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描作文是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吳立崗和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創(chuàng)立的一種作文訓練形式,這里的“素”,本人以為就是我們身邊的人、事、景、物等素材,“素描作文”即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來抓住這些“素”的主要特征,并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把聯(lián)想和感受“描”下來。這種作文方法尤其適合閱讀量少,知識面窄,初涉命題作文的小學中段學生。本文以統(tǒng)編三上教材為例,結(jié)合單元習作,通過“人物”“靜物”“唐詩”三個方面指導訓練,提高學生的寫作基本功。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單元作文;素描作文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7-0137-02
【本文著錄格式】陳選琴.從“素”入手常“描”常新——“素描作文”在統(tǒng)編三上習作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20,19(27):137-13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年級作文的基本目標是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聯(lián)想,注意把自己覺得印象最深或最有興趣的內(nèi)容寫具體。結(jié)合統(tǒng)編三上語文的習作安排,筆者著手指導學生通過觀察,運用“白描”的手法,把我們身邊的“人物”“靜物”“唐詩”記錄下來,尋找習作的方法,感受作文的快樂。
一、人物素描訓練
統(tǒng)編三上《語文》第一單元的習作安排的是“記人”。寫人,是小學作文訓練的基本功之一??坍嬋宋锞鸵獙λ鶎懭宋锏耐饷?、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進行描寫。
(一)巧設(shè)游戲? 素描外貌
做一個“猜猜他是誰”的游戲。先提出此次作文要求:在同學中找一位模特,通過仔細觀察,給他來一次“素描”,猜猜“他”是誰?(學生好奇、躍躍欲試)作文開始,學生專注地搜尋著“模特”的特點,打開儲存詞匯佳句的寶庫,著手作文,有非把“模特”描繪得淋漓盡致不可的勢頭。往日那種咬筆桿作文的“慘狀”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這不是作文而是游戲比賽。短短十分鐘,就有同學要展示自己的素描作品了。學生作品一:一雙瞇縫著的小眼睛,一對像貝殼一樣貼著臉頰的小耳朵。當他大笑起來的時候,那對小眼就瞇成了一條縫,顯得更小了。身子因為興奮而哆嗦著,肥嘟嘟的兩頰也跟著一抖一抖的,像發(fā)好的白面團兒。太陽光一照,臉上的肉油亮亮的……學生作品二:她,圓臉蛋,柳葉眉,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像晶瑩透亮的黑葡萄……她,秀氣漂亮,兩腮有一對深深的酒窩,隨著那略顯羞澀的笑容而忽深忽淺。薄薄的嘴唇紅紅的,像盛開的月季花瓣……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 素描動作
仔細觀察老師的動作:上課了,老師拿著教科書和一大摞作業(yè)本走進教室,把東西放在講臺上,打開電腦,想插上優(yōu)盤,可找來找去沒找到。老師翻翻教科書,又翻翻作業(yè)本,忽然,老師拍拍腦袋,把手伸進口袋,原來優(yōu)盤就放在老師的口袋里。老師拿出優(yōu)盤并熟練地插上,打開PPT,開始上課。學生通過觀察老師一連串的動作來進行“動作默寫”,五分鐘后進行展示交流。通過動作素描,展示交流,學生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如何讓自己觀察到的動作描寫得更細致,用的詞語更到位,更與眾不同,習作的樂趣在挑戰(zhàn)的成就感中逐步形成。
(三)激發(fā)興趣? 素描對話
“言為心聲”,人物的性格決定了人物語言的特色,人物的語言是展示人物形象與個性特征的重要途徑。生動的人物語言不僅對人物性格的塑造有很大的意義,而且還能使作品中的人物鮮活豐滿,增強了故事性和可讀性。閱讀童話,創(chuàng)編童話對小學第二學段的孩子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結(jié)合本冊第三單元的習作主題“我來編童話”,筆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寫出富有個性的、體現(xiàn)童真童趣的語言,并在寫作實踐中獲得編寫童話的樂趣,體驗編寫童話的成就感。
學生童話習作《驕傲的煙花》:
快過年了,主人買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煙花放在車庫里,和他相鄰的是剛剛長出花苞的春蘭盆景。蘭花揮動著她細長的辮子招呼著新伙伴:“你好,新朋友!”“你是誰?長得這么難看?!睙熁ò翚獾卣f?!芭笥?,我叫蘭花,你是煙花,都跟花有關(guān)哦!”蘭花溫柔地說?!昂喼毙υ?,我能和你一樣嗎?我能飛上萬米高空,綻放出五顏六色的光芒,人們都會因為我的盛開歡呼鼓掌,你呢?能和我比,丑八怪。哼!”春節(jié)到了,整個小區(qū)靜悄悄的,沒有聽到誰家放煙花的聲音,主人也一直沒有放煙花的意思,車庫里的煙花有些著急了:“怎么回事?發(fā)生什么事了嗎?” 旁邊花盆里的春蘭靜靜地什么也沒說,她的花苞鼓鼓的,要裂開一般。終于有一天,主人來了,他看看那個大大的煙花,嘆了口氣說:“哎,小區(qū)禁止放煙花了,沒辦法,只能等社區(qū)上門統(tǒng)一處理了?!比缓?,又看了看旁邊的春蘭,喜出望外:“哎喲,這花苞,不幾天就要開了吧,我得把她放到客廳最顯眼的地方去?!闭f完,喜滋滋地捧著盆栽上樓了……
二、靜物素描訓練
本冊教材中第五單元的習作主題是“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可以讓學生把最近觀察時印象最深的一種事物或一處場景寫下來。相比于動物、人物而言,靜物是沒生命的,怎么才能賦予靜物以靈魂?觀察、聯(lián)想是必不可少的。觀察不僅是用眼看,還要用耳聽,用鼻聞,用舌嘗,用手摸……發(fā)揮多種感官功能,全面深入地認識事物、了解事物,寫出的文章才能生動形象,內(nèi)容具體。
(一)抓住特點,化靜為動
靜物描寫,主要是通過抓住它的形狀、顏色、功能等特點進行敘述。觀察靜物“青蛙”,指導學生重點從觀察青蛙玩具的外形入手:顏色(披著綠色的外衣,夾雜著黑色的斑紋,腹部乳白色);形狀(仰著頭,咧著又大又寬的嘴巴,睜著又大又圓的眼睛);神態(tài)(神氣,是綠色的士兵,莊稼的衛(wèi)士);功能(有發(fā)條,會表演,憨態(tài)可掬,給家人帶來歡樂)。作文時,既寫靜態(tài),又有動態(tài),動靜結(jié)合,生動有趣。另外習作時鼓勵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這樣,“青蛙”活潑可愛、亦莊亦諧的形象就栩栩如生了。
(二)發(fā)揮聯(lián)想,情景相融
展開想象的翅膀,不僅能很好地把自己的觀察思考所得酣暢淋漓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也能讓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引起共鳴。同是靜物觀察“青蛙”,有一位學生的習作構(gòu)思是:先從可愛的“青蛙”外形,聯(lián)想到有關(guān)青蛙的兒歌;然后寫了一家人在一起玩“青蛙”,賞“青蛙”,其樂融融,情景交融;接著由青蛙玩具聯(lián)想到田野里捉害蟲的青蛙,描寫它堅守自己本分,做好自己分內(nèi)事的強烈責任心;最后寫了青蛙給予自己的啟迪:要努力進取,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觀察靜物,不只是“看”,更重要的是“想”,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深刻的內(nèi)容與思想。
三、唐詩素描訓練
唐詩是美的,它的美凝練而雋永。唐詩素描,即通過了解背景、觀察插圖,斟酌詩句等方式,再現(xiàn)唐詩的意境、韻味和形象。就三年級的孩子而言,這是充滿挑戰(zhàn)的一項訓練,但此項活動,加深了孩子背古詩、讀古詩的興趣,也提高了他們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作文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一)讀詩文深體會,描寫古詩意境
孟郊的《游子吟》,通過母親細細縫補兒子衣服的場景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深深的母愛。在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嘗試用散文的語言去描述,古詩的字少情深之美躍然紙上。
母親坐在油燈前,輕輕地撥了撥那漸漸變短的燈芯,溫暖的光亮頓時灑滿了整間屋子,母親拿起針熟練地在頭發(fā)上比畫了幾下,據(jù)說,頭油能使小小的鋼針變得更加的鋒利。坐在油燈前的母親,背有些駝了,眼有些花了,穿起線來也沒有原先的利索了。我靜靜地看著母親,看著她艱難地穿針,看著她一針一針縫著那件明天我將要穿著遠行的衣衫。每一針,都是那么的細細密密;每一針,都縫進了母親對兒子的摯愛與祝福。看著母親雙鬢的白發(fā)和眼角的皺紋,我鼻子一酸,禁不住淚流滿面……
(二)觀插圖編故事,再現(xiàn)古詩情境
袁枚的《所見》是三上教材第一單元的“日積月累”,牧童騎牛背聽蟬鳴的可愛模樣深深地吸引著小學生。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通過聯(lián)想編故事,既加深了他們對古詩的理解,又鍛煉了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變化的能力,還潛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自身語言的美感自然也就增強了。
夏日,一位小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在野外的小徑上緩緩行走,微風輕撫著他的臉頰,透心地舒暢,他禁不住唱起歌來,清脆嘹亮的歌聲,在森林里回蕩。
“知了、知了……”一只蟬兒應(yīng)和著牧童的歌聲唱了起來,然后是一群蟬兒呼朋引伴地來了,一齊扯開嗓子高歌,一場森林音樂會拉開了序幕。牧童被這穿透力超強的聲音震撼了,馬上緊閉嘴巴靜靜地站著:“小小的蟬兒,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我真想捉一只看看,順便和你們說說心里話……”
美術(shù)素描,是使用簡單的工具,利用單一色彩表現(xiàn)明度變化的繪畫,是繪畫藝術(shù)的基礎(chǔ)。而“素描作文”則是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習作中,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和遣詞造句能力,是小學生作文的基礎(chǔ)。
“我?guī)熢旎鉄o窮”。引導學生在寫作上更多地去“師法自然”,更切實。更具體地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人生,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腦去想,用自己的手去“寫生”,用自己的心去“素描”,多積累,求創(chuàng)新,練就扎實的寫作基本功,為高段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吳立崗.從素描著手培養(yǎng)小學生獨立寫作的能力[J].小學語文教師,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