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473000)曹艷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手術患者為對象,包括男患者153例,女患者147例。年齡13~72歲,平均(50.1±6.6)歲?;颊咭话阗Y料無特殊性,調查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采取回顧性分析的方式,對300例患者的資料進行研究,以多維度分析法,建立約束框架。設定護理人員管理、器械管理、知識指導管理、規(guī)范性管理、信息管理五個分析維度。護理人員管理維度上,分為低年資組和其他組,以護齡2年為劃分邊界。器械管理維度上,分為優(yōu)質管理和普通管理兩個方面,以器械抽檢合格率達到98%為劃分邊界。知識指導管理維度上,分為高質量指導和一般指導兩個維度,以患者能否熟練了解疾病、護理等知識為劃分邊界。規(guī)范性管理分為手術全程規(guī)范和管理缺失兩個方面,以手術室管理記錄為劃分邊界。信息管理分為信息齊全和信息缺失兩個方面,以患者病歷為劃分參考。
附表 患者醫(y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n=22)
1.3 觀察指標 通過回顧性分析了解患者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以及患者醫(y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統(tǒng)計相關獨立性因素。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
2.1 患者醫(yī)院感染發(fā)生率 300例患者中,共22例出現醫(yī)院感染,總發(fā)生率為7.33%。
2.2 患者醫(y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的相關性 多維度分析結果表明,手術室護理人員能力、無菌管理、知識指導管理與患者醫(yī)院感染帶有相關性,其余因素與患者醫(yī)院感染無明顯關聯,見附表。
普外科患者面臨的感染問題主要受到自身知識水平制約,也與護理人員能力和手術室無菌管理態(tài)勢相關。如手術前醫(yī)護人員未充分告知患者感染預防方式,可能導致患者術后住院期間出現感染,感染發(fā)生率為5%~8%[1]。本次研究中,300例患者出現感染22例,占比7.33%。另有學者在分析中指出,多個因素存在致病可能,以手術室管理活動為著眼點,則需要重視了解各類因素與手術室管理之間的直接關聯,從而為工作質量的提升提供思路[2]。
我院進一步分析中,對22例患者感染的主要獨立性因素進行分析,發(fā)現不同因素致病的占比情況存在差異。因護理人員能力不佳導致的感染共5例,占比為22.73%,因無菌管理不到位致患者感染,共出現7例,占比31.82%,因未做好知識宣講管理導致患者感染共10例,占比45.45%。對上述進行做進一步分析可獲取更多間接致病誘因。如護理人員管理方面,手術前未告知護理人員手術要求、方案等,可能導致護理人員對手術的了解不夠清晰,準備了不當的器械、穿刺作業(yè)成功率低甚至手術時間延長,導致患者感染幾率增加。無菌管理問題一般不體現在手術室環(huán)境方面,多與介入物、侵入操作有關,即便徹底進行清洗和消毒,介入物和侵入操作依然對患者機體造成了擾動,少量的病原體會通過操作設備進入患者體內,導致感染。尤其是高齡患者、多合并癥患者,本身抵抗力不佳,感染幾率因此較高。知識指導管理方面,主要牽涉到患者是否能夠有效規(guī)避致病原、是否具備理想的自我護理能力和意識。如因外傷入院接受手術的患者,需要做好切口的觀察,未告知患者對應知識,即便切口出現了輕微感染癥狀,患者也無法察覺、接受及時治療,同時,患者可能無法根據自身癥狀更好的規(guī)避感染源,包括未能做好切口衛(wèi)生保持、攝入不潔凈的食物等。需要注意的是,住院感染的原因復雜,手術室管理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手術室護理管理不到位,導致的衍生問題依然有可能造成患者感染。包括術前是否給予了足夠的理論知識,術后是否做好了患者體征監(jiān)測和分析等,這也為后續(xù)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綜上所述, 手術患者醫(yī)院感染與手術室護理管理存在關聯,獨立性因素包括手術室護理人員能力、無菌管理、知識指導管理三個方面,應給予針對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