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華棟
胡冬林的《山林筆記》三卷本,注定會成為一部留得下來的生態(tài)文學和自然文學作品。那一年,我聽說了胡冬林突然去世的消息,感到很驚愕,怎么好好的一個人,說沒有就沒有了呢?怎么看著還挺好、挺硬朗的冬林,從此就再也看不見他了呢?我很悲傷、很難過,覺得死亡有時候是那么的強橫、那么的沒有道理,把冬林這么早就帶走了。因為我和他聊過,他還雄心勃勃地要再寫十多本書,還有很多計劃沒有完成……
我最早是從周曉楓那里聽到胡冬林這個名字的。那還是我們都在《人民文學》雜志社工作的時候。周曉楓對散文家很熟悉,她和我一樣,當編輯當了二十多年,對作家同行非常熟悉,又對同行保有著不帶偏見的濃厚興趣?!爸篮诌@人不?”她有一天問我。我說,我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人呀?是個好作家?
肯定是非常好的一個作家,而且他還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人,曉楓說。在周曉楓的描述中,作家胡冬林簡直就是長白山的精靈,他像是一棵松樹成精了一樣地神奇:他能夠在長白山中根據(jù)各種別人看不到的細節(jié),說出動物的蹤跡、狀態(tài)和植物的形態(tài)以及生長周期。然后,曉楓就拿出了胡冬林剛剛給她發(fā)過來的一個稿子。
我拿過來看,是胡冬林寫的一篇非虛構(gòu)文學,這篇稿子寫的是長白山里的大自然的故事。我一讀,就放不下,他能把長白山里的動物、植物、時間和空間寫得這么有趣,喚起了我當年讀一些北美洲作家寫的生態(tài)文學的閱讀快感來。
后來,《人民文學》雜志社在長白山開會,我就見到了胡冬林。他穿著一件幾乎褪色的軍綠色外套,似乎是迷彩服,有些舊了,他走路也不快,臉上有些歲月留下的溝溝坎坎,五十多歲的樣子,不老也不年輕了,口音自然是東北人,手里老是拿著根煙,笑呵呵地和我聊了起來。
我才知道,他也上過魯院的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而且,他還是一個滿族作家。關(guān)于他,有不同的稱呼,比如,有人叫他生態(tài)文學作家、自然文學作家、兒童文學作家、長白山地域文化作家,等等。他曾經(jīng)自稱自己是野生動物作家。 他是吉林人,說起長白山的一草一木、動物植物、氣象氣候、離奇?zhèn)髡f來,都是如數(shù)家珍。他非常會講故事,說起話來,也是滔滔不絕。他最動人的舉動,是一個人在長白山的林場小鎮(zhèn)上住了五年多,跟不同的林場工人、偷獵者、挖參人打交道,可以說是經(jīng)歷非常豐富,也歷盡千辛萬苦。
因此,他就是長白山的一個守望者,他愛著這片山林,也對破壞山林的不作為的官僚和一些偷獵者十分憤恨。前些年,他創(chuàng)作出了《野豬王》《青羊消息》《約會星鴉》《蘑菇課》《狐貍的微笑》等多部很有影響力的生態(tài)文學作品,引起了很大的關(guān)注。
冬林對自然文學和生態(tài)文學有著不同的理解,他說:“自然文學多為歌頌自然,謳歌花鳥、樹木的文學,而生態(tài)文學則帶有更多的批評和批判意味。生態(tài)作家必須站在野生動物的立場上寫作,雖說文學是人學,但是文學也有責任為生態(tài)說話。生態(tài)文學為野生動植物發(fā)言,呼吁更多人關(guān)注生態(tài)問題,對生態(tài)的科學發(fā)展起到推動和助力的作用。因而,生態(tài)作家更要以身作則,一方面是作家,一方面是戰(zhàn)士,不僅僅依靠文字,也要身體力行去守護一方水土,守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在長白山的這五年多,是我人生的大轉(zhuǎn)折,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大轉(zhuǎn)折,這段時光是我的創(chuàng)作高峰,同時也是我人生的高峰。這段時間將寫作和我的生命融合在一起。去長白山之前,我準備了很多故事和題材,但是到了長白山之后,生活氣息撲面而來,我后來寫的散文都來自我在山上鮮活的體驗,之前帶來的故事一個都沒有用。生態(tài)文學寫作是我人生的支撐,它讓我的生活充實有分量。只要我活著,我就會一直寫下去?!?/p>
那年在長白山,他給我聊了很多關(guān)于長白山的故事。關(guān)于熊的,關(guān)于馬鹿、野豬的,關(guān)于偷獵者、盜伐者,關(guān)于植物的,等等。我就從文學寫作的角度,逐一分析這些題材如何寫、怎么寫、結(jié)構(gòu),以及讀者對象,等等,這對他啟發(fā)很大。我鼓勵他多多寫,盡快地寫,因為,我聽周曉楓說,他就是寫得慢。確實,他告訴我,他每天只能寫幾百字。
我說,你為什么不寫快一點呢?既然你的腦子里、肚子里有這么多寶貝故事,有這么多的神奇經(jīng)驗,你就應該加緊寫。聽了我的鼓勁兒,他立即就摩拳擦掌,說是要大干一場了。我還告訴他,有的題材寫成系列的兒童文學作品,動物小說,現(xiàn)在兒童文學、少年文學的市場非常大,你很快就會成為富翁的。你看曹文軒、楊紅櫻他們,個個每年的稿費都是上千萬元的。胡冬林聽了,有點小振奮,但我感覺他似乎對掙錢也不是太熱心,他說,他從來都不攢錢,前些年,有點小錢了,就揣在兜里進長白山去待一陣子。不過,稿費多了也是好事。
我記得,在長白山賓館里,聽他講故事,有一個瑞士女作家也聽得入迷了,希望第二天胡冬林能帶著她進入長白山的原始森林里走一走。幾個編輯歡呼起來也要去,他說行啊,可要起早點,明天早晨五點,天蒙蒙亮咱們就得出發(fā)。果然,第二天我七點起來,聽說他帶了幾個人早就出去了。等到下午天擦黑的時候,他才帶著三個人回來了。胡冬林還是穿著他的軍綠色的迷彩服,看不出走了很長的路,一點都不疲倦。他樂呵呵地說,他們的收獲很大,因為原始森林里秘密有很多,都被他們發(fā)現(xiàn)了。
我問其中的曹雪萍編輯,你都在原始森林里看見啥了呢?有熊嗎?看到野豬了嗎?有沒有狐貍沖著你微笑呢?
曹雪萍樂不可支,說,胡冬林帶著我們,主要是研究在森林里發(fā)現(xiàn)的各類動物的糞便,他是糞便專家!通過糞便來了解是什么動物拉的,它的飲食健康情況、生活習慣規(guī)律和它的去向,反正一個動物沒見著……
我也哈哈大笑。不過,我看到他們采到了一些蘑菇。胡冬林就給我們講解長白山的蘑菇,拿出手機,給我們看他拍攝的長白山的各種蘑菇。
原來,早在2008年的秋天,胡冬林就跟隨長白山林業(yè)科學研究所的專家王柏,進入長白山的深山老林里,專門研究、搜尋、考察當?shù)氐囊吧⒐?。那一次,是胡冬林在長白山里專門上的一堂蘑菇課,現(xiàn)場教學,實地勘探,樣品都是真的,現(xiàn)發(fā)現(xiàn)、現(xiàn)指認、現(xiàn)熟悉、現(xiàn)研究。這一次,胡冬林認識了100多種長白山里的蘑菇。在那個秋天里,他還認識了長白山里的180多種鳥,以及幾百種草本、灌木、喬木植物,收獲巨大。
那天,他拿出了手機,對我們說:“你們看,這是一種叫‘鬼筆’的蘑菇,這是我一連三天等在一棵老朽的倒木旁邊,最后終于等來了‘鬼筆’戴著盔形帽的菌柄,慢慢地從土豆似的‘卵’里面像電影《異形》里的怪物那樣慢慢拱出,結(jié)果,就像一個美女穿著一襲白縐紗般的裙子,有著菌網(wǎng)裙的蘑菇羞怯地顫顫巍巍地展開,這么精致嬌美的蘑菇,的確令人驚嘆吧?!?/p>
我們都圍過去看,果然,手機里那“鬼筆”蘑菇照片實在是奇特得十分漂亮。他的手機里,長白山的神奇之物很多。我指著一種很可怕的蘑菇問他:“這蘑菇像死人的指頭,是啥蘑菇???”
冬林笑了,說:“你還真說對了,這種蘑菇就叫死人指,學名叫作多型炭角菌。你們看,這種蘑菇的長相的確很可怕,它們一般是一簇簇從地下腐根中鉆出來,那樣子就像是死人的手指從地底伸出來,竭力去抓住地面的一根枯枝一樣。有的死人指蘑菇,成長的時候是緊貼在腐朽的榆樹根上,就像是死人的手指活了,再單獨向上攀爬。一叢叢黑手指從腐葉和苔蘚中伸出來,像要抓取什么東西,呈現(xiàn)出握拳、伸手的樣子,活靈活現(xiàn)卻又僵死不動的人手的形態(tài),誰看見了都會尖叫。這種蘑菇在長白山里很常見?!?/p>
曹雪萍指著他的手機里的圖片問:“這種蘑菇我們在山里見到了,它叫啥?”
冬林說:“它叫榆黃蘑。榆黃蘑的色澤和形態(tài)十分獨特,看過一眼的人都不會忘記。菇傘的顏色是黃色的。這種黃色類似檸檬黃和柚子黃,但又都不太像。那種奇怪的黃顏色,是一種十分恬靜亮眼的淡金黃色,有點像鴨蛋黃,卻再淡一點,比蒲公英的黃花又濃一點?!闭f起蘑菇的顏色來,冬林也是頭頭是道。接著,他又給我們說起了隆紋黑蛋巢蘑菇:“這種菌,它比黃豆粒還小一圈,我發(fā)現(xiàn)它就要趴在地上屏息觀看它。這種蘑菇雖然體態(tài)嬌小,卻異常精美?!?/p>
我看到這蘑菇的顏色,是那種深褐色的咖啡般的顏色。
“你們看,這蘑菇,它的形狀酷似長尾粉紅雀鳥造的巢。長尾粉紅雀鳥是長白山里獨有的一種鳥,羽衣嬌艷。這種鳥十分勤勞,兩只配偶小鳥會一起營造一種杯形巢。杯形巢十分精美,一般是用柳葉繡線菊的細枝、小榆樹的皮、線麻的長條纖維、茜草和莎草的莖與葉編織而成,在巢底還要鋪上細絲般纖柔的草桿?!?/p>
我說:“你這堂蘑菇課很有意思?!?/p>
他笑了,說:“你們看,這種蛋巢菌多像小鳥的巢!在這種菌的底部有數(shù)粒潔白扁圓的蛋蛋,這就是蛋巢菌的孢子。當一滴雨點滴落在嬌小的菌杯上,那么,高舉起來的孢子就會隨著水花的爆破而散落在周圍的苔蘚或者腐殖土上面,形成一片連一片的蛋巢菌群落,十分美麗、壯觀?!?/p>
最后,他又給我們看了一種叫作美味側(cè)耳的蘑菇照片?!斑@種蘑菇,別名紫孢側(cè)耳,又叫青蘑,它的菌肉厚,呈現(xiàn)白色,十分吸水,能食用,味道鮮美。一般是叢生在闊葉樹腐木上。側(cè)耳菌所含的水分極大,即使你采回來在通風處陰干三天,依然水分充盈,還散發(fā)出一種水香呢?!?/p>
我詫異地問:“蘑菇還有水的香氣???”
冬林說:“是啊,不少蘑菇所含的水都有香氣。比如一種繡球蕈蘑,它也有水香味兒。但繡球蕈的水香氣,有一種淡淡的榛樹荑的氣味。繡球蕈生長在海拔較高的森林中,喜歡貼著松樹生長;長相很像是花椰菜,小如拳頭,大的有籃球那么大,非常香。長白山由于海拔高,這里所產(chǎn)的繡球蕈菌,質(zhì)地結(jié)實,吃起來口感脆爽,顏色也素雅一些。”
天色黑了,冬林給我們上的蘑菇課也就結(jié)束了,我們該去吃飯了,晚餐上肯定有很多蘑菇吃。
冬林去世之后,我拿出來他已經(jīng)出版的書翻著看。一邊讀,一邊想起來他給我講的他和盜獵者、盜伐者做斗爭的故事。那些故事極其精彩,只有他能寫出來,他實際上已經(jīng)寫出來了一部分,還有些正打算寫呢。比如,他就給我講過“大窩集”的情況?!按蟾C集”在滿語里,就是“黑森林”的意思,是長白山里一片片森林區(qū)域的形容。據(jù)胡冬林說,清代最大的一個“大窩集”有5000平方公里那么大。在清代,這種大林場的別稱“大窩集”有大小48個,主要在東北地區(qū)。后來,在俄羅斯帝國和清朝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后被劃走了17個。新中國成立以后毀林開荒、大煉鋼鐵,又被我們自己砍了80多億立方米?,F(xiàn)在,只剩了小興安嶺和長白山這兩個自然保護區(qū)。長白山因此成了胡冬林的某種精神家園和皈依之地。
胡冬林算是“文二代”,他的父親是著名詩人胡昭,所以他的文學才華有遺傳的因素。因為他敏感、正直、熱情,相信文學的力量,相信心靈世界的廣大和精神生活的純美。胡冬林對我說,他非常能走山路,能穿樹林子。這是他的絕活,每一次進山一趟,他都要走10公里以上,而且一點也不累,路上到處都是發(fā)現(xiàn),他就拿出相機、手機拍攝。
詩人邰筐告訴我,每一回胡冬林上長白山,“都要套上一身舊迷彩,背一個帆布兜子。兜子里裝有必帶的幾樣東西——帳篷和高瓦數(shù)的手提礦燈是必需的,因為碰上大雨天或者黑夜回不去,隨時可能要在野外安營扎寨。相機是必需的,每次出去,他都能新拍到一些沒見過的植物啦、蘑菇啦、昆蟲的圖片,七八年下來,他已積攢了幾萬張。望遠鏡也是必需的。筆和本是必需的。隨身帶的還有一個不銹鋼杯,用它來裝山泉水喝。當然還會帶適量的咖啡、干糧、水果、香腸以隨時充饑和補充體力。槍和刀,胡冬林是絕不會帶的,他不僅僅是一個環(huán)保主義者,而且一直把森林里所有的動物,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當成朋友看待,絕不會去傷害它們。唯一的一件武器老胡是萬萬不敢忘的,那就是警用防暴催淚噴射器,里面裝的是美國進口的噴熊劑。那是用來對付棕熊和黑熊的。萬一在原始森林里和它們狹路相逢,對準它們頭部猛噴一下,可以對它們造成十幾分鐘的麻醉,又不至于真的對它們造成傷害??删褪沁@短短的十幾分鐘,就足夠你迅速逃命了?!?/p>
邰筐的這些說法十分形象、具體生動,對我們理解胡冬林很有用。
前些年,長白山的幾家酒店把熊掌這道菜,做成帶包裝的成品,供食客帶走送禮用。熊掌作為貴重的禮品,成為新的腐敗方式。于是,在金錢的驅(qū)使下,長白山的熊遭殃了。除了熊,還有野豬、狍子、鸮和林蛙都成了暴殄天物的山林珍品。這些年盡管政府打擊力度很大,但總是有人想辦法去打死這些山林里真正的主人,然后拿去換錢。
那些年,胡冬林搬到長白山二道白河鎮(zhèn)自然保護區(qū)邊上住了好幾年。他長期追蹤和保護黑熊、馬鹿等野生動物,拯救這里的熊。據(jù)他親口告訴我,目前長白山北坡僅存黑熊30頭左右。即使這樣,仍然有人偷獵黑熊。前些年,胡冬林曾經(jīng)實名微博舉報五頭熊被盜獵者毒殺事件,有盜獵分子放風威脅說,要花10萬元辦了他,起碼把他打殘。后來,長白山公安局局長向胡冬林致敬,并承諾保護他的安全,公安局還給他發(fā)了全套警用防護裝備,這樣他既可以防野生動物,也可以防壞人了。
長白山是胡冬林的心靈之家,他說,在長白山里的一條潺潺流動的河邊上,有一棵直徑一米多的圓盤形的樹根,就像一張?zhí)烊坏淖雷幽菢拥却聛韺懽?。他又找了一個原木轱轆當?shù)首?,每次進山,他就找到這里,以天為屋頂,大地為客廳,在這個天然的圓形寫字桌上,他揮筆寫下了很多作品。有一陣子,他幾乎每天都要走四十分鐘山路,來這里當專業(yè)作家寫作。他在這里靜靜寫作的時候,鳥鳴、山嵐霧氣,陽光,還有高山鼠兔、褐河烏、棕黑綿蛇、鴛鴦、麝鼠、花尾榛雞和狍子,會不時地從他身邊走過,好奇地看著這個陌生的訪客,而他也真的變成了這里的主人。
現(xiàn)在,吉林時代文藝出版社推出了他的三卷本《山林筆記》,讓我們看到了他那些年守護、深入、書寫長白山的日日夜夜的記錄。這套書注定會成為一部留得下來的書,看到這套書,我很欣慰,因為胡冬林曾告訴詩人邰筐和我說,他多年以來寫下的很多森林筆記,將是他留給后人的最珍貴的財富。他多年來保存下來的各種剪報和隨手記在紙片上的各種資料和筆記,已經(jīng)裝滿了兩個大皮箱,這些筆記本還有待整理。他有很多筆記本,他曾經(jīng)拿出一本讓我翻看,里面似乎比較沒有章法,但是卻像一片森林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那樣,生機盎然。另外,胡冬林還有別的寶貝:三十多年以來,他收藏了長白山一帶的自然生態(tài)以及東北民俗、地方志等地域文化、地理歷史類書籍有2000多冊,希望能夠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冬林已經(jīng)魂歸山林,他是長白山的精靈,已經(jīng)與山同在。而我們通過他寫下來的文字,仍然能夠感受到他的生命體溫和音容笑貌。他留下來的豐沛而多樣的文學作品,是當代生態(tài)文學和環(huán)保文學的重要收獲和巨大的財富,我們還要不斷地去解讀他。他未竟的事業(yè),也會有人繼續(xù)去完成。
2017年12月寫,2020年8月改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