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報紙副刊文史文章的文本表達

2020-10-29 05:46黃勇
今傳媒 2020年9期

黃勇

摘?要:近年來,各地報紙副刊相繼復蘇,成為市場競爭的一大抓手。文史文章作為報紙副刊文章的品種之一,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報端。但文史文章的文本如何表達,卻沒有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也沒有相應的理論研究。本文從《華西都市報》副刊《寬窄巷》的實際編輯工作出發(fā),提出了報紙副刊文史文章的文本表達應去新聞化、去學術化、去文學化的觀點。

關鍵詞:報紙副刊;文史文章;文本表達;《華西都市報》

中圖分類號:G2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20)09-0006-02

從1897年上?!蹲至譁麍蟆穭?chuàng)辦的附張《消閑報》至今,報紙副刊已經(jīng)走過了120多年。近年來,因網(wǎng)絡飛速發(fā)展,報紙新聞受到極大挑戰(zhàn),曾經(jīng)可有可無、處于從屬地位的副刊成為報紙吸引讀者的一大重要手段,各地報紙副刊相繼復蘇,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局面。新時期的報紙副刊,由于定位不同,其版面用稿也有所側重,但大多以新聞類副刊為主。

2011年4月9日,《華西都市報》幾乎在時隔10年后重啟副刊,固定在周末兩天出刊,取名《星期六》《星期天》,以新聞類副刊形式呈現(xiàn)。幾經(jīng)調整后,2014年2月22日,副刊改名為《寬窄巷》,定位明確為:“辦一份有文化品位的副刊”。逐漸轉向非新聞類副刊形式。在《寬窄巷》的版面中,文史文章如今占有一定的比例。這些文史文章字數(shù)基本上在四五千左右,一篇文章占一個整版(從對開報改為四開報之前),因其行筆深入,細節(jié)性強,文化底蘊深厚,深受讀者喜愛。

在文本表達上,文史文章與新聞、文化類文章肯定是不同的,但沒有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至今也不見有相應的理論研究。本文從《華西都市報》副刊《寬窄巷》的實際編輯工作出發(fā),擬從報紙副刊文史文章應去新聞化、去學術化、去文學化三個方面,淺談報紙副刊文史文章的文本表達。

一、報紙副刊文史文章應去新聞化

在傳統(tǒng)的報紙副刊觀點中,一直強調副刊的新聞性。如“新聞性是報紙副刊的本質屬性”[1];“如果報紙副刊失去新聞的特性,就不是報紙,而是雜志”[2];“如果副刊缺少了新聞,再豐富的內容、再多變的樣式也無法阻止讀者的流失”[3]。這樣的觀點,在如今紛繁復雜的報紙副刊文章呈現(xiàn)形式來看,已經(jīng)是一種狹義的說法了。

就報紙副刊文史文章這一體裁的文本表達來說,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寫法是將作者代入其中,帶有一定的新聞性,如作者的實地考察、所見所感、采訪情況等,其淵源可追溯到南宋時陸游的《入蜀記》,當代以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系列為代表。嚴格來說,此類文章是帶有游記性質的,是從游記帶出文史,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史文章,而應該歸入文學性散文的行列。但時至今日,這種寫法無論是在文史文章還是文史書籍中,都仍占據(jù)著主流地位。不少人固執(zhí)地認為,只有這樣的文本表達,才是文史文章的正確表達形式,否則就是“抄襲”史料,沒有創(chuàng)意,難以體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能力。

事實上,文史文章的特性是文史知識豐富、內容扎實、證據(jù)充分、故事性強、韻味濃厚等,意在通過講述一個或多個故事、一個或多個人物,向讀者傳播相應的文史信息,更加注重豐富的故事性和敘事的流暢性。從某種角度來說,更像是雜志的文本表達形式。如果文中出現(xiàn)作者的諸多痕跡,反而會破壞其故事性和流暢性。尤其是作者所表達的某些觀點,因受時代的局限性,難以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所以,文史文章在文本表達上,不僅不應強調新聞性,反而應該去新聞化。

2017年3月,四川啟動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工程,評選首批10位四川歷史名人?!秾捳铩废嗬^推出了四川歷史名人的多篇文史文章。雖然這一系列文史文章帶有新聞策劃的性質,但在文本表達上,卻基本沒有新聞的痕跡。

與此相印證的是,在網(wǎng)絡飛速發(fā)展下應運而生的諸多文史類自媒體中,得到受眾歡迎的大量文史文章,已經(jīng)在不自覺中摒棄了傳統(tǒng)游記性質文史文章的寫作方式。去新聞化的文史文章,今后將會越來越多,在副刊類文章中必會占有一席之地。

二、報紙副刊文史文章應去學術化

作為地域性的報紙,其副刊文史文章的另一大特點是追求地域貼近性,即以刊發(fā)本地文史為主。這樣的文史文章,其史料大多來源于相關史料和地方志及學界的學術論文。在寫作中,不少作者習慣性地會引用一些原始史料。眾所周知,原始史料大多為文言文,在如今白話文的語境下,此類文言文史料會讓眾多讀者出現(xiàn)閱讀困難的現(xiàn)象,極大地降低了讀者閱讀的獲得感。

究其原因,還是作者在文本表達上出現(xiàn)了問題。在習慣性心理的影響下,不少文史文章的作者認為,文史文章的寫作,就是要按學術文章的方式進行,不然會顯得文章沒有深度,沒有分量,沒有水平。而且,為保持原始史料的風格,有的作者還有意識地用學術語言的風格寫作。如此一來,更是加大了閱讀障礙。

報紙是通俗類的讀物,不是專業(yè)化的學術期刊,其受眾的文化水平相對不高,故對文史文章更要求語言的通俗易懂性。如果忽略了這個傳播常識,讓學術化的文史文章在報紙副刊上大行其道,只會讓更多的讀者“望而生畏”,久而久之,讀者必然會用腳投票,棄之而去,這樣的副刊辦來何用?

在《寬窄巷》上刊用的文史文章,編輯部的一貫要求是必須去學術化,即使要引用文言文的史料,字數(shù)也不宜過多,幾個字最好,10多字足矣;如果出現(xiàn)詰屈聱牙、深奧難懂的引文,必須要用通俗的語言進行解讀,力求生動形象、精確貼切,讓讀者明白其中的意思。

如在《陸游在四川》系列文章中,不可避免地會完整地引用到陸游寫的詩詞。對此,作者都對詩詞進行了解讀,典故加以說明,艱澀的詞語加以解釋,整首詩詞的意思用精當而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其中蘊含的情感也準確地進行分析。如此一來,才會讓讀者看懂為什么要引用陸游的詩詞。

三、報紙副刊文史文章應去文學化

報紙副刊文史文章是講究再創(chuàng)作的,如果照搬史料,那就是翻譯,談不上創(chuàng)作。作者敘述的語言要有特色,有的文采飛揚,有的樸素無華,這都是允許的。但如果認為文史文章去文學化就是排斥語言的文采表達,那是錯誤的。這里的去文學化,特指摒棄虛構性的文學想象。

報紙副刊文史文章所講述的人物或故事,是史料中有明確記載的。由于古代史料是以文言文記載的,講究精煉,一般缺乏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這給今人的寫作提供了想象空間。當然,并不是說文史文章必須要排斥想象,但想象必須建立在史料的基礎上,必須合理,而不是天馬行空的文學想象,否則就是帶有虛構性質的文學創(chuàng)作,而非嚴格意義上的非虛構文史文章了。

《寬窄巷》副刊編輯部曾收到不少帶有虛構性質的文史文章。如史料中的人物對話,原文僅僅是概括、簡練、中性的文言文間接敘述,作者卻將其發(fā)揮為生動而具體的直接對話,甚至還帶有表情或肢體語言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作者是當代人,怎么會知道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古人是怎么對話的?怎么知道古人當時的心理活動情況的?這是典型的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而非忠實于原記載的文史非虛構寫作了。對此,編輯部的做法是要么棄之不用,要么要求作者重新修改。

史實在歷史上已有定論,不能編造,不能額外增添內容,更不能憑想象隨意添加細節(jié)。文史文章必須去文學化,才能讓讀者相信其史料的真實性,才能更好地彰顯文史價值,也才能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

四、小?結

報紙副刊文史文章的文本表達形式,至今沒有權威的界定,不像游記類文史文章那樣有較為固定的、公認的寫作模式。去新聞化、去學術化、去文學化,是筆者從編輯實務中揣摩出的心得體會,有待專家學者的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唐玉霞.試論報紙副刊的新聞性[J].中國地市報人,2009(9):55-56.

[2]?馬金蓮.副刊的新聞性與藝術性[J].新聞大學,2008(2):46.

[3]?黃偉.副刊也要有“新聞”——報紙副刊的新聞性與文藝性淺析[J].新聞世界,2013(11):36-38.

[責任編輯:楊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