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玲
【關鍵詞】缺血缺氧性腦病;袋鼠式護理;頭圍;發(fā)育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92-01
圍生期胎兒大腦供血不足容易引發(fā)缺血缺氧性腦病,我國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發(fā)病率約為6%,約有1/3患兒會遺留神經(jīng)功能缺陷。在重視治療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的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新生兒的護理干預,以降低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致死率與致殘率。為了探討袋鼠式護理在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文對我院近3年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進行了研究。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近3年收治的60例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本研究已經(jīng)倫理會批準,納入標準:(1)符合《2017昆士蘭l臨床指南:缺血缺氧性腦病》中相關標準;(2)均為足月兒;(3)分娩時未有胎盤殘留現(xiàn)象;(4)家屬對本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標準:(1)母體合并慢性感染;(2)合并惡性腫瘤。試驗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胎齡37~41周,平均(39.3±0.3)周;體重2.8~3.6千克,平均(3.2±0.3)千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胎齡37~41周,平均(39.3±0.3)周;體重2.8~3.6千克,平均(3.2±0.3)千克。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差異不大(P>0.05),能夠比較。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了川弓嗪等藥物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心電監(jiān)護、清除口鼻分泌物、健康宣教等。試驗組實施袋鼠式護理,主要措施如下:實施前,耐心向患兒家屬說明袋鼠式護理的目的、重要性、基本護理方法等,取得家屬的理解與支持,提高依從度。護理過程中,選擇溫度適宜的密閉場所,叮囑母親穿寬松衣物,身體向后仰半躺在座椅上,新生兒戴好帽子后,將新生兒垂直臥在母親的胸口,并將其頭部偏向一側,最大限度讓新生兒皮膚接觸母親皮膚。母親使用自身額衣物包裹住患兒,指導母親托住患兒臀部,另一只手輕輕撫摸患兒的背部,建議母親唱歌或與患兒交談,時間約為半小時,每日兩次?;純撼鲈汉蠼ㄗh家屬在院外按照院內護理人員的指導與方法繼續(xù)實施護理,更好地改善患兒預后。
1.3觀察指標
在護理前與護理三個月后分別測量患兒體重、身高與頭圍,通過增長幅度判斷患兒生長發(fā)育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兒身高增長、頭圍增長與體重增長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與腦細胞損害密切相關,若不及時干預會對患兒大腦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導致患兒肢體障礙等。而盡早實施科學的護理干預可以最大限度減輕患兒腦細胞損傷,有利于改善患兒預后。袋鼠式護理是指新生兒出生后不久親密接觸母親皮膚。嬰幼兒皮膚比較嬌嫩,母親撫摸患兒皮膚可以將觸覺等感覺傳遞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可以刺激腦部神經(jīng),還可以將信息傳遞至大腦皮層,使神經(jīng)細胞緊張程度得以緩解,有利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在本研究中,試驗組患兒身高增長、頭圍增長與體重增長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實施袋鼠式護理可以改善其生長發(fā)育情況與預后,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