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人類沒有翅膀,卻渴望像小鳥一樣、似雄鷹一般在空中無拘無束地展翅高飛。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人就開始探索飛行。魯班削竹制鳥,名為“木鵲”,這是古代最早的飛行器。西漢末年的“翼裝俠”,用鳥羽制成兩只人工翅膀,借此飛躍數(shù)百步才落下。這就是現(xiàn)代危險極大、挑戰(zhàn)性最強的翼裝飛行的雛形。明代,名叫萬戶的航天人,坐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裝上四十七枚火箭,兩手各持一個大風箏,想以此實現(xiàn)飛行愿望。不幸的是。實驗失敗,萬戶喪生。
但,對飛天夢的探索,中華民族的腳步從未停止,也毫不遲緩。1909年9月22日,在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機場,祖籍廣東恩平的中國人馮如駕駛自制飛機飛上了藍天,這是繼萊特兄弟首飛后為世界航空事業(yè)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為航天事業(yè)獻身的第一人萬戶,還是“中國航空之父”馮如,流芳千古大多是因為他們非凡的靈感、奇妙的設想、天才的發(fā)明。而忽略了他們的另一重身份——試飛員。沒有試飛員,再好的設計也無法真正變?yōu)楹细竦难b備;沒有試飛員,再好的構(gòu)想也終究是紙上談兵。正如德國飛機設計師、制造工程師和試飛員李林達爾所說:“設計一架飛機并不難,制造一架飛機也沒什么了不起,只有飛行才意味著一切?!痹诎l(fā)展我國航空事業(yè)的征程中,一批又一批試飛員,以高超的技藝、扎實的知識、豐富的經(jīng)驗、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獻身的精神刷新了我國航空事業(yè)數(shù)千項記錄,推動了我國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
蹬路先鋒 勇者無畏
“犧牲的兩位是我們中國空軍試飛員。他們是一批在和平時期離死亡最近的人?!?/p>
中國空軍試飛員承擔了我國90%以上的航空武器裝備的試飛任務。幾乎所有的軍用、民用飛機都要經(jīng)過空軍試飛員試飛后才能進入裝備列裝。這就表明,在某種程度上,試飛員的高度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航空事業(yè)的高度。然而,試飛員不同于飛行員。試飛是未知的探索,有可能安全回歸到跑道上,也有可能再也回不來。這更像一場賭注,不知道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
盡管試飛之路布滿荊棘、伴隨著風險和危險,但還是有很多仰望天空的勇士迎難而上,為此奮斗終生。1958年,風華正茂的上海小伙子王昂畢業(yè)于北京航空學院。以他優(yōu)異的成績和良好的個人條件,他完全可以留在上海這個大城市,獲得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過著舒適安平的生活。但是王昂選擇了從軍,并且,遠赴荒涼的渭北。從此,王昂的人生離不開飛行。幾十年如一日,王昂堅持不懈地刻苦學習國外航空科學技術(shù),精心攻讀飛行原理以適應新的機種、新的技術(shù)和新的科目。由此,他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飛出了中國第一個時代機——殲-6。生活中有人活著只追求榮華富貴,但有更多的人,他們活著,是為了活的有價值。安逸,不是他們腳下的指路燈;享樂,也不是他們遠方的燈塔。他們愿意走出舒適區(qū),情愿冒著生命的危險,為人民的安全、社會的穩(wěn)定和國家的強大奮斗終生。
如果生與死,可以選擇。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活著。有一群人,他們是和平時期離死亡最近的人。每一次試飛員接受試飛任務,其實都是和死神對話。但在關(guān)鍵時刻,他們果斷地放棄生存的機會,從容地接受死神的叩問。2001年4月12日,試飛員沈曉毅駕駛某型號飛機,起飛過程中發(fā)動機吸人鷹類猛獸,導致發(fā)動機空中停車。如果沈曉毅跳傘,失控的飛機隨時可能沖上車輛與人來往穿行的公路。但他仍然試圖拉起飛機,讓飛機繼續(xù)前沖,沖過馬路,沖過人群密集區(qū)。沈曉毅壯烈犧牲了。當我看到這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航空事業(yè)起步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二十九位飛行員犧牲了。在和平時期,依然還有許多人為了國家的安寧,犧牲自己。而試飛員是其中一種職業(yè),邊防戰(zhàn)士,警察等等職業(yè)中也有人獻出寶貴的生命。和平的時期,也有和平的代價。我們能平安地生活在其中,真的不容易。我們應當珍惜當下的生活。
凌霄踏歌 以國為重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談。在當今時代,也有“大禹精神”。眾所周知,航空事業(yè)是國防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試飛員執(zhí)行試飛任務是國家的一大機密,即使是家人也不能詳說任務內(nèi)容。甚至在關(guān)鍵時期,試飛員任務繁重,不能回家探親,與家人團圓。雷強進入殲-10首飛小組后,有一段時間是封閉式訓練,盡管訓練基地離他們家只有不到300米,但他常常兩三個月都不能回家。雖然惦記家人,但完成試飛任務的迫切愿望遠遠戰(zhàn)勝思親念子的感情。對于試飛員來說,天倫之樂固然重要,但國家的榮譽感遠遠高于一家獨樂。空軍特級試飛員徐勇凌,在她女兒出生后,他一直在飛行團工作。當他的妻子帶著四歲多的女兒來探望他的時候,她女兒看到眼前這個“陌生”的男人覺得害怕。身為一個父親,自己的孩子都不認識自己,該是多么傷心。當全部精力投入飛行,家庭和事業(yè)自然失衡。對于試飛員來說,試飛是他們的職責,是他們的人生的中心。凌霄踏歌,是他們的信仰。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國家的強大,與他們息息相關(guān)。航空事業(yè),國之重器,當以為先。
飛天探索 薪火相傳
“勿因吾斃而阻其進取心,須知此為必有之階段?!?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參加飛行表演時因飛機墜落傷重不治 ,臨終前,留下的遺言。雖然,馮如犧牲了,但這句鼓舞人心的話至今在飛行員耳邊響起。
飛行之路,有鮮花,有掌聲,亦有風險。試飛主要內(nèi)容是最大限度地暴露飛機存在的設計缺陷。在構(gòu)思設計和模擬試飛中,根本無法預料飛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這就對飛行員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同時也給飛行員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zhàn)。每一次試飛,試飛員試飛員都在生死的邊緣試探。稍不謹慎,或者遇到其他突發(fā)情況,都可能讓試飛員喪生,讓凝聚萬人心血的科研飛機粉身碎骨。但,試飛員從不妥協(xié)。面對挑戰(zhàn),遇到瓶頸,飛行員的腳步從不停止。我國航空事業(yè)從模仿國外先進技術(shù)而制造第一、第二代戰(zhàn)斗機到完全獨立研制的第三代戰(zhàn)斗機,這凝聚了無數(shù)科研人員一生的汗水和心血,多少人數(shù)十載夜以繼日地嘔心瀝血,多少人黑發(fā)熬成白發(fā),多少人甘當幕后英雄,多少人與親人分居兩地,更有以身許國的拳拳赤子,壯志未酬卻英年早逝。從以滑俊、王昂為代表的第一代試飛英雄,到以黃炳新為代表的第二代試飛英雄,再到以李中華為代表的第三代試飛英雄,一代傳一代,像接力賽一樣,試飛員接過接力棒前仆后繼地為航空事業(yè)奮斗終身。他們甘冒風險,攻艱克險,迎難而上,向死而生。
“即使我化作流星離去,也要照亮戰(zhàn)友們試飛的航程。”一流試飛員李中華的話擲地有聲。記住,試飛員還有另一個名字,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