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雯
(河南畜牧獸醫(yī)雜志社,河南 鄭州450008)
皖西白鵝是中型肉絨兼用型鵝種,不但肉質(zhì)精美,而且具有比較高的經(jīng)濟價值。鵝肉膽固醇含量低,深受消費者喜愛,鵝絨朵大,是優(yōu)質(zhì)羽絨的上好原料。其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耐寒、耐熱,適宜在全國各地推廣飼養(yǎng),是各地調(diào)整養(yǎng)殖結構、增收創(chuàng)收的項目之一。
皖西白鵝的場舍要求靠近自然水源,如江河、湖沼、池溏或溝溪等,以方便鵝在水中活動和配種。以流動水源為最佳,水深1~2 m為宜。鵝場附近應有豐富的草料資源,可降低飼養(yǎng)成本。鵝場還應選擇在環(huán)境清靜、空氣新鮮、有樹木遮陰的地方,并且遠離村莊城鎮(zhèn),便于衛(wèi)生防疫。皖西白鵝的運動場地應略高于水面,并稍向南或東南傾斜。鵝場建筑可因地制宜建造。較大鵝場內(nèi)的建筑還要注意內(nèi)部生產(chǎn)區(qū)、生活區(qū)以及管理區(qū)合理的布局,以利于防疫、生產(chǎn),擴大再生產(chǎn)。
雛鵝是指出殼后30日齡內(nèi)的小鵝。
一般春季開始進苗鵝,最好在清明節(jié)前后進苗鵝。此時進入種鵝產(chǎn)蛋旺季,可以進行大量孵化;天氣由冷轉(zhuǎn)暖,對育雛有利;草木萌發(fā),能夠滿足雛鵝自由采食。
育雛室在接雛前2~3 d 應進行徹底清掃消毒。墻壁用20%石灰漿刷洗,地面和育雛用具用清水清洗干凈,整個育雛室最好用福爾馬林進行1 次熏蒸消毒。育雛用具如食槽和水槽可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清洗消毒。育雛室出入口設有消毒池,供育雛舍人員進出時消毒。
健康雛鵝絨毛蓬松潔凈,長短適合,顏色鮮濃。體態(tài)勻稱,大小均勻,臍部愈合良好,上面覆蓋絨毛。腹部大小適中且柔軟,臍部收縮良好且被絨毛覆蓋,叫聲響亮,精神活潑。將雛鵝握在手中,感覺飽滿,掙扎有力。
一般把雛鵝放進籮筐和紙箱等容器內(nèi),在容器上加蓋保溫物品,利用雛鵝自身產(chǎn)生的熱量取暖,飼養(yǎng)員可通過增減保溫物、適時起身等措施調(diào)節(jié)溫度。該方法簡便,但易使雛鵝因寒冷而擠堆,造成壓死或壓傷。
在干燥的地面上鋪墊潔凈而柔軟,并經(jīng)過軋段成10 cm左右的稻草,一般根據(jù)氣溫鋪5~10 cm,采用紅外線燈進行保溫。
將飼養(yǎng)平面抬高至離地面70~80 cm,利用水泥桿和竹竿等搭成飼養(yǎng)平面,再平鋪一層育雛網(wǎng),網(wǎng)眼和條板縫隙為1.3 cm 左右。網(wǎng)眼過大容易夾住雛鵝的頭、腳,甚至造成其傷亡。
1 周齡20~25 只/m2,2 周齡15~20 只/m2,3 周齡11~15只/m2。每群以20~30只為宜,大群飼養(yǎng)每群可達到50~100只。
出殼后7 d內(nèi)育雛溫度保持在30~32℃,以后每天降低0.5~1℃,直至常溫,即舍溫保持在15~25℃。通常是采用小群自溫育雛。遇到氣溫低時,將小鵝放入用稻草編結的保溫窩內(nèi),但要經(jīng)常觀察小鵝的動態(tài),定時用手抄動鵝群,使它們活動,防止打堆。還應保持墊料的干爽,勤換墊料,防止雛鵝休息、睡眠的地方潮濕,以免雛鵝受涼,引發(fā)感冒、下痢等疾病。
雛鵝第1次飲水稱為“潮口或點水”,通過“潮口”可刺激其食欲,促使胎糞排出。一般先開飲,后開食。當雛鵝絨毛干爽并能行走自如、有啄食手指和墊料的現(xiàn)象時,便可開始潮口。飲水要新鮮清潔,飲水中可添加水溶性電解多維,間隔1~2 h后開始飼喂。雛鵝的開食飼料一般以清水淘洗并泡透的碎米為主,并添加洗凈切碎的菜葉、嫩草、水草等青飼料。喂料時應撒在干凈的塑料薄膜或竹席上,讓雛鵝自由啄食,等小鵝吃飽后及時捉入或趕入鵝舍內(nèi),讓其休息。1 w內(nèi)的雛鵝,白天喂料不少于7次,夜間補喂2次。隨著日齡的增長,喂料次數(shù)可逐步減少。雛鵝的飼料主要是精料和青料。精料含粗蛋白質(zhì)20%左右,精料與青料的比例是1∶2~1∶3,青料以細綠萍、青菜葉或嫩青草等為主。同時,要保證供給充足的飲水,雛鵝多飲水可促進生長。10 日齡前的雛鵝,每天喂9~10 次,其中夜間喂2~3次,以后每日喂4~6次。
春末至秋初氣溫較高時,雛鵝出殼后1w 即可開始放牧游水,冬季要在出殼后10~20 d 開始,第1 次放牧要選擇風和日暖的晴天進行,先放牧,后游水。放牧時間開始時不超過1 h,上午放鵝的時間宜晚,下午收鵝的時間宜早,以草上無露水為準。初次放牧后,只要天氣好,就要堅持每天放牧,放牧后讓雛鵝游水1~2 次,每次15~30 min,以后時間逐漸延長,20 日齡后即可全天放牧和游水。
可在鵝舍內(nèi)安裝燈泡,懸掛應離地面1.5 m以上。30 d后可逐步減少照明時間,直到停止照明。晚間應保持鵝舍安靜。
在育雛階段雛鵝疫病主要有小鵝瘟、禽霍亂、鵝流感、鵝球蟲病、副傷寒、霉菌病等,同時要防止藥物中毒,時時做好預防工作,加強飼養(yǎng)管理,防止疫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