確立為白描創(chuàng)作,貢獻巨大。其高超的白描技法被后人稱為“天下絕藝矣”,成為后人學畫所遵從的樣板典范,“猶如群龍之首”,千百年來代代相傳,尤求就是其中很優(yōu)秀的一位繼承者。從文獻上看,李公麟的創(chuàng)作雖多,但傳世作品并不多,可以確定的真跡只有《五馬圖》和《臨韋偃牧放圖》等極少數(shù)作品,其余描寫文人詩酒生活、表現(xiàn)歷史與經(jīng)典故事、道釋像以及同時代人物肖像畫等,均為摹本與傳本。其中道釋像有《維摩演教圖卷》(故宮藏,傳本)、《維摩像》(臺北故宮藏,傳本)、《十八羅漢圖》(美國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藏,仿本)等。如五百羅漢這樣的鴻篇巨制更無真跡傳世,能通過尤求的摹本窺其大概,已屬幸事。
也有人對仇英、尤求繪制長篇巨制的能力提出否定,認為比不上前代李思訓、王振鵬等人,如明謝淛《五雜俎》:
小人物山水,自李思訓父子始。盈尺之內,云樹雜沓,樓觀延袤,人物車馬,以千百計,須發(fā)面目,歷歷可辨。其后,五代有王振鵬,不用金碧,而精巧過之。宋、元,李龍眠、劉松年、錢舜舉,近代,尤子求、仇實父,互仿為長卷,而浸失玄妙矣。
謝氏否定仇、尤的“小人物山水”成就的觀點是偏頗的,仇英能以寒門出身的工匠身份,通過自身努力與學養(yǎng)深厚的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稱“吳門四家”,其對繪畫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而“小人物山水”正是其擅長的畫類。至于尤求的藝術水平如何,今正可通過對川博藏卷的賞析見一端倪。
圖7 尤求 白描 羅漢圖卷(局部)
圖8 唐寅 款鶴圖(局部)
尤求生活的時代,宗教題材繪畫有較大市場,明中期浙派就有不少宗教人物畫,尤求在博采眾長時,也受了浙派一些影響。尤求和與之同時代的吳彬、丁云鵬筆下皆有很多宗教題材作品。尤求的這類作品如《寒山拾得圖軸》、《白描渡海羅漢圖卷》(遼寧省博物館藏)、《白描羅漢圖》(湖北省博物館藏)、《曇陽仙師像軸》(上海博物館藏)等。其中,人物最多,篇幅最長、描繪最為細致的,當數(shù)川博藏卷。
此卷一共繪了五百羅漢以及佛、天神、護法等近40多尊,刻畫人物共計544名。另有龍、鳳、鶴、鸞、麒麟、狻猊、鹿、羊、魚、巨蟹……種種神異動物20余。線條有高古游絲描、鐵線描、蘭葉描等,雖是其早期作品,筆力不夠雄強,但某些地方用筆尚能細緊勁利、圓轉綿長。從人物面部特征看,這些羅漢大都臉型較短而圓潤飽滿,當然為了表現(xiàn)出個性,分別有妍媸胖瘦;為刻畫梵僧的特點,有些鼻頭特意勾曲。最生動是人物的眼珠,畫家專意于點睛,使眼珠漆黑放光,可謂炯炯有神。眉多上揚,顯得精神,眼眉之間多加有一道弧線,使眼窩看起來更深。人物面部多有天竺人的特征,頭頂線條不似常人渾圓,而是多起伏而有尖頂,突顯了羅漢的特點(圖9~圖11)。
此卷人物眾多,有些處人物或景物的層次處理得不夠分明,但總體上并不顯得擁擠零亂。人物多分組處理,每組有一個核心的事項,比如演法、說法、觀龍、伏虎、賞畫、題壁等等。各組之間,非常注意照應,往往安排一兩人視線相接,使組與組之間內容有機銜接,保持著畫面的連續(xù)性與整體統(tǒng)一性(圖12)。
以其內容實太豐富,茲僅對開頭一段作形態(tài)描述以為例:
開卷映入眼簾的是海中巨礁,駭浪穿石拍岸,上有古松數(shù)株,一位兩頭八臂的護法神將,舉著熊熊火珠、火輪,持寶劍、弓、戟、鐸等法器,其面如獸,獅口大張。在礁另一側,出現(xiàn)了渡海的40余位羅漢,各持法器,立在巨魚、巨蟹及各種神異海獸之上,表情異常生動,有的悠閑自得,有的似在斗法,各顯神通。近海之處,礁石林立,天空風起云涌,出現(xiàn)一條巨龍,頭朝向岸邊指點觀望的九名羅漢,張牙舞爪。龍旁邊還有一神將,金甲虬髯,衣帶臨風飄舉。水中一朝服戴通天冠者執(zhí)笏向眾羅漢跪拜,蓋為龍王或海神。岸邊怪石上古柏如虬,十余位羅漢在樹后石間,或合什,或托缽,或持芭蕉扇,或拱手而立,或交談,或回首相望,中間一位年邁持杖者,為這一段畫面的中心人物。左側一獨角小妖手捧一盆珊瑚,正鞠躬獻給一小羅漢,他卻手捧書籍,心不在焉,側望著山澗里的九位專注觀書的尊者。山澗邊古柏掩映下有一懸鐘乳石的山洞,洞中六位羅漢正在共賞一鋪于地上的手卷,四人席地而坐,二人半藏于洞后若窺狀。石洞左為峭崖,五位羅漢立于崖邊,一人坐于突出懸空凌云之石上,眾皆下望云霧隔空的對面、背對尖峭山石而立的三者——一為有須武將,一為士紳裝束的老者,一為神怪,皆合掌或拱手望羅漢方向跪拜。尖峭山峰遠近連綿如畫,遠山畫法頗似宋畫技法(例如馬遠《踏歌圖》),顯得仙氣十足。上空有四位羅漢各騎鸞、鳳、鶴等仙禽,手持如意、念珠等,神態(tài)悠閑。
其中五百羅漢之外,還有不少道教裝束的神祇,反映了明代民間信仰中釋道高度融合的現(xiàn)象。道釋在同一畫面有機融合出現(xiàn)得很早。如南北朝時期,《北周文王碑》上就有佛道同碑的現(xiàn)象(圖13);傳為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是根據(jù)《瑞應本起經(jīng)》表現(xiàn)釋迦牟尼降生的情景,而其中對凈飯王等人的刻畫,盡是中國衣冠,頗似道教繪畫中人物;又如川博所藏明代萬歷四年佛教神像軸,繪佛教二十諸天護法神,圖中神靈形象亦似道教神,因乃民間工匠所為,具有濃厚的世俗風格(圖14)。尤求的這幅長卷也體現(xiàn)了這種宗教互相融合與滲透的狀況。此卷表現(xiàn)之生動,誠如上引《蘇州府志》所謂“天人、帝釋、群鬼、阿難各極變態(tài),見者或起栗”。20多年后,尤求還創(chuàng)作了一批表現(xiàn)三教合一的宗教題材作品,這些創(chuàng)作與他職業(yè)生涯中一個重要的人密切相關。
這位重要人物就是王世貞。王出身望族,作為明中期文壇領袖、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不僅對尤求長期“贊助” ,而且對尤求的畫風所受影響及題材選擇起到了重要作用。王世貞《州四部稿》與《州山人續(xù)稿》等文集記錄了不少與尤求相關的文學藝術活動,其藝術思想、宗教信仰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尤求。
王世貞曾贊許尤求能繼承李公麟并有所成就,稱其《漢宮春曉圖》“頗得龍眠吳興遺意”。 與李公麟一樣,尤求同樣有表現(xiàn)長篇大卷、繁富故事情節(jié)的能力,據(jù)王世貞《州四部稿》等載,王曾委托尤求作了許多人物畫,多為白描敘事長卷,依據(jù)一些文學作品而創(chuàng)作,如為《楊太真外傳》所配《太真外傳圖》,還創(chuàng)作了《楊太真華清上馬圖》;又如《關將軍四事圖》;據(jù)《西廂記》作《會真記卷》等,惜今皆不存。傳世的有據(jù)《趙飛燕外傳》創(chuàng)作的白描人物敘事畫《漢宮春曉圖》(上海博物館藏)。川博藏這幅羅漢圖長卷,是他存世作品中之構制最巨者,彌足珍貴。
在此長卷完成26年以后,尤求在王世貞影響及要求下,又創(chuàng)作了一些關于曇陽仙師 的宗教題材畫。通過這些宗教題材的畫不僅可以研究畫家不同時期畫風的變化,也可以窺見畫家所處朝代宗教信仰的狀況。
雖然尤求文學修養(yǎng)不是太高,但他交往的多是文士儒者,進入王世貞的社交圈后,更是往來無白丁。除文壇領袖王世貞外,還有主領文人畫風氣的吳門書畫家如文伯仁、錢谷、彭年、周天球、黃姬水、張鳳翼昆仲等,買畫的主顧多為士紳與儒商,畫風深受文人藝術風氣的影響,故能秀雅而不俗。
圖9 ~圖11 尤求 白描羅漢圖(局部)
雖然此畫是摹李龍眠的,但對一位有創(chuàng)造力的畫家來說,摹古之時總不會全盤照抄,一定會融入個性風格與自己的理解。比如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其中的樹石坡陀的畫法,就用的是宋人技巧,尤求這幅臨本,亦加入了時代因素,如上文所舉吳門畫派的筆法。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刻畫、表現(xiàn)內容方面,尤求的這幅作品當亦有自創(chuàng)之處,不然以他嫻熟的職業(yè)畫家技巧,不會歷時7年方完成。啟功1944年在遼博藏《渡海羅漢圖》卷后題:“鳳丘傳仇氏衣缽而能不為師法所拘如此。今之作家,動求粉本、墨守膏肓者,何足語此!‘見過于師,方堪傳授’,古德之言,信不我欺也!”足見尤求是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
圖12 尤求白描羅漢圖眼神的關聯(lián)圖
在這幅長卷中,我們看到羅漢們的活動精彩紛呈,其中捧書籍、卷軸者出現(xiàn)數(shù)次,還多次出現(xiàn)觀看手卷、書冊的場景,亦有揮毫題壁的,固然可以理解為切磋佛法,實是典型的文士雅集內容。尤求一直到晚年都持續(xù)繪制雅集圖類型的題材,他不僅創(chuàng)作許多白描的雅集主題立軸、扇面,還留有長卷的雅集圖,如《園林雅集圖》(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 ,現(xiàn)存有《松蔭博古圖》(臺北故宮藏)、《品古圖》(故宮藏)、《西園雅集圖》(天津博物館藏,臺北故宮亦有一幅)、《云溪雅集圖》(天津博物館藏)、《飲中八仙圖》(廈門市博物館藏)等,這一題材既是對李公麟雅集主題的傳承(李曾經(jīng)創(chuàng)作過《西園雅集圖》,今存摹本),也迎合了當時士大夫的品味,還是以摹古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范例——尤求與當時文士常有雅集活動,在臨摹的過程中,對于再創(chuàng)造也當是得心應手的。
圖13 北周文王碑拓片
圖14 萬歷四年佛教神像軸
川博卷相比遼博所藏《渡海羅漢圖》卷,人物塑造、筆法及總體風格皆不盡相同。遼博卷未題年款,人物與配景皆少,總體風格疏淡簡遠,而川博卷細膩繁富,衣紋細密,構圖較滿。川博卷較強的場景性與故事性,與鄂博所藏的十開冊頁略似。但鄂博所藏更似分頁連環(huán)畫,人物少,衣紋線條變化很豐富。其作于隆慶六年(1572),比川博本晚了近20年,故筆法更多變,人物造型也有夸張之處。
圖15 ~圖17 尤求 白描羅漢圖卷
尤求的畫如仇英的一樣,贗品非常多。秦裕在遼博所藏白描《渡海羅漢圖卷》后,評“尤求白描為有明大宗”,并言自己數(shù)見舊跡,覺得尤求名浮于實,后來見了真跡才發(fā)現(xiàn)以前有此偏見是因為見識之隘。由此可見尤求之畫偽品之多。而川博所藏這卷經(jīng)國家文物局書畫鑒定小組謝稚柳、劉九庵等專家鑒定為真跡,作為尤求現(xiàn)存題款較早、內容最多、篇幅最巨的長卷,對于研究其早期繪畫及明代人物畫發(fā)展、明中晚期宗教思想等價值自是未可估量。
(感謝遼寧省博物館張盈袖女士對本文撰寫的大力支持?。?/p>
注釋:
①李龍眠為宋人,蓋作者誤記。“豪發(fā)”,豪,通“毫”。
②唐代詩人張蠙《寄友人》詩句。
③孫丹妍《尤求生平交游考》,《上海博物館集刊》,2012。
④明朱謀垔《畫史會要》、徐沁《明畫錄》等載其號“鳳山”,據(jù)孫丹妍、胡婷婷考證,當為鳳丘(邱)之誤。孫丹妍《尤求的白描故事畫》,《上海文博論叢》2007年第4期。胡婷婷《尤求生平考析及其人物畫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20年美術學碩士論文,第5頁。
⑤[清]姜紹書《無聲詩史》卷三,第22頁,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⑥如路易斯·耶華《中國畫家與贊助人(八)贊助人王世貞》,《榮寶齋》2004年第6期。
⑦徐邦達《中國繪畫史圖錄》:“或說為仇英之甥”,在遼博所藏《渡海羅漢圖卷》題跋上亦提到。
⑧[清]李銘皖、譚鈞培修、馮桂芬等纂《同治蘇州府志》(三)卷109,第3612頁,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據(jù)孫丹妍、莊閔琄等學者考證認為二人非翁婿關系,存疑。據(jù)胡婷婷《尤求生平考析及其人物畫研究》,“鳳丘”在清代文獻中記載為“鳳邱”是因為避孔子諱所致。
⑨[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三十七《春日同尤子求……過黃淳父,分韻得花字。又代子求賦得春字》,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⑩[宋《]宣和畫譜》(一),《叢書集成初編》本,第199頁,商務印書館,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