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瑞云
課程改革走到今天,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上驳氖?,在不斷爭論與探討的過程中,語文的面目越來越清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將語文的學科性質(zhì)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但是,當前語文課堂教學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課上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學得累、獲益少。語文是表情達意的人文工具,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扎扎實實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努力提高國民的語文素養(yǎng)。筆者認為,語文課就要返璞歸真,要有濃厚的語文味。要領悟語文的美,必須首先從語言入手。語文教師在每堂語文課上都應該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同時,進行人文教育,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一、夯實語文基礎,豐富學生語言積累
語文是一門重要學科,學生必須掌握好這門基礎學科。它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科。語文學得好,就是能說會寫,有較強的語言運用能力,也就是有了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
1.專心傾聽,認真說話
實踐證明,學習好的同學往往都是會聽課的同學。我們首先要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要求他們一要專心,聽清老師或發(fā)言人說的每一句話。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fā)言,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fā)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說、聽、思并重,相互促進。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漸漸達到聽懂老師話的能力,養(yǎng)成聽記、聽后復述、聽后評價的習慣。
2.扎扎實實做好寫字訓練
字詞是語文的基本要素,規(guī)范地寫好漢字,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語文課上要扎扎實實地進行寫字教學。首先要先教會學生寫字,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循序漸進地練習,從而達到提高書寫質(zhì)量的效果。在教學寫漢字時,教師的范寫十分重要,我們讓學生觀察字的結(jié)構(gòu)、字的筆順和筆劃,在字格里占的位置以及每一個筆劃的書寫方法,做到每天都會安排時間給學生寫字,持之以恒地做這項工作。
3.抓關鍵詞理解,學會表達
詞語是句子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抓關鍵詞理解文章內(nèi)容是語文教學中常見而又有效的方法,但抓什么關鍵詞卻是我們教學中最關鍵之處。抓關鍵詞的方法有許多,可以是抓住概括文章內(nèi)容的關鍵詞中入手,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開頭的第一句是“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杰出”“愛國”這兩個關鍵詞就是全文的中心??梢宰プ∑鹁€索作用的關鍵詞,例如,《北京的春節(jié)》一文中,我們可以抓住“臘七,凍死寒鴉”“除夕真熱鬧”“正與初一截然不同”“元宵上市”“殘燈末廟”等關鍵詞來理解和感受北京的春節(jié)這個美好快樂的節(jié)日。還有可以是抓住對比的關鍵詞,抓住有過渡作用的關鍵詞,可以抓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關鍵詞等方法。圍繞這樣的關鍵詞,我們就會把文本讀通、讀好、讀透。在教學中我們順勢抓住這些關鍵詞,提煉詞語去進一步感悟詞眼的表情達意,再結(jié)合整句話讓學生更深一步品讀,達到感悟,學會運用的效果。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讓學生學會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真正達到了教學語文的目的。
二、朗讀體會,文道結(jié)合
語文課的語文味就要書聲瑯瑯。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最好的方法,通過朗讀,讓學生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有感情朗讀應該是對文本所表達的感情的自然呈現(xiàn)。只有體會了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才能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朗讀,才會有真情實感。在課堂上我們要留給學生閱讀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去體會,個性地去閱讀,抒發(fā)自己的獨特感受。
1.要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diào)
這就需要理解和品味文本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喜怒哀樂。在掌握了文本基調(diào)的基礎上,還要了解作者是如何表達的,怎樣表達的,只有從整體著眼,體會文本表達感情,這樣的朗讀才會讓人聽起來舒服、悅耳。
2.要充分把握語詞的結(jié)構(gòu)美
朗讀時不但要指導學生充分把握語詞的明確含義,還要精細感受語詞的具體色彩,以便準確地表達文字作品的情理。有感情的朗讀要根據(jù)不同文本的不同語境,朗讀的停頓、輕重音的處理也要有所不同。這樣的朗讀才會有感情,才會自然,才會打動聽者。
3.抑揚頓挫講究音韻美、節(jié)奏美
普通話有四聲,這四個聲調(diào)就體現(xiàn)了文本的抑揚頓挫。語音的抑揚頓挫也是改變詞語意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按照普通話的要求讀得字正腔圓,每一個字都讀得飽滿而且符合音調(diào)規(guī)則,語言的抑揚頓挫就自然顯現(xiàn)出來了,而文本的意境也會顯現(xiàn)出來了。
4.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電視上、廣播中同一個文本讓不同的演員朗讀,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神態(tài)、動作、聲調(diào)高低會很不一樣,這就是因為他們讀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鼓勵孩子們個性化理解文本。如《魯濱遜漂流記》這一課,學生讀出魯濱孫勇敢也好,善良也罷,都是對作品人物個性的解讀,我們都予以肯定,這樣人文主線就顯而易見了。把語文的工具性運用好,人文性自然就蘊含在里頭了。
三、勤寫勤練,讀寫結(jié)合
教語文的核心就是要教會表達,學語文的核心是學會表達。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fā)點在“知”,終極點在“行”。也就是告訴我們,要通過教學語文知識,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應用語言文字,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的目的是要學會說,學會寫。語文教師要在語文課上扎實地進行寫作訓練。不是只在寫作課上寫,而是每堂課都要進行寫的訓練。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寫作方法,還要教學生用這些方法來寫作。我提倡一課一練,一課一得。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就是優(yōu)秀的寫作范例,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寫作方法。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后》我讓學生寫寫家鄉(xiāng)的龍舟;在學完《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寫寫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了我們班等。聯(lián)系課文范例,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作者思想感情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練寫,可以仿寫句,可以仿寫段,也可以寫篇章。老師要善于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尋找寫作的切合點,使讀寫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
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就應該從字詞句段篇入手,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的訓練,讓語文課返璞歸真,讓語文課充滿濃濃的語文味,讓語文課真正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