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勒卡提·阿斯勒別克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各界對特殊教育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也設置了特殊教育學校,對特殊學生進行針對性、隔離式的教學,雖然這種教學方式符合特殊教育的要求,但是其與社會之間具有一定的隔離,使得特殊學生難以更好的融入到社會中,對學生社會技能的提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分析了融合社會在特殊學校中的意義,提出了融合社會教育在模式使用的策略。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意義;策略;社會融合
由于特殊教學學校的學生在生理或者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為了保障其受教育的權利,增強生活的技能,更好的適應社會,通過建立特殊教育學校來開展教學工作,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形勢對社會融合教育的滲透不強,因此特殊教育學校應該積極更新教學思路,促進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融合。
1 社會融合教育的意義概念
在特殊教育中使用隔離教學的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確保特殊學生收到平等的教育機會,并能夠通過學生的需求開展教育活動,使得教學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教學中與社會生活之間缺少緊密的融合,導致學生的生活能力以及環(huán)境適應能力難以有極大的提升。而將融合教育應用到特殊教學中,能夠讓特殊學生和正常學生相融合,與正常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原是一種用來描述殘障學生融入正常學生的班級,共同學習和活動,這樣就能夠激發(fā)特殊學生的潛質,引導特殊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等生活中,有助于促進特殊學生全面發(fā)展,讓特殊學生能夠在社會生活中實現(xiàn)自我價值,極大的增強了特殊教育的效率。
2 社會融合教育的模式
社會融合教育是在一體化的教育實踐中逐漸發(fā)展而來,其在不同的國家中展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模式。在西方國家社會融合教育模式的種類比較多,其也表現(xiàn)為自下而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教育配對、資源教師等;而我國有效的借鑒了西方社會融合模式的優(yōu)勢,并通過在普通學校中開設特殊教育班、隨讀班的方式展現(xiàn)出融合教育的特色,但是就目前而言,學校將過多的精力放在正常班級的教學中,對融合教育有所忽視,使得特殊學生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并沒有展現(xiàn)出融合教育的實際價值。
3 學校實施社會融合教育的模式
融合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單一的班級融合中,還需要延伸融合的渠道和領域,通過有效的借助社會資源、家庭資源等優(yōu)勢,拓展融合教育的范圍,讓特殊教育真正與社會生活相融合,凸顯出融合教育的最大效果。首先,學校應該將社區(qū)有效的結合起來,特殊學生與社區(qū)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需要社區(qū)對其進行幫助和扶持,同時特殊學生也需要積極參與到社區(qū)建設中,如果學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僅僅停留在教材中,對提升特殊學生的生活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需要學校融合社區(qū)資源,對社區(qū)進行考察,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社區(qū)融合教育的長期方案。同時學校還應該積極宣傳融合教育的優(yōu)勢,讓社會積極參與到特殊教育環(huán)節(jié)中,為學生的成長以及發(fā)展營造出更好的環(huán)境。在社區(qū)融合教育的過程中,學校要將教學內容與社區(qū)資源有效整合,比如:在社區(qū)組織的文化活動中,鼓勵特殊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特長,或者將學校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社區(qū)生活中,讓特殊學生能夠感受到社會生活的樂趣,體驗正常人的社會生活方式。
融合教育還應該充分借助家庭資源,加強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和互動,成立家長群,并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能夠參與到特殊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在以往的特殊教學中,很多學校為寄宿制,家庭和學校之間比較疏遠,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也比較少,這難免會在特殊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使得孩子與社會、家庭之間的隔離逐漸加大,不利于特殊學生的成長。因此在融合教育中學??梢匝埣议L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開展豐富的親子活動,讓家長能夠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或者學校還可以在節(jié)假日組織教師深入到家庭中,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活動,通過教師以及家長多方面的引導和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從情感、思想以及心理等方面增強了對社會生活的認識,減少了特殊學生的心理負擔,鼓勵其感悟親情的偉大,并用陽光、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面對社會生活。
此外,在融合教育下,特殊教學學校還應該加強和普通學校之間的合作,實現(xiàn)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與互通,可以組織教師交流會,討論教學觀點和教學理念,增強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使用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開展特殊教育活動。同時還應該加強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之間的融合,組織學校之間的聯(lián)誼活動,如:文藝比賽、參觀校園、演講、趣味運動會等,為特殊學生搭建起與普通學生交流的橋梁,拓展特殊學生的視野,在多元化的活動中進一步挖掘特殊學生的潛力。在融合教育的過程中,特殊學校還可以積極吸引社會各界的專業(yè)人士、企業(yè)、社會組織等參與其中,比如:邀請專業(yè)人士開展講座,如:邀請知名畫家、書法家、歌唱家等,為特殊學生講解繪畫、書法以及歌唱等專業(yè)領域的知識,培養(yǎng)特殊學生的興趣愛好,并陶冶情操,豐富特殊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校也需要將特殊學生的職業(yè)教育融入其中,充分的調研就業(yè)市場,結合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職業(yè)培訓融合教育,讓特殊學生能夠掌握一技之長,為以后的社會生活奠定基礎,提升社會融合教育的價值。
結束語
在新時期下,特殊教育學校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更新,有效的結合社會融合教育,增強特殊教育的質量,為特殊學生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教育體驗,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中,感受社會生活的樂趣,進而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讓特殊學生掌握更多的社會技能,強化其社會適應能力。首先,學校應該對融合教育的重要性有全面的掌握,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社區(qū)資源、家庭資源以及普通學校資源等,延伸融合的廣度。此外,特殊學校還應該融入企業(yè)、專業(yè)人士等,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
參考文獻
[1]崔琳琳.淺談如何讓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融合社會[J].黑河教育,2020(01):79-80.
[2]孫鋒.特殊學校融合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25(0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