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洪
讀到王楚平的人物傳記《大時代中一小我》時,已是新冠疫情好轉(zhuǎn)的仲夏,盡管月前他曾電告了出版消息,然而當我打開這部硬封精裝、圖文并茂的著作閱讀時,還是有一個個驚訝和欣喜從心底冒出來。
為人物立傳是古今中外的文化傳統(tǒng),然而能夠歷久不衰的人物傳記,其傳主一般都是影響過歷史和時代,貢獻于人類和社會的英雄、政要、名人、科學或文化巨匠等,其立傳的目的是讓后人記住這些杰出人物對歷史、社會和人類進步的付出和犧牲,不忘他們的歷史地位。而普通人立傳,如何處理立傳的目的性問題至關(guān)重要?!拔曳菚r代英雄,也非明星大鱷,要不要寫自傳,寫了有何意義?”(《自序》,下同)王楚平十分清醒地思考過這個問題,即他這樣一個雖不算普通百姓卻也非高官政要、不是商界明星又非名流巨擘,立傳所為何來。王楚平是成功解決了立傳的目的性問題的,他深深懂得,寫一本普通人的自傳,在一個崇拜金頂而忽略基石的社會里,要得到人們的認可,就必須解決為什么寫以及怎么寫的問題。他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梳理個人的經(jīng)歷感悟,佐證時代的雪泥鴻爪,彌補社會檔案的空白與缺失,探尋用有限的生命成本創(chuàng)造無限的生命價值之路徑,為后人提供史鑒,這應該是有益無害的事情”。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作者立傳的目的不是要張揚自己的輝煌,也不是要為子孫樹立典范或傳承得失,而是要“佐證時代”“彌補缺失”“提供史鑒”(民間的),即是要以應證著一代人的個體的歷史(成長史、生存史)為后來社會提供一部民間的“信史”,以彌補正史忽略的空白和不足,把正史無法完成和未能體現(xiàn)的具象生存狀態(tài)保存在歷史的空間里。
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有境界有高度的立傳目的,作者才能秉持“據(jù)事直書,以真取信,不虛構(gòu)渲染,不隱惡偽善,不拔高溢美,不推過攬功,不貶毀它人”之理念,在怎么寫上呈現(xiàn)出鮮明的特色。
首先,重視時代和個人關(guān)系的表達。始終把個人與時代的關(guān)聯(lián)、時代對個體的影響作為突出的主題來表達。任何時候,個體的命運跟時代息息相關(guān),或被時代寵幸,為時代貢獻,或受時代擠兌,被時代所消耗,或遭遇時代劫難,在時代中砥礪前行。不同個體,在不同時代又是有不同或相同的命運的。傳主即今歷經(jīng)的時代有:前文革時代、文革時代、改革開放時代、今新時代,在這些不同的年代里,個體與時代的關(guān)系是不同的,傳主對時代的作為和貢獻,主要在改革開放時代及當下新時代,體現(xiàn)出個體對時代的主動性,而在前兩個時代則主要是時代對個體的影響,是“被”擠兌、被耗散的時代。作者對這樣的關(guān)系把握得很好,對時代影響個體命運的記敘并無隱諱。即如在基層工作期間,獲得推薦上大學的機會,卻因為領(lǐng)導人的意志而不得不忍痛割愛,斷然放棄。盡管日后通過長期的發(fā)憤努力,在知識水平和學習經(jīng)歷上不輸甚至超出許多全日制大學畢業(yè)者,但個體因其受到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甚至是他人看不見摸不著的。更重要的,這樣真切的敘寫,反映出個體由時代造成的普遍共性人格——聽從和服從,為更“重要”的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時代特征,使后來生活在更合理更健全社會的人們看到前時代里的體制人是如何生存的。這也是人物立傳以記載典型個體軌跡的價值之所在。
其二,重視記述個體命運的特色和特征。全書的主體部分是人物的工作經(jīng)歷和學習經(jīng)歷,在這些內(nèi)容的記述上,并非是一般性地淺層次地述說工作和學習過程,而是有一根紅線貫穿,有一個鮮明的主旨體現(xiàn),那就是工作上實干,學習上勤奮,好學和務實的精神是他個人經(jīng)歷中最顯著的特色,形成了傳主的個體命運特征。
傳主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跟許多同齡人一樣,文革失學,書本知識先天不足,工作后有了推薦上大學的機會又被放棄,進大學校門學習的機會始終未能如愿,但是不進大學門不等于不進知識門,挫而愈勇,自此立志,游于學海之中。作者將傳主的學習分為三種:小學至高中的在校學習;不脫產(chǎn)的在職考學;貫穿人生全過程的業(yè)余學習。其最為艱難最令人佩服的是工作學習兩不誤,以刻苦攻讀扎扎實實的考學先后通過諸多考試獲得了??啤⒈究?、研究生學歷,完成長達八萬字的學位論文獲得碩士學位。其實豈止如此,傳主的勤學好學表現(xiàn)在時時事事處處,即如工作中向社會和人民群眾學習,出訪時向發(fā)達國家學習,研究、分析和比較兩地經(jīng)濟、文化、社會等方面之異同和差距,擴大視野,從而在發(fā)展本地經(jīng)濟和社會中站位更高,決策更好。對他來說出訪從未眼到即止,而是始終把它作為難得的學習和借鑒的好機會。
至于工作中務實苦干的事例就太多了。無論是基層工作,還是在機關(guān)做領(lǐng)導秘書或負責機關(guān)工作,無論是擔任縣政主官,還是在權(quán)力機關(guān)參政議政,工作態(tài)度、作風、思路、實績都是眾口皆碑、人所共識。限于篇幅,這里僅舉一例。傳主自武穴平調(diào)浠水縣委主職,面臨的是諸多困難和問題:“國有企業(yè)改革剩下的都是硬骨頭;行政體制改革,面對的都是硬釘子;每一項改革,都必須付出硬成本”。即如行政體制改革,最難的是人員,各級黨政機關(guān)積累了大量“混編”混崗人員,長期靠亂攤派亂收費發(fā)工資維持生計,成為加重社會負擔、敗壞黨風政風的一大源頭。傳主帶領(lǐng)縣委一班人頂住來自北京武漢黃岡的說情壓力,不聽招呼,不理條子,不講私情,在兩個月里召開28次現(xiàn)場會,破難題,細操作,對2072名混編人員2657名鄉(xiāng)鎮(zhèn)站所人員區(qū)分情況以多種不同形式予以消化,解決了混編人員“刮民”大弊端。當年《湖北日報》以《浠水爬陡坡》為題頭版頭條報道了浠水行政體制改革的實績。
其三,重視全方位展示傳主的生命軌跡。在人物生平的主體內(nèi)容之外,另辟專章記述家世起源,對王氏源流變遷、遠祖?zhèn)髡f軼事和遷入本籍的世系情狀逐一記錄,并以專篇對蘄春千年州縣的建置、歷史、地理、物產(chǎn)、人文等均予扼要陳述,為傳主烘托氛圍。最后,又以專章的容量敘寫傳主的家庭和社會關(guān)系,與父母、與舅親、與師友、與夫人和子孫、與弟妹的身心交往、情感交流,同時又注重描寫親朋好友的性格特點,使其成為可以觸感的人物個體。而傳主的生命軌跡和個體形象,不光通過工作和學習來體現(xiàn),也在這歷史淵源、家族遷徙、地理環(huán)境和人際交往中得以豐富,從而成為具有多維度性格的立體形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品沒有像眾多的同類產(chǎn)品那樣,始終在記述人物的物化生存狀態(tài)即人物生平上轉(zhuǎn)圈,而有更多地關(guān)注人物的精神生態(tài),將筆觸深入到傳主的精神生活領(lǐng)域,不僅如上所述用專章記敘親情友情,而且在主體內(nèi)容的學習、工作、出訪、研究活動中,也注重呈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和精神狀態(tài),這無疑把更為完整、性格更為豐富的人物形象推到了讀者面前。
其四,重視誠實和客觀的力度敘述。人物傳記的非虛構(gòu)特征決定了客觀和真實是其最重要最必須的品質(zhì)。然而無須諱言,受立傳者諸多隱性目的或利益驅(qū)動所左右,當下不少人物傳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粉飾傳主、一味歌頌,甚至夸大事實、歪曲歷史的弊病,致使人物傳記這一體裁的作品質(zhì)量下滑,精品罕見。要使傳記作品重獲讀者,首當其沖的是要在寫作上回到真實和客觀的軌道上來?!洞髸r代中一小我》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作者知道誠信為作品的靈魂,而要獲得誠信就要真實地對個體人生的正面和側(cè)面不加掩飾地客觀書寫,既有奮斗、成功、正確、順利的奪目光輝,也有傷痛、挫敗、失誤、教訓、不滿等人生至暗時刻。唯其如此,人生才能稱得上豐富,給予讀者的教益才會更多,作品才能博得讀者的信任。傳主人生中,主導方面多為順境,但順中有逆,逆中見順,順逆交融,辯證人生。作者沒有回避人生的負面,對童年時期的苦難、少年時期的艱辛、青年時期的失學(如放棄大學),寫得有聲有色,可觸可感。如果說這樣的逆境具有一代人的共性的話,那么,一些具有個性特征的客觀敘寫,更是極大地豐富了人物性格,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感。如小時候的“小調(diào)皮”性格,如因為過度看重工作未盡父孝的內(nèi)心不安,如去參政崗位時對使用不公、吏風不正而心有怨緒的曲折表達等等,在記敘中沒有回避,在記取時都有省思。
其五,重視體例出新和作品的文學性。作者在動筆之前通讀了二十多部人物傳記,比較了寫法上的優(yōu)劣而力求博取所長擇善從之而又有所創(chuàng)新。在結(jié)構(gòu)上,吸收了史書和方志的優(yōu)長加以融合,不拘一格而又條分縷晰,宜用為是。以史傳的縱向記述為主,時間為徑,以事為緯,編織篇目,但以事為緯時,又有事以類歸的方志結(jié)構(gòu),即如《求學》一章,把縱向時段上的學習均歸類集并平列記述,既寫年少校學,又記在職考學,還寫業(yè)余自學,將各個階段各種方式的學習納入其中,從而集中展現(xiàn)了人物勵志勤學的性格特點和堅毅博取的意志精神。
《大時代中一小我》是一本寫真意義上的傳記,而它在非虛構(gòu)的前提下表現(xiàn)出相當濃厚的文學性質(zhì)感。作者的文學基礎(chǔ)和寫作功底,以及更重要的人文修養(yǎng)和思想境界,賦予了這部傳記事、理、情諧調(diào)表達上的美感。全書結(jié)構(gòu)嚴謹,語言質(zhì)樸,敘述簡潔而及物,作品力求承繼史傳傳統(tǒng),努力效法《史記》等優(yōu)秀史傳文學名著,注重人物性格刻劃和環(huán)境描寫,歸納作者感悟和評說,并在每章結(jié)尾處用格律詩詞概括抒寫作者的體悟、經(jīng)驗和感情。全書中,作者的情感節(jié)制含蓄而又充沛,一些篇章,感情色彩隱蔽而濃郁,如《故鄉(xiāng)》《求學》《情愫》等,在像人物一樣樸實淡定的字里行間,隱藏著強烈的情感傾向,有撼動人心的藝術(shù)力度,是完全可以作為精美的紀實散文來讀的。