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文
導讀:
黑人工人卡爾十歲的女兒被兩個白人蹂躪了,在那種族歧視盛行的年代,卡爾不相信法律能幫他和女兒討回公道。于是,他徑自找到了那兩個家伙并將他們射殺。復仇后的卡爾,直接來到了警察局投案自首。
年輕律師杰克被指派為卡爾的辯護律師。雖然杰克得到了法律系學生艾倫的支持,但是卡爾仍對此不抱希望。與此同時,杰克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威脅:當?shù)氐娜齂黨用盡各種方法要挾杰克,甚至威脅要炸毀他的房子。最終,卡爾看到了杰克和其他人的努力,他決定和眾人團結(jié)一致,為正義而戰(zhàn)。
在結(jié)案陳詞環(huán)節(jié),杰克以桐婭被輪奸、被毒打、被丟到荒野中的小溪這一慘絕人寰的強奸傷害事件,徹底贏得了整個法庭包括陪審團的心,這些白人陪審團成員甘愿作出了被告人卡爾無罪的裁決。這件事轟動了整個密西西比州,所有黑人都感到歡欣鼓舞。在這個案件中,黑人終于可以和白人一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卡爾獲得無罪判決的艱難過程中,卡爾的律師——杰克居功至偉。
法律的公平正義理應是覆蓋每一個人,但是長久的種族歧視,讓卡爾認清了現(xiàn)實的殘酷,他甚至都沒有打算求得合法途徑的援助,只能放任自己通過極端的手段來為女兒報仇。當他動手的那一刻,早就預料到了自己的下場,但誰知半路殺出的年輕律師杰克竟然扭轉(zhuǎn)了他早就被釘牢的命運,也就是這一刻,法律的光輝終于也照向了卡爾……
大仇得報的卡爾自首被拘,杰克是如何得以見到卡爾的呢?因為作為律師,這是他的權利。
在偵查階段,對于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而言,律師會見至關重要。因為此時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而律師是其失去自由后見到的第一位外援。犯罪嫌疑人需要得到法律援助,他們通過向律師陳述案件的事實真相,從而了解自己是否會被定罪,以及被定罪后將面臨怎樣的刑罰。而這一系列問題與律師會見后才能得到答案。由此可見,律師會見的重要性,在偵查階段更是如此。
與我國一致的是,在英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西方主要法制國家,律師介入刑事訴訟的時間也是在偵查階段。不過,在這些國家的刑事訴訟中,拘留和羈押是不同的強制措施。警察有權拘留犯罪嫌疑人,法官則決定是否羈押犯罪嫌疑人。拘留期限屆滿后,警察必須將犯罪嫌疑人帶至法官面前,法官則舉行聆訊并決定羈押或保釋犯罪嫌疑人。
此外,在上述西方國家,律師介入刑事訴訟的時間起始于拘留,警察拘留犯罪嫌疑人后不能直接訊問,必須告知后者享有聘請律師、保持沉默權、與律師會見等訴訟權利。在絕大多數(shù)國家,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無須經(jīng)過偵查機關批準或同意。
在《鐵案風云》這部影片中,卡爾向警方自首后被拘留,卡爾聘請的律師杰克隨即無障礙地會見了卡爾。當杰克與卡爾在羈押場所會見時,卡爾毫無顧忌地談了他開槍射殺兩個白人男子的原因,并表達了他對被射殺者父母以及被誤傷的警長的歉意。最后,卡爾向杰克詢問了他是否會被判定有罪以及將要面臨何種刑罰等。
從世界范圍看,律師無論是在拘留階段還是羈押階段,都可以自由地會見犯罪嫌疑人,其具體內(nèi)容包括:第一,律師有權直接會見犯罪嫌疑人,無須經(jīng)過偵查機關的批準或同意,會見的次數(shù)、時間不受偵查機關的制約;某些特殊案件如恐怖犯罪案件除外。
第二,律師與犯罪嫌疑人在羈押場所可以面對面地無障礙交談,無障礙包括偵查機關不得在律師與犯罪嫌疑人中間用玻璃或其他障礙物隔開,律師與犯罪嫌疑人交談無需用電話,律師會見時,偵查機關不得用錄音或錄像設備進行監(jiān)控,偵查人員也不得在場,偵查人員至多只能在看得見但聽不見的范圍監(jiān)督律師會見。
第三,律師與犯罪嫌疑人在會見時所談論的內(nèi)容不受限制,律師不僅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他們還可以詳盡地談論案情。
在我國,律師會見尤其是偵查階段的律師會見則與其他國家有較大差異。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六部門關于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及《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律師有權利向偵查機關了解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并會見在押的嫌疑人。同時,律師對不涉及國家秘密的刑事案件,會見要在兩日內(nèi)安排;對于貪污賄賂犯罪等重大復雜的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案件,可以在5日內(nèi)安排會見。
律師會見時,偵查人員則根據(jù)案件情況和需要派員在場;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經(jīng)偵查機關批準,律師會見一般犯罪案件的嫌疑人,可以不經(jīng)批準,申請即可。
然而,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不少偵查人員以偵查過程涉及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律師會見嫌疑人,而且律師在會見嫌疑人時,偵查機關一般都派員到場監(jiān)視,而且有些偵查人員還限定會見的次數(shù)、時間和談話內(nèi)容,甚至嚴禁律師與嫌疑人談論案件??梢姡覈臅姍嘤捎诹⒎ㄉ系穆┒春褪芟捱^多以及在實踐中的走樣,無法起到幫助嫌疑人的作用。
在電影的最后,當案件的走向被杰克真情實感的陳述所挽回后,我們興奮正義得以伸張的同時不免重新認識到了陪審團的作用及其影響。
一般認為,現(xiàn)代陪審制度肇始于英國,如今,陪審制有英美法系的陪審團制和大陸法系的參審制兩種形式。陪審制在訴訟中引進了民間智慧,彌補了法官知識上的不足。陪審制引入糾紛的解決機制體現(xiàn)了司法民主的訴訟理念,有利于限制職業(yè)法官的專權擅斷,從而更大限度地保護人權、維護司法公正。
實際上,英國的陪審制并非本國造,而是從法國移植而來。1066年,諾曼征服英國以后把陪審制帶到了英國。1166年,國王亨利二世頒布《克拉靈頓詔令》,明確地設立了大陪審團制度,大陪審團負責起訴。1352年,愛德華三世要求另設一個12人組成的陪審團認定案件事實,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小陪審團。
依托先前的基礎,現(xiàn)代意義上的陪審團制是指,由一定數(shù)量的陪審員參與案件的審理及決定案件的事實問題,而法律問題則由法官裁決的陪審形式,此項制度盛行于英美法系國家。
在當今的英美法系國家,陪審團制是其司法的一大特點。陪審團制發(fā)揮到極致的是美國。實際上,英國于1933年開始嚴格限制大陪審團的職責,而英格蘭和威爾士則于1948年完全廢除了大陪審團制度,目前英國訴訟中只有小陪審團還在運行。相比之下,美國則繼承和發(fā)揚了英國的陪審團制,在美國的刑事審判中不僅采用小陪審團,而且聯(lián)邦和部分州的刑事訴訟中還保留了大陪審團,并在刑事案件的調(diào)查和起訴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大陪審團又稱為起訴陪審團,它由案發(fā)所在地23名普通公民組成,其成立于法院聆訊之前,其職能并非裁決被告人是否有罪,而是審查與案件有關的人證和物證,并決定是否對被告人提起公訴。
相比之下,小陪審團則由控辯雙方從法院隨機抽取的名單中遴選出12個陪審員。小陪審團一旦組成,陪審員就擁有決定被告人命運的大權,陪審團在刑事案件中的裁定必須經(jīng)全體陪審員一致同意。因為小陪審團有獨立地作出被告人有罪或無罪的權力,難怪有人說“陪審團決定被告人命運的權力幾乎是絕對的”。
陪審員的組成對于案件的結(jié)局有關鍵的作用,在世紀大案“辛普森殺妻案”的審理中,該案的陪審團主要由黑人組成,有人指出這對辛普森獲得無罪判決有重要的作用。而在《鐵案風云》這部影片中,法官諾斯主持了陪審團的遴選,最后陪審團主要由白人婦女、超過50歲的男子組成。這個陪審團對辯方卡爾和杰克是非常不利的,但最后杰克力挽狂瀾,絕地反擊,以一個催人淚下、令人痛心的故事征服了這些白人陪審員的心,使黑人卡爾獲得了幾乎無法企及的無罪判決。
相比陪審團制度,參審制無論是其知名度還是影響力都遠不及陪審團制度,但是它作為一種新型的民眾參與審判模式日漸被學人所熟知。以法國為代表的大陸法系的陪審制度采取的是“參審制”。
在參審制下,陪審員與職業(yè)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決定案件的事實和法律問題,主要運用于重罪案件的審理。根據(jù)法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每一重罪法庭轄區(qū)每年度制作一份刑事陪審團名單,巴黎重罪法庭的陪審團名單人數(shù)為1800名,其他重罪法庭轄區(qū)則是每1300人中指定一名陪審員,總數(shù)不得少于200名。
從屬性上予以歸類的話,我國的人民陪審員制度也可以歸類為參審制。為進一步完善和充實人民陪審員制度,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和其他有關部門采取各種措施,不斷推進人民陪審員制度走向規(guī)范化、制度化和體系化。200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制度的決定》,并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實施,又據(jù)我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必須具有中國國籍、年滿23周歲,一般應當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人民陪審員依法參加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除不得擔任審判長外,擁有與法官同等的權力。
具體來說,我國法律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進行,適用簡易程序?qū)徖淼陌讣头闪碛幸?guī)定的案件除外:(一)社會影響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二)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案件。
然而,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自出生時就帶有定位模糊的跡象。所以,一定程度來說人民陪審員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陪而不審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在合議庭的評議中,人民陪審員一般都附和法官的意見,其獨立性和裁判職能幾乎是不存在的。人民陪審制度的日漸式微已無爭議,如何發(fā)揮人民陪審制度的作用關乎該制度的未來。
從眾多的影片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案件調(diào)查方式和手段,但是這些都要建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并遵循法律的流程方可作為證據(jù)。
在英美法系國家的對抗制刑事審判中,案件事實一般都需控辯雙方通過詢問本方證人和反詢問對方證人的方式來展開。在刑事訴訟中,對抗制審判包括兩個案件:一是控方案件,另一個則是辯方案件,控辯雙方各自向陪審團展示本方案件。如此,證據(jù)調(diào)查也分為控方舉證和辯方舉證兩個階段。
控方舉證為第一個階段,即為了證明指控成立,控方律師將傳喚控方證人到庭作證,通過控方主詢問和辯方反詢問的方式向陪審團展示指控的犯罪事實,控方必須針對每一項指控連續(xù)舉證,直到所有與該項指控有關的控方證人全部出庭為止。
控方舉證完畢后,則該由辯方通過傳喚辯方證人出庭作證的方式來舉證,辯方律師主詢問、控方律師反詢問。辯方案件也以同樣的方式展示在陪審團面前。正如影片中檢察官巴克利依次傳喚了Cobb太太、沃爾斯警長以及多位控方證人出庭作證時,向陪審團展示了這樣一個圖景:卡爾蓄意射殺了強奸自己女兒的兩名白人男子,并誤傷了副警長Looney,而卡爾在開槍射擊時精神正常。
控方在試圖向陪審團證明:被告人卡爾蓄意謀殺了兩名受害人,卡爾應被判有罪。另一方面,辯方律師杰克通過詢問本方證人以及卡爾,旨在告訴陪審團:卡爾在作案時神智不清、精神失常,他應被判無罪。
英美法系國家的證據(jù)調(diào)查順序反映出了一些特點,比如,在證據(jù)調(diào)查中,無論是控方還是辯方,都只有一次連續(xù)舉證的機會,控方一般不得在辯方舉證完畢后再行補充舉證;在證據(jù)調(diào)查中,證人以言辭方式作證,其他的物證也是通過證人言辭鋪陳在陪審團眼前;在一方舉證時,對方律師只能質(zhì)疑而不能自己提供證據(jù);另外,被告人不得作為控方證人,控方不得首先詢問證人,被告人只能是辯方證人或者保持沉默。然而,在大陸法系國家的刑事庭審中,證據(jù)調(diào)查的基礎是訊問被告人。
庭審中,在調(diào)查其他證據(jù)之前,法官首先對被告人就指控進行訊問,以確認被告人是否認罪及聽取其辯解。在法官訊問后,則由公訴人訊問被告人,辯方律師也可以向被告人提問。在大陸法系國家,被告人甚至充當了控方證人,證據(jù)調(diào)查主要由法官依職權實施,沒有像英美法系國家那么明顯的階段性,法庭調(diào)查與法庭辯論截然分開,證據(jù)調(diào)查過程中一般不允許辯論。
在我國刑事庭審中,證據(jù)調(diào)查也起始于法官對被告人的訊問,以確認被告人是否認罪。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公訴人在法庭上宣讀起訴書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訴書指控的犯罪進行陳述,公訴人可以訊問被告人。審判人員可以訊問被告人。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經(jīng)審判長許可后可向被告人發(fā)問。公訴人、辯護人應當向法庭出示物證,讓當事人辨認。對未到庭的證人的證言筆錄、鑒定人的鑒定結(jié)論、勘驗筆錄和其他作為證據(jù)的文書,應當當庭宣讀。審判人員應當聽取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意見。
由此可見,我國刑事審判中的證據(jù)調(diào)查與大陸法系國家相似,以訊問被告人為基礎,以公訴人舉證、辯方質(zhì)證的方式展示指控的犯罪事實。由于辯方舉證能力很弱,公訴人舉證是證據(jù)調(diào)查的主要來源,證據(jù)調(diào)查基本按照公訴人預先安排好的向法庭出示的證據(jù)順序進行,而且由于證人出庭作證者寥寥無幾,公訴人往往以書面筆錄代替被害人陳述和控方證人證言,辯方的質(zhì)證效果甚微,甚至無從下手,就連被告人也義務地充當了控方證人。
要說法律類型影片的精彩之處,則不得不提控辯雙方的交叉詢問了。法庭調(diào)查階段是查清案件事實真相的階段,案件事實通過控方舉證、辯方舉證、雙方相互質(zhì)證得以展現(xiàn),其中交叉詢問是查清事實真相的利器。
交叉詢問規(guī)則濫觴于英美對抗制審判,所謂交叉詢問是指在案件審判中由訴訟當事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的詢問規(guī)則,分別對自己和對方當事人提出的證人進行詢問,從而在削弱對方證人可信度中,引導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證據(jù)的詢問方式,它是英美法系的基本質(zhì)證方式。其目的是通過對證人的詢問與反詢問來發(fā)現(xiàn)事實的真相。
一般說來,在交叉詢問中,有兩個重要的規(guī)則:一是主詢問禁止誘導性發(fā)問,證人只是陳述自己感知到的事實;《美國聯(lián)邦證據(jù)規(guī)則》第611條第3項規(guī)定,在直接詢問證人時,除非是為展開證人證言所必須,否則不應使用誘導性提問。二是反詢問受主詢問范圍的限制?!睹绹?lián)邦證據(jù)規(guī)則》第611條第b項規(guī)定,交叉詢問的范圍應限于主詢問時的主題和與證人誠信有關的問題,法庭經(jīng)斟酌決定,可以允許像主詢問時那樣對附加的問題進行詢問。
在交叉詢問中,主詢問即控方的證人由控方先問,然后控方的證人由辯方來問,稱為反詢問;接下來辯方的證人出庭,由辯方進行主詢問,然后由控方反詢問。主詢問時不可以誘導性發(fā)問,只能是陳述性發(fā)問;反詢問時可以進行誘導性發(fā)問等。
反詢問可以降低證人證言的可信度,比如在《鐵案風云》中,辯方律師杰克通過質(zhì)疑控方專家證人曾經(jīng)的經(jīng)歷和誤判,使其關于卡爾精神正常的證言可信度大大降低,檢察官也通過質(zhì)疑辯方專家證人的前科記錄,貶損了辯方專家證人的品格,并降低了其證言的可信度。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法庭調(diào)查中的證據(jù)絕大多數(shù)來自控方,辯方鮮有證據(jù)呈堂。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因為證人幾乎不出庭,法庭調(diào)查階段基本上是對控方書面材料的舉證和質(zhì)證,而且這些書面材料大多被法官采信、認可,交叉詢問幾無用武之地。
我國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釋規(guī)定了一些關于交叉詢問的規(guī)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要《解釋》)第146條規(guī)定,詢問證人應當遵循以下規(guī)則:發(fā)問的內(nèi)容應當與案件的事實相關;不得以誘導方式提問;不得威脅證人;不得損害證人的人格尊嚴。上述條款的規(guī)定沒有對主詢問和反詢問規(guī)則作出明確規(guī)范,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交叉詢問規(guī)則。
整體觀之,我國的詢問證人制度還存在以下幾點問題:第一,詢問證人的主體復雜,主詢問與反詢問難以劃分,交叉詢問和對質(zhì)詰問亦相互混雜。在詢問證人的主體中,除公訴人、辯護人外,還有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法官也可以進行補充性的發(fā)問。第二,一概禁止誘導性發(fā)問,有違交叉詢問的應有規(guī)則。第三,對于證人的各方詢問在范圍上沒有限制,導致法庭上詢問秩序混亂。
此外,《解釋》第146條規(guī)定的這種絕對性的禁止顯然模糊了主詢問與反詢問的功能設置,違反了交叉詢問的應有規(guī)則,妨礙了交叉詢問制度發(fā)現(xiàn)案件事實真相的立法宗旨的實現(xiàn)。由于我國刑訴法沒有詢問范圍的限制性規(guī)定,所以實踐中對于證人的詢問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秩序相當混亂。
《鐵案風云》里的案件在審判過程中可謂困難重重,在陪審團均為白人的背景下,杰克以其聲情并茂的總結(jié)絕地反擊,最終大扭轉(zhuǎn)。影片中彰顯的人性和法律,讓人不禁深思法律與人情的關系。
法律不外乎人情,法與情該處于何種程度,是現(xiàn)今法律體系中仍需權衡的問題,至于其中所折射出的相關法律制度問題則更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