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銳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安徽 合肥230601)
根據(jù)《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急性胰腺炎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嚴重程度可分為輕癥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重癥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ly acute pancreatitis,SAP)。MAP患者病程常呈自限性,恢復較快,預后良好。但SAP病情較重,常并發(fā)臟器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膿毒血、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等,病程長,病死率居高不下。故對于SAP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尤為重要。本研究對SAP患者血清協(xié)同刺激分子B7家族3(B7-H3)、白介素-8(IL-8)、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探究其與SAP患者并發(fā)MODS的相關性,為臨床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指導?,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急診外科收治的SAP患者32例,及健康體檢者20名作為對照組。32例SAP患者根據(jù)有無MODS發(fā)生分為MODS組20例和非MODS組12例。MODS組男12例,女性8例;年齡26~74歲,平均(38.3±5.2)歲;發(fā)病原因:膽源性10例,酒精性3例,高脂血癥性6例,其他類型1例。非MODS組男8例,女4例;年齡19~68歲,平均(35.3±4.2)歲;發(fā)病原因:膽源性7例,酒精性1例,高脂血癥性3例,其他類型1例。對照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21~65歲,平均(36.2±4.1)歲。3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1.2 診斷標準 SAP的診斷標準按照《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3,沈陽)》,即具備AP的臨床表現(xiàn)和生物化學改變,必須伴有持續(xù)(>48h)的器官功能衰竭[1]。MODS評定標準根據(jù)2016年《國際膿毒癥和膿毒癥休克治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即同時或相繼發(fā)生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急性功能障礙綜合征[2]。
1.3 納入標準 SAP患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無器官衰竭臨床表現(xiàn),既往無重大疾病史,無影響研究結果的相關口服藥物史;健康者無感染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和系統(tǒng)疾病。
1.4 排除標準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惡性腫瘤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障礙者;長期口服影響研究結果藥物的患者;依從性差者。
MODS組患者予以器官支持療法(CRRT、呼吸機支持等),20例患者均治愈。非MODS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方案(包括禁食、水,胃腸減壓,抗炎,營養(yǎng)支持,保持酸堿平衡、電解質平衡,保護臟器功能等),12例均治愈。
3.1 觀察指標 研究對象入院后第1、2、3、5日各抽取5mL外周血,3000r/min離心5min,分離血清,保存于―20℃,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B7-H3(上海百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人B7-H3ELISA試劑盒)、IL-8(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人IL-8檢測試劑盒)、sICAM-1(南京森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人sICAM-1ELISA試劑盒)水平。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果 SAP患者外周血B7-H3、IL-8、sICAM-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但MODS組更高。隨著治療的深入、病情的好轉,相關指標均逐漸下降。見表1、2、3。
表1 兩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和對照組血清協(xié)同刺激分子B7家族3水平比較(pg/mL,±s)
注:與非MODS組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1d 住院2d 住院3d 住院5d MODS組 20 151.11±23.12△▲ 142.33±20.15△▲ 136.55±22.41△▲127.17±19.42△▲非MODS組 12 70.41±14.77▲ 67.23±11.12▲ 60.12±10.21▲ 54.20±12.30▲對照組 20 20.21±5.20 21.35±5.40 19.57±6.70 20.48±5.60
表2 兩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和對照組白介素-8水平比較(pg/mL,±s)
注:與非MODS組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1d 住院2d 住院3d 住院5d MODS組 20 162.32±22.31△▲ 157.41±18.25△▲142.36±19.41△▲ 134.17±20.22△▲非 MODS組 12 74.12±12.33▲ 68.22±14.55▲ 61.52±16.21▲ 54.32±15.32▲對照組 20 12.22±3.10 11.53±4.40 12.52±3.60 12.41±3.20
表3 兩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和對照組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水平比較(ng/mL,±s)
表3 兩組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和對照組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水平比較(ng/mL,±s)
注:與非MODS組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住院1d 住院2d 住院3d 住院5d MODS組 20 1051.21±65.22△▲972.13±60.35△▲836.75±52.41△▲ 757.42±49.42△▲非 MODS組 12 470.41±54.37▲ 407.23±50.12▲ 360.32±48.41▲ 314.20±39.30▲對照組 20 30.22±8.22 32.12±9.53 31.62±8.67 30.55±8.35
急性胰腺炎是多種原因引起胰酶激活繼發(fā)胰腺炎癥反應的疾病。SAP患者極易出現(xiàn)臟器功能衰竭,預后不良。近年來SAP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增加了家庭與社會負擔,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3]。SAP患者早期病情評估非常重要,對改善患者預后、減少家庭及社會負擔具有積極意義。
B7-H3屬于Ⅰ型跨膜球蛋白,分為兩種剪切體,4IgB7-H3(110kD)和2IgB7-H3(55kD)[4-5]。研究表明,B7-H3在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水平明顯升高,能增強細胞免疫,增加細胞因子的分泌[6]。IL-8是一種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可促進急性胰腺炎早期中性粒細胞的活化及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的釋放[7]。IL-8參與機體炎癥反應,但會損傷機體臟腑功能[8-9]。sICAM-1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作為炎癥因子,能促進白細胞的黏附和堆積,使炎癥擴散;作為一種免疫球蛋白,在內皮細胞受炎性細胞因子激活時表達增強,但其在正常情況下很少表達或者基本不表達。研究表明,SAP患者合并全身炎癥反應與sICAM-1有密切關系[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SAP患者外周血B7-H3、IL-8、sICAM-1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但MODS組更高。隨著治療的深入、病情的好轉,相關指標均出現(xiàn)下降趨勢。故B7-H3、IL-8、sICAM-1能較準確地評估及預測SAP的嚴重程度,可為早期臨床治療、改善患者預后提供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