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權
【摘要】信息時代,傳統(tǒng)家訪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但在工作實踐中,發(fā)現傳統(tǒng)家訪比電訪、“校訪”,或QQ和微信交流更有作用,效率更高。本文四個方面論述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家訪的策略:充分做準備;表達要得體;突出針對性;善于做總結,使家訪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農村學校;留守兒童;家訪
家訪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延伸,也是班主任和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傳統(tǒng)家訪,比通訊工具或家長來訪等交流形式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特別現在農村留守兒童較多,老師走進他們的家里,更感親切和鼓勵,對缺少父愛和母愛的孩子,及時送上師愛,助力成長,不是電話或QQ和微信上的“嘮叨”就能代替的。
我班30人,有20個孩子是留守兒童。在教育過程中,我發(fā)現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三種形式:放任型,家人只管孩子吃飯,吃飽就行,其他的基本不管;溺愛型,凡事寵著,孩子要錢給錢,要玩就玩,要買什么就買什么;暴管型,孩子不聽話,又是打又是罵,甚至連飯不給孩子吃的也有。真正做到理性管理孩子的家庭,少之又少。
留守兒童的教育是個大難題,如果沒有得到來自家庭的有效管教,光靠教師“單邊行動”,難以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這一實際情況,就如何有效地做好家訪工作,開展家校合作,下面談談我的實踐。
一、充分做準備
每個學期家訪幾次,每月家訪到誰家,我都做詳細規(guī)劃,這樣一村一村,一戶一戶開展工作,有條有理,不至于手忙腳亂。在家訪前一周,我就會做好相關準備,此次家訪幾位學生,每個學生本次家訪目標是什么,解決什么問題,怎樣切入問題都做詳細的安排。這樣家訪可以節(jié)省很多時間,不用漫無邊際地亂侃一番,耗費精力而毫無收獲。我會把每個學生相關情況做成表格,邊交流邊填寫,形成學生家訪檔案,留作教育研究。
有備就無患,家訪是細致活,要做出成效,必須事先準備好談話內容,清楚學生有哪些優(yōu)缺點,明確應談什么,該怎樣談。同時,對談話的場所,時機、氛圍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估,做出應變準備,絕不打無準備之仗,使家訪能突出重點,解決問題,達到既定的目的。
二、表達要得體
留守兒童往往問題較多,交流的對象又是老人居多。態(tài)度要謙虛,說話要慢聲細氣。如碰到年齡較大的老人,聽力不那么好,更要表達清楚。如果帶著居高臨下的勢頭,吃“閉門羹”或“掃地出門”也有可能,我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吸取了經驗教訓,也就長了智慧。
如果進門發(fā)現正在吃飯,可稍作休息,等一等。一家人在吃飯,你卻唾沫橫飛,有點大煞“風景”。開始的話題也不要“單刀直入”,可以表揚老人家?guī)拙?,并展現對老人家的尊敬,心情舒暢的情況下,交流自然順暢。
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談話時先對孩子取得的成績和閃光點加以肯定,鼓勵其繼續(xù)發(fā)揚,讓家人家看到希望,產生自豪感。然后再指出孩子學習、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不足,并以商量的口吻,與家人分析成因,探討解決的方法。這樣家人往往樂于接受,并做到“對癥下藥”,方能引導孩子更好地成長。
特別提醒,不要學生一“出事”就家訪,留守兒童缺乏家庭監(jiān)管,沒有養(yǎng)成較好的生活習慣,常常惹事生非。除必要之外,否則“出事”不家訪。本身就一肚子氣,上門就一條二條三條地“告狀”,往往弄得事情不可收拾,前面付出的功夫有可能白白東流。即使“告狀”,語言表達也要得體,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暴風驟雨的話語,無濟于問題的解決。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表面是“告”孩子的“狀”,實際是指責家人不會管教,才弄出這樣的“大頭佛”。雖然事實上是教得不好,但也要理解老人家的艱難,上了年紀,還要帶幾個“化骨龍”,管飽已經不容易,還天天不省心。多一份理解,也許就多一些解決辦法。
三、突出針對性
幾十個留守兒童,個性各異,能力不同,愛好有別,存在問題也各不相同。家訪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相應的對策選擇。
比如,有些家長只重智,極其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重視德體勞等方面,孩子回到家只管學習,其他什么都不干,六年級了,連到菜地摘菜都不會,洗個碗還洗不干凈。我在家訪時,向家長講清孩子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并以商量的口吻與家長探討教育方法,引導孩子積極參加農活,平時安排孩子做家務,并積極參加學校的勞動活動。向家長講清道理,說明利害,提供建議,家長也就樂于接受,并慢慢實施方法,引導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在家訪時,特別要關注一些特殊的留守兒童,如小東,他是一個自卑的孩子,因為媽媽長期臥病,由爸爸帶著在外面打工,生活比較困難,與奶奶相依為命,平時很少說話,其實有話都不知向誰說。每次家訪,就與他交流,兩個人天南地北地說,有時一說就是一個小時。我鼓勵他好好讀書,積極參加班級活動,引導他從大聲讀書開始,到上講臺故事,再到代表班級參加學校的表演,慢慢讓他走出自卑。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家訪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開展針對性的引導, 家訪的作用才能充分發(fā)揮出來。
除了做好傳統(tǒng)的家訪外,還要利用QQ與微信。因為學生有些話不方便當面與老師講,可在QQ和微信中交流。在溝通中,不斷融合教師和學生、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孩子的感情,使得整個班級更加和諧友愛。
四、善于做總結
家訪的資料是做好教育的寶貴財富,每次家訪我都把相關資料整理好,班里每個孩子都設立一個文件夾,然后對號入座地歸檔,形成學生個人資料庫。比較分析家訪的建議是否中肯、態(tài)度是不是誠懇、表達是不是得當。從中可觀察了解,學生家訪前后的變化,家長是否開展合理的引導等情況。
這樣做雖然麻煩,但很實用,從中很容易發(fā)現自己教育軌跡,哪些做得漂亮,哪些做得不足,哪些方法好,哪些孩子有改變……對自己的工作了然于胸,接下來的教育路線圖,就更加清晰,更胸有成竹。
家訪溝通家校,形成教師和家長教育合力的最好方式,但怎樣做出新意,沒有特殊的方法,其實就是一份愛崗敬業(yè)的責任心,一顆熱愛教育的紅心,才能讓家訪富有靈性和成效。
我記得馬云說過一句話,國家的強盛,說小一點,是教師在講臺上完成的。新的時代,新的責任,為黨育人,為國育材,我們責無旁貸!特別留守兒童,更需要細心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