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霞
【摘要】發(fā)展學生語文思維品質(zhì)是高中語文重要的課程目標?;诟咧姓Z文教學特點,我們認為高中生語文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應重點關注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并需通過一定語文實踐活動將其實現(xiàn)。整本書閱讀作為新課標的學習任務群之一,是發(fā)展語文思維品質(zhì)的重要途徑,也為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語文高階思維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本文結合作家余華先生的小說《活著》,試圖探究高階思維在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高階思維? ?整本書閱讀? ?《活著》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20-036-01
根據(jù)安德森等人修訂的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六階段認知過程來看,記憶、理解、運用等前三個認知過程屬于比較簡單的認知能力,可稱之為“低階思維能力”;而后三個分析、評價與創(chuàng)造則屬于較復雜的認知能力,可稱之為“高階思維能力”。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作為2017版新課標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提出“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fā)展”“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因此,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思維,理應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高階思維能力。而整本書閱讀為發(fā)展語文高階思維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首先,整本書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的寬度和深度。同時,也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讓思維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新方面得到不停地刺激和發(fā)展。其次,整本書閱讀為高階思維的結果產(chǎn)出提供可能性,并正遷移到其它學科的學習或者生活當中。
我們在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時,通過整體感知、典型任務、拓展閱讀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一、導讀指導與文本感知,開啟思維
1.閱讀導讀指導(1課時)
在正式閱讀前,先上導讀課。“如何閱讀一本小說”和“如何做好讀書筆記”兩個主題導讀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做好讀書筆記或批注閱讀的即時感受。
2.整體感知文本(3課時)
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每天閱讀指定章節(jié),并在下一次課前分享時間進行相關情節(jié)的復述。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并在初次閱讀完文本時,完成兩個基本任務:
(1)用章回小說標題梳理《活著》的內(nèi)容。
(2)用“魚骨圖”或“思維導圖”等工具繪制出以“福貴”為中心的人物關系圖。
基于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yǎng),教學設計上通過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帶著較容易達成的任務去閱讀,開啟思維。
二、任務驅(qū)動探究文本,激活思維
要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興趣,加強發(fā)展高階思維能力,精準的任務驅(qū)動是最有效的手段。一方面,從學生的視角進行任務驅(qū)動,以激活學生思維能力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讓學生通過閱讀過程收獲閱讀成果,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閱讀。另一方面,具有開放性、挑戰(zhàn)性、創(chuàng)造性、能夠調(diào)動課堂氣氛和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任務,才是發(fā)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好任務。
再讀《活著》時我們設計了以下典型任務激活學生高階思維(4課時):
1. 從文本中找出各類人物的“死亡”描寫,并總結
(1)爹、娘;鳳霞、有慶;家珍、二喜;春生、龍二。(人物組合有特點)
(2)死時狀態(tài)描寫及死因分析。
(3)死亡描寫總結。
2.本書以死亡為主題,而題目卻為“活著”,矛盾嗎?
3.有人認為,故事中的很多悲劇大都是福貴直接或間接造成的,福貴活著沒有任何意義,你怎么看?
4.福貴每講完一段痛苦經(jīng)歷,為什么還能保持微笑?作者說“可是對于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為什么?序言中作者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難道一個人不應該為理想而努力嗎?
5.假設你要向高中同學或者父母推薦閱讀這本書,請你為《活著》寫一段推薦語。
三、思維碰撞延伸閱讀,調(diào)動思維
鑒賞文學作品,新課標提出“能比較多個不同作品的異同”“能對作品的藝術形象及價值有獨到的感悟和理解”。在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走出文本,在思維層面延伸閱讀,開辟新的角度和深度探究“富貴”等小人物的形象價值及“活著”類的主題,并為此而設計了思維碰撞延伸探究環(huán)節(jié)。(4課時)
1.小說《活著》與電影《活著》差異探析(觀影自行安排)。
2.余華《活著》與《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三者選其一)比較閱讀,分析評價余華作品中頑強的生命意識和人類生存困境。
3.小說《活著》中小人物頑強的生命意識,對我們青少年有什么啟發(fā)(結合近年來不少青少年自殺現(xiàn)象分析評價)?
4.《活著》主要講人物的死亡,是一部典型的悲劇。辯論悲劇適合學生閱讀嗎?
四、引導閱讀產(chǎn)出成果,正遷移高階思維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愿意用文字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追求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我們將整本書閱讀和思辨性表達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收獲閱讀成就感的同時,釋放自己的表達欲望,產(chǎn)出閱讀結果,并正遷移他們的高階思維到其它學科的學習或生活之中。比如:
1.寫下自己的閱讀感悟(微寫作和大寫作);
2.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物寫小傳;
3.組織關于“生命”主題的演講比賽;
4.開展“生存”“生命關懷”“人類生存困境”等專題研究等。
為了適應課程改革要求,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增加思維容量,而開展高階思維教學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我們在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及實施過程中初步嘗到了益處。當然,批判思維、辯證思維等都是語文高階思維很好的表現(xiàn)形式,都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關注和嘗試運用。
【注: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從整本書閱讀看高中生語文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成果(課題編號:GDXKT18966)】
【參考文獻】
[1] (美)安德森著,蔣小平等譯.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2][3][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