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鑒
曹雪芹繪烏金翅 孔祥澤臨
大家都知道,我國杰出的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因其不朽著作《石頭記》而享譽世界,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還為鰥寡孤獨廢疾者寫了一部意義重大的書——《廢藝齋集稿》,遺憾的是這部書沒有出版,一直以手稿的形式在禮親王府保存了百余年,1943年被一位日本人金田氏高價購得。
曹雪芹于乾隆十五、十六年(1750、1751),辭別宗學輾轉(zhuǎn)搬到西郊、西山,過著隱居般的落拓生活,廣泛地接觸西山地區(qū)下層百姓,特別關(guān)注并且?guī)椭?、寡、孤、獨、廢疾無告者。曹雪芹先生從對于景廉的幫助,根據(jù)墨子、老子的思想,采用以藝濟人的方法,推廣到讓廢疾者永久地擺脫貧困,并編撰了《廢藝齋集稿》這部書,其中涉及金石、風箏、印染與編織、竹雕與刻扇、脫胎工藝、園林布置以及烹飪各方面。有些地方還備有專門的口訣,從而使廢疾者得到了幫助,謀以自養(yǎng)。從這個意義上講,雪芹先生的《廢藝齋集稿》,在今天更加彰顯其價值。
曹雪芹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即寫《廢藝齋集稿》的同時,他以先秦哲學家墨子的思想為指導,搞“社會互濟活動”,成為編織、脫胎(雕塑)、制造風箏和印染方面的“行會首領(lǐng)”。
于景廉是乾隆年間一個下層八旗士兵,為國征戰(zhàn),一條腿傷殘,人都稱他“于瘸子”,成了殘疾人,不能繼續(xù)在軍隊里服役,生活陷于困頓,平時以鬻畫為生。他有不少子女,收入微薄,時常揭不開鍋。
曹雪芹在《南鷂北鳶考工志》自序中給我們講述了因于景廉窮困,雪芹親制風箏助其的故事。敦敏著《平湖懋齋記盛》記述了于景廉得到雪芹無私的幫助,于景廉對敦敏說出內(nèi)心的話:“當日若非芹圃救我,我則賤軀膏野犬之腹也久矣……受其惠者,能不懷其德乎?如我之貧,更間廢疾,難謀生矣。賴此為業(yè),一家幸無凍餒。以是欲芹圃定式著譜,庶使有廢疾類者,藉以存活,免遭伸手告人之難也?!倍孛舻挠涊d,從第三方進一步證明了雪芹救人于水火的高風亮節(jié)。
穿越250年,這個故事依然可以深深地觸動聆聽者的心靈。事實上于景廉的處境遠比雪芹敘述的嚴重。乾隆十九年(1754)接近年關(guān),于家上下老小已三日未揭鍋了,屋里沒有煤生火,兒女牽衣啼號,老于告貸無門(已多方嘗試)。據(jù)吳恩裕《曹雪芹叢考》記載,于景廉把妻子兒女送往岳父家之后,自己拄拐出城,意欲覓地自殺未果時,繼續(xù)前行,不覺來到雪芹的住處,才引出了以上雪芹年關(guān)救助于景廉的故事。
曹雪芹雖然是個世家子弟,幼時經(jīng)歷過“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式的生活,但是到了西山以后生活陷入困頓,為了完成《石頭記》的創(chuàng)作,他曾得到當時富貴親戚的接濟,時間一長富貴親戚那種傲慢、鄙視的姿態(tài),使雪芹的自尊受到極大的傷害。雪芹逐漸看出封建社會的虛偽與丑惡,他拒絕了畫苑的邀請,寧愿貧困潦倒也決定不為統(tǒng)治者服務(wù)。
雪芹在西山地區(qū)廣泛地接觸了下層社會,深切地同情他們,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主動接濟他們,無償為他們治病,甚至專門為他們寫成一部擺脫貧困、“以藝濟人”的《廢藝齋集稿》。為讓那些沒有上過學、不識字的人能夠掌握生存技藝,他苦心孤詣,為他們編制朗朗上口的歌訣(歌訣的作用有二,其一,歌訣簡短比文字說明容易記;其二,歌訣的奧義就是口傳心授,外行不能隨便仿制)和《此中人語》(口語寫的說明)。從這個角度來看,雪芹為鰥、寡、孤、獨、廢疾者,可謂嘔心瀝血,關(guān)懷備至。
白媼是居住在白家疃村的一位老婦,老伴在乾隆十三年(1748)攻打金川時,中箭身亡。白媼有一子,母子相依為命,兒子是老婦的掌上明珠,弱冠之時,竟染疫死。人生三大不幸白媼占了兩個,早年喪夫,中年喪子,人生大悲,白媼終因急火攻心、過度的悲傷,哭瞎了眼睛。生活本來就沒有依靠,現(xiàn)實更加殘酷。雪芹先生得知后,非常同情她的遭遇,用櫻桃溝邊上的野芹菜,為她醫(yī)治好了眼疾,白媼眼睛得以復明。恰逢雪芹在香山的屋塌,正要翻蓋,白媼為了報答雪芹救命之恩,特以其塋側(cè)的樹供雪芹筑室,為雪芹遷居白家疃創(chuàng)造了條件。乾隆二十三年(1758),雪芹在白家疃小石橋的西南,在村民的幫助下蓋起了四間房,一間讓白媼居住,可隨時照顧白媼的生活起居。這件事在敦敏寫的《平湖懋齋記盛》中有詳細的記載。
孔祥澤老先生曾對我說,雪芹在西山地區(qū)行醫(yī)且醫(yī)術(shù)高超,從不要錢。不僅給窮人看病,也給富人看病。雪芹給富人看病,有一原則,看好病不求回報,不要給他送禮,節(jié)省下的錢,為抓不起藥的窮人出錢抓藥。為此雪芹曾與香山、藍靛廠、白家疃附近的藥鋪約定,見到雪芹的藥方,免費抓藥,藥價記在某某富戶名下,年終結(jié)賬。雪芹用這種方法救助了不少喪失勞動能力而無錢買藥的人??桌显犑娉蓜紫壬f過,在藍靛廠藥鋪的幾家鋪號,雪芹就是這樣操作的。聽到此,我對雪芹懸壺濟世、救窮人于水火之精神而肅然起敬,有如此境界的曹雪芹,為鰥寡孤獨廢疾而無告者,想得如此周全。
250年前,雪芹就已經(jīng)為殘疾人考慮過生存的方式了。他祖輩作為江南織造,家傳編織技法,深懂其中奧秘,為盲人編制了一整套的口訣,并將不同顏色的絲線,讓明眼人按固定位置擱放。盲人對著口訣,按照絲線的順序用其所需,編織成各種當時流行的圖案。
作者與孔祥澤老先生
雪芹組織的盲瞽行業(yè)協(xié)會,派明眼人將織錦的圖案以及口訣包括各種絲線,送到盲人的家里,并且身教口傳,直到教會為止。盲人為能有雪芹這樣的知心人,為他們生存作出如此縝密的安排而感激,因而格外認真對待這份工作。而所編出的織品,則由行業(yè)協(xié)會負責銷售。因為要求嚴格,盲人編織出的圖案既漂亮而且又結(jié)實,價格還不貴,得到普通消費者的歡迎,為此打開了銷路,盲人得到了他們從來沒有得到過的報酬(他們擺脫了廢人的稱號)。有的盲人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編織能手,他們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承認,有盲者比明眼人編織的物品還好,成為當時的編織明星。他們不僅不是社會的累贅,甚至成為讓人羨慕的編織大王。雪芹就是這樣,將殘疾人的作用發(fā)揮到了極致,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