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學 彭啟高 林代華
(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1130)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前身是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比賽,起源于2010年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2012年擴展到高職院校,更名為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比賽,2018年調整為教學能力比賽,并納入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賽事體系,此項賽事至今整整十年。十年間賽事從注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融入到注重教師的教學能力,賽項也從課堂教學賽項、教學設計賽項、實訓教學賽項構成的教學分項比賽整合為綜合賽項。內容上從“一個教學點”到“單元教學”;人數(shù)上從“個人主講”到“團隊整體參與”;教學上從“呈現(xiàn)理念”到“回歸課堂”。調整后的比賽無論從體量上還是難度上都劇增,對教師能力的考察也更加全面,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參加教學能力比賽,是職業(yè)院校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要點:“三全育人”、“三教改革”、“課程思政”、“停課不停學”。
操作:將“指導思想要求”融入教學設計全過程。
2.2.1 教學內容
要點:落實標準、關注五新、融入勞動、工匠精神、職業(yè)道德。
操作:通過科學選擇參賽內容,滿足對教學內容要求。
選題:
(1)前瞻、先進,具有時代意義和實用價值;(2)內容完整,典型,模塊內連續(xù),模塊間關聯(lián);(3)有利于信息化手段實施;(4)內容適中,成果可測量;(5)難度適宜,支撐目標有師生展現(xiàn)空間,彰顯功底和優(yōu)勢;(6)有利于課程思政實施,良好展示要點。
2.2.2 教學設計
要點:教學設計方法、步驟、流程。
操作:依據(jù)教學設計規(guī)定的項目要求,實施教學設計。在實施報告和教案中體現(xiàn)。
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一般包括:
(1)教學內容分析、整合、納新能力;(2)教學分析能力;(3)引入先進教學理念、手段及教學策略能力;(4)引入思政、德育、勞動、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5)教學場景創(chuàng)設、引入現(xiàn)代化教學管理能力;(6)新技術應用能力;(7)教學活動設計能力;(8)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能力;(9)教學反思、整改能力。
教學方案設計注意事項(一節(jié)課):
(1)先進的教學理念支撐;(2)教學“主線”要明確,該教學是基于完成什么內容的教學活動;(3)教學步驟設計合理,簡潔明了,自然流暢,效果明顯;(4)教學內容邏輯關系嚴密,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5)案例典型,知識與技能形象化、生動化和直觀化;(6)課前、課中及課尾各教學環(huán)節(jié)銜接自然流暢;(7)教學過程優(yōu)化和環(huán)節(jié)完整;(8)導入精彩出奇,直觀有趣味;(9)教學情境(景)創(chuàng)設合理、自然、輕松;(10)評價方式科學準確,及時反饋學習效果;(11)解決生產(chǎn)性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主線”清晰:
(1)以完成一個教學產(chǎn)品為主線設計教學活動;(2)以完成一個教學成果為主線設計教學活動;(3)以完成一個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設計教學活動;(4)以完成一個問題講解為主線設計教學活動。
2.2.3 教學實施
要點:教學實施方法、步驟、流程。
操作:依據(jù)教學實施規(guī)定的項目要求,設計教學實施方案。
2.2.4 教學應變
要點:“停課不停學”、總結線上教學經(jīng)驗。
操作:利用“教學計劃”、“教學實施報告”實現(xiàn)教學應變。
(1)有校文;(2)有滾動修改;(3)有目錄;(4)有校企合作;(5)有人才調研需求分析;(6)有思政、德育、勞動教育教學設計;(7)有“1+X”教學改革設計;(8)有實施性教學計劃。
3.2.1 有依據(jù)
(1)采用教育部標準依據(jù);(2)補充、修改教育部標準依據(jù);(3)行業(yè)標準依據(jù);(4)企業(yè)標準依據(jù);(5)校企合作標準依據(jù)。
3.2.2 有權威
(1)專家論證;(2)行政備案。
表1:教案模板
3.2.3 有實踐
(1)校外實踐;(2)校內實踐。
3.3.1 完整性
(1)有完整教學基本信息(一次課一個教案);(2)有明顯的上下節(jié)之分;(3)有教案、內容設計說明;(4)有教學分析;(5)有教學活動安排;(6)有教學實施安排;(7)有教學應變設計;(8)有教學反思整改。
3.3.2 清晰性
(1)文字設計、排版清晰;(2)表格、圖形、圖像清晰。
3.3.3 教案的關注點
(1)要素齊全:授課信息、設計合理、重點突出、規(guī)范完整、詳略得當;(2)授課時間與人才培養(yǎng)方案、課程標準的安排是否一致,任務目標與課程標準是否貼合;(3)教學內容是否具體、是否支撐目標實現(xiàn),策略選擇是否合理,是否針對學生實際;(4)每份教案的教學內容不超過2學時,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可以不超過4學時;(5)若干課次教案之間是否關聯(lián)、銜接、有梯度;(6)理念、內容、方法、技術、資源、環(huán)境、評價、反思等是否具體、可行、有新意、有特點;(7)3-4段課堂實錄視頻、現(xiàn)場決賽模擬實際教學片斷的內容與安排是否明確體現(xiàn)。教案實例如圖1所示。
教學實施報告實際是基于實踐的教學思考與學術總結,類似于實證研究。實施報告應梳理總結參賽作品的教學整體設計、教學實施過程、學習效果、反思改進等方面的情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內,插入的圖表應有針對性、有效性,一般不超過12張。實施報告的目錄實例,如圖2所示。
實施報告關注點:
(1)對參賽內容在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描述清晰;(2)是否對教學內容進行構建,特別是模塊化體系是否創(chuàng)新構建;(3)是否對整體目標與學情進行分析,特別是設計思路和組織策略是否凝練概括;(4)是否對實施過程和成效進行描述,有效佐證;(5)是否對今后的改進與提高進行思考;(6)是否突出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的創(chuàng)新舉措和成效。
圖2:實施報告的目錄實例
3.5.1 完整
(1)所提交的3-4段實錄視頻,整體完整;(2)所提交的每一段實錄視頻完整;(3)每一段實錄視頻應該有必要的教學活動設計;(4)每一段實錄視頻應充分展示教師教學能力;(5)每一段實錄視頻應該有開頭、結尾。
3.5.2 清晰
(1)視頻圖像清晰,包括能夠看清圖像里有用的文字;(2)視頻聲音清晰,包括能夠聽清學生教學活動的聲音;(3)鏡頭設計清晰,包括鏡頭的移動、焦距的調整設計。
注意,8-15分鐘課堂教學應該是某一個(或若干個)相對獨立完整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連續(xù)教學實況,不應該是一節(jié)課或較長時間的教學活動的壓縮濃縮,也不是“跳過”(或者“快進”)實際的教學過程,更不是多個教學片段精彩之處的拼接。
教學設計是在分析教學需求與問題的基礎上,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評價標準,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yōu)化地安排,形成的教學方案。好的教學設計要從全局出發(fā),對于教學能力比賽而言,要對于所選的比賽內容先進行頂層設計,再對整個模塊單元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方案通過教案來呈現(xiàn),教案也是教學能力比賽要求提交的文檔資料之一。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只有知道本次課的內容在整個課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才能上好每一次課。撰寫教案時,說明每次課的教學內容,在整個課程中的具體位置。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設計教學目標(素質、技能、知識),要具有唯一性、可檢測性、可實施性,將三個方面融入到每一節(jié)課中去。
一個完整的教學目標一般構成為:行為主體+行為條件+行為動詞+達到標準。
(1)行為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所以在撰寫教學目標是要注意是要圍繞學生的活動和能力培養(yǎng)來寫,而不是教師的任務是否完成。比如,讓學生怎么樣、培養(yǎng)學生什么…的表述是不規(guī)范的,它意味著行為主體成了教師。
(2)行為動詞。指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動詞。比如:對于知識目標可以寫描述、解釋、說明、比較、判斷等;對于技能目標可以寫運用、應用、使用、完成等;對于素質目標可以寫認同、喜歡、熱愛、保持、追求等。
(3)行為條件。產(chǎn)生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比如:我們的教學目標在撰寫時寫道“通過···概念形成過程的學習,形成···”。
(4)達到標準。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能進行測量、評價,不是過于高大上的不切合實際的目標,尤其是素質目標的撰寫要注意這一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和目標確定的依據(jù),是對“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沒有學情分析,目標的確定則是空中樓閣,一盤散沙,教師在教學設計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對學生進行學前情況分析,才能有效地確定教學的重難點,選擇恰當?shù)慕虒W模式,教學方法,從而做到因材施教。
4.3.1 學情分析的要素
知識基礎:學習者已經(jīng)具備的有關知識、記憶思維、經(jīng)驗等。
能力水平:學習者已具備的技能基礎,及對這些內容的認識、態(tài)度、習慣和能力。
學習特點:學生的喜好和素質情感,心理特征;職業(yè)認知和體驗。
4.3.2 學情分析的策略
知識基礎的分析:通過單元測驗、課前測試,摸底考察、問卷等方式,對于學生即將學習的新內容應該具備的知識進行分析,確定新知識學習的策略。
能力水平的分析:通過問卷調查、測試對于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正確率和時間、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進行分析,確定教學方法。
學習特點的分析:通過訪談法、觀察法、問卷調查等分析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喜歡什么樣的教學,學生喜歡思考還是動手,學生的興趣點是什么。
4.3.3 學情分析的數(shù)據(jù)呈現(xiàn)
對于學情分析的三個要素在撰寫時,不能憑空而來,要有數(shù)據(jù)支撐,要來源可靠,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學習平臺中的數(shù)據(jù)記錄進行,呈現(xiàn)方式上可以采用柱狀圖,餅狀圖、雷達圖等。
4.3.4 學情分析的注意點
對于學情分析要針對聚焦,聚焦到一次課,而不能寫的太泛,每次課的學情分析也是不同的。
4.3.5 學情分析的目的
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jù)、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方式、方法、媒體的總和。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沒有任何單一的策略能夠適用于所有的情況。
4.4.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彌補傳統(tǒng)課堂中模式單一、物理空間受限等缺點,在高等教育中應用廣泛,也是大賽中常用的教學策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施為,課前精選數(shù)字化資源,發(fā)布課前預學,并根據(jù)學生預學情況調整教學手段;課中實施線上線下結合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施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課后發(fā)布拓展資源和課后習題,通過教學平臺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實施過程性和結果性考核評價。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通過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的選擇,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和分層教學。
4.4.2 在線教學
在線教學的教學活動都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在線上進行,是教師和學生身處異地,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一些軟件或者學習平臺上進行的教學。
高職在線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一般是“線上自學+直播導學”,線上自學是課前自主學習活動,“直播”是基于課前“線上”學習成果而開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學活動,教師根據(jù)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引導學生實踐學習?!爸辈ァ苯虒W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要注意:課堂學習“量”少而精、課堂活動“量”多而活。這里用一句話概況,即教師引領,學生行動,聚焦問題,精準教學。
在準備教學能力比賽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組織與實施的應變,具體需要考慮的要素有:教學資源,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四個方面。其中教學實施是重點,在線教學首要選擇平臺,然后準備教學資料,給學生賦能,發(fā)布任務,直播教學,最后進行反思改進。
直播課堂沒有了傳統(tǒng)課堂的空間約束,應找準重點和難點,聚焦學生課前自學反饋的問題,答疑解惑,避免教師的全程講授。根據(jù)直播和學習平臺,通過隨機點名、限時答題、彈幕、頭腦風暴等,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同時采用一些案例教學,任務驅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結合當下熱點話題,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展示中國制業(yè)的發(fā)展,中國人民的團結等,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線直播教學一定得讓學生們自己去“做”點什么;因此,“教學活動”的安排和組織,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設計一些活動,讓學生們“動”起來;學生們一旦“身動”和“心動”了,課堂也就“活”起來了,也就體現(xiàn)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另外,隔著屏幕的線上教學需要有溫度、深度、效度,在直播課堂之外,教師應提供必要的技術和情感的支持,比如建立qq群、微信群等學習社區(qū),讓學生有情感上的歸屬感。
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課前預學,課中導學,課后拓學,如下圖3所示。
課前,教師精選數(shù)字化資源,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發(fā)布資源和任務,學生課前預習,完成任務。教師根據(jù)學生完成課前任務的情況,調整教學重難點,教學手段和方法。
課中,教師利用線上學習平臺,采用分組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情境教學法、沉浸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疫情期間,課中采用線上直播教學的應變措施,即全程采用線上教學。學生通過互動討論、實踐學習等活動,達到知行合一。
課后,教師通過線上平臺,監(jiān)測學生數(shù)據(jù),追蹤學習效果,實施過程性和結果性考核評價。根據(jù)學生的考核結果,發(fā)布不同的拓展資源和課后作業(yè),實現(xiàn)分層和個性化教學。學生完成課后任務,進行自我評價。
圖3: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評價對照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效果進行填寫。大賽一般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與反思:1.課前教學設計中,預期的(素質、技能、知識)教學目標是否達到;2.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否適合學生;3.教學是否達到了最佳效果,反思是否需要改進;4.教學難點設置是否準確,應當如何修正和改變;5.反思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是否突破;6.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準備得是否周全,對于遇到的不定因素處理是否合情合理;7.對于課堂上意外的突發(fā)事件是否處理及時恰當。
文章首先介紹了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發(fā)展歷程,接著解析了2020年大賽的方案,提出了備賽的策略,對提交材料和作品給出了建議,重點闡述了如何在教案撰寫中呈現(xiàn)教學設計,以期為參賽人員提供借鑒。
大賽通過“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提升教師落實“課程思政”要求、“停課不停學”條件下組織教學的能力,推進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團隊在信息技術應用、團隊協(xié)作等方面的水平提高,是職業(yè)院校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