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舒夏 朱斌
摘 要:《在那遙遠的地方》以其優(yōu)美的旋律在中華大地傳唱不絕,張朝結(jié)合了西方的變奏曲式與這首青海民歌,創(chuàng)作了鋼琴改編曲。這首樂曲體現(xiàn)了超高的民族性,即用民族調(diào)式和用鋼琴表現(xiàn)各樣的民族器樂音色,也體現(xiàn)了極大的炫技性,具有超高的鋼琴演奏價值。本文從原曲的背景出發(fā),通過曲式結(jié)構(gòu)、和聲織體、旋律特征等方面的音樂分析,并結(jié)合自我的演奏體驗,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便于大家對這首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關鍵詞:張朝;《在那遙遠的地方》;音樂分析;自我體驗
中國的鋼琴發(fā)展歷史雖然沒有西方鋼琴發(fā)展歷史那么悠久,但是我們的先人為我們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在鋼琴改編曲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讓傳統(tǒng)的民歌、器樂曲等再次煥發(fā)自身的魅力。中國的作曲家為了發(fā)展和傳播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用樂器之王鋼琴創(chuàng)作了一部又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張朝的鋼琴改編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和精湛的技巧性將改編曲推向了另一個高點。
一、《在那遙遠的地方》音樂分析
樂曲《在那遙遠的地方》為變奏曲式,采用裝飾性變奏手法。主題選自同名青海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由主題、四個變奏和尾聲組成。整首樂曲采用中國的民族七聲調(diào)式,旋律自由,綿長,整首曲子起伏較大,旋律清新優(yōu)美,速度舒緩,節(jié)奏稍顯自由,不緊不慢地講述著一個青年愛慕一個女子的故事。
二、《在那遙遠的地方》的自我體驗
這首鋼琴改編曲的背景講述的是一個沒有結(jié)局的愛情故事,在演奏的時候,自然要有無限的畫面印入腦海。中國樂曲不像外國樂曲那樣規(guī)整,且每個演奏者對樂曲的理解不同,對樂曲演奏的處理也會不同。如果具體地來講,那么針對我所演奏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將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速度與力度的選擇
1、速度的選擇
本首鋼琴改編曲的速度為慢板和廣板的交替變換,這是針對主旋律速度的,慢板比廣板稍微快一點。首先,引子部分是慢板進入,到主題部分、變奏一、變奏二部分都是慢板的速度。變奏三進入廣板,變奏四第一樂句為慢板,第二樂句為廣板。主題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左手的流暢性,六連音和五連音在準確彈奏的同時要配合右手主題旋律的出現(xiàn),顯得較為輕快,是《在那遙遠的地方》中愛情故事的娓娓道來。過渡高潮部分的演奏非常重要,體現(xiàn)在速度與力度的把控上。在速度上升的同時,力度也是慢慢地加強,只有將這個連接彈得絕妙了,才能更好地推出高潮部分。也就是說,這一部分其實是在高潮前留給聽眾的一個想象。
2、力度的選擇
力度的把控同樣重要,力度處理地好才能使整首樂曲想表達的情感完整地表達出來。在整首改編曲當中,張朝先生在力度上的處理可謂是非常大膽了,力度的跨度非常大,有弱到虛無縹緲也有強到山崩地裂。從整體上來看,變奏三是整首樂曲的高潮,理當用強的力度來彰顯熱烈的情緒,而變奏四是對引子和主題的一個再現(xiàn)呼應,是對心儀女子淡淡的思念。再從一些特殊的地方來看,整首樂曲中放置了一些別出心裁的力度變化部分。
(二)踏板的運用
鋼琴改編曲《在那遙遠的地方》主要運用到了延音踏板。由于中國鋼琴改編音樂中和西方不同的五音化寫作,踏板的運用也與西方鋼琴曲有所不同。在彈奏本曲時,延音踏板的使用基本迎合著旋律的發(fā)展、節(jié)奏的變化、力度的變化、和聲織體的變化。
(三)節(jié)奏與時值
不同的時值結(jié)合在一起,就是節(jié)奏。該改編曲有著非常自由多變的節(jié)奏,這也是中國鋼琴改編曲的一大特色。在演奏的時候,要注意每一部分的節(jié)拍設置,根據(jù)節(jié)拍時值合理地控制演奏的速度,就像上文說到的七連音與八個六十四分音符的結(jié)合,應該在一拍之內(nèi)彈完。整首樂曲的節(jié)奏是輕快的,這一點延續(xù)了原曲青海民歌的風格,其中一處的彈奏要格外注意。
(四)技術(shù)難點與音色處理
如果要將這首曲子完整地彈下來,是要費一番功夫的,因為全曲具有很強的炫技性。
1、五連音、六連音等的彈奏。為了尋求美好的意境,張朝在整首曲子當中寫了各種各樣的連音,與主旋律進行配合,這些音彈起來并不那么簡單。在彈奏伴奏織體連音時,要注意手腕帶動手指進行練習演奏,這樣彈奏出的音色是具有流動性的,否則音符容易變得斷斷續(xù)續(xù),變得僵硬。
2、右手八度主題彈奏。為了讓主題旋律具有歌唱性,主題部分的八度進行右手手指應當貼著琴鍵演奏,區(qū)分每一句不同的力度與速度,不同的情感。句子之間做好呼吸,彈奏完整。
3、震奏。震奏部分持續(xù)了整個變奏三部分,是這首改編曲中最難的一個技術(shù)點。練習的時候,應由慢練開始,再過渡到快速彈奏。震奏容易讓小臂變得緊張,這時要注意全身的配合,上半身前傾一些,用腳找支撐點,如此可以讓連續(xù)的震奏變得輕松一些。
4、顫音。顫音練習也要由慢至快,手指放松彈奏,以三個音為單位的練習可以更加明確,使顫音干凈利落。變奏四中的顫音之間的連接要迅速,盡量將每一個音都連在一起。
結(jié) ?語
樂曲采用西方變奏曲式,分為主題部分和四個變奏部分。張朝在吸收西方作曲技術(shù)的同時,努力尋求民族化的寫作,在創(chuàng)作中用鋼琴模仿各種中國傳統(tǒng)樂器音色,和聲部分采用五聲縱和性和弦,采用七和弦和十一和弦等,為整首樂曲帶來中國的色彩。本文從原曲的背景出發(fā),通過曲式結(jié)構(gòu)、和聲織體、旋律特征等方面的音樂分析,并結(jié)合自我的演奏體驗,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研究,便于大家對這首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參考文獻
[1] 周晨.管窺張朝鋼琴作品民族化的和聲語言——以鋼琴作品集《中國旋律》20首為例[J].音樂創(chuàng)作,2014,(02):123-125.
[2] 林怡俐.淺談鋼琴改編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寫作的民族化特征[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7,(01):54-60,64.
作者簡介:池舒夏(1996-),女,浙江溫州人,浙江師范大學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學生;指導教師:朱斌,浙江師范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