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俊 周彤昕
(1.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廣東廣州 510006;2.華南師范大學研學旅行與休閑教育研究中心,廣東廣州 510006)
2013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提出“逐步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①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fā)〔2013〕10號[EB/OL].(2013-02-02)[2020-06-27].http://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2016 年3 月18 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頒布了《關于做好全國中小學研學實驗區(qū)工作的通知》,設天津市濱海新區(qū)、河北省邯鄲市、江蘇省蘇州市等10 個地區(qū)作為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qū),開展研學旅行試點①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關于做好全國中小學研學旅行實驗區(qū)工作的通知:基一司函〔2016〕14號[EB/OL].(2016-03-18)[2020-06-27].http://www.moe.gov.cn/s78/A06/A06_gggs/A06_sjhj/201603/t20160324_235039.html.。2016 年12 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②教育部.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教育部等11 部門印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EB/OL].(2016-12-19)[2020-06-27].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12/t20161219_292360.html.。隨后全國多個省區(qū)市陸續(xù)頒布了具體實施意見,研學旅行在全國快速推進,并成為當前教育改革和文旅融合的熱點議題。
《意見》中明確將研學旅行定義為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即研學旅行的實質是:教育是目的,旅行是手段。一方面,研學旅行作為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課堂教育活動的校外延伸,是綜合實踐育人體系的有機構成,教育性毫無疑問是第一原則。另一方面,《意見》將研學實踐納入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體系,帶來了龐大的中小學生集中出行需求,使得研學旅行成為眾多機構爭相搶奪的市場蛋糕。在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和自下而上的市場力量共同推動下,近年來國內研學旅行行業(yè)井噴式發(fā)展,同時也伴隨著行業(yè)初期的眾多亂象,例如行業(yè)標準缺乏、人才培養(yǎng)缺失、經營主體混雜、惡性競爭頻現(xiàn)、課程重游輕學等問題,威脅到研學旅行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實踐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
要破解當前研學旅行行業(yè)的發(fā)展困局,首先要厘清行業(yè)發(fā)展的內在張力。“張力”是指由事物內部“兩極趨同”和“兩極擴張”共同構成的狀態(tài)(王洪波,2016)。作為一項涉及面很廣的教育改革措施,研學旅行涉及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在教育行政部門大力推動研學旅行的同時,多方利益主體參與其中,基于各自立場也形成了關于研學旅行的不同理解和訴求。各利益主體之間存在意見的分歧與對抗,但囿于現(xiàn)實條件也互相妥協(xié)形成合作,這種內部“兩極趨同”和“兩極擴張”并存的張力狀態(tài),使當前研學旅行行業(yè)整體呈現(xiàn)復雜的局面。因此,本文將從研學旅行實踐過程中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即教師、學生、家長及研學機構入手,著重了解各個利益主體對研學旅行的理解與訴求,并從中厘清利益主體間的矛盾分歧及相互妥協(xié)與制約機制,以期為破解目前行業(yè)困境,尋求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切實可行的思路。
研學旅行(study tour)是教育旅游(educational tourism)的一種形式。Ritchie 等(2003)在《管理教育旅游》一書中對教育旅游進行了定義,認為教育旅游是旅游者從事過夜或者一日游的旅游活動,教育與學習是其出游的首要動機或第二動機。17世紀—19世紀歐洲上流社會流行的“大旅游”(the grand tour)是教育旅游早期發(fā)展的典型代表。當時英國上層階級子弟前往歐洲大陸進行半年至三年,或是時間更長的旅行,這些年輕人通過在不同的國家學習外語、藝術、社交、外交事務等,為將來服務國家、教會、社會做好準備(Brodsky-Porges,1981)。當代的教育旅游有海外游學、自然教育、營地教育、紅色旅游、遺產旅游等多種形式。近年來我國發(fā)展的研學旅行,是教育旅游在中國情境中的一種形式,參與者限于中小學生,是一種被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具有較為強烈的政策導向性和教育公共性等價值屬性。它是貫徹“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教育方針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增長見識的重要手段,是培育知行合一的“雙創(chuàng)人才”的歷史要求(曾元忠,2019)。因此,研學旅行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與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我國開展的研學旅行與日本二戰(zhàn)后小學生的公共精神,促進小學生認識生活世界的“修學旅行”更為相似(張義民,2018)。
研學旅行是旅游與教育滲透融合形成的新模式,對“游”與“學”關系的探討,是研學旅行理論研究的重點。國外雖然較少有針對“研學旅行”的研究,但是“教育旅游”研究中對“游”與“學”關系的理論研究,對研學旅行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參考價值。對于西方社會而言,旅游與學習的結合與人們對終身學習的重視有較大關聯(lián),21 世紀的旅游者追求的不僅僅是放松身心的旅游,還注重在旅游過程中獲得經歷,增長知識,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由于學習是一個基于情境的意義建構,且需要不斷積累的過程;旅游是一個情境性強,可供旅游者自我進行意義建構,并可終身進行的活動,因此旅游是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Falk et al.,2012)。人們可以從旅游中獲得思考能力、學習能力、人際社交能力、適應能力等(Pearce et al.,2007)。此外,Ritchie等(2003)依據旅游活動中旅游目的與教育目的的優(yōu)先程度,將教育旅游劃分為“旅游優(yōu)先”與“教育優(yōu)先”兩類,并列舉出教育旅游的主要形式。在國內,也有研究者探討,研學旅行中“旅游”與“教育”的關系。如宋曄等(2018)就研學旅行的必要性及其中的教育意蘊進行探討,認為研學旅行是對當前教育中“自然性”“體驗性”的缺失,以及“教育性”的偏廢的反思,研學旅行有利于學生在自然中認識自我,在社會中發(fā)展自我,并在人格化中完成自我實現(xiàn)。當前,研學旅行被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其內容既要與學校課程有機結合,又要通過旅游的方式實現(xiàn)實踐性與教育性的融合,因而在此情境中,旅行活動是“載體”,“教育”是目的,二者缺一不可(盧立濤 等,2019)。因此,在研學旅行中“游”與“學”要進行有機結合,避免“只游不學”或者“只學不游”的現(xiàn)象。
除了對研學旅行的概念進行闡釋,也有研究者對研學旅行中旅游與教育的意義進行研究,近年來國內在研學旅行實踐層面的研究主要包括研學旅行實施的體制機制和研學旅行課程的具體實施策略兩個方面。吳靜濤(2019)認為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存在課程導向模糊,偏離升學率導向,課程評價弱化且無法起效,經費來源單一化等問題;提出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師資管理經驗的欠缺及學校監(jiān)督問責制度的缺失是研學旅行課程化問題的成因。盧立濤等(2019)從治理的視角,結合北京市的3所學校研學旅行課程化的案例,對研學旅行中多個主體進行簡要的闡述,并探討研學旅行課程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包括多方主體參與并未完全實現(xiàn)、協(xié)商制度尚未建立,以及研學旅行監(jiān)督管理缺失等。劉志勇等(2019)、李巖等(2019)、費玲妹(2019)的視角則更為微觀,分別從學生層面、學校與第三方合作層面,以及學校教師層面,講述了如何保障學生的主體性,如何管理學校與第三方機構的合作,以及如何彰顯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完善研學旅行實施的體制機制,保障研學旅行多元利益主體的權益,規(guī)范研學旅行實施的細節(jié)是目前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另外還有研究者對研學旅行課程的具體實施策略進行探討,這類研究主要基于對課程的分析。例如:丘小靜等(2019)結合體驗式學習理論對廣東省河源市新豐江水庫的研學旅行產品進行設計,力圖實現(xiàn)研學旅行中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目標。黃麗(2019)結合海南十大研學旅行產品案例,解讀當前海南主要的研學旅行產品的模式。潘蓓蕾(2018)以上海七寶中學“井岡山·金寨”研學旅行為切入點,解讀在研學旅行中有效滲透生涯教育的策略,為其他學校進行生涯教育提供借鑒。
綜上所述,已有的研究已經對研學旅行的教育意義,研學旅行中旅游與學習的關系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闡釋,也產生了眾多服務于研學旅行實踐的應用性研究。但是當前的研究較少對研學旅行中相關多元利益主體的訴求進行梳理,也較少對研學旅行行業(yè)多元利益主體互動博弈背后的張力關系進行整體闡釋。
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企業(yè)管理領域,美國經濟學家Freeman(1951)對利益相關者的定義最為經典,利益相關者是“那些能夠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或能夠被這種目標的實現(xiàn)影響的團體或個人”。放置于研學旅行的具體情境中,研學旅行利益相關者可被定義為那些能夠對研學旅行的實施產生影響,或能夠被研學旅行的實施影響的團體或個人。
目前教育領域及旅游領域也廣泛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展開研究。教育領域中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的研究集中于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及中小學教育。胡赤弟(2005)借鑒國外經驗,提煉出大學高級行政管理人員、大學教授、大學出資者、學生、政府等五類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關者。賀修炎(2008)將高職學校校企合作中的利益相關者置于外部結構和內部結構中。在中小學教育領域的利益相關者研究中,高考是熱點話題,涉及的利益相關者有政府、學生、高校、高中教師等,研究的內容包括高考政策變遷,高考改革中面臨的困境及改革的路徑選擇(李峻,2009;鐘秉林等,2019;王新鳳,2019)。此外還有部分關于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鄉(xiāng)村教師發(fā)展的研究。從鄉(xiāng)村教師、鄉(xiāng)村學校領導、地方政府部門三者的博弈解析鄉(xiāng)村教師發(fā)展面臨的困境(Jian et al.,2020),研究多采用焦點小組訪談法、深度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綜上所述,教育領域的利益相關者有學校、學生、教師、各級政府部門、合作企業(yè)、實習單位、用人單位等。研究方法涉及定性研究及定量研究。旅游領域對企業(yè)利益相關者研究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強調企業(yè)在經營管理活動中要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需求(黃昆,2004)。在旅游利益相關者的識別上,Robson等(1996)提出旅游經營商涉及的12類利益相關者圖譜,其后Ryan(2002)對這一圖譜進行補充,涉及主體包括股東、員工、游客、居民、國家和地方政府、壓力集團、賓館、旅游交通、旅游代理商、景區(qū)媒體等。國內研究者夏贊才(2003)用利益性質、關系程度、影響力3 個標準,繪制了旅行社利益相關者關系圖譜,將旅行社利益相關者劃分為核心層、戰(zhàn)略層和外圍層。研學旅行作為旅游活動,對其利益相關者的研究也可參考旅游利益相關者理論,其中較為突出的主體有旅行社或旅游企業(yè)、政府部門、旅游景區(qū)、旅游交通等。
研學旅行處于教育事業(yè)與旅游產業(yè)的交匯處,對其利益相關者的界定融合了二者的特點。研學旅行中,旅游企業(yè)不是單純的產品提供方,學校與家長不是單純的旅游產品購買者,學生也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旅游者。相較于以往教育領域和旅游領域利益相關者的研究,研學旅行行業(yè)中利益相關者研究涉及旅游活動與教育目的相結合、教育的公益屬性與企業(yè)的商業(yè)屬性共存等新議題,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互動關系也與以往研究存在差異。結合《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涉及的研學旅行參與主體和相關文獻,本文梳理出研學旅行行業(yè)的利益相關者包括學校、教師、學生、家庭(家長)、政府部門、研學機構、研學旅行基地營地,以及旅游交通、餐飲、住宿等支持部門。其中,政府部門起政策指引與監(jiān)管作用,學校扮演組織者的角色,家庭(家長)在一定程度參與研學旅行的策劃與執(zhí)行,研學機構及支持部門作為第三方機構負責研學旅行的具體執(zhí)行(李巖等,2019),研學基地營地是研學旅行的實施載體,學生是研學旅行的主體(劉志勇等,2019),教師在執(zhí)行過程中承擔引導責任(費玲妹,2019)。
研學旅行具體的執(zhí)行過程最能直接體現(xiàn)研學旅行行業(yè)發(fā)展中的內在張力。因此本文從研學旅行具體實施的角度入手,選取研學旅行具體執(zhí)行過程中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進行重點論述,具體包括教師、學生、家長、研學機構4個方面。
本文以廣州市為案例地。廣州市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改革和實踐中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研學旅行發(fā)展的基礎條件優(yōu)勢突出,但研學旅行發(fā)展初期的亂象也較為明顯。因此,本文對廣州市內中小學研學旅行執(zhí)行過程中,學生、家長、教師、研學機構等主體對研學旅行的理解和訴求進行描述與歸納,挖掘研學旅行行業(yè)存在的張力。
本文采用半結構式訪談和參與式觀察的定性研究方法。本文作者于2019年9月至2020 年1 月對廣東省研學協(xié)會副會長、省內研學行業(yè)領軍企業(yè)高層管理者和技術骨干、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一線教師、部分學生和家長等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收集一手數據。此外,于2020年4月對相關教育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訪談。訪談內容包括各利益主體對研學旅行概念的理解,對研學旅行的觀察與體驗的評述,對其他利益主體實踐的評價及對研學旅行發(fā)展的建議與期待等4 個方面,從訪談中了解各利益主體對研學旅行的理解與訴求。此外,第二作者以研學導師身份,對中小學研學旅行團隊進行參與式觀察,觀察內容包括研學機構的運營、研學旅行中學生與教師的活動、研學導師工作要求與工作難點等,以增進對研學旅行實際操作環(huán)節(jié)的理解。
本文運用個體深度訪談(包括電話訪談和網絡訪談)和焦點小組訪談方法,共收集訪談樣本20 人(小學高年級學生4 人、小學生家長7 人、小學高年級教師2 人、初中教師1 人、研學機構資深從業(yè)者4 人,省教育廳研學旅行主管部門工作人員2人)。訪談時長8分鐘到51分鐘不等。受訪者均直接或間接參與研學旅行活動,樣本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表1 研學旅行各利益相關者訪談樣本
數據收集完成后,研究者分別對各受訪者進行編碼,其中學生4 人(S)、家長7人(P)、教師3人(T)、從業(yè)者4人(A)、政府工作人員2人(G)。其后根據一手資料,分別闡釋各個利益主體對研學旅行的理解和訴求。接著,從各個利益主體的理解與訴求中,提煉研學旅行執(zhí)行的各環(huán)節(jié)上的矛盾點和爭議點及利益主體之間的合作與妥協(xié),并從中分析研學旅行行業(yè)發(fā)展中的張力。
3.1.1 學校教師對研學旅行的理解和訴求
一線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設計者與組織者,但目前教師在研學旅行策劃與執(zhí)行過程中的參與程度較低。學校教師對研學旅行課程多從“育人”的角度進行考慮,主要關注研學旅行中的安全性、學生的學習收獲、活動的趣味性,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斑^程中學生一定要有新的知識輸入,而且要讓他們自己去自主學習,研究討論,并且要有最后的輸出?!保═3)“但是老師考慮的角度,往往不是哪一個方案的,研究性學習是怎樣的,他們更多考慮的是安不安全,時間的分配是怎樣的,學生的承受度接受度是怎樣的。”(T1)同時,受訪教師認為,校外機構組織的研學旅行,在課程設計與課程組織形式等方面有待改進,研學旅行的趣味性與知識性需要有更好的平衡,在課程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融入學校專題課程特色及學科教學內容,同時照顧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加入更多的具有體驗性與操作性的活動。因此學校與企業(yè)在課程設計上的交流需要更加密切?!叭绻f是做研學的話,恐怕還要機構和校內老師溝通,做方案。可能那樣子的話,目標性才會更強一點?!保═2)此外,校外機構研學導師的專業(yè)知識與教學能力的不足,也讓教師稍覺不滿。他們認為,學校專業(yè)教師參與該次研學導師團隊的專業(yè)知識培訓,會達到更好的效果。盡管課程設計與研學導師的專業(yè)知識掌握仍有待改進,學校教師對研學機構的組織工作及安全保障工作給予較為積極的評價?!坝袑в稳谈M,確保孩子的安全。還有各個方面我們都會省心一點,不然我們就要全程跟著,而且也不知道具體操作,那就沒這么方便。意思就是有兩個專業(yè)導游跟進的話就會好很多?!保═3)在這一層面上,反映出教師一方面希望研學旅行能夠達到更優(yōu)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希望第三方力量的加入,幫助教師減輕煩瑣的組織與執(zhí)行工作的壓力。
3.1.2 參與學生對研學旅行的理解和訴求
學生是研學旅行參與的主體,但在參與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一方面希望從研學旅行中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則排斥具有較大限制的組織形式,以及僅研學導師灌輸知識的學習方式。研學導師的專業(yè)素質普遍不足,導致研學旅行中“研究性學習”無法落到實處,具體表現(xiàn)為研學旅行過程中對實驗操作原理缺乏專業(yè)講解,對有關人文知識的解說也僅停留在介紹層面,并未深入挖掘背后的歷史源流,這讓希望從中收獲專業(yè)知識的學生感到失望。“其實好像只是旅游公司雇過來的導游,好像也沒有什么很多的博學的。就給你講這個是什么,那個是什么。其實你在博物館的那些卡(解說牌)上基本就能看得到?!保⊿3)目前研學導師大多由高校學生兼職擔任,或是由導游兼任,這導致研學導師對中小學生教育規(guī)律普遍缺乏了解,且缺乏自然及人文的專業(yè)知識的積累,學生對“博學”的研學導師的需求難以得到滿足。此外,學生普遍反映研學旅行的組織形式相較于春游、秋游缺乏“自由”,活動受到約束,且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導致研學旅行的趣味性下降?!把袑W旅行的活動體驗很糟糕,就是沒有自由活動……肯定是以前春游比較好玩?!保⊿1)對于學生而言,研學旅行強調集體行動,講解與學習的氛圍,與以往“單純去玩”的春游、秋游有顯著的區(qū)別,造成學生內心的不滿。
盡管學生對兼具趣味性與教育意義的高質量研學旅行有較強烈的訴求,但目前學生在研學旅行的策劃組織過程中基本處于“失語”的狀態(tài)。其訴求不易被研學旅行的組織者聽取,或其訴求在目前的客觀情況下難以被滿足。因此,學生會通過破壞規(guī)則、違反紀律的方式“抵抗”?!拔覀冎粚Ρ憷旮信d趣,本來是去上廁所,廁所旁邊是便利店,然后大家都沒去廁所,大家都擠著去便利店……班主任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呀,全班黑壓壓的一片沖過去”。(S2)“研學基地的管理人員說不能出去玩,他其實就是在下面看看也不管。然后有人偷偷出來,還打架了?!保⊿4)這種“抵抗”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迫使研學導師專注于班級紀律管理,以保障秩序與學生安全,而難以開展更深入的研學活動,研學旅行的整體效果難以令人滿意。
3.1.3 學生家長對研學旅行的理解和訴求
家長是研學旅行的重要參與者,也是研學產品費用的承擔者,其對研學旅行的態(tài)度影響研學旅行的開展。家長對高質量研學旅行有較強需求,表現(xiàn)為對研學旅行的趣味性、教育意義和個性化的需求較為強烈?!把袑W可以搞成那種玩中學。因為他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可以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那本身就是一種玩,他可能覺得就是有趣一些?!保≒3)“我覺得應該是內容更加有趣一點的,比如說更多能夠動手操作的輸出的,而不是僅僅將課堂教學搬到室外去,這樣太機械了?!保≒5)“我覺得,還是要個性化一點,比如說一個班要有好幾個地方選擇,不能說全班都去一個地方?!保≒1)“還是最好個性化一點,你可以把四五六年級的放在一起,把感興趣的學生放在一起。”(P2)可見,研學旅行在家長眼中成為改進傳統(tǒng)學校教育的嘗試。
此外,家長作為當前研學旅行費用的主要承擔者,經濟能力的差異引發(fā)其對教育不公平的擔憂?!皩τ诤芏嗉彝サ暮⒆樱皇窍袢A師附小的家長一樣能夠掏錢讓孩子去研學旅行的,很多家長,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大的經濟負擔,但是又必須去做。所以這對他們來說是很糟糕的一個做法?!保≒6)研學旅行在推行過程中,存在區(qū)域差異。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家庭收入水平較高,對高品質研學旅行的支付能力較強,而在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的地區(qū),研學旅行的費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為家庭的又一經濟負擔。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與執(zhí)行水平,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與經濟較不發(fā)達地區(qū)可能存在質量上的差異,從而影響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效果。這些差異可能造成家長關于研學旅行“有”和“無”的焦慮及“有”和“優(yōu)”的焦慮。綜上所述,家長一方面重視研學旅行的品質,另一方面也存在對研學旅行引發(fā)新的教育焦慮的擔憂。
3.1.4 研學機構對研學旅行的理解和訴求
研學旅行機構是目前大部分研學旅行的策劃與執(zhí)行者,其業(yè)務除了包含傳統(tǒng)旅行社的組團,還包括部分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及研學導師的供給。隨著市場對高質量研學旅行產品需求的增加,研學機構一方面致力于提高課程質量,加大對課程研發(fā)的投入,如結合中小學教學大綱,或依托研學基地已有資源設計課程,使研學課程呈現(xiàn)出一定的專業(yè)性,從而更好地與中小學課程相結合。另一方面,研學機構無法避免較高的課程研發(fā)成本和運營成本造成的在市場價格競爭中的劣勢?!艾F(xiàn)在的研學是旅游的變種,市場上對價格的不認可、人才的短缺,都是研學(旅行)面臨的現(xiàn)狀”(A1)與傳統(tǒng)旅游產品相比,優(yōu)質的研學旅行產品在前期課程設計上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此外,優(yōu)質的研學課程在執(zhí)行上需要優(yōu)秀的專業(yè)導師,甚至是相應領域的專家的參與,加重了課程的執(zhí)行成本?!捌鋵嵨覀兛赡芪ㄒ坏膬?yōu)勢就是團隊比較龐大,相比其他的研學機構,我們的人數比較多。第二個就是我們做得很細致……但成本高正是我們的劣勢?!保ˋ2)“我已經控制到最低了,現(xiàn)在是所有的研學基地都在漲價。人員工資也在漲?,F(xiàn)在機構對自己課程價格的定位都認為自己很值這個(較高的)價格,但到最后執(zhí)行的時候并沒有體現(xiàn)出這個產品的價值?!保ˋ1)出于體現(xiàn)研學旅行產品在教育上的專業(yè)性的需要,研學旅行機構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但在行業(yè)的發(fā)展初期,研學旅行作為教育產品的價值并未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與此同時,在市場競爭中,又面臨傳統(tǒng)旅行社行業(yè)的價格競爭。因此,研學旅行機構面臨研發(fā)教育產品的高成本投入與市場價格競爭中利益最大化的矛盾,處于兩難境地,面臨生存挑戰(zhàn)。
3.2.1 在課程設計上,面臨教育取向與娛樂取向的矛盾
人們普遍認為學習是令人不快的,是一種勞動而非休閑,強調紀律而非自由(Werry et al.,2008)。而在大部分人的觀念中,旅行意味著休閑與娛樂,是用于逃離慣常生活的手段,對于學生而言意味著逃離富有壓力與規(guī)制的學校生活。在人們的觀念中,教育的特點與旅行的目的相沖突,“學”與“玩”被視作對立的雙方。因此,設計者在設計研學旅行內容時,普遍存在“偏重教育”或是“偏重娛樂”的分歧,具體表現(xiàn)為“重學輕游”或“重游輕學”。偏重教育取向的研學旅行,在內容設計上,更傾向于強調旅行過程中的研究性學習部分,強調知識的獲取及轉化。這一類研學旅行的目標性更為強烈,研究性學習的成果更加顯著。在此類課程的實施中,會涉及知識導入、研究性學習、學習成果展示,以及最終的學習成果測評等環(huán)節(jié)。但在目前學校專業(yè)老師與優(yōu)質研學導師數量不足,研學旅行團隊規(guī)模過于龐大的情況下,探究式學習難以組織,因此,這類研學旅行往往簡化為聽講解、記筆記、完成小實驗、做手抄報或思維導圖,且格外注重過程中的紀律管理,學生參與這一類的研學旅行受到的約束較多,自由度較低,其趣味性低于傳統(tǒng)的春秋游,學生可能產生心理落差。娛樂取向的研學旅行的內容與以往春游、秋游的內容差異較小,僅是將名字改為“研學旅行”(S2)。這種研學旅行目標性較弱,學生較難達到好的研究性學習的效果。但由于它與強調規(guī)則的日常教學活動呈現(xiàn)較大差異,學生“玩”得開心,這使其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學生的歡迎。但“重學輕游”和“重游輕學”兩種形態(tài),均難以滿足學生與家長對“玩中學”的需要。
這種矛盾的產生,從深層次反映出研學旅行設計者們的設計導向混亂,研學旅行參與者未能明晰研學旅行的目標。在后續(xù)發(fā)展階段,各利益主體需要在研學旅行目標、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取向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交流與磨合,以使研學旅行既不成為又一“機械”的課堂,又不成為“換湯不換藥”的春游、秋游。
3.2.2 在活動組織上,面臨規(guī)?;∠蚺c個性化取向的沖突
規(guī)?;M織是目前研學旅行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學校根據國家政策要求,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全年級學生集體出行。這種組織形式效率高,便于學校協(xié)調日常的教學安排。但這種組織形式對研學基地容量、研學導師人才供給提出較高的要求。根據本文作者在廣州的調查,目前的研學旅行往往是全年級上千名學生集中開展活動。研學機構按照1∶20的導師配比,需要50~60名研學導師,服務保障難度高,學習體驗較差。與此同時,在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的地區(qū),家長對個性化的研學旅行安排需求比較強烈。在他們的觀念中,控制人數規(guī)模才能夠達到更好的研究性學習效果?!敖M織形式我希望能夠更加多樣化。就是不要一整個班都去一個地方,可以給幾個地方去組合。然后一個班的人也太多了,就是四五十個人,也學不到什么。就希望最好是十幾個人這樣?!保≒5)同時,學校教師也認為龐大的人數規(guī)模是開展高質量研學課程的障礙。其原因是研學旅行組織形式的規(guī)?;瘯е聦I(yè)老師數量不足,場館容量不足等問題。
目前,為適應市場的需求,研學機構除了提供適應學校集體出行需求的規(guī)?;难袑W旅行產品外,還提供具有個性化的小規(guī)模研學課程供家長選擇,以迎合市場需要。在大多數情況下,個性化、精品化的研學課程,相較于規(guī)?;难袑W課程,課程質量更高,更有利于在旅行過程中落實研究性學習。但是,在目前政策導向下,研學旅行正處于加速推進的階段,以最高效的方式達到政策要求,仍是大部分中小學選擇研學旅行組織形式的考慮因素。由于個性化的研學旅行組織形式不便于管理,因此,它未能推廣到大部分學校。此外,對規(guī)?;c個性化組織形式的選擇還涉及對教育公平的考慮。個性化研學課程的研發(fā)成本與執(zhí)行成本較高,收費較高,而規(guī)模化的研學更有利于控制成本,減輕家長負擔。
綜上所述,研學旅行組織形式規(guī)?;c個性化的矛盾,體現(xiàn)出各利益主體對高質量研學旅行的需求,也反映出目前研學旅行執(zhí)行人才供給的不足,研學基地容量的有限性。除此之外,如果平衡研學旅行規(guī)?;c個性化,還需要結合政策導向及教育的公平性等方面進行考量。
3.2.3 在人才支撐上,面臨研學專業(yè)人才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嚴重缺口
研學導師是研學旅行課程最主要的執(zhí)行者,是影響研學旅行成功實施的關鍵。優(yōu)秀的研學導師需要參與到主題確定、內容框定、課程設計、總結等環(huán)節(jié)(李其龍等,2003),需要具備學科專業(yè)知識,以及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的能力。作為旅游與教育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研學導師需要兼具教育相關的知識背景及管理旅游團隊的實際操作技能。目前,社會對高質量研學導師存在龐大需求,這與人才的供給嚴重不足構成了較大的矛盾。首先,研學導師在數量上存在較大缺口。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導致研學導師需求量增大。其次,研學導師質量也總體欠優(yōu)。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研學導師行業(yè)沒有明確的準入標準,對從業(yè)者也沒有硬性的考察指標。目前,由學校教師直接擔任研學導師的情況較少,擔任研學導師的人員主要有3 類:一類是旅游類專業(yè)的大學生;一類是教育類專業(yè)的大學生;第三類由導游兼任。這3類人員往往不能同時具備管理旅游團隊的知識技能和教育學等學科的專業(yè)知識。這種知識與技能結構的不完整,導致研學導師隊伍整體的專業(yè)性不足。與此同時,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為了在短期內滿足市場對大量研學導師的需求,當前研學導師人才培養(yǎng)主要依賴行業(yè)機構組織的各類短期培訓。這些培訓主要受眾為傳統(tǒng)旅行社、研學旅行營地基地和研學機構的從業(yè)人員;培訓內容以技能培訓為主,培訓課程的系統(tǒng)性和專業(yè)性有限,參培人員在戶外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能力上難以得到質的提升。這種人才結構與人才培養(yǎng)方式,導致研學導師的戶外教學缺乏專業(yè)性與啟發(fā)性,同時缺乏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技巧,班級管理的能力也存在不足。此外,目前研學導師的分配也是一大難題。由于研學旅行大多是以年級為單位的大規(guī)模出行,單次出行中需要的研學導師數量龐大,這使得少部分專業(yè)知識扎實的導師無法被分配到每個班級的團隊當中,班級間研學旅行效果參差不齊。由此進一步造成了家長、教師對研學導師整體教學水平的質疑,引發(fā)參與學生對研學導師的不信任感,研學導師的工作開展也面臨著更大的困難。
這一矛盾的解決,一方面需要將部分學校教師與導游轉化為研學導師,另一方面需要大專院校的師范教育與旅游教育加大對“旅游+教育”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通過??萍氨究茖I(yè)的設置,規(guī)范人才培養(yǎng)體系。國家對研學導師的資格認證也需盡快落實。
3.2.4 在價值屬性上,面臨研學實踐教育公益性與研學機構商業(yè)性的矛盾
作為課堂教育活動的戶外延伸,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成為九年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因此,研學旅行具有教育事業(yè)的公益性特點。但目前大部分學校委托具有商業(yè)性質的研學旅行機構進行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組織與執(zhí)行,市場運作被納入到研學旅行教育當中。這種現(xiàn)狀使得研學旅行教育的公益屬性,與研學機構作為商業(yè)組織追求商業(yè)利益的特性產生矛盾。
學生、教師、家長、研學機構等利益相關者都希望享受或創(chuàng)造更高品質的研學旅行產品,從而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但是對于研學機構而言,具有更高品質、更優(yōu)育人效果的研學課程,盡管產品的附加值更高,但也意味著需要有更高的課程設計成本、更高的場地使用成本、更高的用人成本,從而導致研學產品的價格更高。而價格的提升,一方面使研學機構在與同行品質稍低、價格稍低的產品進行價格競爭時處于劣勢;另一方面,由于價格的限制,研學機構高價的精品課程無法成為大部分學校的選擇。在一個學?!熬退闶且粋€班里的不同的學生、家庭,其實對價格的接受程度也會不一樣。所以你要學校大規(guī)模組織,他會找一個平均價,或者就是一個比較低的價格,一個絕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價格?!保ˋ2)這意味著在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對研學旅行市場進行調節(jié)的情況下,如果要最大限度照顧公眾對價格的接受水平,研學機構的利潤就需要壓縮,研學旅行產品的品質就需要妥協(xié);而如果要最大限度提升研學旅行課程的質量,高費用的研學旅行將成為中高收入家庭學生的“特權”,從而使教育的公益性與公平性受到挑戰(zhàn)。
因此,如果要平衡商業(yè)利益與公眾利益的矛盾,政府要盡快制定研學旅行的收費標準與財政補貼標準,保證教育公益性的同時保障企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研學旅行行業(yè)已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這種背景下,研學旅行行業(yè)的直接利益相關者——學生、教師、家長、研學機構,各自的不同訴求中體現(xiàn)出多元矛盾與張力,由此可見,這種新型旅游與教育形式背后各利益主體間的博弈。學生作為參與研學旅行的主體,期望研學旅行富有趣味性與學習意義,但其往往處于“失語”的狀態(tài),訴求難以被聽取,因此只能采用實際行動進行“抵抗”。學校教師與家長站在“育人”的角度對研學旅行的質量提出較高要求,但是也存在對由此引發(fā)的教育公平問題的擔憂。研學機構作為研學旅行最直接的執(zhí)行者,面臨高質量研學旅行產品研發(fā)成本高、市場競爭激烈的困境,企業(yè)生存狀況不容樂觀,教育事業(yè)的公益性與研學機構的商業(yè)性的矛盾在研學機構的生存困境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
多元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張力,已經威脅到研學旅行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實踐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要破解當前研學旅行市場的發(fā)展困境,需要從行政、市場及社會三方面多管齊下精準施策。在行政力量方面,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加快制定和發(fā)布研學行業(yè)標準體系,如研學機構準入標準、研學導師資質評定標準、研學旅行服務標準等,保障研學旅行服務機構及從業(yè)者的專業(yè)性。其次,應盡快制定學生參與研學旅行的財政補貼標準,明確補貼的發(fā)放形式,完善監(jiān)督制度,保證補貼資金落實到位,保障學生公平享有參與研學旅行的權利,紓解企業(yè)優(yōu)質優(yōu)價產品難以推廣的困境。再次,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研學旅行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的指引,鼓勵學校及校外研學機構研發(fā)優(yōu)秀課程。在市場力量方面,供求雙方應盡快在研學旅行產品課程內容設計和課程組織取向,以及研學產品質量要求上達成共識。設計研學旅行產品時應充分吸收學校一線教師等教育專業(yè)人士的意見。同時,要充分發(fā)揮行業(yè)組織作用,完善行業(yè)標準,打擊惡性競爭。社會力量方面,應發(fā)揮高等學校在研學導師人才培養(yǎng)及研學旅行相關理論研究中的作用。研學旅行管理與服務專業(yè)已于2019年增補至《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yè)教育(??疲I(yè)目錄》①教育部職成司.《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yè)教育(??疲I(yè)目錄》2019年增補專業(yè)[EB/OL].(2019-10-18)[2020-05-17].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17zt06_bznr/bznr_ptgxgdzjml/ptgx_mlxjzydz/201910/t20191018_404286.html.,這是研學導師人才培養(yǎng)規(guī)范化的良好開端。希望在未來的發(fā)展中,研學旅行相關專業(yè)也能夠納入教育部本科專業(yè)目錄,以構建完整系統(tǒng)的研學旅行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為研學行業(yè)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高素質專業(yè)化的人才支撐。此外,還應注重有關研學旅行及教育旅游的理論研究,為研學旅行的實踐發(fā)展提供支持。最后,還應運用各類宣傳教育手段,闡明研學旅行的教育意義和實施要求,深化學生、家長、教師及社會公眾對研學旅行的認知,在社會上達成重視研學旅行教育意義的共識,以實現(xiàn)更優(yōu)的實踐育人的教育目標。
本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文在分析過程中沒有涵蓋研學旅行行業(yè)的全部利益相關者,例如各層級教育主管部門、中小學校長、研學旅行基地和營地等。其次,本文作為探索性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且只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無定量數據進行支撐。再次,本次訪談樣本大部分來自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教師教研水平較高,學生家庭經濟水平較高,因此對較低收入群體、較低教研水平學校的現(xiàn)狀暴露并不充分。此外,本次調研對象集中于小學高年級階段的教師、學生及家長,對中學階段研學旅行行業(yè)特征研究有待進一步豐富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