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存智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尤其在低年級,識字教學更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2011版課標中,再次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對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要貫徹多認少寫的識字教學原則,講究教學方法,以減輕學生負擔”。在階段目標中第一學段(1 —2年級)對識字量的要求是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左右,超過小學階段總識字量(3500個)的50%。大量的識字任務是低年級孩子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同時,課標中把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一情感目標作為識字的首要目標提了出來。而且在我國的語文教學史上,識字教學歷來是啟蒙教育階段的一個重點。在新課程標準中,對識字教學也做出了比較準確的定位;識字、寫字是閱讀寫作的基礎,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讓我得出的結論是: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正確的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孩子識字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激發(fā)興趣——樂意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波、合群、愛交朋友。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低年級的孩子喜歡比賽,好勝心強。為識記生字,在學完生字后,我先讓孩子們用各種辦法記生字,然后把漢字上的拼音擦掉,指名認讀,全班跟讀,記憶鞏固字音。最后我把漢字也擦掉,再讓孩子們回憶,看誰記得多、記得準。這樣,孩子們在識字時,就認真地學,主動地記,記憶力得到了鍛煉,識字的主動性也提高了。
2 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nèi)容的結合點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
學了加減法后,根據(jù)合體字的構成,我讓孩子們做加減法得出要學的生字。這讓孩子們很興奮。如“禾加中是什么”“禾加日是什么”“甲加干是什么”“汁減令是什么”“子減一是什么”,這樣的辦法會有效增強識記的效果。
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jīng)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做“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開花”、“摘蘋果”等游戲。
3 教給方法——學會學
教學是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xiàn)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tài)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于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guī)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
運用圖示法讓孩子學會識字,這是發(fā)揮課本插圖、教學掛圖、電教媒體的直觀作用,使學生認識和感受這個字所代表的具體事物。如在“字與畫”單元中,為了認識這些象形字,我讓孩子們觀察圖片上“圓圓的太陽、彎彎的月亮、潺潺的流水……”讓孩子們通過圖片將實物與篆文、楷書對比,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漢字與實物是一脈相通的,引導學生將實物與漢字聯(lián)系起來,提高識字的效率。
運用動作法讓孩子學會識字,有時候,動作演示不僅能使孩子理解字義,也能使他們記住字形。如教“看”時,我請一個孩子表演孫悟空看的動作,讓他把手搭在眼睛上就表示“看”,“看”是由手的變形和“目”組成的。又如教“飛”時,我請一個孩子上臺表演“飛”的動作,然后讓孩子們觀察后得出結論發(fā)現(xiàn)第一筆像鳥的頭、身體、尾巴,而兩點就像小鳥的翅膀。這樣又具體又形象,孩子們記得更牢了。
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跑、跳、躍”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學生區(qū)分“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孩子們“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足”字旁表示與“足”或“腳”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qū)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漢字了。
4 摘謎語、編兒歌——想中學
猜謎語、說兒歌是低年級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活動,所以在識字教學中穿插些字謎、編寫順口溜,饒有趣味。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牢固地記住字形。
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猜謎”“編故事”這樣趣味性強的方式。因此,教師可將“猜謎”“編故事”穿插在識字活動中來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兩人坐在土堆上(坐)”“空中飛人(會)”“上小下大(尖)”日月同輝(明)”等字謎,讓孩子們眉開眼笑,喜聞樂見。
再如,教學“美”字時,教給學生這樣的字謎:“王大姐頭上兩朵花,人人見了人人夸”。教學“問”字時,教給學生這樣的謎語:“門里有個口”,教“日”字時編成“四周不透風,一橫在當中”字謎,小朋友猜對后,興趣來了,趁機教“目”字,問小朋友:“誰能給這個字出一個謎面,請大家猜猜?”這樣小朋友的思維得以發(fā)展,在“日”字謎的啟發(fā)下,很快編而“四面不透風,兩橫在當中”的字謎。再如,“也”字,“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種莊稼”、“筆”字,“上邊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離不了”;“雷”字,“大雨澆田上,閃后隆隆響”等。經(jīng)過不斷啟發(fā),小朋友們編出了很多字謎,如“頭戴小兔帽,身穿弓字衣,一只腳立正,一只腳稍息”,謎底“弟弟”:“大雨沖倒一座山”,謎底“雷”等等,以猜字謎和編字謎的形式為兒童創(chuàng)造了一個快樂學的學習情境??鞓返慕虒W情境,使學習生動活潑,喚起了兒童的學習興趣。這樣既能幫助兒童記住字形,理解字義,又能培養(yǎng)兒童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yǎng)兒童的口語表達、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順口溜識字趣味性更強。如為了幫助學生區(qū)別“喝、渴”的字形時,可這樣說:“渴了望有水,渴字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口字代表嘴”。這樣教“渴、喝”學生就不會混淆了。此外,編兒歌,學過有關的字以后,可以指定學生將有關的字編進兒歌??傊?,猜字謎、編兒歌對于識字教學很有幫助。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架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學生的負擔,而隨之會成為一種樂趣。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西靖教育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