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益成 方富萍
【摘要】一名語文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在自尊心和榮辱感的驅使下,一般都希望能在工作上做出成效,一般都有成長的希冀。但面對工作中遇到的不順,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反差面前,需要那些能守住青燈與寂寞的堅守者才能享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語文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走向一個教育情懷夢,走逐一個名師典范,走近一個微型書庫,走入一個研討團隊,走進一個課題研究。
【關鍵詞】教師;路徑;成長;堅守;引領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4-0024-02
【本文著錄格式】羅益成,方富萍.關于語文教師成長路徑的實踐與思考[J].課外語文,2020,19(24):24-25.
一名語文教師走上工作崗位,在自尊心和榮辱感的驅使下,一般都希望能在工作上做出成效。雖然有剛參加工作時特有的對工作方法的茫然與對工作成效的不確定而產(chǎn)生的不安,但總的來說,一般都有由新教師走向發(fā)展型教師、經(jīng)驗型教師、成熟型教師、骨干型教師、優(yōu)秀教師、卓越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希冀。雖可能是其頭腦中的一丁點兒意識,但也不可否認其對一個教師成長的引領作用。隨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接踵而來,理想的豐滿與現(xiàn)實的骨感形成強烈反差,自己的付出與成效不成正比,使得這種成長理想與自己漸行漸遠。只有那些能守住青燈與寂寞的堅守者,能跨越教師成長中遇到的困難而向前推進,從而享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筆者經(jīng)歷過新教師的成長歷程,現(xiàn)在做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工作,常與教師探討,對教師的成長路徑做過實踐與思考,有些感悟在此與大家分享,以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走向一個教育情懷夢
一個教師是否能成長為一個專家型教師,那倒不一定。受天賦、環(huán)境、機遇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能走到這一步畢竟是鳳毛麟角。但是每一個教師都可以擁有一個教育情懷夢,一個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夢想。一名教師是否能達到很高的教育境界,那也不是每個人的必然,但追逐教育情懷的夢想是完全可以的,也是有必要的。林語堂曾說:“夢想像種子在地下一樣,一定要萌芽滋長,伸出地面來,尋找陽光?!庇袎粝胱非蟮娜?,常會努力探究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成效,常會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全力關注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雖然現(xiàn)實與理想的落差、成長前景的混沌迷茫有可能讓我們無法抗拒煩惱,但教育情懷能增強對抗這種煩惱的“免疫力”。教師把教育情懷作為自己的夢想去追求、努力,堅持下去,時間長了積淀也就多了,會在不知不覺中擁有教育情懷。更為重要的是,在追求教育情懷夢想的導引下,教師會主動克服遇到的困難,主動地提升自己,從而促進自己向高境界邁進。
二、走逐一個名師典范
失敗的理由有千萬種,成功的原因皆相似。全國有相當多的教育大家,但他們成功的原因基本相同,追逐自己的教育夢想,不斷思考探索,認真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引領其他教師共同成長。這些教育大家各自又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其成長路徑值得后生們借鑒。語文教師可以選擇一個語文教育大家作為自己學習的典范,虔誠地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以他的成功做法作為自己前行的參考。這樣,教師心中有明確的目標、前行的路標、具體的做法,而不是口號式的空洞理想。教師可以通過自己心中仰慕的名師大家的具體著作、教學設計、課例來學習方法,參照名師大家具有個性化的成長路徑前行。特別是借鑒他們具有范式的課例,從中直接獲取解決問題的辦法,讓自己少走彎路,讓自己快速成長。例如余映潮的板塊式教學,可以讓語文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內(nèi)容;四川省教科院何立新等人主研群文閱讀,可以幫助語文教師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又如上海師范大學詹丹老師的文本解讀方法,可以幫助教師提升對文本解讀的能力;黃厚江老師的作文教學可以作為語文教師借鑒使用的范例。
三、走近一個微型書庫
直接與名師面對面交流學習當然是好事,具有現(xiàn)場感,可以當面對話,針對性地提問,但受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不是每個教師都有機會的。特別是那些偏遠地區(qū)的教師,這種與教育名家面對面的請教就更難了,但是對于一個喜歡讀書的老師來說,可以通過讀書來彌補。書可以架起時空的橋梁,縮短自己與教育名家的距離。語文教師應該自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微型書庫,內(nèi)容可以為文學著作、教育學心理學理論、教育名家專著、優(yōu)秀案例、專業(yè)期刊等,所選書籍應該是需要經(jīng)過時間驗證的經(jīng)典書籍。語文教師需要長期堅持閱讀,可以精讀細讀,可以囫圇吞棗似的瀏覽,也可隔一段時間之后再進行回讀、品讀??梢赃呑x邊做些旁批、圈點勾畫,可以寫寫讀書心得,對書中的觀點做法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用質疑、批判的眼光加以審視。讀得多了,思考得深了,這個微型書庫也就會融進自己的大腦中。書與人的融合過程就是語文教師的成長過程。
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 則義理不交于胸,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全國著名語文教師王崧舟,家里有個書房,藏書量達上萬冊,天天讀書,汲取精華,豐富自己的學識。
四、走入一個研討團隊
教師一個人進行教學探究難免孤掌難鳴,因為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有限。如果教師能走進一個語文教師團隊,借助團隊的力量,相互交換思想看法,在相互碰撞激蕩中產(chǎn)生新的智慧火花。同時可以相互敦促和感染,推動自己以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教學實踐與探究中。研討團隊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會易通軟件、釘釘軟件等開展網(wǎng)上研討活動,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集中開展專題教研活動,如同課異構之類的研討活動。特別是年輕教師更應該主動地尋找機會加入語文教學研討團隊,主動地拜師學藝。筆者在參加教師研討團隊方面感受頗多,以前在語文教學中付出了許多努力卻收獲頗淺,成長緩慢,現(xiàn)在有幸成為四川省名師工作室成員,得到何立新老師的點撥,與團隊成員一起研討教學方法,深感成長提升特別明顯。有時在想,如果早十年加入這樣的研討團隊,自己的水平與境界將超過自己現(xiàn)在的水平許多。同時,由宜賓、自貢、甘孜州等地語文教師自發(fā)組成的研討小組開展跨市的教學研究交流,對老師成長推動作用也特別大。
五、走進一個課題研究
四川省名師李鎮(zhèn)西說得好,把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做課題是最好的科研。一個語文教師在成長中必然遇到許多難題,把它們作為課題來做研究,將有力地推動教師把教學思考推向深處。課題研究引導教師帶著探尋的眼光看問題,從質疑的角度來思想他人的主張,在研究中形成創(chuàng)新的方法,產(chǎn)生新的認識,從而走出一條有個性的成長發(fā)展之路來。有不少教育名家就是從科研之路中走出來的,例如管建剛老師就是從作文教學上尋找到成長突破口的,從而走向教育名家;又如四川省何立新名工作室把課題研究作為工作室成員成長的策略之一,申報了省課題“卓越語文教師集體成長路徑研究——以四川省語文名師工作室為例”,讓全體成員在研究中成長。筆者在成長中,課題研究產(chǎn)生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省級課“生活味作文引導策略”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帶動參研人員在全省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力。課題可以是集體的,也可以是個人的。以推動教師成長為目的的課題研究是否立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它來解決自己成長中的難題,尋找更有效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育境界,把自己推向專家型教師。
語文教師的成長之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積淀與付出。王國維提出治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看用來形容語文教師的成長之路也是恰當?shù)?。語文教師在成長之路上要有目標,并且要能為實現(xiàn)目標而付出辛勞,這樣就會發(fā)現(xiàn)成長的美麗。每個語文教師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必須成長!
參考文獻
[1]儲明暉.回歸常識做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余映潮.致語文老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肖川.做反思的實踐者[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