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
摘要:最近幾年,隨著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和音樂教學的融合,有效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使音樂變得更加趣味化和形象化,有效豐富了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下文針對小學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音樂教學;信息技術手段
中圖分類號:G623.71;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0-0287-01
引言:在小學教育體系中,音樂是陶冶情操和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適時的對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引入,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音樂思維。音樂,屬于一門藝術類課程,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并結合當下音樂教學和信息技術整合存在的問題,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把信息技術和音樂學科進行充分融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yǎng)出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能力和較高音樂水準的人才。
1?通過信息平臺,整合音樂教學資源
在信息平臺中,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如圖片、視頻、圖表、課件等,可供教師搜索和下載,并經過加工可以作為有效的教學工具,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充分利用。但是,由于資源較多,教師需要注重優(yōu)化整合[1]。教師在信息平臺中搜集與整合資源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學內容、課堂實際情況等,實現(xiàn)靈活轉化和變通教學資源,盡最大程度帶給學生有趣、快樂的學習體驗,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做好備課工作,有效整合信息平臺中的教學資源,制作成為課件,在課件的幫助下可以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解“春天來了”該單元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們呈現(xiàn)一組有關春天景色的圖片,圖片中色彩鮮艷,并配以動畫音效,可以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緊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有關春天的電影片段,如“小森林·冬春篇”。然后,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對“小雨沙沙沙”的歌詞進行朗讀,指引學生對該首歌曲的旋律進行感受,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意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該首歌的唱法進行掌握,做到熟練演唱該首歌曲,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2?開展網絡互動,開闊學生音樂視野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求教師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但是,在以往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很少有選擇的機會。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網絡互動,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在網絡中學生具有較大的選擇權利,可以根據自身的音樂水平和興趣愛好,挑選不同層次的音樂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下學習音樂知識和技能,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2]。在網絡中,不需要考慮時空的影響,可以有效延伸課內知識,學生可以對學習時間進行自由支配,進而有效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3?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避免課堂枯燥乏味,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巧妙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多媒體,具有直觀、動靜結合等優(yōu)勢,有很多小學生喜歡的要素,在多媒體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進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3]。在該過程中,教師可以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可以在情境中陶冶情操,利用優(yōu)美的音樂旋律,帶來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先指引學生欣賞音樂,把學生逐步帶入到情境中,然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模擬活動,使學生可以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記憶。
例如,在講解“東海漁歌”該單元時,在講解“唱歌 小螺號”部分時,教師可以先指引學生對“請到天涯海角來”該首歌曲進行聽賞,并指引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美麗的海南島和感受美好的旋律。緊接著,教師可以引入教學內容,生活在海南島的小朋友們常常會利用一種樂器螺號還吹奏表達快樂的情感,組織學生對“小螺號”進行學唱。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把海南島的風光圖片播放給學生,介紹該首歌曲的人文背景,配以“小螺號”歌曲,并把相關3D動畫內容播放給學生,動畫中以第一人稱視角,學生在海邊吹螺號,望著藍藍的大海,海鷗自由飛翔。在該情境中,學生可以歡快活潑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上滑音與上波音旋律,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熱愛情感。
結語: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技能?,F(xiàn)階段,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音樂教學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到信息技術作用的發(fā)揮,也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對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在無形中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實現(xiàn)音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徐小娓.小學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路徑[J].中小學電教,2020(06):44-45.
[2]丁慧芳.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初探[J].華夏教師,2019(11):93.
[3]王錦.淺析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19(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