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雪萍
摘 要: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后人提供的文學作品不勝枚舉。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打好知識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影響深遠。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意義,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制定了相關的教學策略,為小學語文教育的參與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想象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語文學科作為我國教育中的主要學科,具有較強的文學色彩。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是口頭語言,文是書面語言”,開設語文學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yǎng),增加學生的文學涵養(yǎng)。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成為了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教師要著眼于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意義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和家長都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忽視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而且小學階段的語文并不受大部分學生的喜歡,很多學生都覺得語文的學習內容枯燥乏味,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背誦古詩課文的難度稍微大一些,所以他們往往不喜歡語文。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開始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是跳躍的,性格上活潑好動,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增添趣味元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教師要提高對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重視,針對小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努力挖掘教材中對于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的有利的因素,結合學生的實際的情況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發(fā)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外,新課程標準指引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將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為重要的教學使命,這一使命的完成需要教師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教師要著眼于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理解能力和內化能力,切實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1]。
二、小學語文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比較的強,想象也可以有很大的延伸的空間。教師要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為學生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度。例如部編教材二年級課文《紙船和風箏》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制作教學課件,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課件上多花心思,在課件的導入中播放疊紙船和放風箏小視頻,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放給學生看,將學生們帶入輕松的情境中,這樣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會在腦海形成情境,另外在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一起進行相關問題的討論,討論:你想象中小松鼠與小熊的友誼是怎樣的?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更深切的感受文章中小松鼠和小熊的友誼,這樣教師可以全面的了解學生,有利于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做出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
(二)改編課文結尾,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注重傳輸語文知識外,還要通過教學進行知識的延伸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改編文章結尾,讓學生自由的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充分的激發(fā)學生的想象的熱情,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一些相關的語言的訓練,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2]。例如課文《坐井觀天》中,在學習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結尾的改編和續(xù)寫,要求要想法新穎,合乎情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還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同時還要給予一些日常表現比較差的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他們勇于表達自己,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三)有效閱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基礎,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學生對文章的賞析能力和日常寫作中的素材積累會越來越豐富。學生閱讀過程中不僅能夠鍛煉寫作內容的組織能力,還能增強書面表達能力,逐漸提高自身的思想深度和知識厚度,幫助學生養(yǎng)成有效閱讀的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選取閱讀價值高的課外讀物題材,以填空的形式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現象和平時積累的文學知識進行補充,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大有幫助。教師還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一系列問題引發(fā)學生們思考,有利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引起感情上的共鳴,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從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教學活動開展的組織,起著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推動小學教學朝著新的方向發(fā)展。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的空間,在活躍的語文課堂氛圍下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以小學課本內容為基礎為學生構建良好的互動平臺,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互動環(huán)節(jié)中給學生提供激發(fā)想象力的機會[3]。例如,在古詩的學習上,不要以讓學生背誦古詩為目標,由于小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古詩中所描繪的內容,有利于學生了解古詩的深層含義。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深刻理解古詩并在有畫面感的教學中強化記憶,為學生古詩背誦提供便捷的途徑,降低學生的背誦難度,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結語
綜上所述,想象力對于小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具有很大的意義,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結合適合學生的有效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形成文學涵養(yǎng),注重發(fā)散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拓展學生學習空間。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主觀的能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保證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進而不斷的提升我國的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高艷.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0(1)
[2]鐘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0(9)
[3]牟志惠.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