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提問:
2017年7月17日,蔡某入職A公司,雙方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同時,雙方簽訂了《培訓服務協(xié)議》,約定蔡某參加管培生項目的培訓,培訓期間的培訓費、交通費、食宿費等均由A公司承擔,蔡某自培訓結束之日起需為A公司服務三年。雙方還約定,如因王某個人原因在服務期內辭職的,A公司有權要求蔡某按比例退還相應培訓費用。
2017年7月24日,根據(jù)A公司的安排,蔡某赴外地參加為期五個月的培訓,并順利結業(yè)開始為A公司提供服務。2018年10月22日,蔡某與A公司、B公司(系A公司的關聯(lián)企業(yè))簽訂了三方協(xié)議,約定蔡某由A公司轉至B公司工作,勞動合同主體發(fā)生變更,蔡某與A公司解除勞動關系,并與B公司簽訂新的勞動合同,但三方未對服務期進行約定。
2019年1月14日,蔡某向B公司提出辭職申請,明確因個人原因與B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隨后,B公司以蔡某違反服務期約定為由提出賠償請求。蔡某提供了三方協(xié)議,明確約定“雙方約定解除雙方協(xié)議互不承擔任何責任,且互不通過任何渠道向對方主張任何費用、補償及賠償”。
請問,蔡某需要向B公司支付違反服務期約定的賠償金嗎?
勞模解答:
就本案而言,蔡某不需要向B公司支付違反服務期約定的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xié)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本案中,蔡某與A公司約定了服務期,且約定了違反服務期的違約金。但是由于蔡某與A公司、B公司簽訂的三方協(xié)議中,約定A公司與蔡某互不承擔任何責任,互不主張任何賠償,即A公司放棄了向蔡某主張包括服務期違約金在內的任何費用。
盡管B公司是A公司的關聯(lián)企業(yè),但B公司作為獨立的法人,系不同的權利義務主體,因此B公司無權要求蔡某繼續(xù)履行其與A公司簽訂的服務期協(xié)議,即無權要求蔡某支付違反服務期約定的違約金。
因此,服務期協(xié)議具有一定的人身屬性,除非當事人之間另有約定,不同法律關系主體簽訂的服務期協(xié)議不當然轉讓給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