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玲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廣西桂林 541500
近年來,由于我國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的頻頻發(fā)生,導致臨床出現(xiàn)急性硬膜下血腫的發(fā)病率在逐年增加。 急性硬膜下血腫是創(chuàng)傷性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 在創(chuàng)傷性腦損傷的患者中, 將近超過70%的患者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腫[1]。 如果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腫情況,則病情發(fā)展比較危急,進展速度比較快,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 面對患者的疾病情況,醫(yī)院主要治療方式是以手術治療為主, 但是仍然會有一部分患者因癥狀不明顯,手術指標不明確,從而對患者進行保守治療[2]。 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中發(fā)生意外的主要因素有:出現(xiàn)交通事故者,平地摔倒摔傷,高空墜落傷,打擊傷,無明確原因?qū)е拢瑥亩鸪鲅猍3-4]。 因此,該文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該院收治的120 例急性硬膜血腫患者隨機對照展開, 探討急性硬膜下血腫選擇性保守治療體會,現(xiàn)報道如下。
根據(jù)治療的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120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時間順序的奇偶性分為對照組(n=60)和觀察組(n=60),對照組男 49 例,女 11 例,年齡 21~60 歲,平均(48.25±8.53)歲;觀察組男 49 例,女 11 例,年齡 20~60歲,平均(37.54±6.31)歲。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硬膜下血腫的臨床診斷標準;②入院后 GCS 評分在 9~15 分之間,雖然 GCS 較低,但是CT 表現(xiàn)無手術必要[5];③神態(tài)安詳,無明顯淡漠和煩躁,無神經(jīng)定位體征;④CT 表現(xiàn)血腫不大,中線移位不嚴重,或者早期復查血腫穩(wěn)定或者減少;⑤密切觀察3~4 h,病情無惡化的情況;⑥無腦疝形成;⑦大腦環(huán)池正?;蛘呤艿捷p微受壓的情況。
排除標準:①病歷資料不全者;②合并凝血功能異常者;③腦疝形成患者;④彌漫性軸索損傷[6];⑤嚴重者全身多處損傷。
所有患者在辦理住院手續(xù)后, 均給予患者神經(jīng)外科的常規(guī)護理[7],首先應該了解患者的患病原因,在治療上給予酚磺乙胺等對患者進行止血治療, 用甘露醇對患者進行適度脫水等對癥支持治療, 同時給予利尿護理和吸氧的方式使患者能夠保持腦部清醒和呼吸通暢等常規(guī)治療。對患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給予相應的對癥治療。在住院期間對于患者進行嚴密的監(jiān)測意識和瞳孔的變化,分別在不同時間段進行CT 檢查,若保守治療期間患者的瞳孔、神經(jīng)意識、神經(jīng)系統(tǒng)陽性體征變化無明顯變化,則可定時復查顱腦CT, 整體評估后如果具備手術特征的患者則進行手術治療。
①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轉歸影響因素指標分析。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據(jù)治療過程中選擇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分析患者年齡、性別、最大血腫厚度、GCS 評分(動態(tài)格拉斯哥昏迷評分)[8]、 合并其他腦外傷等相關影響因素與不同轉歸的相關性;②根據(jù)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患者的血腫厚度、中線移位、消散時間、液化吸收時間指標進行相關比較。
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在性別和年齡方面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方式相比,手術治療組最大血腫厚度、GCS 評分、有無合并其他腦外傷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經(jīng)兩組治療方式顯示表明: 兩組患者中線移位值(0.35±0.01)cm 和(0.32±0.06)cm,血腫消散時間(8.59±0.10)h 和 (8.38±0.09)h,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t=0.596、0.435,P>0.05),觀察組患者血腫厚度(0.88±0.08)cm 和液化吸收時間(13.43±1.20)h,數(shù)據(jù)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116、3.753,P<0.05)。 見表 2。
表1 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轉歸影響因素指標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表2 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患者的血腫厚度、消散時間、液化吸收時間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atoma thickness, dissipation time,and liquefaction absorption time betwee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表2 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患者的血腫厚度、消散時間、液化吸收時間指標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hematoma thickness, dissipation time,and liquefaction absorption time betwee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nd surgical treatment()
組別 血腫厚度(cm)中線移位(cm)血腫消散時間(h)液化吸收時間(h)觀察組(n=60)對照組(n=60)t 值P 值0.88±0.08 0.45±0.03 4.116 0.031 0.35±0.01 0.32±0.06 0.596 0.099 8.59±0.10 8.38±0.09 0.435 0.374 13.43±1.20 11.03±2.39 3.753 0.002
隨著我國神經(jīng)外科的技術的發(fā)展和醫(yī)學理念的進步,特別是神經(jīng)監(jiān)護、CT 影像學的科技的發(fā)展,有越來越多的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在受到病情的折磨的同時選擇保守治療,避免手術帶來的創(chuàng)傷和痛苦,從而減輕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9]。 急性硬膜下血腫是創(chuàng)傷性損傷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急性硬膜下血腫的血腫位于硬膜下,特別是在受傷后3 d 內(nèi)會出現(xiàn)癥狀,尤其是特急性病例,由于病情發(fā)展比較危急,進展速度比較快,病死率高達50%~80%。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者可導致患者死亡[10]。急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要根據(jù)硬膜下血腫的出血量,以及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治療過程中,除用手術治療外,保守治療在臨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保守治療的應用廣泛,且效果較好。 該研究中,所有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在性別和年齡方面比較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方式相比,手術治療組最大血腫厚度、GCS 評分、合并其他腦外傷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保守治療的過程中,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神志和生命特征,成為重要的臨床指標。 該研究中,經(jīng)兩組治療方式顯示表明:兩組患者中線移位值和血腫消散時間并無明顯差異, 觀察組患者血腫厚度(0.88±0.08)cm 和液化吸收時間(13.43±1.20)h,數(shù)據(jù)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此結果中,和陶志強等[7]結果中中線移位>1.0 cm 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腦中線移位≤1.0 cm 的患者; 腦血腫量>100 mL 的患者其進行保守治療的失敗率高于血腫量≤100 mL 的患者。 血腫消散時間為2.5~6 h,約66.7%的病例在1 d 內(nèi)消散,較厚的血腫容易亞急性化,亞急性化手術多在傷后8~18 d,平均第 13 天,液化吸收時間 13~45 h ,平均 27.7 中的結果類似。 但是由于急性硬膜下血腫的病情發(fā)展危重,保守治療的情況下可能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的時候,需要手術治療來清除血腫。 在復查的時間間隔中,臨床建議每隔12 h 進行1 次監(jiān)測, 所有患者家屬對于監(jiān)測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夠為臨床影像學提供較多的依據(jù),以便對患者病情的變化得到及時掌控。
綜上所述, 將急性硬膜下血腫患者在入院后進行保守性治療,時刻關注患者病情,根據(jù)具體病情選擇手術治療,可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術創(chuàng)傷,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