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鳥
西哲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又說,“世界上沒有完全不同的樹葉”。哲學(xué)家們解釋說,前者是說矛盾的特殊性即相異律,后者是說矛盾的同一律。但我總覺得這多少有點詭辯論。西漢《淮南子·說山訓(xùn)》中有“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卻是從大自然中獲得的真實感悟。于是唐人便有了“山僧不解數(shù)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的句子。由此可見,中國的哲理還滲透著情懷。
逢秋,北京人喜歡去西山看紅葉,滿山除了醉人的深紅,還有淺絳、明黃和逐漸褪去的暗綠,在雨過天晴之日最是好看,文人形容這景色說是仿佛上帝打翻了調(diào)色盤。而每年賞葉的時候我還有另外的野癖——收集各種不同形狀的樹葉,回家洗去浮塵,晾干、壓平,夾在書中做書簽,或是在葉子上寫些箴言偈語,贈送友人。在葉子上寫字,其實是古法,并不是我的發(fā)明。我在云南博物館中就見過傣族的先人寫在樹葉上的書。古代印度的佛經(jīng)也是抄寫在葉子上的,稱為“貝葉經(jīng)”,非常有名。在造紙術(shù)發(fā)明之前,用樹的葉子記錄文字是個不錯的材料。
魯迅早年學(xué)博物學(xué),從日本留學(xué)回國后又講授博物,并且?guī)е鴮W(xué)生們到山上采集植物標(biāo)本,他幼年最喜歡讀的是古代關(guān)于園藝的圖書《花鏡》,關(guān)于植物,他應(yīng)該是頗有修養(yǎng)的專家。收集葉子,也是魯迅的愛好,他那篇著名的散文《臘葉》便是明證。文中開頭便說:“燈下看《雁門集》,忽然翻出一片壓干的楓葉來?!边@葉子的來源是這樣的:“這使我記起去年的深秋。繁霜夜降,木葉多半凋零,庭前的一株小小的楓樹也變成紅色了。我曾繞樹徘徊,細(xì)看葉片的顏色,當(dāng)他青蔥的時候是從沒有這么注意的。他也并非全樹通紅,最多的是淺絳,有幾片則在緋紅地上,還帶著幾團(tuán)濃綠。一片獨有一點蛀孔,鑲著烏黑的花邊,在紅、黃和綠的斑駁中,明眸似的向人凝視。我自念:這是病葉呵!便將它摘了下來,夾在剛才買到的《雁門集》里。大概是愿使這將墜的被蝕而斑斕的顏色,暫得保存,不即與群葉一同飄散罷。”我在魯迅博物館工作時一直念念于這件事,想著到文物資料部查看一下魯迅藏書中的《雁門集》,看看那片著名的臘葉是否還夾在書里。
北京落葉的季節(jié)在秋末,郁達(dá)夫《故都的秋》寫于8月17日,立秋剛過,所以他文中只寫到槐樹的落蕊鋪得滿地,其時還沒有秋天的金色。金色的秋天應(yīng)該在十月底才有。最早變黃的是白臘樹、欒樹等樹種,等“一場秋雨一場涼”之后,黃櫨、槭樹、銀杏、國槐、楊柳之類便大面積變紅變黃,色彩斑斕,美不勝收,這便是北京的金秋了。《故都的秋》寫于1934年,當(dāng)時他從移居的杭州到北平小住了4天,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散文。文中寫到“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描繪了故都詩意的美景。
說起潭柘寺,外地的游客到北京來旅游,一般都是故宮、長城、頤和園,知道潭柘寺的卻寥寥無幾。殊不知“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到北京,不到潭柘寺應(yīng)是一個莫大的缺憾。潭柘寺初名“嘉福寺”,始建于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清代時康熙賜名“岫云寺”,“潭柘寺”是民間的叫法,是因寺后有龍?zhí)?,漫山有柘樹的緣故。潭柘寺的風(fēng)水自不必說,背山面谷,三面環(huán)山,既有蒼松翠柏,又有四時古木。寺前兩株古松一名臥龍,一名盤龍,惟妙惟肖。最有名的是千年銀杏、二喬玉蘭、金鑲玉竹、白袍古松,還有印度僧人贈送的七葉娑羅。秋天,松柏是蒼綠的,丹楓是火紅的,黃櫨和柘樹在群山中遍布交錯,雄偉的寺廟掩映其中,色彩厚重而莊嚴(yán)。這里是我采葉的重要收集場,每年每次,一面采葉,一面盡情吸采那里純凈的空氣。這里的游客少,也好。
潭柘寺的鐘聲,現(xiàn)在已淪為游客20元敲擊兩次的玩物。每年每次,我都是沖著那銀杏葉子去的。銀杏,指的是樹上生的銀色的果實,又稱白果樹、鴨腳樹、公孫樹,鴨腳是說樹葉的形狀,公孫是說因為結(jié)果時間較長,“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植物百科書上說銀杏最早出現(xiàn)于3.45億年前的石炭紀(jì),可稱為樹木中的活化石。北京的銀杏樹,現(xiàn)在種植得越來越多,釣魚臺、圓明園等地的銀杏大道,成為城市秋天美好的景觀。潭柘寺的古銀杏有1400多年的樹齡,六七個人才能合抱過來,乾隆帝曾封之為“帝王樹”。與這樹相對的位置還有一株名叫“配王樹”,樹齡相仿,可是這兩棵樹均為雄性,無法傳粉結(jié)果。關(guān)于這兩株樹有許多有趣的傳說,說是每有新帝登基,便有一新的枝干生出,并很快與主干合攏?;实垴{崩時又會有一老枝折斷。上世紀(jì)60年代,末代皇帝被特赦后曾到此地瀏覽,指著一根細(xì)干說,因我不成材,所以它長成了歪脖樹。
“帝王樹”的葉子明度很高,色淺,葉片大,紋理細(xì)膩,色澤均勻,雖然落在地上,但仍然干凈、純粹、悅目,也許是因為那里沒有污染,空氣清新,水源潔凈之故,但是不是佛祖有靈,有意滋養(yǎng)就不得而知了。城里的銀杏葉都不能與之相比,葉片小而厚,紋理粗糙,且有細(xì)小黑斑。確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西山紅葉多為黃櫨,黃櫨又有紅、橙、黃色。魯迅采的楓樹葉子又名槭樹,槭樹也有許多種,有三角槭、五角槭、雞爪槭等,景山前街的路兩側(cè)就有很多五角槭,又稱為元寶槭,因為它結(jié)的樹籽呈元寶形之故。潭柘寺最北面的建筑是藏經(jīng)閣,其后面有一棵巨大的紅楓,葉形卻是與眾不同,雖是五角,但每個角上又生有鋸齒形的羽狀復(fù)葉。此樹樹齡不得而知,但這是我見過的最大株的楓樹,那紫紅色的樹冠籠罩著寺廟的最高建筑,更顯寺廟的古老。
觀景采葉須在晴日,陰雨之時所有色彩都是暗淡的。書上說銀杏葉子還有藥用、食用等價值,還有美白除皺功能,枝葉含有抗蟲元素,夾在書中用來祛除書中蠹蟲。我沒試過,但我的書中夾了許多銀杏葉子,還有槭樹葉、菩提葉、梧桐葉,等等。佛家偈語有“一葉一菩提”句,每片葉子都印記著它生命的始終。葉落入土,比之人的一生,多數(shù)都是腐爛掉了,采起收藏,也是一種緣分吧。我時常打開書時把玩,它能喚起美好的記憶,不遜于觀花賞月,即使是在萬木蕭條的冬日。
金黃色的葉片遮天蔽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