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首珍, 徐峰, 蔡小威, 夏前之
SPECT/CT是醫(yī)學中較常用的檢查項目,通過結合解剖結構現(xiàn)象與功能代謝現(xiàn)象展示患者檢查結果[1-2]。通過SPECT/CT檢查,可準確顯示患者的生理代謝情況?;颊叩纳砘顒邮菣z查結果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心理狀態(tài)、日常飲食、運動等。同時,在檢查前需注射放射性藥物,多數(shù)患者對此抱有消極不安的情緒[3-4]。因此,為了確保檢查過程的順利進行,避免出現(xiàn)偽影等現(xiàn)象,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具有積極意義。宿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對接受SPECT/CT顯像檢查的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在我院就診的120例需進行SPECT/CT檢查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表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35~75歲;②知曉且同意參與。排除對SPECT/CT顯像檢查中所用藥物過敏者。其中對照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50.39±5.33)歲。觀察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齡(51.12±4.8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guī)護理。檢查前指導患者進行登記預約,告知其相關注意事項,囑其于檢查前4~6 h禁食;向患者講解檢查過程操作;檢查中予以患者體位護理,同時安撫其恐懼的情緒;因禁食時間長,檢查后患者可能存在乏力、頭暈、低血糖等癥狀,必要時予以患者口服葡萄糖溶液緩解。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給予個性化護理干預和床用多功能枕頭,主要措施如下。①方案制定:在接受到患者的檢查預約單時,應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其文化、精神、生理、心理等情況,并結合其病例進行評估,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方案。②檢查指導:檢查前1天,囑患者減少運動量,并禁止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如雞蛋、牛肉等,并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檢查當天,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檢查的流程與目的,指導患者呼氣吸氣,放松身心,以緩解患者對檢查室的陌生感及緊張的狀態(tài)。因檢查等待時間久,患者易產(chǎn)生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故在檢查等待期間,提供冷熱水、電視、舒適躺椅等服務,使患者有溫馨舒適的感覺。在注射顯像劑前告知患者封閉視覺聽覺30分鐘,護理人員每隔10分鐘觀察1次患者的面部表情,若發(fā)覺患者情緒存在波動,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焦慮,從而促進檢查的順利進行,以降低偽影及其他不良圖像質量的情況發(fā)生。③檢查中護理:在檢查中部分患者需長時間雙手臂上舉,且手臂定位困難,患者的舒適度較差,易影響檢查結果,因此,對患者使用我院研發(fā)的影像檢查床用多功能枕頭(專利號:201920656875.5)。該枕頭可固定至檢查床,患者頭部落在第一圓弧面的乳膠枕,放松雙肩后將調節(jié)手臂支撐架與頭枕之間的距離,患者手臂向后伸展,抓住滑動手柄,轉動握柄滑軌并上下移動手柄至合適位置,護理人員使用第二定位銷插入第二通孔,固定握柄滑軌的角度后鎖緊固定螺桿,接著旋轉手臂支撐架,調節(jié)上臂支架的位置角度,以完全貼合患者上臂,將第一定位銷穿過定位板插入至第一限位銷孔,固定手臂支撐架位置,擰緊上臂支架上的螺母,整個裝置調節(jié)完成后進行檢查。
1.3.1 顯像檢驗合格率 通過兩名科室醫(yī)生根據(jù)顯像情況評價圖像質量,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Ⅰ級:患者需檢查部位的檢查結果充盈情況較好,顯像清晰,患者未發(fā)生呼吸運動及身體運動偽影;Ⅱ級:充盈情況不佳,顯像相對較模糊,有少量偽影存在,但仍可用于臨床診斷;Ⅲ級:圖像無法分辨出需檢查部位的主要結構組織,顯像無法全程顯示,無法用于臨床診斷。顯像檢查合格率=(Ⅰ級+Ⅱ級)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3.2 患者對檢查的滿意度 使用我院編制的調查問卷來評價患者接受檢查后的滿意程度。問卷內容涉及護理技巧、護理態(tài)度、溝通技巧及檢查過程等內容,總分100分,評分以≥95分為非常滿意,80~94分為滿意,<8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SPECT/CT顯像檢查合格率高于對照組[98.33%(59/60)vs. 86.67%(52/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PECT/CT顯像檢查合格情況對比[n(%)]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100.00%(60/60)vs. 83.33%(50/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PECT/CT顯像檢查后滿意情況比校[n(%)]
SPECT/CT的原理為通過向患者機體內注射少量顯像劑,采用顯像儀準直器探測患者被檢體位散發(fā)的γ射線,可確切顯示出機體的代謝活動,而CT可準確定位顯像劑的分布位置[5-6]。多數(shù)患者對該項檢查不了解,且部分檢查項目需要患者長時間躺在機器上,加之對疾病的恐懼心態(tài),無法較好地配合檢查,導致影像質量差,醫(yī)生無法準確判斷疾病[7]。這樣不但影響治療,還需患者再次接受檢查,增加其所受的核輻射量。
在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后,患者的顯像檢查合格率和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常規(guī)護理僅以灌輸?shù)男问礁嬷颊邫z查的注意事項,患者接受程度較低,故對檢查前的焦慮、抑郁情緒無法得到緩解,從而造成失敗例數(shù)較多的情況[8]。而個性化護理中護理人員主動熱情地將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向患者解釋檢查的原理、過程及目的,對患者進行持續(xù)的情緒觀察,針對情緒有波動的患者再次予以心理疏導,以消除其顧慮;等待檢查期間提供患者熱水、電視等,也可使患者感受溫馨的檢查環(huán)境,減輕不安情緒;在檢查中使用我院研發(fā)的多功能檢查枕,通過枕頭與支撐架對患者頭部及手臂的固定,使患者以輕松舒適的狀態(tài)接受檢查,而手臂固定也可增加患者安全感,減少在檢查中患者因不安而變動體位出現(xiàn)偽影,較大程度提升了顯像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接受SPECT/CT檢查的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結合使用我院研發(fā)的影像檢查床用多功能枕頭,可有效提升顯像質量,提高檢查的滿意度,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