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是豐富多彩的,寒來暑往的千變萬化、雨雪風霜的奇妙景象,填充了孩子腦中的美好畫面。對于翱翔于天際的飛禽、遨游于海底的魚蝦、奔跑于大地的蟲獸、綻放于田野的花草、矗立于路邊的大樹,我們對它們都有太多的好奇和驚嘆。而小學生在進行景物描寫時,不僅需要豐富的想象力,還需要一定的景物描寫技巧。
關鍵詞:小學生 景物描寫 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小學生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和途徑越來越多。小學生不僅可以從課本上了解美麗的大自然,還可以通過電視、手機、電腦等一些網(wǎng)絡媒介領略大自然。奔流不息的山川河流、廣闊富饒的草原田野、一望無際的沙漠海洋都可以通過文字,讓它們呈現(xiàn)在眼前。因此,景物描寫對小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對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生在進行景物描寫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仔細觀察,把握景物的主要特征
在進行景物描寫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確定描寫對象,否則會輕重不分、邏輯混亂。確定描寫對象之后,我們要對景物進行全面、長期、仔細的觀察。觀察的第一步是對景物建立一個整體構架,然后抓住它的主要特征,進行局部描寫。
另外,我們在描寫景物時,不僅要觀察它的輪回變換和生長衰老,更不能忽視它的基本特征,如顏色、形狀、大小、數(shù)量。之后我們還要對景物的特征進行橫向或縱向的對比,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幫助小學生深刻認識并了解被描述景物的關鍵特征。
二、確定角度,明確景物的觀察位置
確定描述景物的觀察點、明確景物的主要觀察角度是實現(xiàn)觀察目的的有效方式,也是進行景物描寫的關鍵。只有正確選擇景物的觀察角度,確定景物最好的觀察位置,才能準確描述景物的方位特征,正確進行景物描寫。
需要指出的是,完整的景物描寫是不局限一個觀察點的,為了更加全面詳盡地觀察和描寫景物,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改變觀察的立足點。而立足點之間的變化也是有一定的空間邏輯順序的,主要包括觀察的順序和觀察的角度兩個方面。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由內到外、由外到內、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右到左、從左到右,都是比較常見的觀察順序變換。另外,觀察順序的變化還包括從局部變?yōu)檎w,從整體變?yōu)榫植?,從中間向兩邊擴展,從兩邊向中間收縮等。而眺望、近觀、仰視、平視、俯視等也都是常見的觀察角度變化。正如詩中所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對景物觀察的立足點不同,描述出來的景物形象也不一樣。
三、有序描寫,增強景物的描述邏輯
雖然景物描寫沒有明確的規(guī)范,但是文章的撰寫還是有一定的順序可以遵循和參考的。目前來看,小學生對一個景物進行描寫主要遵循以下兩個順序。
首先是空間觀察順序。它又包括兩種,第一種空間觀察順序的立足點是固定的,即人與景物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改變的是我們觀察景物的視線。跟著移動的視線,我們可以看到同一個景物的不同位置,看到不同位置上的不同景物的特點,然后將觀察到的各個景物記錄下來。而另一種空間觀察順序的立足點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圍繞不移動的景物進行移動,這也意味著景物和人的相對位置是不斷變化的。這種空間觀察順序常用于比較大型的景物,如對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觀察,就需要觀察者移動自身的位置,對景物進行全面觀察??梢韵葟哪厦骈_始,依次移動到東面、北面和西面,這種觀察順序有時候也被稱為游覽順序。
其次是時間觀察順序,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因為我們都知道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同樣適用于景物。因此,小學生在進行景物描寫時,也要觀察景物在不同時間內的不同特征。比如樹木的生長:春天發(fā)芽,夏天茂盛,秋天落葉,冬天寂寥。在進行景物描寫時,我們不僅可以寫不同時間段內同一個景物的不同特征,也可以寫同一個時間段內一個景物的典型特征,進而呈現(xiàn)一個豐富多彩、活潑有趣的大自然。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定的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能使他們對景物的描寫更加有序和自然,帶給讀者美的感受,而不會有混亂無章的感覺。
四、運用感官,提高文章的生動性
以上三點策略,可以使小學生在景物描寫時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但是如果想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感受,還需要豐富的文采?!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就強調了文采的重要性。沒有文采的文章是枯燥乏味的,是無法長久流傳下去的。而對小學生文采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多種感官的同時調用,這也是景物描寫時的一個重要技巧。
通過視覺描繪景物的形狀外觀,通過聽覺描繪景物的聲音,通過嗅覺描繪景物的氣息,通過味覺描繪景物的氣味,最后通過觸覺描繪接觸景物的感受,最后將五種感官進行綜合,完成景物描寫。
另外,小學生還要充分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結合排比、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技巧,這樣呈現(xiàn)出來的景物描寫就會活潑有趣、栩栩如生,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觸手可及,感覺自己能夠看到它、摸到它一樣。毋庸置疑,這樣的文章是優(yōu)秀的、出彩的,是“行之遠”的。
五、動靜結合,增加景物的畫面感
小學生在進行景物描寫時,并不意味著只單純地寫靜景或動景,而是要兩者結合,增強文章的水平。
景物的靜態(tài)描寫可以較好地將景物的靜態(tài)特征、整體形態(tài)描繪出來,但是只進行靜物描寫,會使文章顯得呆板無趣。動態(tài)描寫則可以較好地將景物的變化狀態(tài)體現(xiàn)出來,但是只進行動態(tài)描寫,可能會使文章喪失穩(wěn)定性。兩種描寫手法各有優(yōu)缺點,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充分將景物的各種形態(tài)、變化完美地表達出來。
其實,靜態(tài)和動態(tài)在日常生活中的界限并不是特別明確。比較典型的就是毛主席《沁園春·雪》中描繪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蜿蜒的雪山像舞動的銀蛇,莽莽的雪域像奔馳的蠟像,這些描述就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動靜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雪山、高原都是千百年來不會變動的靜物,但是詩人通過自己的想象,讓他們變成了飛舞、奔馳的動景,這就要求在景物描寫時,一定不能只限于景物的外觀形態(tài),而要仔細觀察景物的特征,讓景物描寫伴隨著聯(lián)想和想象。因此,小學生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注意以靜寫動,以動寫靜,做到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但是也要注意,詞藻的堆積是不可取的。
六、融情于景,描寫自己的主觀感受
一篇好的景物描寫文章并不是單純寫景,或者說并不是單純?yōu)榱藢懢岸鴮懢?。在進行景物描寫時,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一切景語皆情語”,雖然我們描繪的景物是客觀的,是沒有思想的,但是作為描寫景物的人,是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情的,而且在寫作過程中,我們要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進而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因此,很多景物描寫的最終目的實際上是在抒情。沒有情感的景物描寫,就像喪失了顏色的花朵,是難以深入人心的。
小學生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將自己的感情與描寫的景物融為一體,將自己看到景物時的感受通過文字描述和表達出來,在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自己的喜怒哀樂、真情實感。這樣才能在情感上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優(yōu)化文章的內容。
總之,準確把握好景物描寫是寫作的重要基礎。為了提高景物描寫的水平,小學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觀察景物的形態(tài)特征,根據(jù)寫作要求確定最佳的景物觀察角度,并按照一定的空間或時間順序,結合多種感官,將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寫中,從而讓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展現(xiàn)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參考文獻:
[1] 周清志《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中國校外教育》2015年第34期。
[2] 潘陽《提高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新課程學習(上)》2014年第11期。
[3] 包江紅《小學生景物描寫四部曲》,《當代教研論叢》2020年第6期。
(姚楊,1976年生,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人,大學本科,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