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向陽 熊堅
摘 ?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傳播學的相關知識,以中華龍獅文化為研究對象,從文化、歷史、社會學的角度,對中華龍獅文化在中小學校園傳播的特征、困境及路徑進行深入研究,旨在為優(yōu)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提供理論參考。研究認為:中華龍獅文化具有歷史繼承性、文化相融性和發(fā)展時代性特征;龍獅文化在中小學校園傳播方式主要以傳統媒體、新媒體、學校體育、龍獅社團為媒介手段進行傳播;龍獅文化在中小學校園傳播過程中的困境主要是學校、社會、學生及家長對傳統龍獅文化的認識觀念陳舊,參與意識不強,龍獅運動技術與產品缺乏創(chuàng)新,龍獅文化內涵缺乏深度挖掘與宣傳;龍獅文化校園傳播應創(chuàng)新傳統媒體傳播功能,完善龍獅文化傳播內容,創(chuàng)立龍獅文化品牌,創(chuàng)編龍獅運動健身操進行校園推廣與向外傳播。
關鍵詞:龍獅文化 ?校園傳播 ?路徑優(yōu)化 ?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8(a)-0235-04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relevant knowledge of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Chinese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history and sociology,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difficulties and paths of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ims at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ampus.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Chinese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al inheritanc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ime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raditional media, new media, school sports, and dragon and lion clubs are the mai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of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re that schools, society, students and parents have outdated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their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is not strong, their sports technology and products are not innovative, and their cultural connotation is not deeply explored and publicized. The campus communication of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should innovate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media, perfect the content of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communication, establish the brand of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create and compile the dragon and lion exercise for campus promotion and dissemination.
Key Words: Dragon and lion culture; Campus communication; Path optimizat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獅,是吉祥福瑞的象征,是絲綢之路上的使者[1]。2011年《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指出:要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重視、挖掘、發(fā)掘、推廣民間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將我國民間優(yōu)秀傳統體育項目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和傳承。龍獅運動既是非物質文化,又是優(yōu)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2017年天津全運會后,上海市龍獅協會在百余家學校、單位和企業(yè)積極推廣龍獅運動,實行“送教入?!?,培訓青少年年均25000余人次。2017年7月,在江蘇省揚州對中小學教師進行了龍獅運動項目社會指導員技能培訓,正式啟動了“龍獅進校園”。龍獅運動從教育的目的來說,具有深刻的內涵,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基于此,對中華龍獅文化在中小學校園傳播的特征、困境與路徑進行探索,為進一步優(yōu)化傳統文化進入中小學校園傳播路徑提供參考。
1 ?龍獅文化傳播的特性
1.1 龍獅文化歷史繼承性
中華龍獅文化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龍獅運動在學校教育中具有深刻的內涵,體現競爭和開拓精神,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舞龍起源于我國漢代,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祭奠儀式,后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民間慶典文娛活動。唐宋時代,舞龍成為了民間逢年過節(jié)常見的表演活動。舞獅始于南北朝。獅文化最初是由舶來品衍生而來,經過了本土化的文化融合過程。龍獅文化作為龍獅運動發(fā)展的產物,是多元化體育實踐活動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與精神產物的總和。它是以春節(jié)、節(jié)日慶典活動為主要內容和基本表現形式,以勇猛頑強、團結進取的龍獅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大眾性特殊文化。舞龍舞獅運動具有民族性、社會性、教育性、傳統性、技巧性、觀賞性、趣味性、娛樂性、活動中的多關節(jié)性、大小肌肉的協調配合性等特點,其特點對學校體育、校園文化、學生身心健康與藝術鑒賞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小學校園開展龍獅運動具有深刻的文化歷史傳承意義。
1.2 龍獅文化的文化相融性
現代的舞龍舞獅,已由一般的表演活動,發(fā)展成為一項集娛樂、喜慶、競技和健身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文化體育活動,并開始走上了規(guī)范化、科學化、競技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軌道。中華龍獅文化在海外廣泛傳播歷史由來已久,突顯了其文化相融性。龍獅文化在國際化傳播中,與地域民族文化、地域習俗文化相融合,得到了民眾的認可和參與。龍獅文化在中小學校園傳播不僅與現代體育項目相融合,而且與其他課程文化相融合。
1.3 龍獅文化發(fā)展時代性
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它受人們對時代的認知,物質的追求,經濟的發(fā)展局限,文化具有很強時代性,因此,文化的傳播也必然具有時代性。隨著社會物質文化發(fā)展和人們觀念認識的改變,龍獅文化傳播的方式和媒介也在發(fā)生改變。國際經濟文化的交流帶動龍獅文化的國際化傳播,新媒體的產生和發(fā)展為龍獅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傳播途徑。
2 ?龍獅文化在中小學校園傳播存在的困境
2.1 學校、社會及家長對龍獅文化認識不夠,學生參與意識不強
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和社會氛圍,其發(fā)展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社會各項事物的發(fā)展[2]。龍文化起源于中國古代,融合了我國的神話、歷史、思想、政治、文學等,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智慧、精神和意志的具體表現[3]。龍獅運動是一項集技藝性、民族性與智慧性于一體的文化活動。龍獅運動的意義象征和民族文化價值認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龍獅文化是農耕文明的產物,源于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龍獅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對社會秩序的強化和族群認同的作用。舞龍舞獅是中國的國粹,是國族象征在身體文化方面的重要資源[4]。龍獅文化既具有民族認同和娛樂美感價值,又具有教化功能。傳統的龍獅運動以祈求五谷豐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具有宗教和圖騰崇拜的性質?,F代的龍獅運動則實現了這項民俗活動的競技化。龍獅文化的傳播可以引導學生對龍獅運動知識的了解,通過對龍獅運動知識的學習,形成對龍獅運動內涵的全面認識,充分展現出龍獅運動文化價值內核。龍獅運動雖然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是,由于人們對現代競技體育的功利性崇拜,對傳統龍獅運動認識觀念陳舊,大眾參與性意識不強,尤其在中小學未能得到實質性深度發(fā)展。
2.2 龍獅運動技術與產品缺乏創(chuàng)新
龍獅運動既是一種體育運動,又是文化價值主體認同,在弘揚民族文化和精神方面肩負著重要的使命,體現中華民族團結、拼搏、進取的民族精神。龍獅運動既要求隊員嫻熟的動作技術,又要具備齊心協力、相互合作的團隊意識。龍獅運動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對學生的力量素質、耐力素質、靈敏素質、柔韌素質得到多方面的鍛煉,既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又愉悅學生心情,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協調配合的團隊精神。但是,由于龍獅運動的動作技術難度大,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技巧配合協調性要求高,參與的學生畏難情緒較多,傳統龍獅運動的動作套路創(chuàng)新不夠,未能依據中小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興趣創(chuàng)編易于學生接受的內容。龍獅產品難以適合中小學生的使用,伴奏音樂聲影響校園其他課程教學。
2.3 龍獅文化內涵缺乏深度挖掘
龍獅運動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民俗體育運動,成為一種中華民族圖騰和國家的象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風格,是任何其他西方國家體育項目無可比擬的。通過龍獅運動將中華兒女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和民族認同。龍獅文化在校園傳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進取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對培養(yǎng)新時代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西方文化不斷傳入中國,形成了中西方文化的沖突和碰撞,我國傳統文化逐漸被淡化。龍獅文化傳播過程中缺少龍獅文化精神內涵挖掘與宣傳,忽視了龍獅文化的本質內涵的傳承與傳播。
3 ?龍獅文化在中小學校園傳播的路徑優(yōu)化對策
3.1 創(chuàng)新傳統媒體功能,完善新媒體的傳播內容
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現代傳播的主要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捷、傳播方式多樣化、傳播效率高等特點。傳統媒體是相對于新媒體而言,其主要是通過報刊雜志、電視等載體和機構傳播,人們在長期的傳統媒體的主導下,傳統媒體具有管理機制清晰、內容生產規(guī)模大、受眾廣、社會影響力大等特點。通過傳統媒體電視賽事直播、賽事轉播、影視節(jié)目、新聞報刊的傳播和計算機網絡新媒體的融合傳播,全方位實現龍獅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利用學校宣傳窗、宣傳冊、校報等傳統媒體宣傳介紹龍獅文化的歷史意義、特點、發(fā)展趨勢及國際國內龍獅比賽概況,展示校園內部龍獅社團的教學、訓練、競賽實況,深化龍獅文化宣傳,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解龍獅文化內涵和發(fā)展動態(tài),調動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情,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與傳播,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微視頻”是新媒體中一種實用且效果較好的教學媒介。微視頻是針對某個體育教學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制作的視頻片段[5]。微視頻具備互動性、高效性、娛樂性功能,具有“短、快、精、隨時隨地隨意性”特征。將其整合運用到教學中,能夠大幅度提升教學效果,彌補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不足[6]。微視頻內容具有明確性、單一性、定向性等特點,既能夠兼顧體育課堂“教”的環(huán)節(jié),又能夠兼顧學生“學”的環(huán)節(jié),并且汲取了教學資源的精華部分,確保了微視頻更加貼近于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龍獅教學中的微視頻時長一般為5~8min,最長不超過10min,可用于集中解決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問題,能夠準確再現標準的技術動作。龍獅運動的騰、躍、穿、滾、翻、纏、戲等技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一邊示范動作,一邊進行動作講解,易分散教師示范動作的注意力,影響動作的規(guī)范程度,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7]。在龍獅教學中一邊播放視頻,一邊進行動作分化講解,有助于幫助學生梳理動作順序,促使學生對動作分解和動作整體加深認知,讓學生熟練掌握動作技巧,提高動作示范教學效果,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
3.2 挖掘龍獅文化內涵,改進龍獅運動技術
龍獅運動的表演性、競技性、觀賞娛樂性不僅為學生提供技能展示平臺,而且可以愉悅學生性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文化自信。龍獅課程內容設置應以龍獅文化內涵建設、運動技術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重點,涵蓋龍獅運動訓練與競賽、套路編排、鼓樂伴奏、審美禮儀、表演與欣賞、裁判知識等。采用引進、培養(yǎng)、培訓方式優(yōu)化師資隊伍,自主研發(fā)龍獅器材,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挖掘龍獅文化內涵,滿足龍獅文化教學需求。
3.3 整合資源,創(chuàng)立校園龍獅文化品牌
中小學校園龍獅文化傳播應整合資源,優(yōu)化龍獅運動管理體系。建立學校、社會、民間組織的協作機構,加強龍獅文化交流。以校級、年級或班級形式組成業(yè)余龍獅運動訓練隊,經過系統訓練參與校級以上龍獅運動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作和拼搏進取精神,激發(fā)學生運動熱情,拓展社會、民間組織、校級之間的龍獅文化交流平臺,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學??梢猿珜в蓪W生自主組成龍獅運動社團進行訓練表演,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組織與管理能力,又可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創(chuàng)新龍獅運動套路和訓練方法及表演方式,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拓展學生自主訓練表演能力和興趣,創(chuàng)立校園龍獅文化品牌。
3.4 創(chuàng)編龍獅運動健身操在校園推廣與向外傳播
基于傳統龍獅運動技術和文化內涵,融合現代藝術、音樂、舞蹈,跨學科多領域聯合研發(fā)具有健身性、觀賞性、趣味性于一體的龍獅運動健身操,并將龍獅健身操設置為課間操,既可以傳承傳統文化,又可以豐富學生體育鍛煉方式。龍獅健身操的設計要體現文化民族性、社會性,體現動作的健身性、優(yōu)美性、節(jié)奏性、協調性,既要體現龍獅健身操的文化內涵,又要展示現代運動活力,在中小學廣泛推廣并向社會傳播。
4 ?結語
龍獅運動是一個寓民族性、社會性、智慧性、技藝性、競爭性、健身性、娛樂性、觀賞性、表演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綜合運動項目,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全球一體化背景下,既要開放吸收外來優(yōu)秀文化,又要重視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龍獅文化在中小學校園傳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進取精神和愛國情操,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新媒體是龍獅文化校園傳播的重要載體,應融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功能進一步優(yōu)化龍獅文化校園傳播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邱麗玲,湯鐵軍.高等學校舞龍舞獅運動協同發(fā)展路徑研究——首都體育學院為例[J].武術研究,2019,4(5):91-92,95.
[2] 李岫儒,柴嬌.冰雪體育文化傳播的意義及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8):43-47,53.
[3] 邰祜山,樊啟學.龍獅文化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傳媒論壇,2018,1(14):7-8.
[4] 李睿.龍獅文化發(fā)展三途:競技運動、舞臺展演與國族象征[J].體育與科學,2016,37(2):43-49.
[5] 王燕華.淺談微視頻在小學體育技能教學中的設計與使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8,8(11):76,78.
[6] 鹿樹忠.例談“微視頻”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與問題[J].體育教學,2018,38(2):74-75.
[7] 趙欣瑩.微視頻與翻轉課堂教學——以體育舞蹈課程為例[J].文教資料,2018(24):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